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来亚丝(15岁北漂仅剩2块钱)

  • 职业人才
  • 2023-11-03 17:00
  • 龙泉小编

董恩光

文成县玉壶镇朱雅社区号称文成县的“西藏”,在这个海拔900多米的地方,山路十八弯僻远的小山村吴坑村,一场由乡贤引领的乡村振兴正在拉开序幕。

走进吴坑村时,你会看到“颐心谷”入村门口的景观长廊,一种世外桃源之感油然而生。而这一切的改变却是因为一个人,他的名字就叫董恩光。


一句话点亮一个桃源梦


2017年9月旅居意大利的华侨董恩光,带着对家乡的思念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文成县世界文成人大会的现场,在这场以“打造全域旅游,实现三美愿景”为共同主题的大会上,畅叙桑梓情谊,共谋发展大计。

在会场他不仅感受了家乡日新月异的改变,特别是听完县委书记王彩莲说的那句“文成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好的出路在旅游”话后,点亮了董恩光的桃源梦,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不一样现在的旅游更注重体验式的休闲,想起欧洲阿尔卑斯山旁的养心度假地与家乡吴坑的地理环境十分相似。

一个想法闪现到了他的脑中,吴坑村虽然僻远,但是环境幽静,自然景观秀丽,为什么不将它打造成一个养心度假胜地呢?就是在这个会后,他立刻联系设计师一起实地走访吴坑村,结合自己的多年国外旅行经历和对家乡的了解,多次自费乘坐飞机飘洋过海,参与方案设计,让脑海中的“桃花源”烙在了纸上,“画”进了吴坑村。

一张图纸汇集了颗颗华侨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初步计算下项目的开展需要100多万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董恩光想起了同在国外打拼的吴坑人,希望能够发动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家乡的建设。他内心只有一个想法:“设计我做了,以后建设的资金,能发动华侨捐资是最好的,不行,所有的钱都由我自己一个人出。”

正是这样的决心,他发起捐资倡议,将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方案发给每个吴坑人看,出乎意料的是,大家争先恐后地捐款。吴坑村是一个只有100多户的小村,却有265人参与捐资,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到了捐款中来,连村里嫁出去的女儿听闻后也纷纷捐资,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捐资了两百多万。

华侨们不仅捐款,当村里开展建设时候出现土地纠纷时候,大家还会充当调解员解决问题,快速地推进养心度假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入村口的景观就已经完工。村里如竹子般的景观白柱,沿着清澈的溪水一路进村,带给人超凡脱俗的清新感。


我的名字就是一生的承诺

是什么让整个村的人放心的将口袋里的钱义无反顾地捐出去,除了对家乡浓厚之情外,还有的是对董恩光品格的信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5岁的董恩光为了改变命运,告别了父母亲,一个人背着牛仔包开始了三年的北漂生活,他无法忘记在北漂的途中,口袋仅剩2元钱的他,将自己一半的钱给了一个同样在外漂泊的陌生人。

“当时没有想那么多,虽然自己也很落魄,但是心想着能帮一点是一点,助人为快乐之本!”董恩光腼腆地说道。就是这样怀抱着仁爱之心,一路上不仅帮助了别人,也得到了更多人的信赖。


1995年,年仅18岁的董恩光来到了法国开始自己海外打拼的生涯。从最一开始的“捡布头”,所谓的“捡布头”就是犹太人将自己地衣服公司裁剪下来的布头,扔掉放在大街上被捡过来的布头,然后把这些布头裁剪成衣服或者头饰,打拼十年后,他去普拉多开了一家自己的裁剪公司才真正的淘到了欧洲的第一桶金。

而现在也有了自己的稳定工作,开了自己的“亚丝布业 ”布料批发公司、做衣服的时装公司、大型百货超市,事业有成的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吴坑村,那个多少次让他回迁梦绕的地方,风吹竹林沙沙作响的声音,一直在呼唤着游子归来。“受君雨露恩,光辉今见黜”,一声“恩光”就是一辈子对故乡的承诺!

故乡是我一生写不完的“家书”

玉壶镇是百年侨乡,从1905年东溪乡南河村胡国恒出国以来,华侨们纷纷踏出国门,像董恩光这样的乡贤不胜枚举, 华侨认建国际慢城建设项目7个,共筹资金1750万元;华侨捐资公益项目,桥梁、凉亭、教学楼、修路等1亿多元;华侨赞助文艺活动3000多场。

“一片冰心在玉壶”玉壶镇紧扣华侨力量,通过“侨践”、“侨鉴”、“侨建”、“侨谏”、“侨见”五侨汇聚,在全域旅游的号角下,“侨韵玉壶·国际慢城”的金名片下,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华侨投身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洪潮里去,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侨韵玉壶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74157.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