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适读人群:处于后疫情时代重要岗位的国家公职人员、教育从业者、媒体人、文化从业者等已具备反思能力的人群)
进入新时代后,很多教育界有分量的职业者都在奔走呼告着——教育是一件集科学性、系统性、专业性为一体的复杂的事情。但目前我们也只能说在意识上、理念上该观点终于被大范围的认同了,但在实际的教育执行操作中,我们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做过基础研究和试图完成自我救赎的人大概都清楚,从“知道”到“做到”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多难,而之所以远和难最终会归到人的本性上来,而“本性”、“人性”历来又是最难解的课题。
所以我们呼吁:在关注教育高技术活儿的同时,更需关注教育的土壤——良心,这个从古至今甚至在未来都无法绕开的重要的人性主题。
而在未来的智能教育时代,这个土壤也尤显珍贵和重要。
要唤回我们教育从业者的良心,大范围来看,可能从三年疫情的经历说起是个不错的切入点。毕竟这是我们现在活着的人都经历过的一件令人永生难忘的事,或多或少都有点情绪和思想上的记忆点吧。
人类进入21世纪20年代开始,便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虽然表面看来没有上个世纪我们所经历的那样惨烈和血腥,但依然严峻和冷酷。
当下的人们无论是在个体生理、心理、事业、婚姻层面还是社会、经济、教育、资源等更广泛的领域,绝大多数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甚至是崩溃。
很多人类共有的社会问题也开始逐渐大范围地暴露出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些问题和阵痛未必不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好事,但放到每个个体琐碎生活的面前,就未见得有多积极了。
在众多维度的问题、困难面前,似乎具体的事件是可以通过想办法在短期内得以解决或缓解的,最起码是有希望解决的,无论时间多久。
但唯有心理深处那些意识到或未意识到的隐秘伤痕、生理上出现的那些知道或不知道的不可逆损伤恐怕是很难能用金钱和时间彻底解决的。
而这些也是人们经历了三年疫情煎熬期后逐渐体会和领悟到的,不能说突然,也不能说深刻,更不能说是我们中的大多数,或许那些仍在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才是活着的大多数吧。
对于已经发生的,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我们能做的也许只有寻求帮助和自我救赎两条路走。而我所希望的是那些稍有觉醒意识和已经初步觉醒的人们可以认真思考:在接下来的人生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生、如何活、如何破、如何立?
特别是那些身处能够延续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文化的重要岗位的人们,比如国家公职人员、教育工作者、媒体人、文化从业者等等。
这不止是岗位职责所赋予的精神使命、思想使命,更是我们每个个体的良心事、本分事。
但对于久处本职岗位的大多数来说,长时间的安逸生活以及自我生命的惰性,会让我们这些重要岗位的人们丧失职业敏锐性,丧失为之奋斗的动力和勇气,丧失那份对于职业理想和人类前途的关注和思考,最终丧失教育情怀和个人价值。
所以居安思危、忆苦思甜、防患未然在相对和平的时代是非常重要且极其重要的。
而意识到当下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是多么幸运,成长在当下这个时代是多么幸福便是唤回良心的起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认为“幸福”“幸运”等感性类的词语大多数场景应作名词或形容词理解,但最近些年我们越来越发现这些词语更多被用作动词。
换言之,这些词不能再继续以状态来呈现了,而是需要更多的重复性行为执行来达到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获得幸福能力的掌握和提高。
所以我们会听到“幸福是种能力”的说法,那么幸运也如此。这背后积聚了多少人的努力奋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幸运,这却是作为普通一员当下就可以开始做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阶发展以及大量自媒体从业者的崛起,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通无论从速度还是广度都可以说是有了质的飞跃。
单从教育这件事看,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无论是儿童教育、成人教育还是老年教育,我们都能感受到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便捷和实惠。
特别是疫情三年以来,更加促进了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教育媒介、教育技术等多维度、多元化发展,各种国家级超大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而生。
这就意味着在硬件教育资源方面,我们国家正在迈向更大范围的公平时代。而各种有关各年龄段的教育改革、教育政策也以加速度的方式出台着。
所以能恰巧处于这个节点内的受教育者们也在享受着更为公平的教育机会,这是幸运的;而能生在这个充满变革的和平时代,也是幸运的。
我们不能因为习惯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来之容易的。所谓细微之处见真章。
在我们国内大部分人还是可以每天睡个安稳觉,不需和衣而卧谨防炮弹袭击或者逃至深山老林躲避敌人;也是可以在凌晨时分外出购买急需药品或者馋嘴的宵夜,不需担心宵禁或者战争带来的人身自由受限和身体的侵害;还是可以在辛勤努力劳动过后得到应有的报酬来自主安排生活和享受生活,不需担心会时刻面临被剥削被压榨得一无所有的拮据和窘迫。
而这种生活并未离我们有多遥远。
我们发现很多教育从业者,无论是做教育研究还是教育执行领域的,无论是从事高等教育还是幼儿教育的,无论是在一二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小县城任教的,如果个人的人生经历比较单一、顺遂、按部就班,或者被世俗世界早已吞没忘记了教育初衷和职业使命的,亦或是自己的生命高度未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滋养、升华的,那么其中的大多数都已开启了各自维度上的精致利已主义、享乐主义、金钱主义的生活。
所以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所谓的幸福生活可能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物质满足、个人身心愉悦,更多的会归结到追寻自己职业的意义以及个人在当下的时代里可以为其贡献什么的维度上。
因为无论任何时代,教育者这个群体本身涵盖了比其它任何职业都更为宽泛、长远、深远的责任和思考,我们不能再存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告诉学生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未来找个好工作”的狭隘思维中了。
如果教育者中的大多数仍然在思想层面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将很难引领孩子们去到更为宏大的场景中去思考更为宏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也就会显得多少有点寒酸和小家子气。
这是这个群体共有的耻辱!现实是这个问题也非常急迫。
但同时我们也坚信:未来的教育在软件教育资源方面,特别是教育从业者方面也会朝着更加专业、高知、情怀等内核宏大的方向迈进,实现这个目标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这个等待的时间段内,我们希望能唤醒更多教育从业者的良知、责任、担当、反思、成长意识、大局观,以及少得有点可怜的悲天悯人和教育情怀,也就是作为中国教育者的良心。
因为我们仍然坚信:作为中华儿女,骨血里始终保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基因记忆,只是很多人舒服的日子过的太久而遗忘了,但并不代表没有或者消失。
我们呼吁所有教育从业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身份,以及身份背后的职业使命和责任担当。也许终有一天经过所有人的努力我们能把所有中华儿女的个人良心、民族良心都找回来吧!这需要更多的教育从业者能够具备反思的能力和具体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发自内心的相信和自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