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那时的汽车是这个样子的,圆头圆脑。人们的穿着也很普通,没有过分的装饰,但人与人之间都很坦诚,很少为利益勾心斗角不择手段……
7、80年代的无轨电车旁,人们穿着朴素,但笑容很灿烂
7、80年代,人们物质生活还很低,没有私家车、没有高铁。进城下乡、购物办事都坐公交车或客车。那时的客车大部分是东欧进口,圆头圆脑的造型很有时代感。
有轨电车从解放前就有
一直延续到八九十代
国内一些大城市,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还保留着城市有轨电车。造型和结构都类似当时的绿皮火车,但比火车小,一般有3节,属于轻轨客车。行驶起来晃晃悠悠,速度也不快。大多是东欧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口。
捷克斯洛伐克斯柯达无轨电车
商标与现在斯柯达轿车上的一致
国产无轨电车
无轨电车相比有轨电车就先进了一步,不需要刻意顺着轨道行驶,有更好的灵活性。由于车顶有两根与架空电缆连接的集电杆,北方人喜欢称呼其“大辫儿”。无轨电车的优点是节能环保,使用费用低等。但运营路线上复杂的电线分布,给城市发展建设也带来不小的麻烦。
电车对沿途树木也有要求
出现电路故障时,整条路会拥堵
后来,各大城市逐步淘汰了电公交车,引进了大量燃油客车,作为城市公交运输车辆。而此时的国产客车,也开始快速发展。
高峰时,各地出现上几百家汽车制造厂。但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研发实力不强,粗制滥造,相互模仿。
丹东产黄海客车,在80、90年代是比较知名的品牌。那时的国产客车,一般都是30、40个左右座位的中型客车,而黄海有53/55个座位,属于大型客车。而且黄海搭载的是一款柴油发动机,从经济性和耐用度上会更好一些。因此,一些客运公司主要用黄海跑中远途程线路。
广州产644/662客车,搭载一款四缸汽油发动机。不仅在南方,在我国北方地区也比较常见。在客运公司主要担负中短途客运任务。是一款外观很新颖漂亮的客车。
常州产长江客车,最多见的是城市公交。苏浙等地客运公司比较多见。八九十年代去江苏淮安,镇江联系业务,都是坐的长江牌客车。
扬州亚星市场占有率很高,好多客运公司都有此款客车服役,而且一般都是担负跑远途任务。早期型号车漆喷涂采用红色金色和白色搭配,车身钣金都是铆钉铆接而成,非常有特色和辨识度,在当时是名牌产品。
日野作为高档客车,进口量比较大大。采用后置式发动机,带座两向调节和独立空调。舒适度和耐用性都不错,主要担负长途客运任务。旅游公司也曾大量采购。而扬州客车外观设计和车身喷涂,都是模仿的日野客车。
河北产红星旅行车,俗称“十人轿”,八九十年代很常见。一般比较大的企业,都会备一辆,作为外出开会考察公务用车。
三峰旅行客车,曾大量服务于京津冀东北地区。早期型号为红或蓝绿配色,后期产为纯白色。小时候坐过在食品厂当司机表哥开的三峰客车,最高车速开到过100公里。
丰田海狮
三菱L300
马自达
日产佳奔
80/90年代,日系小型旅行车也一直垄断着大部分市场。常见的有丰田海狮,日产佳奔、三菱L300,以及马自达、五十铃等。但这些车型当时价格都很高,动不动就几十万。
天津大发,后期产改名(华丽),作为生产较早的微型客车,曾大量服务于出租公司,包括天津和北京市。一度掀起了“红黄旋风”虽然采用三缸发动机,震动偏大。但省油耐用的特点,使其一直畅销不衰。直到后期整改,因其安全性不佳,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吉林微型客车
昌河微型客车
一汽佳宝微型客车
松花江中意微型客车
作为微型客车,因其有超大的空间、低廉的价格、方便的实用性等优点,曾大量在国内销售。即使现在,五菱和长安仍然有部分车型在售。
而之前火得一塌糊涂的昌河、松花江、吉林、佳宝,如今却消声灭迹了。
最后这一款车型很稀有,是我国早年从匈牙利少量进口的伊卡鲁斯55大客车。这款车也是东欧车型里,罕见后置式发动机布局的客车。
它的发动机机舱突出于车尾部,应该是风冷。按如今的审美,感觉设计成车头会更好看,而且风阻更低。
岁月流走,蓦然回首,一切还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