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职业人才 -

连云港机械厂(碳痴神鹰)

  • 职业人才
  • 2024-01-05 17:00
  • 龙泉小编

连云港机械厂(碳痴神鹰)

张国良者,中复神鹰董事长也。

张国良2005年还是碳纤维门外汉,如今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武汉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东华大学荣誉教授、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产业创新奖获得者”、入选2021年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

总有一些人的成就令人惊叹,张国良如此、张毓强如此。张国良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一个人的赏识分不开的。

一、

那是2007年5月2日的一个清晨,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神鹰碳纤维南厂区燃起一串长长的鞭炮。鞭炮声中,一辆轿车悄悄驶入,这位风尘仆仆的客人就是时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宋志平。

张国良者,中复神鹰董事长也。

张国良2005年还是碳纤维门外汉,如今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武汉理工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东华大学荣誉教授、2018年“何梁何利基金产业创新奖获得者”、入选2021年院士第二轮评审候选人。

总有一些人的成就令人惊叹,张国良如此、张毓强如此。张国良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一个人的赏识分不开的。

那是2007年5月2日的一个清晨,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的神鹰碳纤维南厂区燃起一串长长的鞭炮。鞭炮声中,一辆轿车悄悄驶入,这位风尘仆仆的客人就是时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的宋志平。

连云港机械厂(碳痴神鹰)

我的偶像

宋志平是不请自来,当时他出差到连云港,听说当地有个企业家在搞碳纤维。碳纤维是中国“卡脖子”产品,有许多企业花费大量资金耗费十几年时间都铩羽而归。这个企业家引起了宋志平的兴趣,就决定见面详谈,谈后意犹未尽,第二天早晨就和麾下复合材料板块企业中国复材的董事长张定金专程上门来看个究竟。

张国良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放鞭炮可不是为了迎接宋志平的,而是庆祝第一根碳纤维下线,“看到我时他惊讶地说,宋总,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我到车间一看,生产线上碳纤维从一台小碳化炉里生产出来。张国良告诉我这条生产线完全是他们自己设计建造的,刚下线的是年产200吨T300碳纤维。”

张国良认为中国掌握了碳纤维的工艺原理,欠缺的是实现生产的技术装备。而他是学机械专业出身,对纺织机械制造很在行。他就决定从这方面入手来实现碳纤维的突破,这个想法得到了宋志平的认同。2007年10月24日,张定金领导的中国复合材料公司在其母公司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的支持下,以增资扩股形式参与该项目,组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拉开了万吨碳纤维产业化工程的序幕。

连云港机械厂(碳痴神鹰)

其实,在进入碳纤维之前,张国良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鹰游集团的董事长,在他的带领下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类企业成为纺织后处理装备行业的龙头企业,占据了80%以上的全球市场。功成名就的张国良为什么还要进军陌生的碳纤维行业呢?

二、

这要从头慢慢来说。

张国良,1956年9月生,九江人,家就在庐山脚下。“高中毕业后,就到当时的公社(现在的乡),当了通信员,给领导跑腿,还兼广播站的广播员。比同龄人幸运的是,我有了大量的时间看书学习,修装无线电收音机和电视机。我能把当时的上百种晶体管、电子管收音机、扩大机的线路图记得滚瓜烂熟,随手就能画出来,后来看播出的毛主席追悼会的电视,就是我自己装的小九吋电视机。”

连云港机械厂(碳痴神鹰)

九江长江大桥用到中复神鹰的碳纤维加固增强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张国良聪明、动手能力强,中国最不缺的是聪明人,单凭这一点,是无法取得日后的成绩的。

下面这件事充分显示张国良的做事风格。

张国良从媒体上知道了一个湖南姑娘的故事。这个叫萍萍的姑娘,初中毕业,十八岁去广东打工,一年后就得了肾坏死,三年来靠透析生活。为治病,能借的钱都借了,房子也卖了,可以说没人帮助就只能等死。有几个人帮助过这个姑娘,都知难而退了,张国良决定救助这个姑娘。

张国良以为只要提供肾移植的资金就可以了,经过了解后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一是肾源不足,用母亲的风险也很大,血缘之亲的供体的基因会有共同的缺陷。二是萍萍血液中有大量的异抗体,这种异抗体要通过治疗降下来,否则,无法接受外供体。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选择知难而退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还要占用大量的时间。但是,张国良没有。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萍萍的病情,张国良透过同学、朋友的关系,认识了湖南湘雅医院移植科主任谢教授和谢教授的老师顿教授,还专程去了一趟湖南长沙,拜访了二位教授。为了把异抗体降下来,张国良在全国医疗体系里找最佳治疗方法,了解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有较好的方法后,又通过朋友,找到总医院的主治医生,探讨好治疗方案后,把萍萍从长沙接到了南京治疗。最终这个姑娘得到了救助。

我们说这个事,并不是来宣扬其高贵的人格。而是这件事充分表现了张国良的做事风格,决定要做的事,一定要做好。不能说,哎呀这个事好麻烦,和我关系又不大,算了,不做了。这件事和后来研发碳纤维的做事方式是一脉相承。

三、

13982年冬天,张国良从武汉工学院机械系毕业,分配到连云港纺织机械厂。到了1992年,传统纺机没了销路,厂子的生产也基本停了,工人工资也发不出来。张国良临危受命,担任厂长,通过研发烫光机让纺织机械厂起死回生。此后,鹰游纺机连续吸纳了面临倒闭的连云港友谊服装厂、毛纺厂、毛巾厂,这3家国企后来都盘活了,并成为业界翘楚。

收购的毛巾厂是要倒闭的厂子,当时在生产单层毛毯,市场竞争力不强。2004年初,一家西班牙客户拿来一条轧花毛毯的样品,问张国良能不能做。毛毯上面是一幅2米乘以2米4的整幅花型,而当时国内能做的最大面积,也不过是七八十厘米相乘。

连云港机械厂(碳痴神鹰)

当时正赶上要过春节,职工都放假了,张国良就把毛毯整天挂在自家二楼阳台上,没事就坐在那里盯着毛毯琢磨。大年初五,他迫不及待地把厂里的技术人员都喊来,“纺织工艺的提升还得靠设备支撑,我们开发新的纺机设备!”思路一转,豁然开朗。批量生产之后,“轧花毛毯”成为集团增长最活跃的产品领域。

2005年9月29日,碳纤维项目正式立项,张国良将此称之为“九二九工程”。当时,鹰游集团发展得很好,进军碳纤维属于二次创业,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开发碳纤维产品,不能说张国良没有“为国争光”的心,也不能说其写给时任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永顺的一首散文诗都是做的表面文章:“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我知道中国的军民产业对碳纤维的渴盼,打破西方国家禁运和技术封锁是如此重要!” 更多的是一个企业家敏锐的商业嗅觉。

在正式立项之前,张国良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中复神鹰人上东北、走山西、访北京,下上海……几十趟南下北上,几乎找遍了国内曾经研究过、试验过碳纤维的人,参观了多家开展碳纤维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了解碳纤维的性能、特点、研发现状、国际国内产业化进程以及项目可行性。

通过充分的调研,张国良发现,在我国,碳纤维的各单元技术虽然成熟,但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院所:聚丙烯腈的技术在高分子研究机构,原丝制造技术在纺织技术研究机构,而碳化技术则在材料研究机构。由于这些单元技术各自为战,不能有效对接,自然无法生产出产品。于是,他们决定整合全国各方面的科技优势,走集成创新之路,实现碳纤维产业化。

期间的艰难不必细表,曾经有 76个日日夜夜,包括张国良在内的主要技术人员和工人都不曾离开工厂。有一次,他就在控制室的长条凳上坐了3天3夜,为攻克一个难关而冥思苦想。

2009年初千吨级T300碳纤维生产线一投产,紧接着就开始攻关高性能的T700级碳纤维,一攻又是3年,T700出来了,T800级又成了新的攻关对象……目前公司系统掌握了碳纤维T300级、T700级、T800 级、M30级、M35级千吨级技术(规模产业化)和M40级、T1000级百吨级技术(工程化)。

今天,中复神鹰的技术国内顶尖,碳纤维产量居国内第二。

四、

简单复盘一下张国良开发碳纤维的流程:首先选择要做什么,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其次严密的调查取证,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据说林园在选择标的的时候,要求研究员调查国内国外二十个同行;加上“痴迷”(极度专注)的做事风格;再有“人和”( 中国建材只是支持,而没有任何诉求,资金方面用多少给多少,企业连续亏了10年,从来没说过个不字);还要了解自己(中复神鹰具有装备制造的优势)。各因素聚齐,则大事可成。

做碳纤维是如此,做别的行业不也是这样吗?

连云港机械厂(碳痴神鹰)

中复神鹰研发碳纤维历程:

2005年9月29日,建设年产220吨碳纤维生产线。

2007年5月3日,生产线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碳纤维,并在设备研发中获得5项国家专利。

2007年10月24日,组建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拉开了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化工程的序幕。

2008年12月3日,万吨级碳纤维产业化工程的一期项目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顺利投产。

2010年,2500吨原丝1000吨T300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项目通过了国家级鉴定,标志着我国已经实现国产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中复神鹰也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

2012年9月5日,率先在国内打破了聚丙烯腈基高性能碳纤维的生产干喷湿纺工艺,成为我国唯一能工业化生产干喷湿纺SYT45级(相当于T700)碳纤维企业。

2013年9月23日,“干喷湿纺SYT45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项目通过国家级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成为我国唯一、也是世界上第3个攻克干喷湿纺工艺难题的企业。

2015年6月20日,“高性能干喷湿纺碳纤维关键技术及千吨级工程化”项目通过国家级验收,国产碳纤维迈向新的进程。9月,达到航空航天产品级别的T800碳纤维实现了批量生产。

2016年5月,实现了千吨级T800生产线投产,建成了国内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千吨级规模T700/T800碳纤维生产线,引领国内碳纤维行业进步。

2018年,完全自主研发的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已实现投产且运行平稳,标志着我国高性能碳纤维再上一个新台阶,迈入了向更高品质发展的新时代。

2019年2月24日,中复神鹰年产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落地西宁。

2021年1月20日,中复神鹰“碳纤维航空应用研发及制造”项目落户上海临港新片区。

2022年4月6日,中复神鹰在科创板成功挂牌上市。

参考资料:

笃行致远》,宋志平

《往事如痕》,张国良

《ZGL,传递力量的代名词》

《中国碳纤维的追梦人》,江西商会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zhiye/9665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