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装备园项目签约仪式
距离6月15日签下恒大集团总投资超700亿元的三个重大项目还不到一周,铁西区又拿下项目大单。
一个个优质项目的接力签约,彰显决心,传递信心,更为铁西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全面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铁西区明晰了城区产业布局、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和培育层次高、规模大、牵动强、后劲足的重大项目及配套项目,不断壮大规模与实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聚焦主导产业项目,以更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当好助推沈阳乃至辽宁新时代振兴的主力军,加速向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亿元目标迈进。”铁西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中德专家在高峰论坛现场
电机、电控、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部件,而轮毂电机则代表了电机领域最先进技术,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被视为未来汽车驱动系统的“终极方案”,极大促进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动力传动、续航里程等领域的全面突破。此番恒大斥巨资在铁西投建新能源电池和轮毂电机项目,其深远的战略构想不言而明。
这与沈阳打造国家级汽车生产基地的目标同频,也将成为铁西区全面做实汽车制造、加速向4000亿元产值目标迈进的重要合力。高质量发展要靠一个个高质量的项目来支撑。铁西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振兴发展的生命线,以中德园等重点空间为依托,用优质项目持续推动铁西高质量发展。
华晨宝马新3系及X2项目、华晨宝马发动机三期项目、华晨宝马动力电池扩建项目……随着投资200亿元的华晨宝马铁西新工厂项目落地,宝马集团在铁西区已经投资5个项目,累计达到600亿元。同时,随着投资超过700亿元的恒大系制造及服务业集群项目、投资100亿元的国际社区等超大型项目入区,铁西开启了项目产业链式发展的新模式。
今年以来,铁西区重点项目数量、计划完成投资、开复工项目数量、累计完成投资等指标均列全市首位;并呈现出数量持续增长、结构日趋优化、质量不断提升、重大项目牵动作用明显等突出特点。
产业立区、产业兴区。这是铁西区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不变战略。
铁西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在产业选择上,坚持高标准、高站位,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向产业链、产品链和价值链高端迈进;在项目引进上,聚焦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招商,着重招大引强,宁舍“快钱”,不打“快拳”。
这样的产业定位,从最新的项目数据上,得到了印证。截至5月底,以华晨宝马新工厂、恒大新能源电池、三生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实体产业项目达到122个,占全区重点项目69%。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36%、实体产业项目占比52%。
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铁西再次完善了重点产业规划和空间控详规划,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与实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全面做实机械装备布局,做大做强高档数控机床、重矿装备和输变电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核心基地。
全面做实汽车制造布局,强力推进华晨宝马新工厂、恒大新能源电池及配套项目建设,加速向4000亿元产值的目标迈进。
全面做实工业旅游布局,采取市场化和专业化手段,盘活工业文化资源,建设运营好工人村生活馆、1905创意广场、万科红梅1939文创园等项目,打造独具铁西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
中德专家组问诊中德装备园企业
嘉宾现场记录
咬定发展新理念
中德装备园从“规划引领”入手,按照新发展理念,全面梳理完善园区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市政管线综合等专项规划,形成“一中心、一基地、五个产业组团”。
一中心、一基地——国际化服务中心,中德国际合作创新基地。五个产业功能组团——打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及工业服务组团,构建衔接工业4.0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放合作新空间
放眼全球,对标国际,中德装备园不断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建设德国海德堡、瑞典韦斯特罗斯、深圳离岸创新中心,柔性引进人才、项目和资本;举办德国“沈阳铁西日”、“沈阳遇见海德堡”中德合作论坛、德企沈阳行—中国制造产业升级与德国工业4.0对接交流研讨会、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等活动,与国内外企业达成投资意向近千个,使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成为园区发展助力。
搭建合作新平台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创新路径上,中德装备园与德国工程院、华晨宝马等共同创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创新委员会;在创新能力上,依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工业大学等机构,组建研发体系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柏林与德中研发创新联盟、辽宁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三方合作战略协议;创新载体上,建设东方机器人谷、中德科技大厦等10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创新氛围上,引进深圳摩天之星、普祺秀场等行业领军孵化企业,举办海外创业周、创新路演等活动,加快创新活力释放化主体作用。
面对项目集中落地,产业加速转型,铁西区提出,牢固树立企业至上、服务为本的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甘当企业的“店小二”,打造“无顾虑投资、无干扰建设、无障碍发展”的营商环境。
早上提交注册材料、下午就拿到营业执照;4个小时完投资10亿元大项目的注册登记全流程,只待开工建设……这在铁西区已成为常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全心全意服务企业,铁西区推出一个个新办法、新模式,以优质营商环境形成投资洼地和竞争高地。
审批改革全国率先
在全国率先实行承诺制审批,缩短审批时限3个月,入选全国审批改革百佳案例。按照“放而有管,过槛即入,先批后审,有偏则纠、全程监督、跟踪服务”原则,建立“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办理、一次性办结”机制,实行“否定事项备案制”,努力跑出项目审批的“铁西速度”。今年以来,为博泰生物、远大压缩机等5家企业成功办理承诺制审批,力促项目提早落地,尽早开工建设。
全省首创“两个中心”
组建全省首家联合评审中心,将环保、卫生、节能等11种评估、评审及专家论证等事项集中整合、统一评审,规范审批行为,为企业降本减负。仅2018年,政府为205个评审项目买单,为企业节约成本共计665万元,仅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两个项目的“环评”就节约110余万元;组建全市首个勘验服务中心,将29项勘验项目精减至12项,勘验内容压缩50%,勘验时限减至3日。
首试“项目鱼骨图”
围绕土地规划、土地征收、土地整备、基础配套、公共服务、项目审批“六条主线”,按照项目“鱼骨图”管理模式,实施红黄灯督办机制,全过程管控,销号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按期达标。这一方式在全市项目推广复制。
114个事项“最多跑一次”
铁西区已实现114项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45项审批事项“容缺受理”,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实现开展“延时、错时服务”,截至5月底,已为59家企业提供“延时服务”。
力推项目专员服务制
将所有建设项目全部进入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进行网上办理,设立“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专区”,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建设项目审批顺利推进。大力推行项目专员服务制,精准服务、实时跟进;项目问题销号制,畅通解决项目问题“直通车”;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活动,梳理、解答、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各类600余条,不等不拖即时解决好各类项目问题。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 叶青/文 靳军/摄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编辑 王沛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