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毕业季,新能源汽车领域会“抢”走哪些人才?
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侧重点开始往电池研发这个方向倾斜,所以今年的招聘季要抢的人才电池、电芯、PACK研发类的岗位占了很大一部分。其中蔚来、理想、小鹏、埃安等主流新能源车企都开始了新一轮校招计划;宁德时代、蜂巢能源、弗迪、中创新航等供应商也都开始了校招。我们能从企业已经公布的信息当中,看出关于企业未来规划的思路,在这些企业中,关于新能源三电领域相关的岗位招聘信息更多。
透过今年的毕业季,看看车企、供应商都想干点儿什么?
关于供应商企业,我们此次聚焦于行业排名第一的宁德时代、国内第三大电池供应商的中创新航和大众直接参股的国轩高科这三家企业。梳理了一下大部分关于其电芯、研发、安全算法等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
1、宁德时代:电芯结构设计工程师、电芯开发工程师、电池安全算法工程师、材料研发工程师;中创新航:
2、材料开发工程师、电池结构设计工程师、BMS(系统、算法、软硬件工程师);
3、国轩高科:电池软包工艺开发工程师、PACK专家、前瞻电芯工程师。
聊宁德时代之前,看一下它在电池产品端的发展规划,2025年产能规划达到了670GWh,所以从最基本的招聘需求上来看,扩产是宁德时代到2025年发展主线,招聘的首要任务也是为了撑起递增的产能,那么除了扩产之外的亮点,我们可以放在2023年实现商业落地的钠电池上。
预计在2023年,宁德时代钠电池会实现产业落地、2025年要实现CTC底盘电池技术。从2021年7月29日钠电池首次发布以来,目前已经过去将近1年时间,钠电池的研发工作应该已经进入尾声阶段,即将进入产品验证阶段,距离2023年的产业化落地目标也还剩1年左右的时间。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钠电池时的信息来看,当时第一代钠电池能量密度为160Wh/kg,能量密度低于磷酸铁锂、三元锂;而此次宁德时代的电芯开发工程师、材料研发工程师很有可能是为了钠电池技术迭代而储备的人才。根据此前规划,宁德时代最终商业化了落地的钠电池能量密度要超过200Wh/kg的标准。
之后关于宁德时代的招聘看点,电芯结构设计工程师、电池安全算法工程师,这两个招聘的研发岗位可能会用于2025年亮相的CTC技术上。根据现有规划,宁德时代CTP方案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产品,接下来的第四代产品会采用CTC方案。此类方案的研发工作对于车企、供应商都有一定难度,不用改变电池配方,但是要对结构进行调整,而宁德时代目前主流电池产品为三元锂电池,那么在电芯结构类型调整之后,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安全性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另外需要关注的两个信息,宁德时代还在招聘海外乘用车项目管理工程师、海外销售代表,分别对应的需求是韩语流利、日语流利。暂时没有看到宁德时代相关布局日韩两国市场的计划,但大方向是与两国整车制造企业的合作展开。
中创新航和国轩高科与宁德时代整体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也是逐年递增产能,扩产也是主基调,中创新航预计2025年超过500GWh、国轩高科在2025年产能超过300GWh。发展大方向一致,但通过对中创新航的招聘信息分析,可以预见一些差异亮点。材料开发、电池结构和BMS系统相关的岗位,我们似乎都可以与2021年发布的One-Stop Battery电池扯上关系。
One-Stop Battery是中创新航从方形电池转型为叠片电池方案,和比亚迪刀片电池有些相似;但在磷酸铁锂基础上,还加入了三元锂方案能量目标是300Wh/kg。
不过中创新航One-Stop Battery电池在2021年发布规划之后,预计在2022年落地,可能今年技术已经成型,之后的发展路线也会围绕One-Stop Battery进行磷酸铁锂+三元锂双路线的发展,储备人才可能用于One-Stop Battery电池的迭代优化进行。
最后,国轩高科在电池领域的招聘信息非常有针对性,今年规划是实现360Wh/kg能量的三元半固态电池量产计划。而之后的发展路线主要以半固态电池为主,而软包是半固态乃至全固态电池的研发重点,所以在国轩的招聘岗位中有软包工艺开发工程师也能理解。前瞻电芯工程师,很有可能是为了实现短期目标400Wh/kg的半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迭代的人才储备。至于全固态电池,对于现阶段来说还为时过早。
另外延展一下,国轩高科有大众汽车参股,而且固态电池的发展策略也与大众汽车有着相似之处,大众汽车也曾公开表示,未来将着力发展固态电池技术,并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
整车制造行业最近两大现象,是转向新能源领域、做零部件的整合,所以在关于电池以及三电系统上部分车企也开始招揽相关领域的人才进行储备。如蔚来、埃安、长城等企业都开始有所举动:
1、理想:电芯关键原材料技术开发、BMS系统工程师、电池安全工程师;
2、蔚来:电池研发系统工程师、电池结构工程师、电芯工艺开发工程师、PACK工艺、固态电池界面工程师、电池材料开发工程师;
3、广汽埃安:电芯应用工程师、电池模组工程师、BMS系统软/硬件开发工程师;
4、蜂巢能源(长城汽车):锂电方形、软包、模组、PACK工程师、电芯工艺开发专家。
通过梳理的招聘信息能看出,比亚迪、小鹏汽车以及吉利汽车此次毕业季招聘主要的侧重点放在了雷达、软件开发和自动驾驶功能的研发上;而对电池研发、创新方面更感兴趣的企业是理想、蔚来、埃安和长城汽车。
蔚来、蜂巢能源,未来发展方向可能会以半固态电池为主。从最近蔚来公开要造电池开始,它的招聘信息中出现如电池研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电芯工程师、PACK工艺等等就不足为奇,毕竟自研是整个行业的发展主线。
值得注意的是,蔚来的招聘信息中有固态电池界面和电池材料开发工程师这两个职位,蔚来可能想要做到的是直接拥有自研半固态电池的技术,而锂电池不是现阶段发展重点或许依旧会采用采购的形式。
反观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有着与上文提到的电池供应商相似的产能规划,2025年产能600GWh,所以有关产能岗位的招牌是信息。另外,蜂巢能源还在磷酸铁锂、三元锂和半固态电池上都有所布局,在软包、PACK和电芯开发上都与蔚来有着相似的招聘信息。
蜂巢能源主攻方向应该还是磷酸铁锂电池,所涉及磷酸铁锂电池达到7款左右,覆盖了A00级到C级车型,而磷酸铁锂电池也会采用叠片方案类似于比亚迪刀片电池;现有软包技术方案是给插混车型使用,分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两种,但结合规划来看,日后软包方案技术大概率也会应用到固态电池上。
四家车企之中,理想的招牌信息最让人意想不到。在L9推出之后,全系终于拥有了两款在售车型,但仍然没有纯电车型推出,不过在招聘信息上能明显看到包含了电芯关键原材料(应该是负极材料的研发工作)、和BMS系统工程师相关信息,后者容易理解,毕竟插电混动车型也不能不适用BMS,而电芯相关的岗位似乎预示着2023年之后理想开始推出纯电车型的计划正在兑现。
不过一款电池产品,从开发、验证到最后的量产装车阶段,1年时间稍显紧迫。合理的情况是2023年首款电动车动力电池还会由供应商提供,现在的人才储备是为了整合核心零部件做积累。
最后的广汽埃安招聘信息中,大部分岗位兼容了研发与应用阶段职责,回顾它在2021年发布的弹匣电池技术,加上今年底建成的电池试制线小批量生产,开发阶段应该已经初步完成,现在更重要的是生产应用环节,在小批量生产之后,一定会有优化、调试、迭代的规划。
另外,目前广汽埃安还没有明确未来具体的电池产能规划,暂时也不考虑用自研的产品提到现有供货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