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国(广州)国际美博会开幕。数十万美业人从全国各地奔赴广州参会,整个上午,场馆入口和检票处都排着长队,每一个展区更是人满为患。
过去一年,疫情给了其它行业当头一棒,但对于进入产业调整期,面临双美、数字化变革的美业来说,则是雪上加霜。美业经营者来美博会的目的大致相同,想看看市场上有哪些新产品,跟同行交流下,怎么做营销和管理。
发传单的人员在展区来回穿梭,不断发问:“老板,想找个什么项目?”
美业不缺项目,但能让老板们有信心选择的项目从来都是凤毛麟角。根据行业趋势,今年美博会延续了“互联网+科创力+可持续”的主题。放眼3个展区29个展厅,满足这三大主题的细分市场里,健康管理或是其中之一。
从2017年开始,美丽田园、秀域、静博士等行业头部品牌陆续启动了向健康领域转型的计划。
美丽田园在布局医美业务后,开始涉足健康管理,创立了子品牌“启研医疗”,并在海南投资建设了干细胞抗衰老医院。秀域经历了科技美容-科技健康-智能健康的转型路径,公司业务向亚健康调理聚焦。静博士则表示,集团将从传统美业升级为大健康服务业,打通生美、医美、中医、供应链和学校;从常规的养生升级为八大体质调理。
尽管各家的打法有所不同,但行业头部品牌集体看好健康管理市场,是因为他们敏锐地察觉到了政策利好。
自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来,大健康产业在今年两会期间的热度有增无减。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突破14万亿元。
从经营业态上来看,大健康产业不仅包括传统医药医疗,还有康养旅游、健康管理、保健品、康复医疗、基因测序等细分领域。其中,涉及医药医疗的版块具有很高的技术和人才壁垒,是长赛道和重模式版块,因此美业进军大健康,对应的是健康管理版块。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岩提出,在城市社区设立健康管理师岗位,因为它成本低、能够快速培养,除此之外,如果能够将一个社区的全科医生、护士和健康管理师“三位一体”地结合起来,将会更好地补充医疗资源。
美业转型健康管理,并非只是政策驱动的,两种业态的融合有其必然性:
1.美业内卷化,需要新战场
“内卷化”是2020年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它指的是一种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除了被重点逃离的金融、地产、投资行业外,美业,尤其是生活美容行业也无法摆脱内卷化的事实。
在发展前景不明朗的当下,美业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源泉。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健康管理服务规模2100亿元,尽管规模不及生活美容(6300亿元),但健康管理市场还是一片蓝海。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未来10年,各种慢性病将以爆发式的速度迅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健康支出仅为全球人均健康支出的20%。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中国健康管理和保健品产业还有巨大的机会。
2. 转型健康管理,能为美业品牌打造更稳固的竞争壁垒
美业人最大的不安全感来自于行业没有竞争壁垒。在过去30年里,生活美容门店屡屡被营销公司和产品公司牵着鼻子走,沦为产业链上游的庞大劳动力。
尽管美业服务的基础也是顾客信任,但对于美容服务来说,顾客的决策成本低,她们很容易被更新的产品和服务带走。而健康管理是一种基于效果和情感连接的服务,一旦形成稳定的会员体系,顾客就不愿意冒险去更换其它品牌了。
基于以上原因,近几年的美博会上越来越多的品牌主打健康功效。为了进军健康管理市场,原本做专业线产品的广州培昌拉来了修正药业,二者合作推出了产后康复和纤体养生等系列产品。在美博会现场,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美业新纬度,疫情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无论是药企还是美业品牌,都想做健康业务。
中国品牌早早观望健康管理领域,但过去几年都鲜有实质性进展,反倒被一家日本的沙龙品牌捷足先登。
日本知名舒压沙龙品牌Re.Ra.Ku母公司Medirom完成了从沙龙品牌到健康管理平台的跨越,并于2020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就了日本美业企业上市的先河。
成立于2000年的Medirom,最初只是一家为顾客提供抗疲劳放松、减肥等服务的小型按摩店。20年来,通过收购合作,Medirom旗下已经拥有JOYHANDS Wellness, Bell Epoc Wellness Inc.和Decollte Wellness等多个沙龙品牌,涉足生活美容、Spa等领域。
随着门店数据的增加,Medirom遇到了增长困境。无论是自营模式还是加盟店运营,都难以提升营收。
于是,凭借自己的客户渠道和市场优势,Medirom开始进军医疗保健和健康管理市场,形成了两条主要业务线:一条是休闲沙龙,另一条是数字预防保健。
休闲沙龙
休闲沙龙服务旨在提供健康管理,除了能为顾客消除身体疲劳外,更重要的是帮助顾客提高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意识,因此公司将技师称为“护理生活计划者”。
根据最新数据,2021年1月,Meidrom公司旗下的Re.Ra.Ku品牌总共开出了302家舒压沙龙。
数字预防保健
休闲沙龙进行用户教育,为数字预防保健提供了发展基础。根据顾客需求,数字预防保健提供的主要服务是通过对顾客的日常饮食和运动信息的反馈,为顾客连接营养师、医生和心理医生等专业的医疗保健人员。
为了掌握顾客的健康状况,Medirom收购了Matrix公司的部分股份,利用后者的温差发电技术,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无需充电的手环型穿戴设备“Mother”。依靠穿戴者的体温,该设备就可以记录用户一天包括心率、睡眠、卡路里消耗等数据。
2019年,Medirom的平均月客流近6万,年营收3600万美元。
与中国一样,在电商的冲击下,日本的线下服务企业也在向线上转型,但Medirom却坚定地深耕线下,尤其是疫情之后,Medirom表示,人们对健康的意识进一步提升,沙龙生意的价值会持续释放。
中国的美业市场上,何时能诞生上市品牌?Medirom的路径或许是一种启发——利用一款简单的智能设备,就能连接顾客和医疗保健服务,将Medirom打造成一家上市公司,那么中国的美业品牌是否可以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成功转型呢?
在本次美博会上,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端倪。
在美博会现场,每走几步就会遇到穿红色T恤的工作人员,他们正在散发的传单上写着“一次减肥4~10斤”。拿到传单后,不少人嗤之以鼻:“太夸张了,怎么可能?”
年轻一代的美业老板已经不再相信这种明显的夸大宣传了。这家减肥产品公司的展位规模不小,但这个展馆里最有人气的展位却在它的隔壁——秀域。
“智能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字眼在美博会现场显得格外特别——一个美业品牌怎么做起了人工智能?
走近一看,就像流水线上正在生产商品的机械臂一样,8台设备正在给人按摩。
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叫作超V热动力人工智能AR机器人,通过物理理疗方法,能快速提高人体温度,提升白血球活性,从而实现增强免疫力和改善亚健康状况的效果。
一位来自湖北的美业店老板在体验后告诉美业新纬度,“跟手法按摩相比,没有特别明显的感受,就是有点热”。工作人员在一旁解释,该设备的默认温度是43度,但人的脂肪含量不同,因此耐热度也有差别。在正式投入使用后,该设备能存储顾客信息,形成诊疗报告,当顾客再次使用时,设备可根据诊疗报告和顾客喜好,调节能量输出。
自2019年1月宣布转型科技健康公司后,秀域决定加大研发的投入,联合中科院科学家以及多所大学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研发自己的智能设备,以及定制开发自己的会员管理系统。
2年后,随着超V热动力人工智能AR机器人等设备的落地,美业人开始看到了探索大健康领域的机会。
以秀域为例,智能健康的核心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它们分别指向了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系统。在二者的配合下,美业店不仅能向健康管理领域转型,而且在经营上可以实现以下变化。
1. 用产品驱动替代营销驱动,提高顾客满意度
美业门店的产品更迭极快,当无法用产品维持顾客满意度时,就只能在营销上想办法,而随着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营销成为了一项成本高、效果差,吃力不讨好的工作。
智能设备的优势在于导入效果好,标准化程度高,而不打扰式服务也更符合当下主流客群的需求。
2. 设备替代人工,降低人力成本
2023年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年轻人总量在减少的同时,愿意从事美业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美业老板只能用提高薪资的办法招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智能设备的推出,将有机会解决缺人的问题。同等规模的门店,传统的经营模式下,需要5名员工,但有了智能设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后,只需2名员工。
据了解,秀域目前拥有近1000家直营门店,公司计划在2021年 完成所有项目的人工智能化替代。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告诉美业新纬度,秀域即将开启加盟,加盟范围限定于没有秀域直营店的城市,加盟方式是品牌+产品加盟,“但加盟商需要承诺,在一定时间里至少要开6家门店”。
一位从业者分析,之所以设立较高的加盟门槛,是因为想筛选优质加盟商,“把想赚快钱的,不懂行业的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秀域董事长李晓宁声称要将秀域从传统服务公司变成科技公司,这种ALL IN健康管理的姿态,也能提振美业品牌转型的决心和信心。
结语:
中国生活美容行业的市场体量超过6300亿元,但从来没有诞生一家上市公司。在博商学院的一次活动上,有位讲师表示,美容公司要想上市就不能定位为美容公司,而是要定位为生物科技公司或者根据用户估值,定位为互联网公司。
言下之意,美容公司上市只有两条路径,要么靠核心技术要么靠用户规模,产生数据价值。
向健康管理转型,是否也是成就“生活美容第一股”的一种路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