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古建设计院(鸟窠禅师)

  • 职业人才
  • 2023-11-19 08:00
  • 龙泉小编

古建设计院(鸟窠禅师)

尘世佛境 张望 摄

文/涂建敏

1、问道

这是禅宗史上一段著名公案,有关鸟窠禅师对白居易。详细文献记录,早期见于宋真宗年间僧人道原所撰《景德传灯录》,后《五灯会元》《宋元学案》等因袭记载有之:

元和中,白居易侍郎出守兹郡,因入山谒师。问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白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之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师于长庆四年二月十日告侍者曰:“吾今报尽。”言讫坐亡(有云师名圆修者,恐是谥号)。

翻译成杭普话,不必全照原文,故事可以这样讲——

公元822年,白居易到杭州做太守,鸟窠禅师已在树上住了四十年,人们信誓旦旦说他四十年没下过树,也不知道吃喝拉撒如何解决。

这么不走寻常路的人,白大人肯定要捧场。白大人树下站定,对松树枝大喊:“禅师坐的地方好危险哦!”快八十岁的鸟窠禅师,问明底下五十岁的白居易是太守后,答道:“太守住的地方更加危险哦!”白居易看他不按常理出牌,便问:“弟子坐镇山河,不知险从何来?”鸟窠禅师名言警句来了:“名像缰绳利像锁,官场难测起风波,太守,你不觉得险吗?”白居易听得后背一身冷汗。

白居易觉得应该换个轻松一点的话题,又问:“弟子该如何行事,方能得佛法大意?”鸟窠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觉得答案不精辟,这八个字既非法师原作,哪座寺庙山门照壁都可寻得,于是紧追,“这好像三岁小孩都知道啊!”鸟窠禅师平静对道:“三岁小孩是知道,不过,八十岁的老翁恐怕未必做得到。”

白居易哑口无言,说不过你,我回家偷偷写诗去:“曾结草庵倚碧树,天涯知有鸟窠名。”不过瘾,再写:“何年饮著声闻酒,迄至如今酒未醒。”

此外,上述文献等也记述鸟窠禅师生平及佚事,如:九岁出家,二十二岁在荆州果愿寺受戒,后又在长安云游,学习《华严经》,最风光的是后来拜在百丈怀海门下。出家后的法名是道林,道林禅师出走半生后回到杭州,做了杭州凤林寺的开山祖师。

禅师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有了全杭州人民不可理解的行为艺术。禅师有一天看到,西湖北面秦望山上有棵庞大的松树,树枝密不透风,阳光都透不过去。禅师觉得,这世外桃源简直就在等他,于是爬上松树,修修树枝,直接拎包入住了。

杭州人民看这出家人古灵精怪的,春夏秋冬皆住松树之上,看不懂,索性称他“鸟窠禅师”。

此后,白居易常以弟子身份虚心请教,禅师也以诗文作佛事。《景德传灯录》记载,有一次白居易就浮生与梦幻的关系向 “鸟窠”问禅,诗曰: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  

禅师阅后,即和一诗以解粘去缚,诗云: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显然白居易还有分别心,未能悟透佛法真谛,鸟窠禅师则荡涤一切分别,深契不二法门,原本去来一如,人生是梦,无有分别。

2、现场

从多数记载看,鸟窠禅师是富阳人。《临安志》(宋咸淳本)记其“圆修:鸟窠道林禅师,富阳人,衣袖弊甚,寒暑不更。栖止山间,由鹊巢于其侧。经四十秋未尝下山,时人谓之鸟窠禅师。”这同前述《景德传灯录》所记“杭州径山道钦禅师法嗣”中“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人也”相吻合。此外,该籍还记有“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等,略显荒诞,概增其出身灵异也。

当年的鸟窠禅师据说常“悠游于余杭一带”。

2022年初冬一个寻常日子,当我开车从西湖区留下住地出发,沿320国道往西开,很快就到达富阳银湖街道泗洲凤凰山,一脚踏上西湖、富阳和余杭三县(区)交界之地。

仅仅半小时车程不到,但印象中似乎从未涉足此地。真要说起来,脑海中的富阳银湖,往往和“板块”二字相连,它们更多出现在楼书上。伴随城市化进程,杭州城市也越发朝西南方向挺进,这些原本偏郊区地块,因为紧邻市区,给更多“刚需”者以购房选择。

山上有寺庙一座,名朝阳寺,建寺史最早可上溯到唐,“凤凰朝阳”恰呼应古老图腾。正殿里供文殊菩萨,殿侧有财神殿。这也可看出,中国佛教在适应民间世俗生活时,显示出巨大的包容性。庙里住持师父法名宗诚,原籍安徽,早于2006年就来到这里,其时,古寺早已不在。十余年间,靠着他和师傅等几人添砖加瓦,终成现在模样,尽管仍嫌因陋就简,终归是白手起家,亦属闹中取静。

立于山巅,抬眼望,不远处周边已被楼盘环绕。而俯身山脚,320国道依山而过,一片车水马龙繁忙景象。

“遥想当年,这里是一片中心道场,寺僧多时达百余众。逢菩萨节会,远近百姓信众潮涌而至,”宗诚师父向我讲古,“鸟窠禅师当年就曾在这里驻锡说法,一时间,信众咸集,皈依者众。”宗诚师父如此说道,历史触手可及。

3、古造纸遗址

古建设计院(鸟窠禅师)

古建设计院(鸟窠禅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洲造纸作坊遗址

我没能查证到当年鸟窠禅师在这儿驻锡说法的相关史料,倒是从网络上搜索到当年苏东坡到此地的游踪履痕,此时,距鸟窠禅师已相去两百余年,他为此留下《妙庭观二首》:

(一)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憐九转功成后,却把飞仙乞肉芝。

(二)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

时有世人来舐鼎,欲随鸡犬事刘安。

诗中所提妙庭观,原名明真观,宋英宗治平二年(1005年)改称此名。《富阳县志》记有“宋天圣年间(1023—1031),道士朱去非在凤凰山上凿池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即破碎,丹亦飞去。”故事传得有点玄乎。

我不知道当年的苏市长是否也循鸟窠禅师踪迹而来,然而,终是“人去山空鹤不归”,道士远遁,禅师也早已消逝于历史尘烟。时世更迭,当年的朝阳古寺历经存废,怕是苏市长来此之时,就已无处可觅。

下凤凰山北麓,去数百米,即是久负盛名的泗洲造纸作坊遗址,现在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最早、规模最大、工艺流程最完整”,三个“最”字,让这片不起眼的遗址足以冠绝天下。

当年苏市长是否曾像我这样在此长时驻足?想必,那一回寻僧问道之外,怕是另兼寻纸使命。

宋以降,当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纸业用量激增,造纸术亦日趋精良。这其中,尤以“竹纸”为盛。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中有记录“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可见当时吴越地区造纸印刷技术已然闻名于世。说起来,苏东坡自身也不失为重要推动者。他在《和人求笔迹》一诗中就记有“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麦光”雅喻竹纸色,开一代纸业审美新标准。

富阳乡野自古茂竹修林,又得邻杭州之便,天时地利人和。宋仁宗庆历六年,富春谢家第三代谢景初经反复试验,研制成功谢公笺,即以竹纸为基础。明代文学家陈耀中在《天中记》为此点赞:“谢公有十色笺,分为深红、粉白、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色也”。南宋定都临安,朝廷官署用纸激增,迭加地方手工传统推动纸业中心,一时间,“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民国《浙江之纸业》也记有“论纸,必论富阳纸”,道的是造纸之源远流长。

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诏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造五万番,自今公移常用纸,长短广狭,毋得用宣纸相乱”。《九朝编年备要》亦有“(蔡)京以竹纸批出十余人”“事比出京所书竹纸”的记载。

那么,这个官营纸坊究竟在哪儿?

把时光拨回2008年夏天,高桥镇泗洲村,320国道富阳受降至场口段改建。

当施工人员从这儿挖下去,一个工艺流程完备的古代造纸作坊遗址惊世而出。全部遗址总分布面积16000平方米,经考古已揭露区域部分,包括造纸作坊区与生活区——摊晒场、沤料池、漂洗池、石磨盘、抄纸槽、火墙等相关遗迹一应俱全。遗址共出石磨盘、石研磨器、石臼、碓头和石砚台等近3万件文物标本,还有陶质建筑构件、瓷器和铜钱近300件可复原文物等。其中,“至道二年”、“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等明确纪年铭文砖的发现,更将遗址年代上推至北宋早期。

尤值一提的是,结合遗址内出土文物底部发现的“司库”等字样,推断泗洲造纸遗址极有可能就是当时杭州地区最大的官营造纸作坊,所制之纸以供官方使用。

遥想当年,山上古寺,梵音袅袅,唱诵声声。山下作坊,工匠们砍竹、断青、剥皮、断料、泡石灰水、烧煮、浸泡、打浆、捞纸、烘干,“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一时间,氤氲缭绕,热气腾腾,工坊内忙碌一片。

一卷素纸,录尽岁月风华;二斗水墨,泼洒世间沧桑。

4、南宋画师

古建设计院(鸟窠禅师)

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 宋,梁楷

比苏东坡寻僧问道稍迟,名为梁楷的一位南宋院体画师,终于在他著名的《八高僧故事图》里,画下鸟窠禅师的身影。

在一个远离了手机,远离了电脑,远离了电子拍摄设备、摄影摄像,远离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当一切人物和场景远逝,循迹处,幸好还有宋画!

画作中,鸟窠禅师端坐古树虬干之上,表情略带讥讽,以手指点划,谐虐兼备;白居易则躬身聆听,双手微微作揖,执礼甚恭;而身后提着竹水桶的仆人,则面有愠色,右手指不禁微举,显然因鸟窠禅师出言有辱白太守威严。人物是具象的,画面则传递想象空间。八百年后,当我端坐电脑边凝视画像,似乎打开另一重境界:鸟窠神师的睿智象征智慧、觉悟,出世入世系于内心收放。而白居易的谦恭象征证道,世事何处不痴迷?尚须智者启窗棂。也正如禅师所棒喝,“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而侍从则象征愚妄、颟顸,“蚂蚁缘槐,蚍蜉撼树”,皆因“无知者无畏”。

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共八幅,分绘唐代八位禅宗高僧,依次是:二祖慧可、五祖弘忍、鸟窠禅师、香严智闲禅师、圆择禅师、灌溪志闲禅师、楼子和尚、玄沙师备禅师。《白居易谒乌窠禅师图》(一称《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绢本设色,纵26.6、横约 64 厘米)为系列中第三幅。

梁楷生卒年不详。元人夏义彦在《图绘宝鉴》卷四中记述说,其曾于南宋宁宗时担任画院待诏,祖籍东平(今属山东),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工人物、佛道、鬼神,兼山水、花鸟。

宋画院体制为宋太祖、太宗、徽宗所倡,至南宋高宗复兴。说起来,这个官办机构可了不得,以严格考试筛选,以官俸养画师,以工笔画宫庭人与事,初崇界画,工笔描摩之余,甚至以界尺引线。以当下最热门的德寿宫为例,我就从作家周华诚新近所著《德寿宫八百年》读到,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日前建成,宫殿正殿形制,便取自宋徽宗所作《瑞鹤图》。这幅传世宋画不仅以上半部大面积着青色渲染碧天辽阔,衬托20只白鹤成“人”字形一飞冲天。而且,还以界画笔法细腻勾勒宣德门殿顶,殿脊上一片片灰瓦、飞檐上一只只瑞兽、檐下结构紧凑的一个个木质斗拱,乃至鹤脚所踩建筑构件鸱吻亦清晰可见。

当王朝覆灭,遗址尚在。宫殿消亡,图画犹存。

前人营造法式、精神力量、韵味风雅一纸流传。

这几乎就成了德寿宫重建取法的唯一权威物证。

说回梁楷。梁习画据信取法吴道子、李公麟,初学贾师古,为密体法;后学石恪,一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以寥寥数笔横扫,自成一格。这也使其日后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画风,一精妙一草率,一谓“细笔”,一谓“减笔”,而传世作品以后者居多,“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

按理说,身为画院待诏,相当于国家供养的作协、画院专业作家、画师,一朝入体制,从此捧上“金饭碗”,高额薪俸自不必说,更加往来酬酢、觥筹交错之处,润格还不少拿。如果再加官场运作,名人效应迭加官帽加持,以画养仕、以仕炒画,话语权独掌,赢家通吃,皇帝老儿也比不得。但梁楷却又是个异数。如前述元人夏义彦所记,“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粱疯子。”这颇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现实版。说的是他行止怪异,酒后豪放不羁,连多少人垂涎而不得之御赐金带也挂而不受,拂袖而去。

无法揣测,历经时世更迭,张楷如何构思鸟窠禅师形象。但对比日后他在《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等图中所描摩醉态仙人、描摩布袋和尚等,以大泼墨做大写意,由“简笔”而“减笔”,突显人物淡泊而又嘻笑于世,玩世却又满怀宽厚、仁慈、悲天悯人,肆意挥洒之间,何尝不是对人生自我之另一番抒写!

以我判断,对八高僧尤以对鸟窠禅师的描摩当给其顿悟。出世入世、庙堂江湖,自性空性,了无挂碍。自此后,画风陡转,院体细笔不再,却是泼墨横扫,“减笔”顿生,只间或在脸部眉宇唇间以简笔勾勒细部,自此从泥古拘谨中脱身而出,逐渐走向另一个反叛,最终也让一个时代之画风呈现巨大分野。

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挥洒之间,好不惬意!

5、后世

凤凰山据说不日将打造遗址文化公园,银湖“板块”的市民将多了好去处。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泗洲造纸作坊遗址无疑是重要凭借,而山上朝阳古寺自是复兴有望,这给宗诚师父带来无限憧憬和期待。

宗诚师父从柜子里小心翼翼拿出厚厚一本图纸,图纸是请市内一家知名古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按图,未来一座古色古香的唐风寺院将在山中巍然耸立。

宗诚师父带我们在山上漫步,试图打探当年遗迹,一切显然徒劳。他对这里的点滴变化如数家珍。也难怪,十余年间以寺为家,添砖加瓦,一山一石一草一木早已熟稔。他还记得,当年山腰还留有一口古井,井上有石盖。如果发掘出来,将是当年道场的有力物证。只可惜,多年前修水库,井盖连同古井一道沉入水底,自此也消失在世人视野。

当年,历经问道往还,白居易曾手书一首《鸟窠和尚赞》如是称扬禅师,诗的后两句已如前文所述,前两句则为:

“形羸骨瘦久修行,一衲麻衣称道情。”

这表达白居易对禅师亦师亦友的由衷敬佩,两人交往愈深。

公元824年,白居易终于离开杭州,先去长安短暂过渡,后去苏州再做官。晚年当他退出官场,自此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为僧如满之弟子。鸟窠禅师同期亦离开杭州,去了福建江阴岛,打一个洞当新家,于公元833年坐化,享年99岁。

在梁楷当年的画作中,鸟窠和尚被画作了胡人形象,这让人心存疑虑。也有人说,从中看出罗汉文化广泛流传于当时代社会各阶层,从而带来深刻影响。当然了,梁楷画作也非孤证。比之更早,北宋画师刘国用就曾绘制《鹊巢禅师图》,这一次,主角则为纯正汉人形象。画面颇宁静,禅师于山野间树枝上右腿结跏趺坐,神态安详、慈眉善目,一只喜鹤嘴衔树枝,落在大师头顶,欲在头顶筑巢。画意或指禅师诵佛证悟?刘国用,生卒年同样不考,据邓椿《画继》卷六记载:“刘国用,汉州人,工画罗汉,壁素之传甚多,在丘、杜、金水张之下也。”这幅画作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绢本设色,纵 99、横 43 厘米,曾为英国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1863—1939 年)收藏。

后世,历宋元,鸟窠禅师仍频入公众视野。《西游记》第十九回就讲了一位乌巢禅师的故事。故事中,禅师传授唐僧《心经》一部,“(三藏、孙悟空、猪八戒)三众进西路途,有个月平稳。行过了乌斯藏界,猛抬头见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须索仔细,仔细。’八戒道:‘没事。这山唤做浮屠山,山中有一个乌巢禅师’……那禅师传了经文,踏云光,要上乌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问个西去的路程端的。……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长老往上拜谢,行者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这一次,“鸟”成了“乌”,一点之差,其实一点不差。研究者普遍认为,原型即为鸟窠禅师,这也说明其民间形象越发深入人心。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诸恶莫做,诸善奉行”,当鸟窠禅师口念偈语,以此开示,扬善阻恶越发融入民间道德规范,成为警语。

写于2022年12月5日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79809.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