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员工,图源网络
作者|林乐诗
一块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着美的集团(000333.SZ)的数万名员工。
5月18日,美的登上脉脉的热搜榜第四,阅读量723万。财熵从脉脉、知乎等渠道了解到,美的内部正在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裁员行动。“招聘的确停了,非核心部门关停并转,核心部门缩减规模,人人自危。每天都有人离职,在说吧打卡提桶纪念,有人甩卖饭卡。”有美的员工在知乎发言。
5月19日,美的集团官方针对人事优化的传闻作出了回应,其解释公司正“有序收缩非核心业务”,这间接坐实了裁员情况。
财熵通过询问数位美的在职员工,以及根据社交媒体的信息汇总梳理,大致还原出事件的原貌:目前美的进入今年以来的第二轮“瘦身”,已接近尾声,不排除之后会有第三轮。据内部人士推测,时间在6月18日之后(“618”后美的电商整合),赔偿方案都是N+1。
至于被优化的比例,一位曾负责健康功效电器先行研究的美的前员工对财熵说:“年初还是18万人与我同行,离职前我再看了一眼,已经是16万了,现在还在裁,之后剩多少就不知道了。”脉脉上一位认证为“在职美的员工”的网友向财熵进一步透露,美的职能部门的人员被优化比例在20%左右,有些达到25%,“洗衣机事业部是重灾区,不会低于30%。”
据财熵了解,美的此轮裁员几乎遍及整个集团,也不限地区,但重灾区集中在智能家居板块以及创新业务板块。除了上述的洗衣机事业部,还涉及微清(微波和清洁)事业部、厨卫事业部、生活电器事业部等部门。
美的集团事业部架构图,图源国盛证券研究所
此外,有不少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反映,美的一些招聘岗位短期不再开放;也有应届生表示,原本到手的offer“飞了”,还没正式入职就被裁员——“HC(headcount)原来很早就锁了”。
不过,财熵从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平台发现,美的旗下的美的电商、安得智联、美云智数的招聘活动仍在继续。财熵试图联系美的厨电事业部和生活电器部门的人事专员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事实上,类似的大规模人事调整,10年前就曾在美的内部爆发,只不过当时更为“惨烈”——在2012年短短一年内,就裁减约7万人,占公司总人数的逾1/3,管理人员从2.5万锐减至1.5万。这次裁员影响也十分深远——通过一系列业务精简,美的成功从“规模时代”转型,在2016年成为中国首家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家电企业。
时隔10年,类似的战略收缩剧情,再次在美的内部上演。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对财熵说:“目前看来,美的再次走到一场大变革的前夜。和10年的那场大变革相比,今天美的的行业地位及身处的市场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0年前,美的虽然也很优秀,但尚未跻身行业霸主地位;今天,美的已经成为一家3000亿量级的企业,空调亦连续两年反超格力(000651.SZ)。10年来,中国家电伴随着房地产的高速发展而发展,今天,家电行业已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了。10年前,中国的国际环境比较友善,但是今天,我们的国际市场环境非常复杂,并有诸多不确定性。”刘步尘对财熵说。
2012年,刚刚接过美的董事长帅印的方洪波,在内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在他看来,在“规模至上”的大旗之下,彼时的美的扩张过快,但底层逻辑不清、根基不牢,无序的多元化扩张导致业务臃肿、组织“虚胖”。销售业绩和当时的家电“一哥”格力贴身肉搏,但毛利未能望其项背。
当年,方洪波对美的提出“回归专业,精简产品线”,大刀阔斧剥离非核心业务,关闭了十多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变卖了7000亩厂房用地及工厂设备,将产品型号数迅速降至1.5万个,推出市场的产品SKU(最小存货单位)削减50%之多……一系列业务调整,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事变动。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 图源网络
“新官上任三把火”本无可厚非,但彼时很多美的老员工对这样的“流血革命”产生逆反心理,在他们眼中,美的没有转型的理由。毕竟,在此前一年,大部分家电企业营收创了新高,家电下乡给行业烧了一把火;再往前一年,2010年,美的更是“双喜临门”——踏入“千亿俱乐部”,并且乔迁至坐落在佛山顺德那座高达31层的新办公大楼。或因如此,外界对美的这场变革,也是一片“大厦将倾”的看衰声。
当然,后来美的的成绩证明了方洪波的战略眼光——从净利润翻倍,再到营收“看齐格力”随后甚至实现超越,都验证了方洪波所选择的商业模式的前瞻性。
10年后,站在船头的方洪波再一次“吹哨”——5月6日,在一场和投资人的电话会议中,方断言“未来三年行业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出意料,这番悲观言论同样遭到市场的质疑。
图源网络
就在方洪波发出“寒冬警告”之前,4月25日,美的内部挂出了一份文件,提到将“缩减非核心业务”、“关停并转”。据美的员工向财熵透露,“这可能是这一轮裁员的主要由头”。
美的4月26日向媒体回应“瘦身”传闻时表示,控制非经营性成本支出是公司的正常举措,“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目前公司主要是抓有效增长,保盈利和现金流,暂缓非核心、非经营性投资。”
哪些是方洪波眼中的“非核心业务”?浙商证券最新研报指出,从业绩端上看,美的本次业务精简的原则是,优化“低利润率、低市场前景、低竞争力”的品类。
从财熵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在美的这一轮人事调整中,日用电器板块改革力度最大。针对这一现象,刘步尘认为可以从三方面解读:“一是这一块业务近年来对集团的贡献率不升反降;二是冗员相对较多必须裁汰;三是这块业务未来持续成长空间不大。”
财熵查询美的财报发现,最近三年消费电器板块对集团的创收贡献维持在四成左右,最近两年(2020-2021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该板块毛利出现小幅下滑。
这说明,消费电器板块尚有一定的造血能力,此时的业务收缩,更有可能是为了顺应美的的战略转型需要——据界面新闻报道,在今年春节前,美的就对to C非核心品类、to B非核心业务做出收缩。
10年内,美的先后两次因战略转型曝出人事动荡,但逻辑并不一样。如今,美的转型似乎多了几分“被动改变”的悲凉与无奈。粤成控股董事长、家电行业分析师洪仕斌向财熵表示,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不佳,家电板块也遭遇瓶颈,房地产降温,叠加疫情之下经济过冷、消费率降低,“这个行业的冬天真正到来了”。
目前,家电行业的供需两端同时受到压制:一方面,是需求端的增量不再旺盛。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空调市场零售量规模为5134万台,同比下降14.8%;2021年空调零售量继续下降8.7%;另一方面,供给侧的成本不断攀升。自2021年以来,多项大宗商品掀起较大涨幅,使得以铜、铝、钢等为基础原材料的家电行业,成为受波及程度较深的行业之一。
美的的发展困局,从历年财务数据中也可见一斑。2019至2021年,美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从19.68%下滑至4.96%,营业利润增速从16.11%下滑至5.68%。
“这实际上意味着,美的今天的变革环境与变革目标和10年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美的,最需要做的是平安渡过艰难时期,并积极培育第二增长曲线,让未来的美的逐步撕掉‘家电企业’的标签。”刘步尘说。
事实上,5年前方洪波就听到了“雷声”。2017年,“变革”、“转型”等字眼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方洪波的演讲中。2018年美的二次入围世界五百强企业,在当年的年会上,方洪波却用“危机已经在堆积”敲打沉浸在掌声中的美的人:“时不我待,美的这次变革要比2012年更坚决、更彻底、更迅速”。
2019年初美的经营年会上,方洪波自问自答式抛出“美的集团如何实现重生?改变,就是答案”。2020年年会上,“改变”再度成为核心词:“52年来从不走平凡路的美的集团,‘改变’是从未改变的唯一选择。
2021年美的经营年会上,方洪波用词更加犀利,一句“要敢于进行颠覆性投资”掷地有声;今年年初,方又厉声警告:“在变幻莫测、市场加速的当下,按部就班意味着平庸,也意味着死亡之危。”
“过去的美的是一家纯粹的家电企业;现在的美的,家电业务在集团总营收中的占比已下降至80%以下;美的未来的目标是,家电业务占比持续下降至60%以下。怎么达到这一目标?培育第二条增长曲线是必由之路。”刘步尘说。
方洪波意识到美的转型的必要性是在5年前。也是差不多从那时起,美的的多元化投资全面加速,以2017年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作为标志。
财熵整理了过去5年里美的的重大收并购交易或战略投资,发现当中大部分是“跨界投资”。目前美的已经将业务触角伸向机器人、新能源、智能电梯、医疗等领域。
这些收购标的,被并入美的的事业版图之后,有些还成为支撑起美的某条事业线的重要支柱。
目前美的分为五大事业板块:智能家居事业群、美的工业技术、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从德国库卡集团整合、本地化而来的库卡中国,已经成为支撑起美的机器人业务的核心;菱王电梯将帮助美的打入智能楼宇市场,这是一个体量高达3000亿的蓝海。
这说明,外延式收并购,是美的实现多元化转型的主要打法。
近年来,美的较少对外披露收购对价等细节。据证券时报网统计,即使在被光大证券认为是家电行业“失意之年”的2021年,美的也在收并购市场上砸下超过50亿元。
图源:证券时报
刘步尘表示,“多元化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外延式并购,一条是内涵式扩张。从大量成功案例看,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两条腿走路。单纯的并购模式和单纯的自力更生模式,都不足取。”
在方洪波的算盘里,外延式并购可以缩短切入新赛道的周期,跨国收购也有利于提高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不过,频繁的收并购也带来一定隐忧。
首先,是企业的整合管理问题。还是以库卡为例,在收购前夕,2016年美的和库卡签订了一系列颇具约束力的投资协议,包括不会促使员工人数改变或工厂基地的关闭、搬迁,美的不会寻求库卡退市等,为期七年半,到2024年。
然而,2021年年底,一纸全面收购要约打破了承诺。彼时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美的此举“暗含着一丝等不及的意味”。全盘拿下库卡控制权,是为了加速业务协同——只有实际控制库卡,才能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财熵最新从外媒得知,在5月17日举行的库卡年度股东大会上,退市的决议以99.9%的高票数获得通过。
其次,是巨额商誉。2017年美的进行了几笔重大收购,令当年财报出现207亿商誉,至今仍未进行减值。2022年美的一季报显示,集团商誉总值达到273.7亿元,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仅次于中国电信(00728.HK)。
美的集团商誉总值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里第二高,图源东方财富
一位财务从业人士告诉财熵,这意味着需要永无止境的减值测试:“即使并购对象超预期完成业绩,但只要商誉依然放在那里,未来始终有减值压力。”
财熵发现,美的商誉之所以一直无须减值,可能和其较为保守的财务估计有关。美的管理层对库卡商誉是否减值的三个假设,主要是基于增长率、利润率和折现率的估算。如果假设低一些,自然容易达标——美的给出的永续年增长率假设增速只有1%-2%,假设的收入增长率最低也是2%。
换言之,只有库卡业绩出现巨亏的时候,才可能需要减值。而幸运的是,在连亏4年之后,2021年库卡收入出现好转,当年收入实现接近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34.6亿元),同比增加28%,息税前收益(EBIT)转正并提升至618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39亿元),这似乎标志着美的与库卡的磨合正渐入佳境。
由于对未来的判断谨慎,最近几年为扩张To B业务,不断收购兼并的美的,开始主动放缓投资。5月13日,方洪波回答投资人的问题时称,“目前美的没有大的并购计划,如果有也是在五大业务板块内进行相关产业链的布局和补充。”
美的在收并购踩下刹车,但向To B转型的决心只增不减——除了近期的人事调整倾斜方向,另一个观察窗口是,美的五大业务板块中,除了智能家居之外,其余四个都指向To B。
“目前,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都在积极布局To B业务,从海尔(600690.SH)、美的、格力到TCL(000100.SZ)、海信(000921.SZ)、康佳(000016.SZ),莫不如此。”刘步尘说。
参考国际经验,随着家电行业进入成熟期以及工业4.0的到来,西门子、通用电气(NYSE:GE)、飞利浦(AMS:PHIA)等家电巨头也纷纷选择“瘦身”,向竞争壁垒更高、利润率更高的ToB业务转型。例如2016年,通用电气将家电业务资产卖给海尔,西门子将家电业务出售给博世集团等。
刘步尘进一步点评:“我们暂时还得不出‘ToB业务布局比ToC业务布局难度更大’的结论,毕竟这块布局起步时间还比较短,成功与否需要时间来验证。总体看,海尔智慧家庭布局、美的智能装备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布局、TCL半导体布局、海信医疗产业布局等等,发展势头都不错。”
财报显示,美的的To B业务增速喜人,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数字化创新业务在2021年的收入,分别为201亿元(同比增长44%)、197亿元(同比增长55%)、253亿元(同比增长23%)和83亿元(同比增长51%)。
刘步尘和洪仕斌都同时向财熵提到,机器人业务、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装备可能是美的未来培育的重点。
不过,财熵发现,目前美的的多元化布局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例如,美的财报中包括楼宇科技板块等的“其他”一览,营收增速惊人,但占比有限,且内部交易占其营收的绝大部分;2021年汽车零部件的销售还很少,美的副总裁兼美的工业技术总裁伏拥军在一次公开讲话中透露,“只是几千万量级”;医疗更是被方洪波明牌“暂时不是核心板块,未来看发展情况,也不排除未来退出”。
2021年美的“其他分部”创收贡献有限,且大部分来自内部交易,图源美的财报
对此,刘步尘评价说:“第二条增长曲线不一定是一个产业板块,也有可能是两个、三个产业板块,目前美的的策略是多点布局,最终能成功一个两个就行。”
尽管美的频繁将自己定位为“全球化科技集团”,然而从财报收入数据来看,其依然未撕下“家电”的标签。财熵发现,2017年起用全新的业务框架以来,美的的“空调+消费家电”创收占比5年内稳定在八成左右。正因如此,资本市场也依然将美的定位为一家“家电企业”。
5月19日,美的每股报收55.82元,年初至今股价已缩水24.37%,跌幅位列家电三巨头之首。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美的市值较2021年2月巅峰期蒸发了约3500亿元,相当于缩掉了1.47个海尔智家,1.81个格力电器。
“家电不再是一个投资者看好的赛道,作为家电行业龙头企业,美的此前被炒得过热了,”洪仕斌说。
看来,从“家电”到“科技”,美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