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西安交大的毕业典礼上,一位毕业生妈妈的发言在现场引起了轰动:
“我们一家三口,加起来一共在交大读了17年的书,积攒了浓浓的交大情结。”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校友会
她叫张瑾,和丈夫都是西安交大1989级的本科生,丈夫在1995年又继续在交大攻读硕士。
而他们的女儿凌钰淇,则考取了西交大2015级少年班和随后的2017级本科。
一家三口在同一所高等学府完成学业,不由得令人称奇,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可以让这样优秀的家风得以传承?
身正为范 言传身教
1989年,张瑾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她始终精勤求学,既是图书馆自习室的常客,也是各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步入社会后,她依旧践行着认认真真的做事风格,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丈夫还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
夫妻俩的好学精进,也传递给了孩子。
△来源:人民网
和同龄的小伙伴们相比,小时候的凌钰淇显得格外自信,爱好也非常广泛,阅读、旅游、朗诵,都是她的兴趣所在。
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夫妻俩给了她宽广的发展环境,从未去打压她的兴趣,这也让女儿健康快乐地长大。
但实际上,学习才是凌钰淇最大的兴趣,她心里“有一杆称”,什么时候该沉下心学习,什么时候可以发展特长,自己有清晰的规划。
张弛有度的学习策略,加上父母的欣欣爱护和言传身教,让她汲取了充足的养分,茁壮成长。
△来源:央视新闻
进入大学校园后,凌钰淇增长了学识,开阔了视野,更学会了责任和担当,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参加志愿实践。
令父母刮目相看的是,她把2万多元勤工俭学的收入全部捐给了学校。
一家三口齐聚毕业典礼、同享殊荣,是对夫妻俩对女儿倾注心血的报答,也是对一家人精进好学的回馈。
△来源:人民网
长大后,我要成为你
而在去年,金华的邓卫东一家更加特别,他们一家三口同时领到了学生证,成了同所大专院校的同学。
△来源:金华日报
邓卫东一直都有一个大学梦,但随着岁月逐渐搁浅。
去年,儿子参加了高考,顺利考上了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碰巧的是,学校扩招,在畜牧兽医等特色农业类专业向社会扩大招生。
儿子被录取后,邓卫东心里的大学梦又浮出水面,和妻子商量之后,决定一起去考考试试,随后如愿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来源:金华日报
对于畜牧兽医专业,邓卫东完全不陌生,他的父亲就是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小时候常常被父亲带着翻看畜牧兽医的教材。
慢慢地,邓卫东“入了坑”,对这个行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影响了自己的儿子,最终父子俩一起成为了畜牧兽医专业的同学。
他感慨地说,“如果可以顺利毕业,我将在60岁拿到我的毕业证书,这将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
△来源:金华日报
同样在去年,华中科技大学一名叫蔡文泰的大一新生,正式和父母成为了校友。
30多年前,他的父母在这里学习医学,成为了医生;30多年后,他在父母的鼓励下,报考了同校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沿袭了父母的衣钵。
△来源:长江日报
“从医之路光荣且辛苦,祝愿一路良人相伴!”儿子被录取后,母亲在朋友圈发了这句话。
非典期间,她冲在一线;去年的疫情,她和丈夫在武汉方舱医院奋战,在这些时刻,他们都没有时间照看儿子,但也让儿子看到了父母的另一面。
△来源:长江日报
父母繁忙的工作节奏、肩负着的重担,没有让儿子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从医的志向,他的目标是成为比父母更好的医生。
上面介绍的这几个家庭,无一不是父母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有人说,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长其实是一种“职业”。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多少正向作用,会决定孩子最终能走多远。
△来源:unsplash
要做好“家长”这一职业,完成从“老师”到“优秀老师”的转变,离不开家长自身的学习。
在小新君身边,很多爸爸妈妈广泛涉猎教育知识,搭建起了自己的理论框架,让家庭教育更加智慧。
作为父母,付出再多精力、牺牲再多时间,他们也乐此不疲。
毕竟,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一门永远都学不完的课。
后 记
“身不先,则不信”,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我们自己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
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清晰地印在了孩子的心灵上,像一个个无声的路标,引导孩子前行。
父母对孩子倾注的教育,或许是世界上回报最高的投入,也是世上最光明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