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中没毕业的晓月,身上揣着500块来到重庆找工作。
面试了无数次,遭了许多白眼,看了不下百份没有学历要求的招聘信息,一天面试3家公司。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家小互联网公司的中年主管,一看晓月的简历,地中海的秃头都反射出赤裸裸的鄙夷气息,但偏偏半天不说拒绝的话。
主管连珠炮似的蹦出一大堆包含专业名词的问题,问得晓月很窘迫,面红耳赤。终于在耽搁了大半个小时后,主管终于眼皮也没抬一下,轻飘飘地说:你不太适合我们这里。
诺大的城市,唯一能上手,没门槛的就是销售工作。终于在口袋里只剩5块钱的时候,她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保健品销售员。
经理是个大姐,第一次见面就很亲切,笑眯眯地问了晓月些许基本情况,便邀请晓月可以明天来上班,底薪2200,提成4%,还指着旁边桌上的94后说,人家上个月工资有一万块呢。
晓月对这份工作懵懵懂懂,没听得太懂,只知道会和老年人打交道,但经理却让她感觉到了一丝温暖和尊重,晓月便决定任职。
后来晓月发现,经理对每个面试者态度都很温和,要求都不会太高,工作具体细节都不会解释很清楚,甚至会告诫大家不许对面试者透漏太多细节。
毕竟很多年轻人都不太喜欢干保健品销售。
晓月第一天上班便是拿着一叠彩印单页到街上派发,主要对象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主题是:为了庆祝XX,免费给年满60岁的老年人送上一个玻璃杯。(如有雷同,纯属意外,总之大多数的是免费送礼,或者免费量三高的内容)
晓月觉得自己不会比其他同龄人差,很积极,激情澎湃,一点没有害羞的情绪,看见老年人就大声介绍:叔叔阿姨,免费领抗战70周年纪念杯啦!!!
同事看见了,急忙走过去悄悄告诫:晓月,你要学会眼尖,挑对象发单页,那些穿得比较整洁的老年人,特别是夫妻,单独的阿姨,要发。那些衣衫喽嗖的就不要发。
晓月不明就理,还以为是同事眼红自己派发的单页比她多,还是一个劲的派发。
直到中午时分,晓月的单页派发完了回到办公室,经理看到晓月就很开心,眉毛都快笑弯到了眼角,连连给其他同事夸赞晓月今天派发的单页来领礼物的老年人最多。
后来公司要求大家给领水杯的老年人打电话,主题是:我健康报xx站(或者是某老年协会)从领水杯的老年人中抽取了部分幸运的典型老年人代表,可以来站点免费领取一套价值688元的钛金厨房刀具6件套一份。
让晓月没想到的是,自己的邀约很成功,经理教授的话术,比较成功的约到了大部分的老年人。
而差不多60个老年人一场的介绍会会持续一个星期,没有一个老年人是抽取的,全部都是挨个打电话约来的。
这个在行话里叫:“大数据邀约。”
在领刀具的办公室介绍会中,会有一个固定的优秀员工给场下的老年人们介绍自己公司的正规化,以及各种眼花缭乱的老年人扶持活动。
比如花10元的价格带老年团出去一日游,还会给过生日的老年人举办生日会等等。
就在老年人对此向往的时候,便会介绍近期就会有一场专门针对慢病等的健康讲座,会请到国内知名的医学专家XX。
当然,必不可少的是目接不暇的众多大礼。一丛接一丛的在PPT里给台下的老年观众展示出来。当然,这个活动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参与的,会告诉大家,后期会进行再一轮的抽取。
大多半老年人听完工作人员的企业介绍,还在会后领到了刀具,并且没有售卖任何东西,信任度已经上升到了70%。
领完免费水杯领刀具,领完刀具居然还可以领数10样大礼,这样一个接一个的套路,便会牢牢抓紧大部分老年人的心,甚至有些老年人会特别给晓月嘱咐:妹妹,一定要选到叔叔阿姨哦,叔叔阿姨特别需要这些健康知识。
当然,就如领刀具的老年人不是真的从领杯子的人群里抽取的幸运者一样,大多半的老年人都会被销售人员选上参加销售大会。
为什么是大部分?因为具备火眼金睛的销售人员,在第二轮介绍会中就会暗中观察老年人的穿着,性格,表情,退休单位来估量哪些老年人不适合。
那么哪些老年人又是不适合的呢?
性格古怪,对台上员工的话表示不屑,给旁边人说坏话的。
一看就油头滑脑,面熟,感觉特别熟悉流程的,就是为拿免费礼物去的,号称“会油子。”
穿着太随便,破破烂烂,真的没钱的。
接下来,大部分的老年人都会接到销售员的话术电话,被邀请参加几百人的“健康讲座。”
当然,这些健康讲座,随着讲师的故事高潮迭起,台上震耳欲聋的送送送,台下老年人的热烈程度不亚于一场小型演唱会。
不要看不起这么一场销售会,其中为了这一场销售会,前期销售员要做的准备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会场上销售人员会随时站在老年人的座位边,有时候带动气氛鼓舞老年人拍手,又或大声喊好,送,开心等等字眼。
而讲师也大多数都不是真正的什么医学专家,而是货真价实的会销高手。他们已经经历了全国不同地方的会销,每一场可以做到表情一致,说话丝毫不差,瞬间泪目,认爸认妈!!!
晓月第一次正式参加现场真正的销售大会时,都没见过这种阵仗,听到动情之处,眼泪汪汪,内心感慨。
更别提许多孤单的老年人看到工作人员都哭,更是鼻涕一把泪一把,讲师说啥都是好的。
最最高明之处,台上的重磅产品宣称是不卖的,这时候就会考验讲师与销售人员以及经理的双簧戏,调动老年人的情绪自己追着讲师求卖。
世界上没有难卖的货,只有不会卖货的人。
那些大大小小的保健品,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一套,为什么老年人愿意买?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因为销售员嘴甜,免费送的糖衣炮弹中,那么相信你在生活中一定不能与自己家的老年人坐下来好好沟通的。
就像晓月自己说的:连我自己都感觉很值得这个价格的好东西,更别说老年人大多怕死的心态,这个值得,才是他们愿意心甘情愿掏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愿意。
他们对老年群体的心理洞察恰到好处,又能代替大多数子女满足中国的孝道。这样的销售手段,又何怪老年人不掉进保健品的销售中呢?
古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面对父母痴迷保健怪圈中,停止责备与愤怒,学着用他们的手段去给予反击,而我们的武器不是套路,而是爱与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