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足迹,是筑梦者奋斗的烙印。
十年,诉说着时代的日新月异,也见证着城市的蝶变成长。
公共交通是城市流动的血脉,是市民绿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流动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公交集团坚持党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34567”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城市发展新格局,紧扣交通强市战略部署、主城区疏堵保畅、“绿色出行”城市、“公交都市”创建等重点工作,强化公交优先发展,推动绿色智慧出行变革,不断刷新出行“幸福指数”,串联起市民便捷出行的“生活圈”。
从“一线一车”重构公交线网到全国率先实施早晚高峰免费乘公交、从大站快线到创新助学公交工程、从全省率先实现公交车辆100%纯电动化到实施公交场站综合利用……济宁公交集团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步登攀,精耕细作,砥砺前行,我市公共交通事业日新月异,市民出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了小区,附近就是公交站,不用等多久就坐上公交车,车厢干净整洁、冬暖夏凉,司机热情迎客、服务周到,车厢里的氛围和谐融洽……这是如今济宁城区多数居民的公交出行写照,也是十年前济宁市民期望实现的一种生活出行方式。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开通首条大站快线D801路,到首条公交示范线路K86路,再到济宁城区与兖州区公交一体化示范线路91路……十年来,济宁公交集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公交线网布局,累计新开通49条常规公交线路、15条镇村公交线路、2条旅游线路、70条助学公交。公交运营线路总数由31条增加到167条,增长439%;线路总长度由600.5公里增加到2213公里,增长269%;年运营里程由4404万公里增加到5533万公里,增长25.6%。
注重顶层设计,借助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研究成果,构建形成层次明晰、布局合理的“快线、干线、支线、微循环线”公交线网体系,形成“一环、九廊、十支角”的线网布局,目前,中心城区公交线网比率46%,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100%,主干道路港湾式公交站点253个、电子站牌120个,保障市民行有所乘、乘有所选。2019年11月,更是迈出了都市区公交运营的新篇章,为县级公交树立了嘉祥样板,实现了市属国有公交运营县级市公交的跨越,为县域经济发展、赋能美好出行注入了强劲的生机和活力。
济宁公交集团坚持以“减重复、增覆盖、便接驳、提运速”为原则,开通了K1、K82、K83、K85、K86、K87共6条快速公交示范线路,满足市民长距离、快速化的出行需求。创新拓展夜间专线、太白桃园研学专线、桃花节专线、牡丹园专线、寄思专线、“孔子文旅·爱游巴士”城区旅游公交专线等特色公交,方便市民季节性和重要时点、活动出行;开通6条热点商圈夜间线路,助力城市夜间经济;开通微循环社区便民支线、高铁专线等,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打造“儒韵清风”69路专线、灯塔党建7路线、党史学习教育红色15路线、“民族团结号”76路线等特色线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开通91路、92路公交一体化示范线路,打通了济宁主城区至兖州区公交线路枢纽换乘节点。
“城市建到哪,公交开到哪;小区建到哪,公交通到哪;高铁建到哪,公交配套到哪”。济宁公交集团充分发挥公交规模优势,持续增强公交服务的可靠性和吸引力,打造了高品质有温度的“多元公交”,2021年3月18日,百度地图发布《2021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从全国100城来看,济宁市成为2021年拥堵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的城市,降幅为19.52%,公交充分发挥了济宁市主城区疏堵保畅“主力军”作用。
作为一名公交司机,这十年,济宁公交集团第四分公司的樊明玉见证了济宁公交发展的巨大变化,也享受着城市发展“加速度”带来的便捷与舒适。
由燃油车到燃气车再到新能源电动车,在樊明玉看来,从驾驶车辆的升级换代就能看出公交十年的发展变化。“以前的燃油车噪音大、尾气大,开起来也很费力。现在的新能源电动车就不一样了,噪音基本没有,尾气也消失了,开起来也很轻松。”
“新能源电动化公交车有两点优势:一是绿色环保;二是降低成本消耗。”济宁公交集团技术部负责人朱华夏介绍,经过十年的发展,公交运营车辆从647辆发展到最高1405辆,新能源电动化车辆占比100% ,2019年全部淘汰燃油及燃气车辆,大大降低了公交车辆在营运过程带给城市的尾气及噪音污染,为市民提供了舒适和环保的乘车环境。
十年来,济宁公交集团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加快城市公交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拓展绿色交通新模式,逐年加大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和应用。截止目前,济宁公交集团公交车辆100%新能源电动化继续领跑全省第一方阵,氢燃料公交车率先在全省投入营运,填补了省内氢燃料电池公交的空白。
新能源电动公交车乘坐舒适,运行过程中噪音低、零排放,环保性更为突出。部分车辆加装车厢内紫外线消毒灯,全部车辆加装车载测温仪,进一步保障了疫情期间市民出行安全。部分新增车辆采用全通道低地板,车厢采用地铁式的全平地板,后桥通道加宽,进一步方便了乘客在车厢内通行,同时照顾了行动不便人士的无障碍通行。车上配备的“智能黑科技”能有效地辅助驾驶员运营和提供更多的服务给乘客,乘客的体验感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崭新的车体外观、宽敞舒适的车厢给市民带来出行新体验。按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年均运营里程5000万公里计算,每年可减少1400万升的柴油量消耗,相当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万吨,为实现全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同时,济宁公交集团积极部署做好每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相关活动,宣传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理念,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耗的浓厚氛围,吸引和鼓励市民优先选择公交绿色出行。
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坐公交出行,他们也在公交车上感受着城市发展的“加速度”。
在市民李阿姨的印象中,以前乘坐公交车要么得准备好零钱,要么得刷卡,“现在乘坐公交车,只要带着手机就能支付,太方便了!”
“以前是挤公交,现在线路多,车辆频次也高,我们可以一边坐车一边看风景,手机没电了还可以充电,真的是呱呱叫!”市民王先生表示。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智公交”逐渐成为城市公交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2021年,济宁公交集团在全省率先实施公交场站综合利用,建设济宁市城区综合停车场项目,该项目集“数智公交”建设,搭建全新系统平台,实现调度系统、IC卡系统、充电系统等大数据信息的融合为一体,统一报表展现、数字化智能调度分析等功能。2019年,推出“济宁公交”APP,实现实时公交、虚拟卡刷码乘车和公交卡(CPU卡和虚拟卡)网上充值三大功能模块,并进行了16次版本更新,实现用户充值退款、线路模糊查询、线路收藏、线路换乘和线路首末班时间显示等功能等25项功能,成功接入“爱山东济时通”APP,2022年再次升级,新增“空中客服”和“消息推送”功能。截止到2022年11月,“济宁公交”APP累计下载167.6万次。
十年来,济宁公交集团坚持“互联网+公交”发展模式,通过“数智赋能”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满足市民智慧化出行的需求。2020年,在全省率先在部分车辆安装刷脸支付系统,全面连通学生数据库;全省率先利用大数据库优化学生卡年审,实现学生卡、敬老卡、拥军卡网上年审新模式。2021年,丰富“定制公交”功能,实现多张车票一次购买、新线招募、用户评价功能,更精准地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安装身份证识别系统,老年人刷身份证乘车走在全省前列;实施OD出行分析,车辆安装客流分析仪,客流数据更实时、直观、准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元化支付快速普及,支持微信、支付宝、云闪付、银联卡、身份证等全链条10种支付方式乘车,全面实现“移动支付”全覆盖,解决了市民群众乘车没零钱、找零难、排队充值等难题,提高了乘车出行效率。
同时,为积极宣传绿色出行、智慧出行,济宁公交集团还持续开展公交服务进社区志愿活动,通过民情书记、热线咨询、社区宣讲等方式,及时为群众解疑答惑,不断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民心所向,百姓所盼。如今,越来越多的上班族、甚至来济游客选择坐公交出行,一方面得益于济宁城区交通四通八达,另一方面得益于公交让利于民,公交惠民政策深入民心,广大市民群众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市民张大爷是一位忠实的“公交迷”,“现在真是变化太大了,公交线路越来越多了,坐车越来越方便。坐车的时候,驾驶员都非常照顾我们,很暖心。我记得以前第一次办老年卡的时候得到65周岁才行,办半价卡也得到60周岁。现在真是太好了,60周岁就可以办理老年卡了,还能刷身份证免费坐车。”
十年来,济宁公交集团坚持以乘客为中心,树牢“‘五心’服务、快乐出行”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标准,落实乘车优惠。老年人免费乘车年龄从70周岁降为65周岁、再降为60周岁,从残疾人、现役军人(军休干部)、残疾军人免费乘车到消防救援人员、退役军人免费乘车,免费乘车群体已达10类。从实行季节性票价到全国率先实行主城区早晚高峰免费乘坐公交车,从大年三十、农历初一免费乘车到高考“绿丝带”公益活动,越来越多的乘客享受到更好的公共出行服务,乘车优惠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1年1月1日起,济宁市实行主城区早晚高峰(早6:00-8:30,晚17:00-19:00)免费乘坐公交车,同时保证公交车通行效率,协调交警部门在主城区施划公交专用道,高峰期平均运行速度比未设置公交专用道前提高了23.3%,最高速度23.5公里/小时,运行速度和准点率均得到了有效保障。在早晚高峰公交免费期间,济宁公交集团不断优化公交线网,每天增加780余个班次,城区主要线路发车间隔缩短至5-8分钟以内,大大方便了市民群众出行,缓解了高峰期车厢内的拥挤,提高了乘车的舒适性。一份份亮眼的客流数据,充分显示出市民的乘车“热情”,2021年起,早晚高峰客运量、日客运量、公交满载率等日日刷新,日均早晚高峰客流量分别达到10.4万人次,与政策实施前4.9万人次比较增长112%;年客运量达到7051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客流与疫情前相比恢复率全国领先。实施早晚高峰免费乘公交换来的是主城区交通环境的明显改善,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的让公交车成了百姓的“私家车”,市民乘车“热情”不减,也让该政策延续到2022年年底,居民乘车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市民陈女士说:“天天接送孩子上下学会搞得大人很累,而让孩子自己骑车又很不放心。现在好了,助学公交上学时能拉着孩子直接开进校园,放学后能回到社区门口,车上的安保员还会把孩子送过马路,真是为我们家长了了一桩大心事。”随着市民出行方式的巨大变革,中小学校周边交通安全和拥堵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孩子上下学安全和社会出行效率的突出因素,济宁市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聚焦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出行问题,创新实施“公交助学”工程,破解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大问题。20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宁公交集团陆续为济宁四中、济宁七中、济宁市实验小学等29所中小学校开通了助学公交线路,市财政承担学生乘坐助学公交的部分优惠费用和信息费,安全高效的点对点定制化服务,学生乘车信息准确及时发送至学生家长,配备专业安保人员随车护送等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深受广大家长和学生一致好评,受到央视、学习强国、省市级媒体多次关注。截止到2022年11月,已为济宁市城区范围内具备条件的中学、小学,共计开通71条助学公交线路,每日运营约320个班次,日均客运量近7500人次,服务学生近3700人,线路准点率基本达到100%。
作为一名公交司机,这十年,济宁公交集团高新分公司的郭新颜见证了公交场站发展的巨大变化,也享受着标准化公交场站带来的方便与舒适。“以前站务室简陋,夏天像蒸箱,风扇吹的都是热风,和室外温度相差无几,冬天像冰窖,取暖都是烧煤的炉子,有些偏远的站点甚至都没有自来水,只能喝井水。现在不一样了,房子变大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配备了空调、微波炉、冷藏柜、净水机,不光有站务室,更贴心的为驾驶员配备了男女休息室,室内有躺椅,还增加了厨房、餐厅,每天都为驾驶员提供营养可口的免费早餐。现在每天看到的都是一张张笑脸,听到的是欢声笑语,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大力发展公交优先战略,将加快公交发展作为民生工程,相继出台《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济宁市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济宁城区公交和城际公交运营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济宁市主城区交通疏堵保畅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政策,打出了一套政策支持的“组合拳”,有力推动了城市公交发展。
随着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济宁公交集团公交基础设施也迈上了新台阶,先后建成第一分公司公交停保场、嘉祥西关公交停车场、观音阁公交枢纽站、荷花路公交枢纽站、高铁北站公交枢纽站、北马庄公交首末站、为民服务中心公交首末站、杨柳国际新城公交首末站等25处公交场站,公交场站数量由8个增加至33个,总面积由11.4万余平方米增加至31万余平方米,公交车辆进场率达到100%。协调交警、城管等部门建成“五横三纵”100.2公里公交专用道和智能化公交站台配套建设,通过机务改造,在车厢内增设驾驶室透明隔离门,保障驾驶员专心驾驶,让乘客出行更安全放心。
十年来,济宁公交集团不断推进首末站与停车场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大各场站硬件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改变了原有人工、低效、粗放型场站管理方式,用长效化、规范化、智能化的公交场站管理的创新实践,树立了安全、有序、畅通、规范、智能、绿色的公交场站管理的新形象。
四通八达的公交线网、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公交车、智慧赋能的数字化技术运用、独具特色的公交创新服务……见证了济宁公交从传统到现代、从常规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也践行着济宁公交打造“公交出行,成就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
十年磨一剑,今朝花更艳。十载风雨兼程,始终不变的是公交人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过去十年,是一段浓墨重彩的华章;今后十年,必为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济宁公交未来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建设“现代公交、人文公交、绿色公交、和谐公交”为目标,以更高的热情、更强的责任、更快的速度、更优的方式,深化改革、砥砺奋进,勇担使命、赓续前行,奋力谱写公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生动有力、饱含温度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