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上市公司发财报,地产公司业绩都还不错,虽然房价调控比较严格,拿地也非常谨慎,不过主流地产公司的销售额和增速都还保持的不错。
不过这只是表面,地产周期比较长,今年中报的业绩更多是前两年的结果,而现在的困难会在未来逐步显现,以前的地产调控一般三年一个周期,而这一次的时间、力度远超这个规律,融资渠道收紧,钱更难拿了,所以现在地产界的各位老大们,都很焦虑。
曾经的地产老大万科董事长郁亮就不掩饰这种情绪:“今天我们感到特别焦虑的是,如何找到新的途径?”万科的天价长租公寓一度被外界批评,养老、租赁、教育这些业务“伦理问题”频出,所有擅长的路径似乎都不平坦,焦虑是难免的。
现在的地产老大碧桂园也不舒坦。2017年,碧桂园销售收入超过恒大、万科,首次登顶行业老大,2018年头六个月,这种增势依旧迅猛,半年销售额逼近去年全年的75%。
刺激碧桂园高速发展的是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大势,但在地产分化的年代,一招鲜不足以保证公司能有光明的未来,像万科在朝租赁和运营公司转变,恒大则在许老板的带领下全面多元化,主题园区、养老项目还有炫酷的新能源汽车不一而足,业界很关注的是,碧桂园接下来怎么办?因为行业老大的举动有不少指向性的意味。
最近碧桂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们要投资800亿,开启一个万人招聘计划,新成立了一个名叫博智林机器人的公司,全民进军机器人行业。
说实话,这个举动还是有点出人意料的。这不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在某些领域竞争还很激烈,碧桂园为什么要投入其间呢?
1954年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差不多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ABB、发那科(FANUC)、库卡(KUKA)和安川电机(YASKAWA)这四家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巨头,占据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其中发那科(FANUC)的销售占比最高,占比17.3%。
国内的机器人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研发,不过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发展顺利,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2013年,中国成了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6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达到29.4万台,同比增长14%。其中,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同比增长31%。未来十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左右。
看起来一片红海,碧桂园为什么涉足其间呢?
碧桂园的掌门人杨国强说话内敛,很少对外露面,开场白往往是“我是个农民,没读过什么书,说的不一定对……”,不过他的精明也是人所共知的,他的道理是什么呢?
杨国强看好的也是制造升级的机会,现在投入未来更容易卡位。
跟不少制造行业一样,机器人行业虽然国内涉及企业较多,但很难触及核心,如果延续这种套路,机器人行业在未来也不会有大的话语权。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以成本最高的减速器为例,目前精密减速器市场大半被日本企业占据,当下国外机器人在减速器上的成本在15-20万,而国内的机器人的成本却在30万左右,比国外机器人成本高出近一倍。
在伺服电机方面,国内公司的整体份额低于10%,在驱动器上同样如此:国内80%的驱动器需要从欧美和日本进口。
国外的巨头厂商往往能以巨大的采购量和签署排他性协议获得比较优惠的采购价格,而且很多工业机器人厂商本身就是核心部件的提供商,比如日本发那科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商,安川和松下都属于全球最大的电机制造商。
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未来在这个行业中,中国制造仍旧是低端生产的角色,干辛苦活挣辛苦钱。杨国强显然不是这个定位。
1992年,已经在建筑行业折腾了十几年的杨国强决定下海,辗转组建了碧桂园,形势比人强,站在房地产这个风口上,“土地+人才+高周转”的策略执行到位成就了杨国强,26年后,他仍旧希望站在新风口上。
❶ 粤港澳大湾区是个机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预计将在年内出台,定位很高,希望是成为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第四个世界一流湾区。
顺德是其中很受关注的城市。1991年,邓公在这里说出了那句名言,“发展是硬道理”。
如果要成为一流湾区,只依靠低端制造是没有希望的,区内的产业到底有多少成色很重要,早在六年前,顺德是中国首个智能制造试点。今年3月,广东省智能制造创新示范园和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合作示范区又在顺德启动,项目总投资将超过160亿元,未来将打造千亿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碧桂园肯定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切入合适的行业,顺德是福地,机器人和主业相关性强,这种背景下,项目成功的概率更高,剩下的都是具体的打法。
❷ 商业有模式,并非纯研发。
开始的阶段,可能碧桂园就是最主要的客户之一。
受人力成本上涨影响,地产行业的专业机器人需求旺盛,比如砌砖机器人、铺地砖机器人、外观质量检查机器人等。如果碧桂园的每个楼盘的采用10个安防智能机器人,那就是2万个。如果每套房子安装智能家居、自动化烹饪设备、家庭清洁机器人,那就是上百万套智能设备……
❸ 继续博士计划
碧桂园的大发展跟未来领袖计划有很大的关系,据说碧桂园现在光博士有1000多人,搞机器人,杨国强也打算复制这样的机制,力度也很大,在顺德的机器人谷,计划2023年建成,计划引进10000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自7月启动招聘至今,碧桂园的机器人公司已吸引了来自牛津、哥大、中科大、北航等院校的多名博士加盟。
❹ 投资不小
杨国强计划五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看起来不只是要尝试一下那么简单。
前几天,他们对外把这个项目做了进一步的公开,我们得以从外部看到他们的规划。
碧桂园希望切入机器人产业生态圈,投资设立全产业链所需的研发、设备制造工厂和供应链渠道。
● 第一类是核心业务:
家庭服务机器人(烹饪机器人、家庭清洁机器人等),医疗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农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AGV工厂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核心零部件的研发(高精密减速器、机器人伺服电机和驱动器、运动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机器人本体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制造的开发和运营。
● 第二类是数据平台支撑:
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平台。
碧桂园确认将落户顺德机器人谷,计划2023年建成,计划引入的10000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也将工作于此。
机器人谷项目规划庞大,五个团组分工明确:
● 以机器人龙头企业总部为核心的总部基地组团;
● 机器人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的智能制造组团;
● 依托知名科学家研究实验室和优秀人才培训基地的机器人学院及科研院校组团;
● 搭建机器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机器人科研服务支撑平台组团;
● 提供机器人众创空间、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的李泽湘-博智林机器人创业园区。
机器人,未来可能就是顺德的代名词。作为本地企业,碧桂园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参与者。碧桂园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还同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9所知名高等院校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并与8家企业签署了收并购合作协议。
这些大学都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并且在机器人雄心勃勃。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的观点是:“现在全球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的时期,我们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创新的机会、新的方式;特别是机器人产业,涉及的领域多、涉及信息、机械、生命科学、脑机结合等。我们确实希望在这个大势下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的机器人,目前技术层面,碎片化明显,集成化较差,关键的零部件我们也没有掌握。另一个是技术创新与应用范式的区别,当中也涉及到一些应用范式模式的创新,如果这个项目能够围绕这些方面来做些探索,会很有意义。通过跨界,会有无限潜力。”
这一波操作对碧桂园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值得关注,结果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