近日,一条“大厂裁员”的新闻传遍了网络,据报道,头部互联网大厂将在未来几周内裁员10% - 30%,而部分事业群甚至面临着全员裁撤的结局。而此次裁员潮恰逢“金三银四”,每年人才招聘的高峰期,结合目前的情况看,2022年的求职者或许要面对空前的竞争压力。
图源: 新浪微博
在疫情影响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去年开始便有不少行业开启裁员。智联招聘面向职场人的调研数据显示,60.5%的受访者认为今年春季找工作比去年更难。而在如今市场整体不稳定的情况下,求职-入职-离职-再求职,这个循环或许将要成为不少打工人的家常便饭。这不禁引出一个问题,人们到底为何求职?我们为之奋斗的工作,真的是在造福自身吗?
图源: unsplash.com
大多数人的第一个社会身份是在企业打工。而在不断内卷的当下,不仅面对着业绩考核的压力,还有源源不断的年轻人正在我们身后虎视眈眈,头上悬着被裁员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许多打工人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作为了代价。我们以“奋斗”为名,却发现既没有财富积累,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么,究竟谁制定了经济运行的规则? 经济学的受益人是谁,是他们敛走了工薪阶层的利益吗?《被扭曲的经济学》,这本简单直白地揭露了经济原理真实意图的书,或许会给出解答。
几十年来,竞争性市场中的供求准则被灌输给了数百万的本科生,而很多学生除了大学一年级学的课程外记不住其他东西。此外,供求准则还通过数不尽的报纸和杂志的专栏、广播和电视脱口秀以及脸书和推特的账号得到宣传。
在经济学原理课中的二维黑板上,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是允许供给和需求达到它们的自然均衡点,这就能确保我们活在所有可能性中最好的那个世界里。然而,对经济原理主义而言,存在的只是盲目的假设和主观臆断的结论。当评论家和政治家提出更高的最低工资会增加失业,管制会造成资本错配的时候,他们经常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对经济活动及其产出应该被如何分配提出争议性的主张。他们反而不自觉地假设经济学原理课中的模型是准确的,并且无意识地给出市场的力量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好的结论。
图源:unsplash.com
经济原理主义的论点经常偏向于有钱人和公司(大部分都是被有钱人持有),而不是受失业、疾病限制的普通家庭。我们发现经济原理主义推动了对最低工资的压制,降低了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增加了餐厅、零售店和酒店的利润。关于收入基于个人生产力的论点驳回了限制或者再分配企业高管或者基金经理这类经济明星的收入的要求。经济原理主义通过制造某些特定的、看似自然进程不可避免的结果,达到为现状辩护的目的,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相信自由放任就是最好的选择。
经济原理主义的观点精选
像经济原理主义这样看待世界的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它比其他备选方案更加精准或者它是正确的,就能得到广泛传播并具有影响力;相反,它反映了某种信仰并为某个重要利益集团的目的服务,所以这种世界观才变得强大有力。今天,经济原理主义更能反映富人的偏好,而非普通民众的偏好。
以美国为例,在选择普通人偏好的政策还是富人偏好的政策的时候,美国的政治体系会站在金钱这一边。一项经验研究,公民的平均偏好对一项法案是否通过几乎没有影响,而非常有钱的人的特权却更有可能成为法律。研究者发现,“普通公民对政策的影响十分微小,或者根本就没有”,“相反,根据估计,经济精英对政策具有实质性的、十分显著的、独立性的影响”。
图源: unsplash.com
上层阶级比中产阶级具有更大的政治权力的原因有很多。这种有利于经济精英的安排,是由经济原理主义编织出的概念性话语体系筛选出来的,一些人可能真诚地相信他们从经济学课程中学到的那点儿知识,或者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他们只是相信了他们从上百篇专栏文章中所收集到的片段。
经济原理主义对那些自认为看清了这个世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通过某个特定的角度看世界的人具有最强的控制力。就如最近大热全球的现实讽刺影片《不要抬头》中所描绘的荒诞情景,经济原理主义、竞选资助、社会联系以及文化威望,共同解释了美国政治体系缘何如此迎合有钱人的需求。
经济原理主义在优先采用特定种类的分析方法和论证方式的同时,把其他的方法边缘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的世界,是由在理想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原子化的个人和企业构成的,对制度(公司、市场、法院、政府等)并没有什么作用。
在这个二维世界中,不平等仅仅是竞争性市场进程的自然结果,所以我们会面对公平和效率之间的权衡取舍问题:减少不平等的政策,将会使面向所有人的“蛋糕”变小。于是经济原理的受益者们会耿倾向于鼓吹效率, “996是福报”“躺平的年轻人没有未来”,诸如此类的言论便应运而生。对他们来说,不平等是一种好东西,因为它奖励效率,并激励人们进行创新和承担风险。
图源:unsplash.com
现实世界中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权衡取舍并不像我们在课堂黑板上看到的那么明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研究了不平等、分配政策和增长之间的真正关系并发现了相反的结果,他们总结道:“通常来说,综合考虑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情况,、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典型做法并没有阻碍经济增长,而缩小不平等的结果支持了更快、更有持续性的经济增长。”
这暗示减少不平等会实际上把用来分给每个人的蛋糕做大,同时也能产生大多数人认为更加公平的财富和收入的分配。而这也正是部分既得利益者所不想看见的情况。
为了理解不平等和总体繁荣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跳出竞争性市场模型的窠臼,看看现实世界中的制度。贫富差距正在持续扩大,富裕阶层的利益总是优于普通人的利益。随着精英集团用它们的影响力固化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原理主义逐渐成为它们的防御武器。通过给财富和权力的运作蒙上象征性的市场面纱,经济原理主义为现有的秩序抵挡了来自民主制度的挑战。
如果我们要减少经济原理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有害影响,首先要做清楚它的本质:一种基于经济学知识中带有误导性的夸张描述而形成的扭曲的世界观。
竞争性市场模型可能是一种有力的理论工具,但是对展现复杂的现实世界来说,它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不是最终世界本身。在现实世界中,许多其他的因素会使得世界复杂化,有时候甚至超出了我们的认知水平。
然而,应对经济原理主义的策略并不是要全盘否定经济原理主义。更准确地说,应对经济原理主义简单模型化问题的最直接做法是进行更多、更好的经济学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社会现象中最为基础的驱动因素,或者帮助我们挑选解决困难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认识到“经济学”不会为所有问题提供单一的、简单的答案,是卸下经济原理主义令人炫目的外衣的关键。
图源:unsplash.com
另一个关键步骤是改进经济学原理的学习方式,因为很多人都是首先通过经济学原理课程接触经济学原则的。根据最近的一项全球性的本科生项目调查,经济学学位被高度数学化,所采纳的视角十分狭窄,缺乏对历史性内容、批判性思维以及现实世界应用的重视。大学生的课程设置涵盖如此丰富的竞争性市场模型是有困难的。对于还未迈入社会的青年来说,经济学训练不应该是扁平的,他们更需要是从当代社会生活的气氛中接纳经济原理主义的,而不是仅仅从教科书和教授那里学习。
另外,我们需要意识到,一个健康社会的理想目标,不应该只是增加总体上的物质资产。只要我们愿意思考就会明白,赚钱并不是我们每个人最高的使命,幸福感才是。只不过金钱看似是最容易带来满足感的工具,令所有人对其趋之若鹜,却忘记了我们仅仅是在为精英阶层积累他们的财富。
图源:unsplash.com
1930年,凯恩斯就强调,由于技术进步,“经济问题”会在约一个世纪内得到解决。人们每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而这主要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就业状态。随着人们从积累财富的需求中解放出来,人类生活的本质将会深刻地改变。
因此,我看到我们获得了自由,可以返回到宗教和传统价值观中的一些最为确切的准则上,即贪财是犯罪,用高利贷进行勒索是不端行为,拜金是令人憎恨的,以及那些走在追求美德和理性知识的真实道路上的人应当是最不考虑未来的人。我们一度把结果看得比过程重要,倾向于把好的东西看成有用的东西。我们将会尊重那些教导我们如何让每一个小时、每一天都合乎道德并且健康的人,那些能够直接从事物中获得快乐的令人愉悦的人,就像田野上的那些百合花,它们不必辛劳,也不纺线。
近一个世纪后,人类社会生产能力的增长幅度和凯恩斯所预测的一样多。在美国,人均产出将是1930年的6倍多,而且机器人能够完成越来越多人类所能做的工作。我们已经具备了物质上、金融上以及人力资本上的必要的东西,并且在几代之后,整个星球都将处于相同的状况之中。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仍然和大萧条时期别无二致:一些人十分努力地工作,挣到了比他们所需要的更多的钱,但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无法找到工作,生活在贫困之中。
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而言,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客观正确的。经济
图源:unsplash.com
原理主义是一个框架,它推广了哈耶克版本的由价格机制统治的自由市场,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经济原理主义终将退出战场,让位于另一种服务于社会上另外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世界观。
我们希望经济原理主义的继任者能够关注普通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富人的利益。也许这种世界观还能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凯恩斯版本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终将从所有经济消费活动中获得解放。
本文摘自《被扭曲的经济学》 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