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绍兴大发布业招聘(我身边的运河故事)

  • 职业人才
  • 2023-07-30 12:00
  • 龙泉小编

陈志根:三位皇帝及孙中山与浙东运河

一、赵构与浙东运河

赵构(1107~1187),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

赵构是北宋靖康年间金兵进犯的动乱中即位的,建炎元年(1127)正式称帝。但因北方的金兵野心勃勃,欲亡宋朝,大举南下,赵构只得仓卒逃至临安(今杭州)。但金兵仍穷追不舍,他无奈渡过钱塘江经萧山逃至明州、温州、台州沿海一带。不久,由于岳飞等爱国将领奋勇抗击,加上金兵孤军深入难以维持,退至长江以北。这时投降派秦桧等出来,迎接赵构至越州(今绍兴)。后至绍兴五年(1135)正月十四日定都临安,总算坐稳了半壁江山的皇帝宝座。其间,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料记载,宋高宗运河行程不下五次:

第一次,从平江到越州。建炎三年( 1129)十月戊寅,赵构从平江府(苏州)出发走水路,于癸未到临安。庚寅,御舟过钱塘江驾临浙东,经西兴运河,壬辰到越州,"龙舟横涛江"(陆游:《嘉泰会稽志。序》),驻跸卧龙山州署,百司分寓。龙舟所泊的涛江,为龙横江,位于卧龙山以西城墙外,东连环城西河,西北接西兴运河,为运河进入越州迎恩水门之前分出的一条支道。

第二次,从越州至钱清再返越州。建炎十一月己巳,赵构由越州返临安,当晚舟行钱清堰时,奏报宋师败绩,金兵已渡长江,次日返回越州,决定从浙东运河入海。

第三次,从越州到明州。同年十一月辛未,御舟从越州城出发,过都泗堰时,船大不能过堰,令卫士拖曳仍未奏效,遂劈碎御舟改换小船,癸西过堰,走鉴湖运河航道,渡曹娥江,经余姚江,于十二月己卯至明州,共七日。戊戌金人陷越州。

第四次,从明州回越州。建炎四年( 1130)四月甲戌,因金兵已退,赵构御舟从海上回到明州城下。次日由明州返越,丙子曰,舟至余姚县,海舟大不能进,再改换小船,癸未到越州,驻跸州治。因余姚江段是逆水而行,自明到越共九日。绍兴元年(1131)正月己亥,赵构在越州改元绍兴,十月升越州为绍兴府。

第五次,从绍兴返临安。绍兴二年( 1132)正月壬寅,赵构御舟发绍兴西行,晚上至钱清堰,甲辰到萧山县,乙巳候潮渡江,丙午至临安府,共四日。

以上五次,其中三次经由萧山西兴运河。赵构多次往返于浙东运河,遂使沿途留下了许多意蕴深远的历史故事,如《泥马渡康王》《缘木古渡》等。尤以后者流传最广,脍炙人口:"宋南渡时,金人追高宗急,至此无以渡,岸有松、杨两株,忽自拔根俯于水,两木相向为覆舟状,帝缘木而渡,及岸,顾其木,仍昂首自植。已而金兵至,怒而截为数段,委于河而返。高宗人得西门(迎恩门),驻越州,使人至树所验其迹,以长官许之。"(《越中杂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则典故反映了绍兴人民忠诚报国的思想境界。

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构禅位于赵眘,自称太上皇。二十多年后,赵构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病亡,葬于会稽上皇山(在绍兴市区东南18公里的镇宝山内)。赵构生前多次经过萧绍运河。死后,他出殡也经由萧绍运河,抵达绍兴墓地。

据当朝大臣周必大所作《思陵录》记载:淳熙十五年正月初十,陵墓动工修建,至三月十二日毕工,历时2个月零2天。三月十八日开始出殡,从新开门(在杭州清河坊与望江门之间)出发,登舟渡钱塘江抵达西兴。由马车送行二三里至运河埠头,由108只大船只开道,104只押后,自黎明出发至萧山县城江寺已经是傍晚,在江寺宿夜。十九日再行35里至白鹤桥(今衙前)午餐,后又前进15里至钱清江边。因当时钱清江水位低于运河,两边设坝,至钱清江涨潮与运河水位相平,才能拖坝过江,因此船队到钱清镇时又是夜晚。二十日续行,在柯桥休息用膳后,至晚进入绍兴城。这支由213只船只组成的出殡队伍,从临安出发,横渡钱塘江,穿越萧山的古运河,历时5天才最后抵达上皇山麓墓地。

船队所到之处,除强行征发大批民工应徭役外,还趁机搜括民财,一切费用全由沿途供给,当时萧山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应付之艰难可想而知。这支庞大的船队,为保护赵构棺木的"舒适"。拆毁了不少桥梁堤堰、渠道和民居,沿途百姓为此而遭殃。

南宋一代一共有皇帝九人,5岁小皇帝宋恭帝被蒙古大军攻破临安时掠走,宋瑞宗不到10岁染病而死,南宋的最后一位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进了茫茫大海。除此三位,其他六位皇帝都埋葬在了这里,所以这里叫宋六陵。南宋的其他5个皇帝的灵柩也经由萧绍运河,运至绍兴安葬,情形大致类似。赵构生前多次频临运河,为浙东运河增添了人文底蕴。同时,六位皇帝的送葬队伍路过萧山,给当时的萧山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二、康熙皇帝与浙东运河

康熙(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祖籍辽宁新宾(现为新宾满族自治县)。年号康熙。他于8岁继位,至68岁去世。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当皇帝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时期是清代的繁盛时期。此时期的浙江,一因是东南财赋重地,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特别是杭州,曾是南宋故都、浙江省会,各方面更甚;二是杭州进步思想活跃,曾对清兵入关作过较为激烈的反抗,十分需要化解、笼络人心,加强统治;三是康熙帝心仪杭州,很想一睹被喩为天堂的杭州风采与游赏东南胜地的西湖。康熙帝亦说"久闻西湖清且幽" 。因而于在位期间,曾六下江南,观察民情,同时旅游、游山玩水。

康熙帝六次下江南,被誉为"熙朝盛事"、"巍巍南巡盛典",在民间百姓中也流传着不少趣闻和佳话逸事。康熙六次南巡中,除第一次,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九月从京师出发,到江宁(今南京)祭明太祖陵后,便返回北京外,其余5次均幸巡浙江。其中第二次舟行浙东运河,前往绍兴祭禹。

此次南巡,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初九自京师启程,沿运河南下,至二月九日抵杭州府城,驻跸城内行宫(今后市街附近)。在杭期间,康熙帝畅游了西湖,遍访问云栖、灵隐、净慈、虎跑等名胜古迹。

二月十三日,"圣祖往祭禹陵,自杭州府乘舟启行,驻跸绍兴府会稽山之麓。"康熙一行渡过钱塘江,抵达萧山西兴渡口,当时的著名大学者、在京修《明史》的萧山名人毛奇龄,因身体不好,刚好请假在乡,迎驾于西兴渡口。康熙遣侍卫驰问奇龄,"逾日而回驾,复面承慰问,道旁犬马摇尾恋恋,即思强起,残废一策驽钝,而旋立旋仆,扶服未决。"康熙对毛之病也很关心,两人有一段对话:"病何如?曰;未好也,曰:何以不调理?曰:调理未好。曰:是何症?曰:是两足风痹,不能起立之症。"

后康熙偕同随行,下船浙东运河前往绍兴。二月十四日"黎明,上诣禹陵,至外门前,步行入,率扈从王、内大臣、侍卫、都府大小官员行三跪九叩礼,读祝文致祭。祭毕,上登窆石亭,留览良久。是日,即迴銮,驻跸萧山县西兴镇。"并制颂刊石,书额曰:"地平天成"。又亲笔为禹题匾、联各一,撰《谒大禹陵》及《禹陵颂并序》诗、颂各一。二月十七日离浙回銮。

康熙皇帝不论是前往绍兴祭禹,还是返回杭城,均途经萧山西兴。回城的一次,还在西兴过夜。

三、乾隆皇帝与浙东运河

乾隆(1711~1799),名爱新觉罗.弘历,康熙帝孙,年号乾隆。25岁继位,在位60年,88岁去世。是皇太极建立清朝后的第5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长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南巡浙江。其中第一次南巡时,经浙东运河,前往绍兴祭禹。

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第一次南巡。他于正月十三日从京师出发,三月初一抵达杭州,驻跸孤山圣因寺行宫。在杭州期间,乾隆巡幸敷文书院,并将武英殿所刊《十三

经》、《二十二史》赐予书院。又游览了吴山、云栖、净慈寺、云林禅寺等西湖各处名胜,并登上北高峰,亲题西湖行宫八景与西湖十景诗。还遣官至海宁祭钱塘江海神。

旋后渡过钱塘江,由西兴运河舟行至绍兴。乾隆帝此次出游自然是一人出游,万人随从。萧绍运河巨舟千百艘,首尾相接,列队渐进,旌旗招展。沿河港汊、桥头村口,派兵守卫。运河两畔蒙以绸帐,以供休息之用,沿途均置尿盆,上加木盖,数逾千万,御舟一过,即为所破,少有完者。銮驾经过时,男子入村回避,又"令村镇民妇跪伏瞻拜",居民门前"香灯悬彩"。役夫又乘势逞威,强行勒索,有不与者,即以有碍皇驾,立毁其屋,百姓怒不敢言。初七抵达绍兴,驻跸绍兴府常门外麓湖庄;初八,亲祭大禹陵。是日,高宗御龙袍补服,扈从之内大臣、侍卫、文官五品以上、武官三品以上、地方知府武官副将以上陪祀,行三跪九叩大礼,读祝文、奠酒。并亲笔为禹庙题匾、联各一,撰诗二首。其余文武各官并地方官员,在行宫前两旁列跪迎送。

乾隆帝为萧绍运河的美丽景色所倾倒,曾作诗三首。其中两首直接用萧山、西兴作为诗名,另一首则是回到杭州行宫后的回忆。

一是《西兴诗》。曰:

"斛土千钱诡就塘,风恬日暖彩舟方。

一江吴越分疆界,三月烟花正艳阳。

航苇何曾见神异,射潮未免话荒唐。

涨沙南徙民居奠,永赖神庥敬倍常。"

二是《萧山道中》。曰:

溪窄绿塍阔,水肥鸟榜轻。

开蓬画芃茜,挂席剪澄明。

南国春方丽,越天云复晴。

山阴指明日,已是镜中行。

三是《至圣因寺行宫》诗。曰:

朝辞余暨暮钱塘,片刻长江稳渡航。

未免情殷恋西子,不殊风便送滕王。

快晴乍觉烘山翠,弦月遥疑钓水光。

十亩行宫游不足,憩间命笔玉兰常。

其中的《西兴诗》曾勒石成碑,立于原来的西兴铁岭关之外。

康乾两帝对浙江的南巡促进了浙江、杭州经济社会,特别旅游的发展。

一是,促进了京杭运河、浙东运河的疏浚,为游客提供了交通之便。

二是,促使风景点的修葺、扩建,使杭州的景点不断修复、增加,从原"西湖十景",到雍正时为"西湖十八景",再到乾隆时为"钱塘二十四景",并对六和塔、飞来峰造像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整治,使得杭州的旅游资源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乾隆年间,西湖游览景点已增加至1016处。

三是,增添了杭州的文化内涵。康熙帝舞文弄墨、作诗题碑,为范仲淹、苏轼、米芾、钱鏐、岳飞、于谦等历代先贤书匾悬额。御笔亲题"西湖十景"。康熙帝为十景题字后,浙江地方官吏先后将御笔所书景名,刻石立碑,建亭恭护,成为西湖十景的新标志。乾隆帝学其祖风采,品题西湖诸景。为杭州名胜、浙东运河作的诗近三百首,为今天的旅游文化增添了内涵。

四是,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浙江,游览杭州西湖山水名胜,瞻仰大禹、越王句践留下的古迹之旅,为景点增添了一种神秘感,营造了一种氛围。坊间纷纷追寻帝王遗踪,游览杭州,特别是西湖。

四、孙中山与浙东运河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1916年8月16日,孙中山第三次到达浙江。随行者有宋庆龄、胡汉民、冯自由、戴季陶等十余人。当天在杭州,孙中山会晤了浙江军政界人士、游览了西湖、祭祀了秋瑾,出席浙江省议会的讲演。

17日晨,偕同人至葛岭,登初阳台,见削壁临空,奇峰突兀。午后登六和塔的最高层观赏钱塘江大潮。一月之后,孙中山写下了他的著名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18日上午,出清波门至净慈寺,谒张苍水墓。在张苍水墓前中山先生叹道:"苍水抗清图恢复,大业未成,从容就义于杭州,乃吾人之先觉者。云山苍苍,江水茫茫,民族精英,永志莫忘。"并嘱随行陈去病以诗记之。随后入石屋洞,纵观造像,登其高处,历览乾坤、青龙等洞,乘兴登南高峰,骋望山水,而后雨大至,冒雨入山寺,寺僧设素餐以饗客。

8月19日晨,和浙江督军吕公望等省政界首脑辞行告别,即乘车去凤山门至南星桥渡口,随行的有胡汉民、邓孟硕、朱卓文、陈佩忍等去绍兴。时值潮退,浪静波恬,未几到达南岸西兴,即换乘越安公司轮船,沿西兴运河东行。船至东门,孙中山一行来到汪家(今为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分校),慰问了为反袁而牺牲的烈士汪珪的家属。

汪珪是1913年,在上海天然旅馆试制炸弹,不慎爆炸而为革命而献身的,其遗体曾暂厝上海宁绍会馆。1916年8月,正是汪珪逝世三周年,其家属将灵柩归葬萧山。此日刚巧孙中山抵杭,急急赶去亲送灵柩到钱塘江南星桥码头。时隔3天,中山先生见船过汪家,即令船暂停,登岸入室拜谒了汪烈士的遗像,对遗孤备加安慰。

轮船继续东行。西兴运河是一条古老的漕运河道,逶迤而东。河上拱桥叠架,河中柔橹声声,两岸沃野青山,白墙灰瓦,竹影荷香,好似一幅淡描的国画。孙中山等人不时乘兴到船外观望,面对着这胜似图画的水乡风光,胡汉民(1879—1936)更是诗兴大发,奋笔赋下了《舟过萧山寄天仇》一诗:

西湖三日共勾留,乘兴扁舟更远游。

我有一言君信否?会稽山水胜杭州!

题中的"天仇",是戴季陶的号。当时随孙中山由沪来杭的还有戴季陶。这次访绍,他因身体有病留杭不能随行。胡汉民此诗就是送给他的。旧萧山属绍兴,故胡汉民在诗中把在萧所见,称为"会稽山水"。此诗,一方面凝聚了胡汉民等一行浓厚的游心,另一方面又倾注了对萧山风光的无限赞美。

下午五时许,孙中山先生一行在绍兴西郭门外育婴堂河埠上岸,当晚下榻于布业会馆。第二天,即8月20日一早,孙中山一行抵卧龙山(今龙山公园),步行登高至顶峰"望海亭",眺望越中山水。返回后,即参加在"觉民舞台"举行的绍兴各界人士欢迎大会。孙中山发表演说,致词曰:"绍兴乃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地,报仇雪耻之邦。继承越王勾践奋发图强之精神,为推翻专制,建立共和,绍兴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三烈士,功莫大焉。"

此日,《越铎日报》发表了题为《欢迎孙中山先生》的文章。

作者:萧山市社科联 陈志根

本文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我身边的运河故事"(浙江段)征集发布活动来稿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57632.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