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出版的《大众日报》整版刊发菏泽市委书记张新文、市长陈平的署名文章《牢记使命务实图强在推动菏泽后来居上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全文如下:
中共菏泽市委书记 张新文
菏泽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平
70年峥嵘岁月,70年奋斗如歌。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菏泽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持续不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菏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78.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是1949年的1924倍,其中,2007年至2018年的12年间,11年增速保持全省第一,2010年、2013年、2018年分别迈上一千亿元、两千亿元、三千亿元台阶;2010年、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突破一百亿、两百亿元大关。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后来居上”奋斗目标,坚持以加快发展为先、以提高质量为基、以改善民生为本,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基础突破、脱贫攻坚、和谐创建“四项工程”和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培育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主导产业,经济总量持续壮大,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先后获得首批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一个生机勃发、活力充沛、开放包容、和谐宜居的新菏泽,正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阔步前进。
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坚持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立足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心聚力加快发展。党的十八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2年的13.5:54.5:32调整到2018年的10.9:51.3:37.8,第三产业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被评为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农业优势持续巩固,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49亿斤,占全省的1/7;拥有“三品一标”产品930多个,20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初具规模,定陶区、郓城县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牡丹种植面积达到48.6万亩,成功举办28届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和2018世界牡丹大会,“菏泽牡丹”被评为山东省区域公共品牌,成为国家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大型牡丹画《花开盛世》“绽放”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上海进口博览会,进一步擦亮了“牡丹之都”品牌。二是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化工、医药产业从无到有,集聚优势日益明显,形成了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几十种产业门类,东明石化、玉皇化工2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省前列,步长制药居2017年全国中药企业第1位。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拥有了石墨烯有机太阳能电池、高铁减震器和高端软体电子屏蔽材料等一批新产品,高铁刹车片、高铁座椅产销规模全国领先;电子商务呈现裂变式发展,2018年交易额达3090亿元,连续四年增幅超过50%。目前,淘宝村、淘宝镇分别发展到307个、47个,数量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顺利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第五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和腾讯为村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进出口总额近6年年均增长17%,增幅居全省首位。全民创业日益活跃,各类市场主体突破60万户。三是“双招双引”持续发力。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开展集中招商,引进的步长制药、德通新材料、中信国安化工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已成为发展主力军。2012年以来,累计入选省重点建设项目73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第二批优选项目69个、总投资1134亿元,数量和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制定实施“人才新政30条”,积极引进“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人才和智力支撑逐步增强。“归雁兴菏”成效明显,累计吸引18.4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45万余人。四是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多点发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由2012年的0.95%提高到1.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7%,院士工作站达到32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34家、119家,入选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菏泽人民素有勇立时代潮头、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1978年,东明县小井村、柳里村探索“分田到户”,开启了全省农村改革的先河;1997年,我市探索推行领导干部任职全程审计制,拉开了全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序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作出的“坚决推进改革”重要指示,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突出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实,推动“营改增”、公务用车、市县机构改革等上级部署的1200余项改革任务落地,160余项改革试点顺利实施。2016年,定陶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2018年,郓城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顺利通过验收。积极推广本地改革经验,2013年,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体系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认可;2017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办专报刊发;街道人大监督员制度、基层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等多项改革创出了经验。着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次办好”,建立市县领导到政务服务中心值班制度,选聘“一次办好”改革义务监督员20名,有效解决了一批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创新实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服务机制,受到央视、大众日报、山东卫视等媒体广泛关注。
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松劲,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以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以“两新融合”发展为重要支撑,积极构建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点对接”的城镇体系。2018年与2012年相比,中心城区面积由84平方公里增加到18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67万人增加到126万人,城镇化率由40%提高到50.2%。相继编制完成3轮城市总体规划、城乡一体空间战略规划和多项控制性详规等,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高铁片区控制性详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规划,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逐步形成。大力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京九线、新石线“十字”交会,德上、日兰等6条高速纵横交错,洙水河航道建成通航,菏泽机场、日兰高铁、京九高铁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以来,棚户区改造规模连续三年居全国设区市首位,320处成方连片的棚户区消失,城市宜居水平大幅提升。市区新建道路129条,打通断头路116条,城区微循环能力明显增强。大剧院、市图书馆、丹阳立交桥、火车站升级改造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相继竣工,市民文化中心、环堤公园等52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10座平原水库蓄水运行,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菏泽职业学院建成投用。协同推进县城建设,2010年以来,巨野县、单县率先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被列入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郓城县抢抓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成武县依托文亭湖水系骨架,“水韵新城”格局日渐显现。有序推进村镇建设,18个镇入选国家重点镇,郓城县随官屯镇被列为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镇。深入推进农村“七改”工程,累计完成危房改造5.1万户,16个“两新融合”试点乡镇全面启动,郓城国家级和单县、巨野县省级农村垃圾分类试点稳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显著提升。2018年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9.9%,比2012年提高5.8个百分点。一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群众收入大幅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176元、12848元,分别是2012年的1.36倍和1.57倍。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近五年累计完成“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投入209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900余所,招聘教师2.6万余名,基本消除城区“大班额”,9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健康菏泽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二是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0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首个山东省地方戏曲振兴发展示范区在我市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3位。2016年,“菏泽舰”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武警成武县中队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三是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先后制定实施《菏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菏泽市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9部地方性法规。平安菏泽建设加快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空气优良天数由2012年的92天增加到2018年的191天,入选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和第二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3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2008年、2013年两次代表山东参加迎淮核查均夺得第1名。四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创新实施“一户一案”精准扶贫、“一村一品”产业扶贫、“一人一岗”就业扶贫“三个一”扶贫模式,首创“扶贫车间”做法在全国推广,2014年以来累计减贫170.15万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目前28个村台全部完成淤筑,6个外迁社区已有5个基本建成、2个完成搬迁,14.7万滩区群众即将实现百年安居梦。
始终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严格按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坚持重实绩、重实干,选拔重用了一批优秀干部。先后制定出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实施办法》《关于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误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形成了能上能下、宽容失误的鲜明导向。创新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薪火工程”,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不断增强。2015年创新开展以“单位联村(社区)、干部联户,创建村级服务型党组织、创造群众满意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的“双联双创”活动,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今年,在农村、城市社区、“两新”组织等八大领域创新开展“红色品牌”创建,基层支部成为党旗高扬的战斗堡垒。强化乡村干部培养,提高村干部待遇,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选派4轮市派第一书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2016年起全面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攻坚年”行动,目前已基本消除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42%。创新开展乡镇和市直单位巡察制度,经验做法被新华社《瞭望》刊登。严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加大纪律审查力度,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得到巩固发展。
建功立业新时代,花开得地更芬芳。我们将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重要讲话精神,抢抓省委实施“突破菏泽、鲁西崛起”战略机遇,以更大力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更大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实现流程再造,充分释放改革创新活力;以更大力度推动民生改善,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更大力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锤炼务实作风,强化责任担当,把握历史机遇,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来源:大众日报·山东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