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中街兴隆大家庭招聘(&quot)

  • 职业人才
  • 2023-06-07 12:00
  • 龙泉小编

兴隆集团作为辽宁省内知名度最高的民营企业,曾经敢与国营企业"打擂台",其商业综合体更是创下了辽宁14市打入13市的传奇,只不过却败在了最为重要的一环,那么曾经的"兴隆大家庭"又是如何一步步的让自己跌落神坛的呢?

一、发展连锁,商业报国

辽宁兴隆大家庭商业集团的创办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谁都没有想到,盘锦这个城市孕育出来的一个小小的民企在后来居然有着那么强的力量

1993年12月,兴隆大厦从一座空楼到顺利开业,只花费了短短76天的时间,那一道"我们还年轻,请您多批评"的巨型横幅,惊呆了当时的不少看众。而后来的兴隆大厦更是创造了中国商业的一项奇迹,不断引领着商界潮流。

就比如在当时别出心裁的举办了诸如中华月饼节、服饰节、赶大集等多种精彩丰富的文化营销活动,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们而言,这样的营销方式属实新颖。做企业的需得有耐心、肯上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迅速发展,兴隆集团就是这样。

在这样卖力的营销之下,仅仅开业第一年,正在盘锦这个城市,兴隆集团就实现了销售额6000万元的业绩,可能在现在看来这样的业绩并不是多么惊人,但放在1994年,这已经是天文数字了,而这样的业绩也让兴隆大厦一跃成为了盘锦商业的龙头

接下来的几年,兴隆集团销售额逐年递增,不仅成为了盘锦首家超亿元商场,而且更是进入了中国商业百强,成为中国商业百强中唯一一家三级城市的企业,引起了全国商界的轰动

后来的兴隆集团,看准时机,准备实现跨越式发展——进军辽宁省其他市区。

1997年,在当时号称亚洲最大单体面积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有着"商业航母"之称的东亚商业广场在沈阳中街最佳地理位置——沈阳故宫后身,正式开业。

落地的东亚广场规模宏大,在全中国商业圈数一数二,里面的格局错落分层,不少人都表示进入商场彷佛走进了"迷宫",实在是难以找到出口。这样大规模的商场运营成本自然也不低,四年之后,这艘商业"航母"就因为资金以及债务问题"搁浅"了。

东亚广场落幕,随之接手的就是兴隆集团。

其实当时的兴隆集团并没有被大家看好,毕竟出身于"小地方",一下子来到大城市,在规划营销上肯定会有所不足,可是没想到,这家来自盘锦地方的民营企业居然把这么大的商场弄得井井有条,并且越做越火,真正做成了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大家庭",上演了"蛇吞象"的商业奇迹。

就比如推出了特色"螃蟹节"营销方案,极具盘锦地方特色,在沈阳亮相时十分惊艳,崭新的购物理念独树一帜,让当时不少媒体人戏称为"小螃蟹推动大摩尔"

在兴隆集团最火爆的时候,全沈阳的人都愿意到这里来买东西,"66小时不夜城"、"兴隆卡当钱花"、"公交车环路免费坐"……这样的利民政策虽然"简单粗暴",但却深得民心。

在当时的沈阳,兴隆集团只是凭借一个大型的的店庆日活动,就能够将销量推至亿元以上,碾压当时的任何一家商场。这让不少人都直言,兴隆大家庭做活了沈阳的商业,是辽沈大地的一个商业神话

随后的兴隆集团,让自己的商场遍地开花,不仅一改人们心中"东北人不会百货"的印象,在电商界更是风生水起,别看淘宝、京东已经慢慢成为了人们心中购物的首选,但是兴隆集团仍然敢与之"拍板",并且用自己的实力说话——销售额仍旧连年激增,这在电商崛起的年代,对于实体店来说属实不易。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兴隆集团发展如此之快呢?

首先,营销方式得当。从建立之初,兴隆集团就开拓了商业发展的最新模式——活动营销,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而当时的人们思想逐渐开放,也乐于接受新奇的事物,自然愿意"凑热闹",给兴隆集团捧场,就这样,兴隆集团收获了第一桶金。

其次,家族式管理模式。这样的模式利害相当,但从有利的一面来看,当初兴隆集团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这种管理模式,他让企业内凝聚力增强,让员工愿意为企业"卖命"

就拿董事长李维龙而言,员工们对他的方针政策奉为圭臬,自然执行力超强,这也让兴隆集团不断推出新的营销活动,不断向外界展示自我。但这样的管理运作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点在下文中也将有所提到。

最后,独特的企业文化。兴隆集团推行"员工第一"的思想,集团为员工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以期不断的提高员工素质,每年一次的公开招聘从不耽搁,"能者上,庸者下"的理念不断选拔员工,甚至不惜耗资百万元为员工订阅学习材料,组织培训员工。

在这样的企业文化熏陶之下,兴隆集团的员工们自然也是呈高质量、高素质的发展了。除了重视员工培训之外,兴隆集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特色,一直以来本着"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的原则,力求成为市民心目中的诚信品牌,引入了不少国际大牌,在最初更是直接为盘锦人民打开了视野。

这种"以文兴商、特色营销"的方式贯穿全年,成为了盘锦商界独特的风景线。

兴隆集团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实力,在短短几年间保证了自己在辽宁除大连之外的其他13个城市中心都建立了至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大型商场,终于实现了最初的"发展连锁"的梦想,相信看到这儿你也会有疑问,为什么辽宁14市中,兴隆集团单单没有在大连建立自己的连锁店呢?

其实兴隆集团也曾经将自己的"兴隆大家庭"建在大连,只不过这个商场还没有走过两年,就已经惨败离场。

一方面,兴隆集团对大连兴隆大家庭投资过大,造成体量太大,难以满租的现象,致使入不敷出,难以回本。甚至大连兴隆集团在后期被曝出资金紧张,拖欠厂商货款;

另一方面,大连兴隆大家庭选址存在偏差,原本在其入驻之前,该区的零售百货业版图确实是缺少一个强势品牌,兴隆集团的入驻可谓是恰到好处,但是在大连兴隆集团落地没多久,万达集团也建起来了,并且两个大型商场直线距离仅仅一千多米,二者之间的竞争可想而知。

就这样,兴隆大家庭实现了辽沈大地除大连之外开遍连锁店,也达到了最初梦想的"发展连锁,商业报国"的壮志,只不过这时的兴隆集团,却开始走下坡路了。

二、功成一人,功溃一人

就如同上文提到的,兴隆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当家人"李维龙,正是因为员工们对李维龙的信仰,才促使兴隆集团飞速发展,但是对于企业而言,当权力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时,就会做出误判,而这样的误判,也葬送了兴隆集团的大好前程。

最直接的兴隆家族管理模式,虽然这样的模式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员工的凝聚力,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任人唯亲、扰乱经营秩序的腐败行为。退一万步讲,李维龙能够管住自己,但是却看不到身边的所有人。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拥有贪婪的蚂蚁吞噬长堤。

甚至曾经的兴隆还出现过商品部经理,因为当月的业绩不如上个月,而被公司强行要回上月多发的工资。这样的经营秩序对于企业而言,是难以挽留住人才的,甚至可以说,兴隆集团的政策变动,全权维系在李维龙家族的一身,在这种情况之下,李维龙又作出了何误判呢?

01:迷信资金自持,债务拉动经济

对于连锁商业集团而言,它们的经济模式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真实消费者积累起来的财富,这种通常是靠采购和销售环节存在的资金交付差,以沉淀现金流,运用无息资金来运作高风险项目,这样能够在享受高风险收益的同时,转嫁风险

这样的经济模式也被称为"扣点模式",博取资本利差,凭借强大话语权解压上游供应商利润,以低价傲视整个行业,然后将这些真金白银的资本用于投资,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虽然这种财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却存在着见效慢的弊端,对于很多连锁商业集团而言,他们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

更多的人愿意采用第二种方式,兴隆集团也不例外。这种方式是通过债务拉动经济增长,将债务虚拟电子货币化之后投入市场,推出"债务货币",就比如兴隆集团大量发卡:兴隆卡、大院卡以及各种卡券等等,虽然见效很快,但是对于连锁商业集团而言,首先出现的还是通货膨胀,货币紧缩,拉动财富的泡沫。

除了在发展的经济模式上,李维龙采用了债务拉动,在整个兴隆集团的发展中,他也多多少少的选用了商场自持的战略。

就比如商场地产,一般来说,建在繁华都市的商场地产地价普遍很高,很多人都会去租地。但李维龙不这么做,他旗下的兴隆集团秉持物业自持进行扩张,商场只盖不租,在一开始因为商业地产价格昂贵,这样的策略确实很赚钱

但是随着兴隆集团越做越大,现金流显然就不够支撑他的想法了,兴隆集团营业的商场面积已经和在建的商场面积几乎相等,他已经不再是净赚利润了,反而开始用零售业赚的钱补贴地产开发的"窟窿"了,这样的贴补不仅杯水车薪,而且也预示了兴隆集团的结局。

02:过分自信营销,错失上市时机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上市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兴隆集团也曾经面临过上市的关口,但那时候他的当家人李维龙却选择了拒绝,在她看来,自己的兴隆集团营销能力强大,客流量大,拥有不少商业实体,是人们眼中的"香饽饽",银行没有理由不借给他钱。

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从2015年之后,银行突然对兴隆集团收紧银根,这是兴隆集团在建的商业实体突然就成了烂尾楼,没有资金支持之后,再加上债务拉动经济,兴隆集团陷入困境

其实在这点上,李维龙并没有认识到上市对于集团而言提供了多大的便利条件,上市一方面能够转嫁风险,将几个合伙人承担的经营风险转移到社会公众。另一方面,上市可以带动兴隆集团建立更加规范的公司治理和企业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家族管理模式带来的弊端

李维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摊贩发展成影响辽沈的重量级人物,虽然有自信的资本,但盲目的自信自己的营销策略却是不可靠的,营销只是方式和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给兴隆集团变化,若是遇到问题,营销反而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正是因为营销对于兴隆集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李维龙迟迟不愿上市,但这几年,媒体也传出,李维龙儿子执掌的电商业务,想要高价出售给腾讯,阿里等巨头,这也说明兴隆集团现金流实在是跟不上了。若之前早早上市,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但如今早已为时已晚。

03:信赖宏观经济,做出错误抉择

兴隆集团的管理层一直以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自己看到了经济下行,迅速购买土地是一个无比正确的选择,但后来发生的事却很是"打脸",因为大肆购买土地,导致兴隆集团资金链出现问题,而经济下行时间持续过长,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没有提上,兴隆集团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去投资建设自己的土地。

可能很多人觉得兴隆集团可以去银行贷款,但上文提到银行却已经不给兴隆集团贷款了,再加上债务拉动经济,兴隆卡也已成为"废卡",甚至在兴隆商场内部会出现兴隆卡和现金两种价位的情况,这也让兴隆集团的资金链就此断裂。

兴隆集团从兴盛到如今走向衰落才经过了短短二十多年,但其中经历却让人唏嘘不已,兴隆集团成功自然有成功的原因,失败也有失败的道理,但提及兴隆集团,更多的人还是希望李维龙能够力挽狂澜,将其从危局之中拉出来,再现辉煌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38271.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