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招聘年龄(为什么很多招聘单位都明确年龄不超过35岁)

  • 职业人才
  • 2023-09-04 08:00
  • 龙泉小编

据《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80后首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为43个月,而90后平均在职时间仅19个月。

80后中,近40%的人没有换过工作,仅5.3%的人频繁跳槽。

为何相差十年左右的两代,对待工作其态度会如此之大?

如今,80后大多已过35岁,除工作领域、交际圈的固化外,多数单位在进行招聘时对35岁及以上的求职者不甚待见,这亦为这部分人群不愿更换工作的原因。

人们通常在23岁时首次参加工作,而普通人一生大约可工作35年。也就是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一生中多数时间都在工作。

孔子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即人们在三十岁时就需确立志向,并凭此安身立命;在四十岁左右时就不应再感到迷惘,此时需明确自己将如何度过余生,而上述一切的前提是在我国春秋时期人们不到60岁的平均寿命。

在医疗水平更加发达的当下,人们平均寿命更长,年龄不再限制着个人的发展。

在成年心理学(adult psychology)的定义里,人类成年前期的标准为18-35岁。

即通常仅在35岁之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才会相对而言更加全面,体质接近巅峰,心智趋向成熟,相比于20岁出头仍待上升的青涩,这个年龄更是黄金时段。

因此在人类寿命大幅延长的现况下,束缚个人发展的因素不再是年龄,而是人们自身对待年龄的态度。

企业不待见35岁以上的求职者通常仅为固定筛选机制,对于出类拔萃的求职者,企业绝不会因为年龄问题将其拒之门外

对于35岁以上人群的职业生涯建议明确规划自我发展建议如下:


明确规划自我发展

哈佛大学某个教授曾对一群各方面都大致相同的人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实验,这些人中27%的人无明确目标,60%的人有模糊的目标,10%有明确的短期目标,仅3%的人有明确且清晰的长期目标。

经过长达数十年的跟踪记录后该团队发现, 3%有明确长期目标的人普遍取得了更高的社会成绩,实现了阶级跨越,而那10%有短期目标的人通常能安稳度日,余下的几乎均处于社会的中下阶层。

于是,该教授得出了一个为人常用的结论:明确且清晰的长期目标对于良好的个人发展不可或缺

对于不超过35岁左右的人来说而言,当下的事与愿违,加上来自各方越来越大的压力会让此类人丧失最初的抱负与上进心,而放弃自己的目标等同于放弃人生的可能性,这个社会本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放弃目标不再前行的人极容易被社会所淘汰。

绝大多数放弃自己目标的人都是因为认为理想和现实太过遥远而放弃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和坚持行为需要及时且正面的回馈,这会让我们的大脑产生多巴胺(Dopamine)从而使人感到愉悦并得到激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因此,对于长远性的规划,首先应先将其划分为不同阶段,且各个阶段要具有明确的回馈机制,这才会不断地给人以积极反馈,从而帮助人们走得更加长远。

保持求知欲

我国有句俗话叫“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许多人在择业时并没有一个系统的选择,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大学专业为父母所选,工作则与专业对口,就这样浑浑噩噩而不思改变。

这类人也并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专业或领域,更毋提专业知识的学习。

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的《成年人就业兴趣抽样报告》显示,超6成职场人士厌倦或抵触专业知识的学习。

连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的著名数学家笛卡尔也曾直言:

对于个体而言,保持学习是提升社会竞争力的唯一手段。

不少30多岁的人总认为自己已错过最佳学习时间并丧失部分学习能力,这其实仅是托词。

《红楼梦》有言,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早已不仅是学校中学习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遇,以便于从事更喜欢的工作。

企业在招聘时将35岁作为年龄门槛,往往只是对招聘人员年轻化的考虑,因为多数35岁以上的人并不具备公司所需的能力和进取心。

但对个人而言,对学习的追求当作为终生事业,没有哪家企业会拒绝一个拥有成熟人格、丰富社会阅历以及过硬专业水准的应聘者。

此时,年龄便不再是一项招聘标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Cognitive Psychology》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67428.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