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月,德云社龙字科招生终于走到了线下环节。
通过层层筛选的学员们,终于有机会面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供郭德纲、于谦、高峰这三位相声界大咖点评和挑选。
这才是招生应该有的样子。
走到这一环节的考生,多多少少都有点本事,所以通过率很高。第一天仅淘汰了30人中的一个,第二天仅淘汰40人中的2人,另有2人待定,还返场复活了1人,基本上没有大毛病的都过了,可见线下面试就是走过场,是对之前线上面试的二次确认。
然而,就是这类似于走过场一样的面试,依然引起了不大不小的争议,这可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有一些对德云社招生流程不太了解的人质疑,通过率这么高,是不是门槛太低了,会不会拉低德云社演员的整体水平,甚至影响德云社的演出质量呢?
这真的是多虑了,人家是在招收学员,而不是招聘演员。
所谓学员,就跟普通人上蓝翔技校学挖掘机一样,不管入学之前有没有驾驶证,认不认识方向盘和油门,都无关紧要;一张白纸也好,似懂非懂也罢,人家老师都会尽心尽力地教,一定会在毕业之前,保证让你学会了,去工地打工肯定够用的。
德云社招收学员是一样的道理,人家就喜欢那种零基础的,美其名曰“一张白纸好画画”,教起来省事一点。而有点基础,却“满瓶不响,半瓶咣当”的人,教起来相对麻烦一点,得先让你把以前学得忘了,然后再重头学起。
所以,学员会得多,不一定是好事;会得少,也不一定是坏事。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招生直播结束了,基本上就要和这些学员说再见了。
真正静下心来学习的人,三两年后,应该有机会在德云社小剧场登台表演,但是现在的吃瓜群众,能有几人能坚持吃瓜三两年呢?那些个考过九字科,霄字科,还有在天桥德云社当服务员的考生,有人记得吗?至始至终,他们都是无关紧要的小角色……
还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被慢慢淘汰掉了,更没有机会挂着德云社的名头,公开与吃瓜群众见面了,所以这些学员,连吃瓜过程中的过客都算不上,最多算是瓜田里的一棵小草。今天无意中瞥了一眼,转回头来就不知道是哪一棵了,想要再见,只有他成为参天大树的那一天,才有可能……
由于德云社龙字科招生的渠道选择了抖音平台,直接吸引了大批网红参与;虽然大部分人都蹭蹭热度就散了,但是也有少部分人过五关斩六将,冲到了最后一关。
如果这些网红被录取了,该如何处理学习与事业的关系?
一方面,这些网红没有正式的工作,大都靠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渠道讨生活;万一被德云社录取,势必要放弃网红的工作,那么生活来源从哪儿来?
德云社招生依然不收学费,这已经是良心操作了;对于实在没有生活来源的学员,可能还会安排做服务员等后勤工作,补贴家用,能维持基本生活就相当不错了。而网红们在直播间里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源源不断收到大游艇,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试问有几人能正确处理身份和地位的转变,并坚持到最后?
另一方面,万一德云社退一步,说可以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继续学员们的直播事业,赚点日常生活的花费,那就更麻烦了。作为学员,就可以打着德云社的旗号赚钱了,这让其他学员怎么想?万一在直播时捅了什么篓子,还得德云社兜着,可是德云社又不会和学员签合同,也兜不住啊,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有人说了,栾云平在面试时已经特别提醒,他们的身份只是龙字科学员,不是郭德纲徒弟,也不是德云社演员,希望他们不要给这个团体抹黑。像这样的忠告,只能约束君子,约束不了小人;网络上蹭德云社热度的方法足有成千上万种,哪需要直接提德云社的名号?
通过两天的面试,我发现有不少学员已经有了正式的演出经验,在不同的小剧场演过,甚至有个别人还有老师,这又给了同行揶揄德云社的口舌。
譬如有一个学员,已经通过了北方曲校的考试,九月份就开学了,但是他直言不讳地表示,只要德云社录取他,就不去曲校报道了……有同行就评论说,这太看不起人了,让北方曲校的脸往哪儿搁?堂堂公办高校,吸引力竟然不如一个民间团体?
还有一对学员,曾经在东北好几个小剧场都演过,虽然那水平一般般吧,但是人家是正经上了台的,现在却来德云社从头开始学起;有同行就评论说,这让那些个被他们直呼其名的小剧场脸往哪儿搁?原来他们的演员就是德云社学员水平,这不等于变相说人家诈骗吗?
还有好几位学员,都曾得到业内人士的指点,有的是快板,有的是评书,现在又来德云社当学员,从头学起;有同行又评论说,你们把以前老师的脸都丢尽了,敢情人家教的不是玩意儿呗?
言而总之,相声界的圈子就这么点大,有点风吹草动,没两天大家都知道了。这边厢的无心之言,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杀人刀,真是防不胜防。
德云社自从走红以来,一向干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毕竟“红是原罪”,所以争议永远都会有;关键在于,龙字科的学员能否不忘初心,为了对相声的热爱而加入德云社,而非其他。
同时,德云社能否不忘初心,在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依然记得“为祖师爷传道,为相声界置办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