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发生的时代下,医药行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工程。
而在医药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有个不为人知的职业群体正在默默为医疗发展付出。
有一部分的初衷也许并不高尚,但他们的付出却是药物上市当中的重要一环,他们就是“试药员”。
2019年10月30日,一位电视台记者来到了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这是一所综合性医院,经营着各种与药物相关的研究,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药物的临床试验与开发。
记者来到了一处临床研究室,房间内有着各种报名参与临床试验的参与者,手中都拿着临床测试的凭证单,正在等待检测过敏反应。
这群人中有的是疾病在身的老人,而有些则是走投无路的中年人,其中很少见到年轻人的身影。
由于临床试验的酬金不菲,急需用钱的人找到这个机会,便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一笔天降横财。
记者正在跟随着这片人群记录着这些的试药人的点点滴滴,忽然发现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儿正在拿着试验单,在等待体检的人群中,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个女孩身穿白色外套和一条蓝色的牛仔裤,脚上踏着一双白色板鞋,看起来青春靓丽,在这群中老年试药者中显得过于特别,出于对她的好奇,记者决定尝试对她做一期专访。
这个女孩叫小文(化名),一位刚成年不久的00后女孩,在记者的初次接触中,她落落大方地承认自己是来参加试药的。
但当问其原因时,小文虽然神情略显暗淡,但还是毫不避讳地说是需要用钱,才来参加试药。
随后,记者提出了对她进行专访的请求,也许是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小文并没有第一时间答应,只是告诉记者如果下次再来的话,会联系记者的。
半个月后,记者在医院又一次见到了小文,此时的她已经结束了试药,正要前往餐厅,于是记者便上前与她交谈了起来。
2000年,小文在湖南的一个小城市出生,17年参加高考,但不爱学习的小文最终还是败在了试卷面前。
家里人不想她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于是劝她复读一年。
但小文不答应,她压根不喜欢读书,就连大学都不想上。最终小文拗不过家人,还是勉勉强强到了当地的一所大专院校读书。
大学期间,小文选择了财务专业,但为了生活得更好,她大多数时间都用作外出打工,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对专业知识更是完全不上心,就这样虚度了大学的时光。
临近毕业,在学校的推荐下,小文到了深圳的电子厂实习,但电子厂的高强度工作令小文身心俱疲,不到一周小文就离开了。
她在深圳到处寻找实习工作,最终在一个酒店前台工作了三个月,顺利地拿到了毕业证书。
有了证书,小文很快找到了一份财务工作,可是在学校成天混日子的她经常犯错,总是受到领导的批评责骂,忍无可忍的小文在一次被骂后终于爆发,辞掉了这份工作。
随后,她又陆陆续续地参加了几份工作,但都不尽如意。
小文很失望,她认为工作是一份束缚,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又要面对交际压力,又要被领导训诫,她渐渐地开始排斥工作。
小文不上班的时候,每天在家里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偶尔参加几次兼职来维持生计,但这种情况并不长久。
在跟男朋友一起看完一场演唱会后,本就拮据的两人几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生活的窘迫之下,小文又开始频繁地加入各种兼职群,被迫赚钱养活自己。
就在此时,她看到了兼职群里弹出了一个招募试药志愿者的信息,这份兼职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九千到九千二百元的报酬,这样的待遇让小文有些移不开眼。
她考虑了很久,最终在现实的压迫下,她选择向中介报名。
报名参加试药的小文,从中介手中得到了一张受试者基本情况确认表。
表格上除了需要填写的一些基本信息外,还有一个“近几个月内,是否参与过其他临床研究?”信息需要填写。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试验进行期间,有些药物会影响试验者的身体数月。
若是在此期间参与了其他的临床试验,轻则对试验结果造成误判,重则出现药物排斥,对身体造成永久损伤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若是有些无良中介让受试者瞒报信息,全然不顾受试者的安危,受试者也为了不失去这次拿报酬的机会而选择瞒报,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小文作为第一次受试的志愿者,自然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她填好了报名表交给中介,剩下的只要等待中介电话联系体检的时间和地点就可以了。
体检之前,按照医学团队的规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然后在试药者精神最充沛的下午时间,统一参加体检。
小文被中介通知来到这家医院后,就在这里等待体检,等待期间,一位相关负责人向受试者们介绍了这批药物的大概情况。
这次将由小文这批受试者,来尝试一种防止皮肤过敏的药物,医疗团队会通过三天的体检从四十六人中挑选出十四人出来参与试验。
试验有三个周期,每个周期都需要在医院进行三天的全封闭式观察,第一周期的三天后出院,十天内如果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即可进入到下一个周期,直至三个周期结束。
随后,负责人便安排他们进入了体检室,经过了三天的体检,小文完全符合试药标准,于是,2019年3月,小文进行了她人生以来的第一次试药。
第一次试药的过程中,为了时刻检测药物的作用,医生采集了小文18次血液作为检测样本,这显然并非个例。
为了保证血液流失下小文能保持健康,医生叮嘱小文一定要按时吃医院搭配好的营养餐,并养足精神等待下一次血液采集。
血液最能直接地反映出人体目前的状态,因此,即使需要试验的药物有所不同,但大多数试药者都需要时刻准备血液的采集。
多数医院都选择留置针的方式以方便多次采集血液,这样也是为了避免受试者身上满是针孔,这个留置针如果有需要,会到最后一次采血完成后才取出。
小文手臂上就埋着一枚留置针,手臂不敢屈伸,直到晚上最后一次采血结束后,才将僵硬的手臂解放。
在采集过后,小文便一个人被丢在封闭室,孤独的环境让小文有一丝害怕,总会不安地想一些可怕的后果。
每当此时她都强行安慰自己,自己还年轻,并没有那么娇弱,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还在试药,自己肯定不会出事。
于是小文开始看手机,通过娱乐的方式,强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三天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小文在受试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习惯了以后,封闭三天内只要一边看手机,一边配合医生们抽血化验就可以了。
三天的封闭采集后她就有了十天的自由时间,然后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她安全地通过了这次临床试验,医药公司也如约付给了小文全额的报酬。期间,她总共抽了23次血。
第一次拿到这笔巨款,小文既兴奋又有些不安。
她明白试药并非长久之计,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也不知道药物会不会对她产生长久的影响,而且这份工作也不是每天都能遇到的。
如果长期依赖这种工作,自己的生活恐怕还会和之前一样窘迫。
小文知道,自己也该找一份正经的工作了,她下定决心后,将中介的联系方式从自己的手机中删除。
第一次试药之后,小文用试药得来的报酬,满足了不少此前没能得到满足的精神需求,同时在兼职与娱乐间也结束了在深圳的实习。
19年10月,她回到了长沙,找到了一份工作。
向来追求精致生活的小文,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精装修的单身公寓,公寓附近交通便利,每周还有保洁负责打扫卫生,但同样价格不菲。
挥手间,小文交了为期三个月的房租,5700元的支出后,小文身上仅剩下一千元左右,小文发现余钱连自己的生活费都不够时,为时已晚。
这种窘迫的情景令小文想到了在深圳时的生活,而这次面对同样的困境,她想到了也许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那就是再一次试药。
这次,轻车熟路的小文并不像第一次试药时手足无措,她熟悉的填写信息表,安静地在试药的志愿者中排队。
小文对专业知识的不上心让她在工作中处处碰壁,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她仅仅是想着尽快找到一种能够赚快钱的方法,而不是克服困难。
在第一次试药成功后,她即使想要寻找其他出路,但稍有挫折便想着以试药这种方便又快捷的赚钱方式。
这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无可厚非,毕竟试药的过程比起大部分工作来说简单多了,在这里没人会责骂她,也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简单“躺平”就能拿到报酬。
可这种不劳而获会令她逐渐变得更加的懒散,更加地依赖试药,而每次试药都是瞒着父母进行。
不过,小文的经历也让人们对“试药”这一行业产生了好奇,为什么需要试药?为什么试药能赚这么多钱呢?
药物并不是生产出来便能直接使用的,不同药物的生产方式可能也是完全不同的,为了治疗疾病,医科团队将药物进行制作、配比、调和等多种复杂的环节,最终生产出新药。
新药并不能直接去给人用,一期药物会现在动物身上做一些测试,类人基因的小白鼠便是首个目标。
药物对小白鼠造成的任何反应都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此科研团队会极其认真地观察药物对动物造成的反应,当确认药物作用稳定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临床试验了。
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是药物上市的重要一环,临床试验中将要求在人体上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彻底揭示这款药物对人体造成的任何作用。
这个作用包括了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甚至不良反应。这一步骤里,就需要我们今天话题的主角“临床试验受试者”。
起初试药只是给予那些极端重症、无药可救的病者尝试的新药以试图救命。
但随着面对各类疾病的新特效药研发,很多药物也需要常人来试药,以保证药物面对各种人群不会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
现如今,几乎每种药物都经历过了数千次的临床试验才能正式上架,被病人们使用。
可以说,如果没有“试药人”,药物就无法完全保证其疗效及副作用、安全性等问题,可以说我们每个吃过药的人都是他们的受益者,而甘冒风险的“试药人”也理应得到不菲的报酬。
如今,试药者从年迈的中老年人逐渐向年轻人靠拢,这原本是理所应当的更新换代,本应像新陈代谢一般自然的情况,却让一些年轻人变得浮躁。
在网络的驱使下,年轻人开始以精致富足的生活为荣,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向往以及精神追求,快捷而高薪的试药成为了一个高效的选择。
这种浮躁的观念,让他们忽视了药物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中介拉去做小白鼠,这何尝不是一种病态?
药物本是用作治疗疾病,解决病人的病痛,为饱受病痛折磨的人带来幸福的产物,试药的志愿者是新药试验必不可少的部分。
面对试药者,我们应该怀有对生命的敬畏和面对疾病的坚韧,试药者们勇敢地尝试新药,为千千万万的病人开辟新的道路,这是一种高尚且值得尊敬的行为。
同样的,试药者也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有深刻的认知,相信试药者们如果深入了解了疾病带来的苦难,就不会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试药者应该知晓自己的付出,能为广大被疾病折磨的病患们带来希望,那么试药所给予的高额报酬就是这一高尚行为的产物罢了,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的薪酬。
如果试药者仅为一时“赚快钱”,甚至将之视为“主要收入来源”,不思进取,那么试药者的未来也将黯淡无光,成为一个只能靠不劳而获才能的生存的废人。
[1]《人民日报》,《00后女孩“试药”赚快钱一次9000:不喜欢稳定工作》
[2]《潇湘晨报》,《湖南00后女孩“试药”赚快钱,试一次9000:我不喜欢稳定的工作,但又需要钱》
[3]《南方法治报》,《00后女孩“试药”赚快钱,一次9000块,抽血23次》
[4]中国网,《“我不喜欢稳定的工作,但又需要钱”00后女孩甘当“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