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一学历的重要性,在一些相对较好的企业、事业、行政机关单位,愈发重要!很多单位要求第一学历“985”“211”(如今换个说法是双一流),这看上去似乎有点不公平,但恰恰也是最大的公平!现在的国内高校招聘要求愈发严格甚至残酷。各高校尤其是名校的招聘更是如此。虽然硕博生招聘应该看最后学历、学位的毕业院校和专业,来对应招聘的岗位。但实际上,每个高校都有更多更细的要求,可以说硬件竞争更加白热化。
就以我所在的安徽工业大学为例。虽然我校只排在全国2945所高校的200~300之间。在这里详细但不官方解释一下,让大家都心里有数。大学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合计,均属高校(泛称)范畴。而高校与大学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大学主要指的是本科院校。如果是一本及以上,基本后面都有“大学”两字,二本三本后缀一般叫学院,如果中间有“职业”两字,那就是高职,如果后面是xxx(师范)专科学校,那就是高专。
但并不是最后有“大学”两字,就一定是一本大学。因为一本和二本的区别稍模糊,而一、二本与三本之间区别较清晰,一看就明白。就以我校为例,原是冶金部直属的马鞍山钢铁学院,吃皇粮的,2000年因为冶金部撤消才收归省部共建。一般可以定义为普通一本学校,在全国26省市招生,2019年在上海、北京、黑龙江和福建4个省市招收二本批次。我去了上海招生,对应批次是第二批本科招生,可以直接理解为二本。
原因很简单,这些地方的学生不愿来学校,所以以二本(降分)的方式来招生,意思一下。因为不以这少数地方为主为宜。反过来说,安徽工业大学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呢?很显然是广义上的一本,查看官网和各省招生批次名录,你就知道是第一批本科招生院校。而且还多的信息连接是,它有2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有研究生院,有国际教育学院(有留学生招生权),有新疆内地班招生权,有体育特长生招生权,研究生推免权,又是流传的小211校一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为什么网上流传叫小211校,原因很简单,中西部每省冠以此类名称的高校数量绝不会超过10所,实力也并不弱。因为安徽省除了中科大(部属985)、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部属211)三所龙头高校,其他第二梯队的高校并不多,实力相当。反观山西、河北、河南、江西等省还不必说西部各省,就是东部延海的发达省份浙江省、福建省也不过浙大1所985,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1所985、1所211高校而己。当然浙大巨鲨合并了5校,省内必然独自尊大。
再看省外聊城大学,省内合肥学院,名气不大。聊城大学是在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聊城分院基础上建立,因为不是中国名或山东省名冠名,而只是以城市冠名,它的名气怎么可能大?而合肥学院是以安徽省首府名冠前,虽然前身只是合肥联合大学(你懂的),但整合后在2017年合并其他两校将成立合肥大学,虽然2002年才有合肥学院,跟聊城大学一样,本科第二批招生。但你知道吗?
合肥学院这几年那个热啊,因为它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大学,12个专业釆用3+1或2+2的中德合作模式,在德实习工作1~2年,不合格不回国,而且要交更高额的培训费(相当于罚金)。你说德国人会跟你讲情面、托关系吗?所以这几年,和类似的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大学(记住后缀是:大学)等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大学一样,火爆十足。因为毕业生抢手啊,就业工作能力强,工资待遇也高啊。相应专业录取分数也水涨船高,高出二本线30分,小菜一碟,甚至一本线靠后的学生也退而求其次。
为什么说这些?因为不光大学生需要思考、对比、知信衡量、选择甚至抉择,老师也同样面临考验。就我所在的安工大,今年就辅导员招聘都开始要求硕士必备,博士优先了。而教师系列吗,你信吗?除了几个体育、英德日语老师专业要求无法博士外,所有的教学系列教师早就要求是博士,而且还是名校毕业的海归和国博。也在同等情况难以决定的情况下,下移比较硕、本毕业学校,这一比就有所谓差距了。因为硕、本毕业院校肯定会有所差别,因为这是硬件,一比就知,一槛就挡。残酷也好,悲悯也罢,这就是现实,人人自危!
如果说10多年前考个博士,那真是个人才,然而,现在大学校园里,博士比比皆是!而博士的培养途径很多,一种是全职的,从本科到硕士,再到攻读博士,而另一类则是非全职。而本身在高校任职的很多老师,都是走的非全职的线路。举个例子,笔者一位朋友,是大学的实验室老师,三年前都已经攻读了博士学位了,当然,类似通过校内攻读博士学位的不少。原因很简单,大学干什么的,就是颁发学位的啊,在职老师读博士,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从本科考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本身有很多方法,直白点说,如果你认识的导师很牛,他愿意收你,你也不太差,能学点东西,那么,你就比较容易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而大学本科呢?千军万马,几乎都是走的高考这个独木桥,一路闯过来的!(自主招生除外,但自主招生也没那么容易)
一些高校,或者知名企业,在招聘需求中明确提出第一学历非985、211不考虑,这样的要求是否过分呢?回顾高考前的10多年,那些能在本科考上985、211的,要么天资聪颖,要么刻苦自律,或者二者兼有,这不是一朝一日“装模做样”能骗过大家的。所以,本科的985、211,实际上已经筛选了一次优秀人才,能进去的,在习惯、思维、刻苦方面一定有自己的所长,这也是工作单位看重的。长远看,干好工作,也需要这些能力啊!
那么,是不是非985、211第一学历的人,就一定不行呢?不排除一些人在大学之后开始觉醒了,变得积极上进,努力拼搏,这样的学生是有的,所以他才会继续读硕读博,这样的人依然值得尊重,依然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但是问题是,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招聘人员,谁能确保自己在面试的几十分钟内发掘这个人不一般,有潜质?
所以,他们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数据来判断,因此,从更多的数据来看,同样是博士,但第一学历是985、211的,远比本科是双非院校的人更有潜力,更容易做出成绩,所以,这些招聘人员只能选择信任第一学历!你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早偷的懒,终究要还的,在普遍看重第一学历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适应,并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努力了,就不留遗憾!
原来本科毕业留校就可以直接任教,后来硕士研究生扩招,研究生的共计数量开始增加,于是一些学校开始留校要求必须是硕士,再后来,我国的博士培养数量连年增加,于是乎,很多高校要求教师岗招聘必须是拥有博士学位;至于重点高校要求就更高了,比如必须发表SCI几篇,发表SSCI几篇,或者CSSCI几篇,或者影响因子达到多少,或者要求发表JCR一区的等等。
随着博士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高校教师岗位的减少,在叠加国内经济的发展,海归回来的也越来越多,高校招聘的条件就越来越高,国产博士开始和海归同台竞技,竞争积累程度可想而知,于是高校开始进一步要求博士毕业生第一学历是985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博士供给的数量在增加,而岗位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岗位增加的有限,条件要求也就必然是越来越高。比如当前,名牌的985院校,进人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留给普通本土博士的机会越来越少。以我所在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虽然是非常靠后的985院校,但明显感觉国外的博士进来得越来越多,即使是本土博士,那也是成果比较好的博士才行。
随着高考人数的下降,高校对教师需求的增速也在下降。很明显的一个感受,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越来越高,考大学越来越容易。国内一般的普通二本高校教师岗招聘,现在基本也都是要求博士,特殊专业或者偏远地区还招收少量硕士。
高校招聘,尤其是教师岗招聘严格要求博士第一学历985或“双一流”高校,这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市场化竞争导致的,这样用人单位可以招聘更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也可以竞争到更好的平台,这是非常正常的。三本或者高职院校的招聘就没有这么高要求了,试想20年入职的教师都是哪里毕业的?有没有博士学?当时招聘时什么要求?想一想就明白了。所以,目前高校招聘的要求,从根本上说是供给和需求决定的,是很合理的。
看到这儿,我想你一定心情沉重。我必须告诉你,你的硬件当前,已无法改变,但我一直建议和激励我的学生,不管他们今天是在清北、中科大、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等读研求博,包括你,我必须跟你们说,如果你有机会递聘、入围,书面和面试交流时一定要说:虽然我的本科普通,学校很重要,但我自己更重要。人生连续,我不断前行,从未放弃。因为我坚信用不断的人生努力去不断追索前进,一定会超过某些似乎成功过如今却踯躅不前的人们。因为我执著向前,永不停息!
现实很残酷,无法改变。但你只能也必须改变自己,不断奋斗,拼命地迈过那把挡在你正挥舞的门槛之刀,因为努力和奋斗必须成为你的标志,甚至幕志铭。而你身旁、身后有妻子,有儿女,有孙子。
想入职高校的同学们、朋友们,一定要读一个比较好的高校的博士,然后努力多发表一些优秀成果,当然过来人都知道,这个过程是很艰辛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你毕业时在就业市场上才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