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天泰航空(印记)

  • 公司招聘
  • 2024-03-01 18:00
  • 龙泉小编

下关的码头(上)

▓ 孙建国

下关码头印象 太古山人 摄

下关码头示意图

明清时期由于地质的变化,位于下关江中的洲地草鞋夹(注)不断东移,夹江也越来越窄,终于使得草鞋夹的南部与三汊河地块合拢,成为了今渡江胜利纪念馆、树人中学、金陵湾小区等地块;变成河流的夹江使得原先秦淮河的入江口延长至老江口入江。清光绪二十年(1894),清政府开通三汊河后,秦淮河改由三汊河入江,原夹江段就成为下关人民心中的母亲河——惠民河。草鞋夹很狭长,一直延伸到今金陵船厂一带,后因长江水文变化,草鞋夹的中部在今老江口东炮台一带坍塌、断裂,成为今天的滨江半岛地块(西炮台即民国海军医院旧址)。

草鞋夹中部以下的洲地是顺着长江水流走向变成往东,与草鞋夹断开以后,还有狭长的七里长,因此被老百姓称之为“七里洲”,这个洲的土质以流沙为主,会移动。通过清朝中晚期的变化,“七里洲”与江中“青沙”洲合拢,这个“青沙”即是乾隆皇帝在燕子矶看到并吟咏的“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作久相安”洲地。清同治四年(1865),此洲正式命名为“七里洲”,之后又易名“草鞋洲”,1950年改为“八卦洲”至今。金陵船厂至幕府山的一段江面仍称作“草鞋峡”,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我逃聚在下关沿江待渡之大批难民和已解除武装之士兵,共五万七千余人,遭日军捕获后,悉被捆绑,押解至草鞋峡,用机枪集体射杀。少数伤而未死者,复用刺刀戳毙;后又纵火焚尸,残骸悉弃江中。因此,草鞋峡成为南京人永志难忘的记忆。

明朝自郑和下西洋以后,沿海地区倭寇猖獗,朝廷又恢复了“禁海”国策,航运交通业受到很大影响,南京的百里沿江岸线没有一座码头。不过那个时代,我国的船舶还没有机动船,都是帆船,靠橹、桨、竹篙人力行动,靠泊只需将船头支坡,抛一锚稳定,依靠跳板上下,也无需码头。草鞋夹由江洲成为陆地之后,长期以来蒿莱弥望,荒无人迹。被百姓称为“河西”,夹江成为河流后称为“淮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在河西驻扎水军,在淮口西岸设营房驻军抗清。因营房旧称营盘,太平军的营房外有石头垒成,故称“石营盘”。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光绪元年(1875),清廷在此设西炮台,故此处亦称“西炮台”。

同治十一年冬(1872年12月),我国第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轮船招商局”在洋务派首领之一的李鸿章的直接干预下,拨款20万串作为官借资本,在上海宣告成立。同治十二年(1873)即在南京下关设立“棚厂”,其经营范围是接待上下船的旅客、发售船票,有关业务由招商局镇江分局兼管。“棚厂”与旗昌洋行的“洋棚”相仿,没有轮船码头,仅有栈房供乘客候船,乘客上下轮船须用小木划来往江心接送,安全没有保障。

本地绅士曾上书两江总督,要求尽快建立码头来适应客运发展的需要。由于清廷不希望南京开放,十分忌讳南京出现和通商口岸相关的轮船码头,因此一直不见下文。

从下关望对岸浦口

到了光绪八年(1882)8月,外地前来参加乡试的士子在乘坐小木划登岸时落水溺毙多人,本地绅士数十人再次联名上书两江总督左宗棠,要求速建码头。左宗棠碍于清廷的态度,要求绅士在呈文中切勿说出“码头”两字,而称其为“功德船”,始批准设立。10月20日,轮船招商局从芜湖调来“四川号”趸船,碇泊于下关江岸的木栈桥旁(今五号码头处),成为南京的第一座轮船码头,取名“功德船”。抗战时期被侵华日军“军管”,抗战胜利后改名“招商局九号码头”,由招商局使用。1952年改为“五号码头”。

晚清功德船码头

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英国驻镇江、上海领事以怡和、太古两洋行的轮船在下关无码头靠泊影响客运业务为由,数次来南京交涉,要求自设码头。考虑到仅有的招商码头(功德船)确已不敷使用,而南京并非通商口岸,“断不许洋行设立趸船”,两江总督张之洞决定由官方建造码头一座,在供官轮靠泊的同时,亦为外轮提供方便。这样既可杜绝各国于下关设立码头的请求,亦可向外轮“酌量收租,即以所收租价,作为历年修理各费”。张之洞令南京地方官员筹银6万两,在下关建趸船栈桥式码头一座,称“接官厅码头”,俗称“官码头”。

晚清接官厅码头

光绪二十五年(1899)5月1日南京口岸开埠,金陵关因无办公地点,暂时设在接官厅码头的趸船上办公。当时的趸船是一座钢质二层楼建筑,终因关务繁杂,多次在江边路、大马路一带租房办公,直到1923年海关大楼建成,金陵关才迁入新址办公。抗战时期下关和浦口长江两岸的所有码头全部被侵华日军划入“军事管理区”。抗战胜利后,接官厅码头命名为“招商局七号码头”,由招商局使用。1952年改为“三号码头”。

光绪二十六年(1900)5月,英商怡和洋行(即印度中国航业公司)在下关设置码头。这是南京口岸口埠以后,外商在南京建立的第一座外商码头投入使用。怡和洋行是19世纪30年代初英商在中国设立的垄断企业。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怡和洋行于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72年设立公和祥码头公司,1873年创设香港火险公司,1882年正式成立怡和轮船公司,并在香港、上海等地设立码头、仓库等。南京沦陷后,怡和码头归日伪方接收管理,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没收日伪码头,此码头命名为“招商局十号码头”,租给民生公司,又名“民生码头”。1954年改为“港务局六号码头”。

光绪二十七年(1901)英商太古洋行在下关设立的第二座外国码头。太古洋行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初英商在中国设立的垄断企业。1867年1月开办于上海,其后相继在横滨、香港和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分行。南京沦陷后,太古码头归日伪方接收管理,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没收日伪码头,此码头命名为“招商局六号码头”,公用码头,1952年改为“二号码头”。

光绪二十九年(1903),日商大阪公司在下关江面建成的第三座外商码头,初名“大阪码头”。不久,大阪公司与其他日商合并建立日清商船会社,改称“日清码头”。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没收日伪码头,日清码头更名为“招商局一号码头”,由三北公司使用。解放后由港务局管理,成为交通船专用码头。

光绪三十二年(1906),德商美最时洋行在下关江边建成美最时码头。美最时洋行于1866年在香港建立在中国范围内的首家分公司,1877年在上海设办事处。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已在中国多个通商口岸设立了分支机构,建立了出口商品加工厂、办公大楼、码头仓库以及宿舍,经营长江航运,代理北德劳埃德轮船公司的远洋航运业务。美最时洋行和其他外商洋行一样,在《修改长江通商章程》条约生效后,凭借军政特权,在经济侵略上无孔不入。他们依靠列强的势力和关税优惠条件,以低价收购我国的土特产,如花生油、花生、牛皮、猪鬃、羊毛等,然后雇佣我国的廉价劳动力,经过精选加工,运往码头,转销德国或欧美其他国家,如伦敦、巴黎、纽约等大城市,高价倾销成品。然后将工业制成品由世界各国运到我国以高价倾销,如:从德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各种型号的桅灯、铜质汽炉、抽屉锁、缝衣针、绒毛线、染料、摩托车、名贵补品“撒拿吐谨”、“福美明达”,以及从法国进口的世界著名的“4711”各种高级化妆品等。通过进出口贸易,美最时洋行获利丰厚。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美最时洋行撤退回国,中国政府没收德商在下关江边的美最时码头。由三北轮船公司接管,名“北码头”。该公司于1915年创办,后并入招商局。码头经营范围主要涉及管道原油、成品油以及多种液体化工产品、原料的装卸、储存业务。1952年改为四号码头。

随着英、日、德三国陆续在下关建码头,中资航运公司也在下关建造码头,如大生码头就紧邻在接官厅码头旁边;划子帮码头在太古码头上首,1952年由南京港务局按码头顺序改为一号码头。中兴煤矿公司建造的中兴码头位于煤炭港江汊东岸,长江边。负责铁路、航运的中转煤炭业务。位于石梁柱的煤厂码头、三新码头和位于唐山路的煤厂码头原是一家,都是经营煤炭业务。抗战时期日军接管后,唐山路煤厂码头被废,侵华日军在此区域新建了趸船浮码头3座,分别称为“大兴码头”、“大和码头”和“日出码头”。军事管理区大门开在中山北路顶端,紧邻“安宅栈桥”(今中山码头,当时亦为侵华日军海军码头)。大兴、大和、日出三码头皆以军运为主,商轮也可以停靠,但需经军方特批。

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没收日军码头。日出、大和、大兴三码头由军队接管。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接管,统称“大兴码头”。

清宣统三年(1911)7月,津浦铁路南段筑成,火车直抵浦口。为了连接京沪铁路旅客乘坐火车的转运,浦口民埠局即配浦北号轮,办理津浦铁路客货渡江。民国二年(1913)津浦铁路局轮埠事务所接管轮渡后,配设1200客位的飞鸿轮。下关的轮渡码头设在位于金陵关附近的大生码头,轮渡的班次配合津浦铁路火车的班次。民国三年(1914)10月,津浦铁路局港务处向下关商埠局租用位于石营盘的西炮台,将轮渡码头迁移于此,称为“飞鸿码头”。民国十年(1921)飞鸿轮沉没,改用澄平号渡轮,下关的飞鸿码头遂易名“澄平码头”。1936年3月26日中山码头正式启用,澄平码头改为国民党海军码头,由海军司令部使用。南京沦陷期间,为侵华日军占用。抗战胜利后,仍由海军司令部接管使用。1952年改为港务局七号码头。

1933年建成的海军码头

民国十八年(1929),津浦铁路局在孙中山先生灵柩登岸处,即中山大道起点江边筹建的新轮渡码头。民国十七年(1928),为奉安孙中山先生灵榇,动工兴建中山码头,这是与中山大道、中山桥、挹江门、逸仙桥、中山门等一系列以“中山”命名的工程,因此,中山码头是座具有历史意义的码头。

1929年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后,中山码头基本闲置。1933年经南京特别市政府批准,津浦铁路局改建中山码头,造百米长趸船1艘、钢制栈桥3座和城堡式候船室。接着,又拓宽码头至挹江门马路,修建大型停车场等,民国二十二(1933)开工,民国二十四(1935)3月28日竣工,定名“津浦铁路首都码头”。民国二十五年(1936)3月26日启用,正式定名“津浦铁路中山码头”。初建时,有370余平方米侯船室,“浦龙号”趸船一艘。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中山码头被日寇盘踞,成为日本海军码头,并改日本名“安宅栈桥”。直到抗战胜利后,中山码头才恢复原名和轮渡营运。1957年扩建侯船室,面积增至775余平方米。1980年,将101米长、14米宽的“中山号” 趸船定位于中山码头,取代“浦龙号”旧船。1992年,中山码头候船大厅重建,外形呈“山”字形,主体3层,高15.1米,长91米,建筑面积3040平方米。同年5月9日,中山码头新候船室启用。

下关码头新旧对照表

草鞋峡:清初草鞋夹断开后的“七里洲”部分流走后合并成为“八卦洲”,当时的夹江部分被称为“草鞋峡”,长度从宝塔桥水道即金陵船厂江面到幕府山江面。夹指洲地,峡指江面。大屠杀地址因为临近幕府山北的草鞋峡江面,故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104110.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