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飞往沙特哈利德国王国际机场的航程超过15个小时。过去一年里,亿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叶广涛来来回回飞了十多次。叶广涛所供职的公司是中国治沙领域先行者,他频繁奔赴中东的主要目的是在当地寻找荒漠化防治的绿色低碳合作机会,在长期考察之后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沙特首都利雅得。
利雅得所在的沙特阿拉伯半岛处于中东地区核心位置,西临红海东靠波斯湾。这块土地正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活力,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新去处。
不仅是沙特,包括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其战略位置、资源禀赋、市场潜力、转型愿景以及伴生的行业发展机会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中国投资者竞相奔赴的热门之地。
除了改革红利外,这些国家庞大的资本实力也不容小觑。过去一个多月,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豪掷总额超1000亿元人民币在华投资,先是宣布投入122亿美元,在辽宁盘锦成立联合全资子公司,随后,沙特阿美与荣盛石化签署协议,拟以现金246亿元人民币收购荣盛石化10%股权,将中东资本加速流入中国推向高潮。
曾就职阿联酋阿布扎比金融监管部门的傅诚刚,春节后接连去了两次中东,切实感受到了这种扑面而来的两地互动热潮。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种投资中国的积极行动,对投资国和接收国毫无疑问都大有裨益,在信心和实效方面的中短期效应都十分明显,“中东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未来在广度和深度上探索空间也非常巨大。他目前所在的成都创新金融研究院也在积极推动跨境资本合作,加强成渝地区企业和中东的联动是他未来工作的重点。
“来中国”和“去中东”的双向互动趋势正趋火热,不仅为两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互利合作打开了新的大门。
中东在华“买买买”
4月12日上午,深圳湾畔的深创投广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投资公司集团副首席执行官Waleed Al Mokarrab Al Muhairi带队的考察交流团。
中东新朋友登门拜访深创投引起不少关注。就在今年2月,深创投总裁左丁曾带队去中东交流,此次见面座谈中,左丁表示,希望双方在基金、项目、不动产投资等领域加强合作。Waleed Al Mokarrab Al Muhairi明确表示,阿联酋与中国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合作日益密切,未来穆巴达拉将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作为阿联酋较早创办的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2021年归母总收入332.15亿美元,同比提升约70%,其中7.7亿美元来自中国。截至2022年,穆巴达拉的资产管理规模高达2840亿美元(约2万亿元人民币),居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第13位。
穆巴达拉在华的投资布局较早,其首席执行官Khaldoon Al Mubarak在今年初参加达沃斯论坛时更是直言,2023年中国经济会强力反弹,重启速度将超出很多人的预期,看到了更多的机会。时尚跨境电商独角兽SHEIN最新一轮融资背后,就已出现穆巴达拉的身影。早些时候,该机构也投资了美团、自如等企业,并通过愿景基金持仓蚂蚁、滴滴、字节跳动等。
此外,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卡塔尔投资局(QIA)、阿布扎比增长基金(ADG)都是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典型代表,开年来也动作频频。
致力于创新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的原启生物在2月完成4500万美元B1轮融资,投资方包括QIA。此外,ADG旗下42X基金近期购入逾亿美元字节跳动股份。
成立于1971年的PIF是沙特“2030愿景”计划的重要执行机构,旨在通过投资全球各类资产,实现沙特经济多元化和非油收入增长。据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的不完全统计,PIF在2017年~2021年的海外股权投资总额约为608亿美元,其中对华投资总额约122亿美元,占比20%。
今年1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与深圳市福田区合作,在境内成立蓝海太库(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首只基金规模逾10亿美元;2月16日,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宣布通过旗下子公司Savvy Games Group投资中国游戏行业,向电竞赛事组织公司英雄体育VSPO投资2.65亿美元(18亿元人民币)现金,成为VSPO单一最大股东。就在上周,沙特政府宣布已将石油巨头沙特阿美4%的股份(估值近800亿美元)转让给PIF旗下投资机构Sanabil,扩大更多新产业的投资机会。
东方证券研报显示,通过对沙特公共投资基金的持仓分析,其海外布局有较鲜明的投资风格,即偏好成长型的创新驱动企业,中国的科技企业与欧美国家相比具有背靠更大用户体量、注重成本控制等优势,有望在中沙合作深化的未来吸引更多资金。
传统的中东石油资本同样看好在华机会,正在加速“买买买”。沙特阿美仅仅过去一个月在华投资就超1000亿元人民币。3月26日,沙特阿美与北方工业集团、盘锦鑫诚实业集团共同签署股东协议,计划在中国东北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投资总额约837亿元人民币;3月26日,沙特阿美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提出双方将在能源、金融、科研创新、产业项目、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3月27日,沙特阿美与荣盛石化签署协议,拟通过旗下子公司以现金246亿元人民币收购荣盛石化10%股权,按照当日收盘价计算溢价88%。
金融、科技、资本合作遍地开花
沙特接连豪掷重金在华投资,凸显出中东国家与中国日益加深的联系,这在金融合作方面也有所体现。3月1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官方公告,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阿拉伯国家银行,已经成功落地首笔人民币贷款合作,目前已落实放款,服务中沙双边贸易合作领域。
数据显示,中沙双方2022年贸易总额近900亿美元,互为对方第一大能源合作伙伴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占中国对中东国家贸易总额的1/3,双方经贸合作已从过去单一的石油运输和廉价军火贸易,向更多元化、高附加值的领域拓展。
傅诚刚指出,中东产业资本自2021年以来有加速布局中国的趋势。其长期布局重点集中在石化能源上下游产业,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高端制造、电子通讯及医疗制药赛道也在加速布局。此外,更加关注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及其背后产业集群,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基础上,他们在西南成渝和东北地区近年也开始了开拓性合作。
在中东资本向“东”看的同时,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在加入“去中东”的热潮中。嗅觉敏锐的他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中东市场,今年越来越多国内机构合伙人前往迪拜、阿布扎比、利雅得等中东地区城市,向当地富豪家族办公室与主权财富基金旗下资管机构寻求募资。截至2022年,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总额高达3.64万亿美元,占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额的1/3。
华人企业家白强这几年由于足球事业,从卡塔尔开始进入中东世界,为传统科技、Web3和体育业务在中东募资,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美元基金的募资热。据他的观察,现在去中东募资的中国机构主要还是以接触为主,真正落地还需要一定的打法,比如选择合适的国家和机构去对接。从出资的角度,比如沙特会更关注对本地化要求,对那些能够帮助本国迅速实现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投资机构会更有兴趣,要求投资和其本国的关联性。白强更看好科威特、阿布扎比等地的出资潜力。
海问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基金业务合伙人王庆健指出,包括客户在内身边到中东募资的机构日益增多,的确有不少募资成功案例。他认为主要挑战在于对中东市场以及投资人的熟悉度,以及通过这些熟悉度能够成功说服投资人。相对而言,接地气、在中东深耕数年并具有国内深厚资源(或相关业绩或投资人背书)的基金较易获得投资人青睐。
中企加速出海淘金中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也在加速出海,在中东地区掀起了一波海外淘金的热潮。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收到的有关投资中东的问询以及落地项目比之前多了很多。”海问律师事务所北京和香港办公室跨境投融资业务合伙人苏浩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苏浩在境外投资领域有十多年法律服务工作经验,亲自参与多家能源化工电力等大型央企、民企在中东的投资并购案例,“早在我十几年前开始执业时,中国投资者就开始深耕中东能源领域。双方经济结构和资源禀赋高度互补,推动了能源合作不断持续发展。例如4月中国石化官宣了参股卡塔尔北部气田扩能项目,该项目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
一方面,中东的基建和能源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给中国的建筑、电力、通信等企业带来大量机会,他们在中东地区已经承建了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卡塔尔卢塞尔新城、沙特吉赞炼油项目等。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市场开放和数字化转型将持续释放红利,整体经济也较有活力,中国互联网和科技企业进军中东市场前景广阔,如阿里、腾讯、华为、顺丰等科技企业已在中东地区开展广泛业务,且在该地区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中东国家从石油经济向多元化转型,如沙特“2030愿景计划”、阿联酋“2025年数字政府战略”等,大力发展非油产业。这种加速转型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中东国家得到广泛关注,例如沙特的石油公司就已开始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苏浩指出,除了传统能源领域外,中国企业在中东新能源、数字产业、人工智能、药品研发生产、制造业等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发展。这些新领域受到青睐,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商业逻辑是,伴随中东国家经济多元化转型,中国投资者有能力快速把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成熟业务模式和解决方案带到中东并按照中东情况落地执行。
傅诚刚也观察到了这样的特点,“中国的科技产能能否在其国家复制升级,形成本国的产能和生态,进而为中东及阿拉伯世界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服务,‘中国方案+本土产能’的成功案例和双赢局面,是成为投资新的考量因素。”
傅诚刚认为,中国企业出海中东正在进入新阶段,基建和能源依然强劲,但新的领域也已出现。首先,国内的民营企业,在电子通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前沿产业已经布局;其次,新材料、新能源、新制造、新基建等中国具备世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国有和民营企业也正在加速进入;第三,医药、基因检测、生命健康等板块,中国的头部企业也在加速投融资;第四,金融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科技领域进一步兴起,傅诚刚透露,此前他在阿布扎比国际金融中心工作期间推动的多个项目已经进入加速落地期。
记者观察丨摸着中国经验过河
“这里像极了80年代刚开放时候的深圳,遍地充满了机会。”亿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叶广涛在和证券时报记者聊起利雅得最近一年的发展,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对比阿联酋、卡塔尔等地,改革力度大、本地财力雄厚、人口年轻化是叶广涛选择深耕利雅得的主要原因。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沙特人均GDP为23185.9美元,居全球48位;3595万人口中,有70%的人口在30岁以下。
在奔波了300多天以后,叶广涛成功将亿利资源在鄂尔多斯库布其的治沙技术服务引进,助力沙特推动实现“百亿棵树计划”。“沙特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需求太大了,我们在内蒙古的立体生态光伏治沙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及自动化机器人、全流程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技术都能为沙特的现代农业赋能。”他说,“其中有大量商机。”
沙特热度的迅速上升,与其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密不可分。就在上周,作为改革先锋派的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宣布国内建立4个经济特区,采取有别于沙特境内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其中就包括沙特首都利雅得。有人说,沙特是在“摸着中国经验过河”。
这是非常形象的描述,对于中东土豪们而言,沙特的国家转型释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的创业者、投资者在想尽办法去触达。去年,沙特当地中国投资机构易达资本接待了超过500家中国来访企业和机构,今年到访的代表团和企业更为密集。2月,香港特首李家超带领的香港代表团和内蒙古商务厅代表团相继到访沙特;3月,广西2023年中国(广西)-沙特阿拉伯经贸合作对接会在利雅得市成功举办;4月,启迪之星开启招募计划,将带领在孵企业及有意向出海中东的科技型企业走进沙特阿拉伯。
“来沙特寻找募资机会,熟读‘2030愿景计划’是第一步。”华人企业家白强分享了其在利雅得寻找商机的秘诀。“我也买了当地的服装穿在身上,戴着帽子和当地人一起,融入他们的文化,这样谈起生意来也更容易。”他眼中的利雅得更像2005年的合肥,但比合肥当时财力更强,年轻人口更多,未来的爆发力会更大。白强开玩笑说要是年轻20岁,在沙特常住,就开一个连锁卡拉OK都能成功。
眼下,沙特正逢当地的斋月,大部分人都在放假。白强计划“五一”再次前往中东,寻求开拓更多新的机会。
校对:王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