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一、不必“万事俱备”,即可迈出第一步
二、突破薪资和职级局限,大胆尝试
三、尝试投大厂的几个注意事项
求职过程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上面这些现象都有迹可循,这些问题也都有答案,下面我逐一做介绍。
对于求职,多数人有个惯性思维:准备好了再投简历,不然约到面试了也挂。其实这并不是好思路,甚至可以说这种方式反而拉长求职的周期,为什么呢?
看个我身边的实例吧,有个朋友今年4月初从上家公司被辞职了,因为试用期没过。他告诉我准备休息几天后开始学习,学好了去投简历,再面试。
我当时建议说:“别等学好了再面试,休息几天后马上开始找工作,花太多时间学习和准备不如现在就找工作。”
不过他有自己的考虑,还是自己闷头学了1个月的知识,在五一过后开始做简历,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在6月找到新公司了。
拿到Offer后他告诉我的第一句话是:“当时真应该听你的,辞职后马上投简历的,5月份学的东西,大部分没用上,瞎耽误一个月。”
我们大多数人找工作是下面这个路径:
而实际中这个路径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1、准备面试和学习的时间比计划要长很多,因为知识点比预期的要深入、广泛,导致学很久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2、学完后出去面试,发现自己花时间学过了的面试官不关心,而不知道的知识,面试官却问了,自己答不上来。
结果就会是下面这样的:
为避免上面的问题,应该如何做呢?—— 转变思维和战略战术如下:
第一步,面试前不用准备太久的时间,比如原计划学习1个月,现在只学1个星期即可开始做简历;
第二步,投简历,等待面试邀约的时间里,继续学习即可,这样能保证学习和等待2件事同步并行;
第三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面试确定市场招聘需求→回来复盘面试问题→巩固学习→再去面试;
第四步,一般在30~45天内,就能找到新公司,入职。
大多数人在求职过程中注意力只放在目标薪酬上,而忽略了一个能够影响薪酬的重要因素:职位级别,简称“职级”。
职级是如何影响薪酬的呢?打个比方,“高级主管”就比“主管”薪酬高至少一个级别,而“资深主管”又比“高级主管”薪酬高至少一级,职级就体现在“资深、高级”这种前缀关键词上。
那么影响职级的因素有什么呢?—— 主要是工作年限。
我们多数人会根据下面3个因素草草定下自己的预期薪资范围和岗位(含职级):
也就是下图这个逻辑:
而实际上应当是什么样的逻辑呢?结合前面的介绍,应当增加参考维度,将自己的工作年限因素考虑在内,以拓宽简历投递范围,
如下图:
在投递简历的过程中,即使遇到高于自己职位级别的岗位,只要工作年限够,就可直接投递。
例如:对方招聘“高级产品经理”,但你觉得自己能力是“产品经理”,只要你毕业后的工作年限够得上7年,就可以投高级岗位,或者毕业后的相关工作年限达到10年,就可以投递资深岗位。
对于预期薪资与自己不同的,一样可以参考上面的思路去投递,不必将自己的预期薪资区间与在招岗位匹配。
例如对方薪资区间15~25k,你预期30k,可投递;对方薪资区间25~30k,你预期20k,也可投递,这两种情况,我自己以及身边的同事都有成功案例,并非纸上谈兵。
实际上,如果你面试表现好、工作内容与对方匹配程度高,可以拿到高出对方公司职位描述上的薪酬;
相似的道理,如果你当前薪资18k,预期拿20k,注意完全可以大胆筛选25k及以上的公司。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工作年限和面试表现出的能力,可能本来就值得上25及以上,是你当前给自己定下的预期不够准而已。
这里的关键词:大胆、尝试,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成不成呢?
给大公司投简历,印象中投了很多次、甚至不止一份简历,但未收到过回音,除了简历一直未被查看或者不合适的原因以外,可能跟下面的情况有关。
投简历给大厂,包括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有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若获得内推机会,同一岗位,注意内推与招聘网站同时投递,会出现冲突。有人误以为同时投递多个途径岂不是更好吗?
其实不然,如果招聘网站投递的简历先被录入进系统,再内推的就无效了,需要注意那个被内推的岗位,不要在招聘网站上投递了;
2、有的大公司一个月内不能推出3个以上岗位;有的公司内推一个职位后,半年内不可投递此公司其他职位。所以不用太多次重复投递,多次一样无效;
3、投给大厂简历后,即使没找你面试,简历也会进人才库长期保存,因此要注意简历备份,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在2019年1月给某公司投了简历后没成功进去,在2021年1月又投递了一次,用人部门约面试之前可能会对比两份简历内容,如果内容差异较大,可能会直接损失面试机会。所以注意不同次数投给同一家公司的简历前后差异不能较大。
本篇主要介绍了求职过程中的3个建议,前2个都是扩展认知,并教你按照新的思维去实践的方法。
一是面试准备时间不宜过久,应当更早行动,
二是认识到工作年限对薪酬的重要影响因素;后面1个是给大公司投简历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