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晚期,在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主持下,一些近代化的洋务企业诞生,位于今天河北唐山的开平矿务局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煤矿的出现衍生出了唐胥铁路这样的“新鲜事物”,也出现了一条专门为运输煤炭而修的煤河。而煤河的出现又带动了河头镇和胥各庄镇的经济发展,河头镇后又和胥各庄相融合,让这里最终成为了丰南县(今唐山市丰南区)的中心城区。今天,我们为您聊聊这背后的故事。
话说早在明朝初年时,冀东一带的百姓就开始土法采煤。到了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前往今天的唐山市开平区勘测矿脉,结果发现了这地下有大量的优质煤炭。1877年,洋务派开始筹集资本并在第二年成立了开平矿务局,采用现代化的采煤设备开采煤炭。
唐廷枢
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运输问题。以现代眼光来看,最划算的方式自然是铁路运输。但是当时朝中顽固派坚决抵制。洋务派只好退而求其次,准备开挖一条从煤矿到天津芦台的运河,以水运方式运输煤炭。因为运河是为运煤而建,所以就有了“煤河”之称。
李鸿章心里明白,天津是北方巨港,这里也是开平的煤炭最佳的出口、分销基地。运河在1880年时挖到了胥各庄,正要继续施工时却遇到了新难题。原来胥各庄一带地势较高,施工困难,如是再三,只好放弃。煤河自胥各庄到芦台,全长77里,水深3到5米,船只到芦台后再转蓟运河到达天津城。
从胥各庄到煤矿的距离只有9420米,打通这段距离的“断头路”成了最后的难题。当时大家还真进行过成本核算,如果以畜力车运输煤炭,那每吨的运费将高达二两二钱白银,这是非常不划算的。思量再三,大家还是决定修铁路。
为了修铁路,唐廷枢和李鸿章唱了一出“双簧”。
精明的唐廷枢在递交给李鸿章的文件里只字不提“铁路”二字,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里也只说要修“马路”。但是私下里,李鸿章却默许唐廷枢准备物料准备开工建铁路。
到1881年11月,耗银11万两、全长9420米的铁路竣工,后人叫这条铁路唐胥铁路。因为是近代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标准轨铁路,这条小铁路创造了多项“第一”。铁路的运营效果极好,事实也证明了铁路运输大宗货物成本更低也更为快捷。
唐胥铁路的开通仪式
在修铁路过程中还有一个故事。当时唐廷枢本着缩减成本的原则,主张修一条窄轨铁路。但是外国工程师却说,这条路肯定是未来交通大动脉的一部分,坚决主张修1435毫米的标准轨铁路。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外国工程师所说不虚。
在看到了铁路运输带来的极大便利后,朝廷内部关于修铁路的阻挠势力也逐渐松动。这条铁路在经过了数次延伸后,最终在1901年形成了从北京城到山海关的京山铁路(也叫京奉铁路)。
当年的煤炭经过铁路运输后再在胥各庄一带装船,经过运河抵达天津城。由此一来,地处铁路和运河交接处的地域走向了兴盛。
因为煤河的出现,让处在煤河和铁路交界地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城镇。因为地处河头,所以这个镇就被称作河头镇,大致在今天的唐山市丰南区城区偏南的位置。今天城区偏北的位置则是胥各庄镇。
“煤河”修通后,开平矿务局出资营造了100多艘可载重40吨的运煤船。来自开平的优质煤炭迅速占领了天津市场。另外,一些民船也来往于两地之间,优质的石灰、猪鬃、陶瓷出现在了天津市场,而来自天津的进口商品也开始在唐山一带的市场上销售。
虽说后来铁路线的延伸让煤河的经济地位有所下降,但是这条运河依然是民间货物贸易的“黄金水道”。到1948年年底,解放军解放丰南前夕,在胥各庄镇和河头镇的商铺依然超过了300家,当时的商业规模依然非常可观。
时人曾感叹这里“洋楼华坞,目不暇赏,稍西桥旁,列肆鳞比,人烟辏集,居然一水陆埠也”。
在原来出版的《丰南县志》的“地名篇”里,还有过“河头”和“河滨”的村镇名。在老丰南人的口中,去县城依然被他们称为“去河头”,可见这个镇在本地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胥各庄和河头镇逐渐融为一体,原来的老地名“河头镇”消失。原来的胥各庄和河头镇融合后形成了新的胥各庄镇。不过,在今天的丰南城区,依然有河头里社区的地名,这也算是当年河头镇、煤河辉煌历史的见证吧。
虽然被叫做“煤河”,但是这条运河却是清澈见底,冀东温润的气候滋养了肥硕、美味的虾蟹,这些河鲜也“化身”为沿岸百姓的餐桌佳肴。去煤河中洗澡、游泳、捞鱼、打水仗,是很多丰南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但是,随着公路、铁路运输的日益便捷,煤河的航运在20世纪50年代最终走向了没落。这条热闹喧腾的人工河逐渐变得萧条。不过,煤河的出现刺激了丰南的经济发展,为河头镇、胥各庄一带最终成为丰南的城区,奠定了基础。
后来,因为缺乏管理和自然环境的变化,煤河逐渐成了臭气熏天的“脏河”。1989年2002年,丰南县(今唐山市丰南区)政府对这条河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治理。沿河企业和人民群众也献言献策,为治河工程慷慨解囊。
今天的煤河沿岸建起了带状公园,河流两岸花团锦簇,垂柳依依,清澈的河水中又看到了鱼虾的踪影。这条见证着丰南百年发展历史、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运河,在今天重新恢复了生机。
本文相关参考及引用资料:《唐胥铁路背景探究》《京奉铁路之历史地理研究(1881-1912年)》《煤河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