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小圈生活之 ,作者赵耀
真人真事儿,记录一位小朋友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第一天,或多或少总是会有不安和焦虑。
但请相信自己,终会等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天。
估计大多数实习生会在收到会计师事务所发来Offer的时候,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并且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能持续飙升到正式迈进办公室之前。
然而在入职前的前一天,会有无数的问题闪现出来。
通常会很纠结,几点到?到哪儿?要不要早到?早到没开门怎么办?开了门没人管怎么办?能找谁?
一般来说,如果是第一天到事务所上班,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最好在8点半之前到。
无论人力资源的同事或者IT的同事有没有给准备好入职需要的电脑、门卡、合同等必备用品,都要提前一些时间到场。
如果第一天直接去客户办公室,那么就要问问安排你去客户的那位同事具体的时间。
毕竟有的客户是8点上班,有的是9点上班,甚至还有些互联网公司是10点才上班。获知具体时间后,也建议提早到达。
早到公司办公室或者客户的办公场所,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整理通勤带来的狼狈,还能提前熟悉周边环境。
通常会很纠结,穿什么?能不能不穿正装?能不能穿T恤衫?能不能穿裙子?能不能穿运动鞋?能不能穿凉鞋?
作为实习生,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员,去客户,也是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去工作。所以衣着还是要正式一些。
对于男生,衬衫、西裤和皮鞋是必须的。至于要不要西服外套,这个还是要看大环境。
大夏天的,西服外套确实大可不必。现在都提倡节能环保,谁家办公室也不至于把空调开足马力。
对于女生,有领有袖的上装就行,下装裙子或西裤都好,但是记得裙子不要高过膝盖,不要穿露脚趾的凉鞋。
女生可以化些淡妆,既能更加确保形象良好,增强自信,又能体现你的重视,是对周边人的尊重。
没有了家长的车接车送,只能依靠公共交通,通勤确实辛苦,更何况还要穿戴整齐。那些一起挤公交和地铁的正式上班族们,大多也免不了这份罪。
关于着装,可以参考往期篇。
通常会很纠结,怎样称呼别的同事?TA们是实习生还是多年工作的Senior?经理在哪里?怎样称呼?合伙人会不会出现?管TA叫啥?
作为实习生,很难在第一天就记住同事的级别和名字,最安全的就是:您好。
而且最好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大家好,我是新来的实习生,以后可以叫我“XXX”。
这里的“XXX”包括中文名和英文名。
其实使用英文名称的好处有很多,比如即便不知道对方的级别,用英文名同他打招呼,沟通时候既不会显得不礼貌,又能增加亲切感。
对于那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事,直接叫哥哥姐姐会更加亲切。
而在中文语境中,级别有时候还是比较复杂的,称呼起来也比较拗口。
比如工作3年至5年的Senior,难道称呼其为张姐、李姐、王哥?
相对经理可能会好称呼一些,比如张经理、李经理。而至于合伙人,“张合伙人”、“李合伙人”多少也是有点离谱。
保险起见,见到比自己senior的人都可以称呼其为老师。如果真遇到合伙人,又知道对方的姓氏,可以称呼其“X总”,比如张总、李总。
通常会很纠结,同事们都很忙,但没人给我分配任务怎么办?分配了任务不明白,也不敢问,怎么办?敢问了,问谁?给了解释,还是不明白,更不敢问了,怎么办?
先说一下事实。项目开工的时候,现场负责人,通常是项目经理或者驻场大Senior,是非常忙的,他们知道有很多事情等着做,也只有他们知道,所以看到懵懵懂懂的实习生甚至是正式入职的小朋友,就俩字,头大。
他们其实有很多事情想要分配出去给大家,但是面对职场小白的你们,多少有些无奈。从头讲吧,还不如自己做的快,不讲吧,你们又做不了。
再切换到实习生视角。
实习生更认为自己是职场小白中的小白,不敢问大Senior,就想象同期实习生或者刚刚正式入职的小朋友发出求救信号。
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是不同的,他们大多也不清楚目前是怎么个“场面”,可能顶多能弄明白自己手头的活儿是啥。
大家在忙碌到快起飞的Senior面前连大气儿也不敢出,只能像河马一样,大口喝着公司免费的水,以安抚凌乱的内心,顺便增加厕所和座位两点一线的频率,试图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无所事事。
这时候是第一阶段的迷茫期。
Senior没给你安排工作的时候,听着别人手指噼里啪啦在键盘上飞舞的声音,就算跟电脑大小瞪小眼、把所有按键都背诵好几遍,也无法缓解内心的尴尬和焦急。
建议大家在看到Senior的表情不是那么凝重的时候,主动offer自己可以帮忙,哪怕最最最基础的工作。
这时候千万不要像我会什么,分配给的工作我做不好怎么办,先主动申请干活最关键。
等Senior思路稍微理清了一些后,陆续的小事情就会分配出来。
这时候到了第二阶段的迷茫期。
有些Senior会在分配出来工作的同时,还会给你一句话:自己琢磨着做吧。
有些Senior会连布置带讲解,同时在自己的电脑上飞快地演示操作,鼠标疯狂地在各种表格和文档中穿梭,在你眼前上演图文并茂、行云流水一出好戏。
而你接收到的只有乱码。
一堆专业词汇入耳自动加密,闯入视线的数据全部马赛克化,一大片excel表有如失控的幻灯片疯狂切换......未及进入大脑,已然灰飞烟灭。
此时你内心是不仅仅是忐忑不安,而应该是接近崩溃。只剩一句:刚才您说啥了?
浑浑噩噩回到自己电脑前,看着Senior给你的文档,毫无头绪,无从下手。
此时先不要着急,尽量回想一下Senior讲述的工作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试图理解一下文档的标题表头),哪怕是一点点,也先试着操作一下。
这样你的疑问会变得具体,便于讲解、也就便于理解,例如:
营业外支出当期未发生,要怎么更新底稿?vs. 这坨表格是啥,我到底要干啥?
不必担心,也不要紧张。一定要大胆地问,问给你布置工作的人。而且最好是准备好一个纸质笔记本,记录下可能的问题,并在不耽误工作进程的情况的下积攒三到五个问题一起问。
这样的好处是,你可能在你的十万个怎么办里发现一些共性,找到一些规律,甚至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的操作。
如果Ta实在忙得手舞足蹈,会跟你说明,请你稍等一下。这个时候你可以把自己认为很基础的问题挑出来,问问同组的哥哥姐姐们。
作为过来人,特别能理解大家,包括那位忙到快要起飞的Senior。
之前的小作文讲过,On Job Training是最好的办法。这需要Senior先理清思路,再耐心讲解给小朋友。这样才能使得knowledge transfer达到最佳的效果。
记得樊登老师讲过的日本职场中上级对下级布置工作。上级先介绍一下工作和希望的目标,然后要求下级再重复一遍,同时汇报一下自己打算怎么做。反复几次,上级能够确认下级知道如何去做,下级保证明白了上级的最终目标,最后得以实现双方满意、皆大欢喜的结果。
当然这与大陆的环境不太一样,我们总希望能“心领神会”、“心照不宣”。没有磨合5年以上,很难达成如此默契的境界。
通常会很纠结,到下班时间了,我没事干,能走吗?别人都在忙,我走合适吗?领导还在呢,我敢动吗?哪位说实习生可以下班了,才是真的能下班呢?
一般来说事务所很优待实习生,非特殊情况,到点儿就跑路是可以的。
非常理解当你收拾书包准备下班时,周围的人还在头埋笔记本、手跳霹雳舞,你不尴不尬的处境和举棋不定的心情。
因此,在你准备收拾书包之前,要确认两件事:
一是确保今天所作的工作已经整理总结并且提交给上级,上级也已复核确认。如需等待复核结果,要待复核完毕并确认没有进一步问题了再下班。
二是确保询问过带队的Senior或者经理,甚至是合伙人,是否有进一步安排。看看Ta们是否还有别的任务交代给你,也最好问问其他的同事是否还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询问是态度,请示是规矩。
如果都没有,那就天高任君飞,海阔凭君跃啦!
希望这一篇真人真事儿能够帮助到初入职场的小白们,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