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 职业人才
  • 2023-12-18 14:00
  • 龙泉小编

前言

1926年,戴安澜从黄埔军校毕业。毕业后他屡立战功,成为抗日名将。

1942年初,戴安澜率第200师远征缅甸,同日寇血战到底。

在誓师大会上,戴安澜给全体将士下令:“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戴安澜将军

5月18日,戴安澜部遭日寇埋伏,激战数日,杀敌无数。在突围中,戴安澜腹部连中三枪,血流不止,负伤倒地。

8天后,戴安澜在缅北归国途中因伤口感染,无法医治,壮烈殉国,年仅38岁。

逝前,他让战士把担架调整过来,让他的头朝向北面,那里是他心心念念的祖国。既然不能死在家乡,那我的身体也要朝向祖国,终于阖眼。

我们不禁要问,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戴氏家族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对我们现在家庭教育或许能有一些启发意义。

重视道德教育

少时的戴安澜长得英俊高大,又聪明孝顺,是村里人都喜欢的后生。

他的祖母戴周氏对他特别喜爱,于是亲自带在身边给予教导。

她经常给戴安澜讲岳飞、关羽精忠报国的故事,戴安澜也特别痴迷于这些故事,总是让长辈讲给他听。

戴周氏是安徽枞阳县周潭人,是一位温婉又有才学的江南女子。其实他并不是戴安澜的亲生祖母,而是他的伯祖母。

伯祖父戴昌淦,清贡生,早年病故。祖父戴昌裕,生有五个儿子:戴晋仁、戴义彰、戴礼明、戴智乐、戴信成。由于大哥膝下无子,根据嫂嫂的意愿,戴昌裕将大儿子和三儿子过继给了嫂嫂。三儿子戴礼明就是戴安澜的父亲。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戴安澜故居

戴家经济虽不宽裕,但家风重学。

戴安澜六岁时,祖母觉得自己的学识已经不够继续培养他了。为了让戴安澜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决定将他送到周潭自己娘家那里,跟随知名学者周绍峰学习。

周绍峰深受桐城派的影响,能写一手桐城派的好文章。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著名的散文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经过短暂的接触,周先生也喜欢上了这个天资聪慧又特别有教养的孩子。周先生曾夸赞戴安澜“此子禀赋优异,后必有成。”

在周先生的认真教诲下,戴安澜系统扎实地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

周先生不仅重视文化教育,更重视对孩子良好道德的培养。

戴安澜学习的文化中包含了仁义礼智信,养吾浩然之气等心德。

千百年以来,浩然之气早已被历代志士仁人演绎、升华为“正气”“气节”,汇入优秀民族文化的长河之中,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支柱。

这些忠贞爱国的思想从这时起就深深的植入了戴安澜幼小的心灵,他励志长大后要报效祖国,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

注重言传身教

根据戴安澜的回忆,戴家人都喜欢读书,尤其是(伯父)戴晋仁和(父亲)戴礼明最喜欢读书,文章又写得好。在长辈的影响下,小安澜也喜欢上了读书和写文章。

戴礼明喜欢做公益,是位善良热心肠的人,乡亲有什么大事小情,戴礼明都愿意出手相助。

戴礼明还喜欢唱戏,唱戏时总带上安澜。与现在孩子学习或读书时,家长在旁边玩手机,追剧,打游戏不同,戴父都是和孩子一起欣赏戏剧,对他耐心解读戏曲中人和事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

戴安澜有时也弄上脸谱上台唱戏,唱的还有模有样的,博得大家的阵阵喝彩。

这种陪伴式、寓教于乐、非命令式的教育方式,既让戴安澜喜欢上了传统戏曲,还让他喜欢上了岳飞这些忠贞爱国的义勇之士,成为他以后言行的标杆。

京剧中的岳飞

在伯父和父亲身边,戴安澜看到了他们重学明礼,看到了他们行侠仗义,看到了他们热心帮助他人。

长辈三观正,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而培养了戴安澜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骨子也有了助人为乐济世救民的思想。

支持理想追求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身揣报国梦的戴安澜也难免受到新思潮的影响。

戴安澜跟随周先生几年后,不再满足于学习古人的道德文章。

尽管家里经济不宽裕,但还是坚持送他去无为县城学堂学习,汲取更新的知识。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南京安徽公学旧址

1922年,戴家又送戴安澜到南京安徽公学学习,这所学校是由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这里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私塾教育,有很多新知识都是戴安澜从没接触过的,接触的思想是新文化思想,这对他的触动特别大。

这一时期,戴安澜对当时的中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当时,旧中国战火不断,民不聊生,戴安澜励志从军报国,济世救民。

在安徽公学学习一年后,由于当时社会动荡,战祸不断,家人不放心他一人孤身在外,就叫他辍学回乡当了塾师。

回到家乡,他一方面务农,并用所学的知识教育村里的小孩子,一方面积极准备,期待有机会能让他跃入时代的新潮中去。

没过多久,叔祖父戴端甫突然来信,信中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

戴端甫是著名民主人士,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和张治中、徐庭瑶等人是同窗,27岁时参加了武昌起义,参与了黄埔军校的筹建。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广州黄埔军校

他在信中要家乡青年才俊,特别是戴氏子弟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积极投向革命阵营。

看到信的戴安澜激动地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二十岁前,是浑浑噩噩的时期,五十岁之后,血气就衰萎,总计人之一生,成功立业,不过二十到五十之间短短的三十年而已,不趁这时候埋头苦干,有所成就,光阴一去便不可挽留,抓住了时机,困难的环境是不足惧怕的,正唯困难的环境才能促使我们创造出伟大事业。要晓得悻生不生,必死不死之理。”

家族长辈都支持他参军。于是,戴安澜和家族、家乡的几位青年才俊一起去了广州,奔向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戴端甫是戴安澜军旅生涯的引路人和坚定支持者,他先后举荐家乡8位青年才俊(其中4名为戴姓子弟,2名为戴姓姻亲)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先后成为黄埔军校的学生,在后来都有过不平凡的战绩,戴安澜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戴氏家族中有 10 多位优秀儿女献身革命并牺牲。

不忘家风传承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戴安澜将军全家福

戴安澜不忘将家族重学明理、忠贞爱国的家风传给孩子们。

戴安澜给四个孩子分别取名:覆东、靖东、藩篱和澄东。

按戴氏家族谱中的排行, 戴安澜的子女应为“恒”字辈,但戴安澜对倭寇恨之入骨,所以弃族谱排行不用,给孩子们取这样的名字,意思是要男儿们勇敢出征,打败倭寇。

覆东即覆灭东洋之凶,靖东即绥靖东洋之乱,澄东即澄清东洋之害,藩篱即筑牢护国屏障。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戴安澜将军的座右铭

戴安澜有座右铭:“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一事不知,不更二事;一书未解,不读二书。”

他也这样要求孩子们。

长子戴覆东曾回忆这样一件事。

远征缅甸前,戴安澜利用一个星期天,去看望在贵阳清华中学读书的戴覆东。

清华中学校规严格,要求住宿生的床铺都像军队那样整理,被子要叠得有棱有角。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黄埔军校军人宿舍

那天是星期天,学校没有检查,戴覆东就没有整理床铺。没想到父亲来了。

戴安澜毕业于黄埔军校,向来重视军人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们要求也是,最反对孩子们邋遢。

在儿子床铺前转了几遍后,戴安澜禁不住批评了儿子。

看着父亲的表情,戴覆东不好意思地说:“今天是星期天,不查宿舍。”

戴安澜一听,立即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样想,这样做呢?不管查不查,你自己的床都要整理好,这也是看一个人,在人前人后是不是一个样。”

戴覆东后来说,父亲的这句话对他触动很大,不仅让他惭愧得无地自容,也让他从此记住了做人做事人前人后的“道理”。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戴安澜长子戴覆东

戴安澜牺牲后,妻子王荷馨担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

戴覆东做为长子,除了专心学习外,也帮母亲拉扯这个家。

戴覆东经常用“家长”的口吻对弟妹说:“做事一定不要鲁莽,凡是要好好想想这样做对不对,后果会怎样?爸爸在家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还有一句是人穷志不穷,要有志气,不要看到别人有了,自己也想有,不要贪图享受,要能够自己克制自己。”

四个儿女没有辜负戴将军的遗愿,都学业有成,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戴覆东是著名建筑学家,任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靖东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戴藩篱,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立下战功,后一直在工会工作,曾担任政协委员。戴澄东,高级工程师,先后任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江苏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结语

戴氏教育(戴安澜能成为抗日英雄)

现在教育孩子的每件事情都让家长头痛不已,经常听到年轻的家长抱怨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苦恼。希望戴氏家族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能给我们一些启发意义。

网上看到的一段文字,可能对我们教育孩子会有所帮助:“我要用行动来影响孩子,而不是只用语言去说教孩子;我要无条件地去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去爱我要求的样子;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们一起安静、和平地处理好每一个当下……”

我家孩子也五岁多了,我们可以一起交流探讨怎么教育孩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90361.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