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两条新闻,放在一起看还蛮有意思。
一则新闻说得是,上海富人区的保姆招聘,求招一个35~45 岁的高端保姆,月薪 4 万左右,在汤臣一品豪宅工作。
要求也不低,起码要达到:
1、持有家庭服务员职业资格证;
2、普通话标准,英语水平六级以上;
3、擅长酒器护理,真皮家具、实木家具清洁及护理;
4、厨师证达中级及以上水平;
5、驾龄达5年及5年以上;
6、年龄35~45岁,女士优先。
7、精通第二外语、对酒类收藏知识熟练的,可视情况上调薪资。
评论区的声音也是两极分化。
有人说,「我连做保姆都不配」。
但也有人说,「素质这么高的人做保姆,真是浪费人才」。
更有人说「保姆这种工作,工资再高也不会去做」。
还有一条新闻,放在一起看也蛮有意思。
前段时间,有个名叫张泉的英国海归硕士,放弃了金融行业分析员的工作,转行去做了一名废品回收员。
但是他回收废品的工作做得不错,每天回收的废品可以装五车,每月收入也能达到 2~5 万。
虽然很辛苦,经常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凌晨一点回家,但是他觉得自己非常满足,何况废品回收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很多网友也表示看不懂:
如果收废品的话,小学毕业也可以干啊,为啥要去英国留学呢?小学毕业开始收废品,现在都亿万富翁了。
工作不好找就去收废品,美其名曰投身朝阳行业,教育真没用。
放弃了你的学历,抢了低学历人群的饭碗,你作何感想。
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赚钱」这件事,抱有太多错误的观念。
今天我就来分享三个最近关于「赚钱」的思考。
我在各个平台,见到最多的批评就是:
你一个北大的,怎么跑来做自媒体,就知道赚钱?足见你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怎么不去经世济民?
Excuse me?我倒是想经世济民,人家也得让啊……
很多高学历的人都有共同的经历,只要他没考公务员,没进入大厂,身边一定会有人扼腕叹息:真可惜。
特别是之前双语硕士做保姆,北大女生做房产中介的新闻中,无数网友跳出来骂他们浪费教育资源,意思是不考公、搞科研、进大厂,就浪费了他们的高学历,仿佛这才是唯一正道。
但近几年我有个很深的感触,前人的旧路不可重复,因为每过十来年致富、成才的路径,就会发生显著变化。这就是我常说的: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60 年代那批人,熬夜苦读上大学走仕途,30 出头坐上高位的不在少数;
70 年代那批人,进了外企或下海的,提前买了几套房,多半都衣食无忧了;
80后和90后,如果还想走 60 后和 90 后的路子就难得多了,即使很努力地考上了大学,即使去了外企,或者考了公务员,现在也已经买不上房了。
但也不是没机会,自媒体、直播、炒币……这些在过去几代人眼里属于离经叛道的路子,让很多年轻人脱颖而出。
不管是哪个年代,脱颖而出的那批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不走前人「正确的老路」,而是去走不确定性更高的新路。
60 后考大学的时候,也不知道未来知识分子会怎么样;
70 后下海经商、进入外企时,也不知道市场经济路在何方;
80 后、90 后开始直播、自媒体、炒币的时候,也没人知道这件事有没有机会。
之所以敢尝试,是因为这批人普遍有个共识,虽然我不知道新赛道是不是有机会,但我知道旧赛道一定没机会。
很多人习惯性告诉你,十年前 xxx 就是走了这条路成才、发家,所以你一定要追寻他的足迹,相信我一定是对的。
但是每个时代都在孕育新的机会,前人的老路已经严重内卷了,与其辩论前人是否正确,不如想想新机会到底在哪。
所以如果你能力还不错,有人过来劝你走前人的老路,比如考公、进外企,你大可以微笑着谢谢他,然后跟他反着来。
我曾经在知识星球分享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我说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他教会了我一件事情,分清了生产和消费的区别:
想要致富,你就要花钱买资产,让钱生钱;穷人正好相反,花钱都是消费,钱不生钱。
也许会有人说,这么简单个事儿,你是不是小题大做了,还真不是。
以前我也是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人,喜欢精致的生活,喜欢美食、旅游、美酒等等。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我发现如果想致富的话,以上这些东西统统没用。
尽管它们确实很棒,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却不是在生产价值,而是在消耗价值。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不属于消耗价值的人,而属于生产价值的人。
博主@_村西边老王_ 说过:
不要以为坐在巴黎的咖啡厅里就是热爱生活,其实那只是你热爱自己,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是把咖啡卖给你的人。
我们赚钱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美好,但在没多少钱的时候,你的美好价值几何呢?
多半一文不值,因为你在给别人创造价值,同时消耗自己的价值。
请注意,我不是说消费不好,而是说生产更好。
因为生产的人更大概率是那个正在变富的人,因为他身上迸发着蓬勃的能量,他始终克制自己消费的欲望,花十倍百倍的努力,周围的人和钱看到这种勤奋、节俭、向上的人,自然会聚集到他的身边。
最近抖音上有个很火的评论:
观众们觉得博主们好惨、好傻、好搞笑,但是人家在我们傻笑、流泪的时候,把钱赚走了。
这句话看透了互联网的本质,真正赚钱的是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因为消费不产生价值,不产生价值就没收益。
你觉得博主好可怜、傻乎乎、唱歌跳舞取悦你,但其实人家才是赚钱的那一个。
你以为别人是你消磨时光的玩具,其实你才是别人赚钱的工具。
多想想自己能向这个世界输出些什么,高端的做不了能不能先做低端的,大钱赚不了就先赚小钱,时间久了说不定就成功了,很多大佬当初也都是这么试出来的。
我很喜欢的博主@内环幕僚长 说过:
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赚过钱。
这个赚钱不是领工资,而是真正自己打通一个链条,完成一个闭环,当一次生产者。哪怕从再小的生意做起。
你自己不去试试,就容易搞不清几件事:
一是不会有对钱的感觉。
因为你很难理解赚钱有多难,需要注意多少事,你对财富的理解和认知,必然是错误的。你可能对很大的收益不在意,却对很小的损失斤斤计较。
二是不会有对人的感觉。
因为你见不到形形色色的人,真正与你利益相见。你看不到隐藏在笑容背后的人性。没有这种利益驱使条件下的大样本量训练,你说你懂人,会看人,会选人,是不可能的。
三是不会有对自己的感觉。
离开温室,在丛林里才能看见自己。别觉得自己很牛逼,很优雅,下地干活之后,你才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是个什么货色。你能赚多少钱,就是你给自己的一面镜子,让你更有自知之明。
没有这些感觉,就失去了对世界的判断。
就会出现很多网上不知所谓的表现形态:
有的自认为天降英才,真见到富人又跪舔吹上天;有的自己做不成什么事,见到别人做了一点就嫉妒挖苦,恨不得让别人跟他一样什么都别干;看到别人稍有不如意,哪怕自己比别人差十万八千里,也要冷嘲热讽一顿奚落。
自卑与自大,交替占据思维,人生永远没个准星,浑浑噩噩。
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你没赚过钱,甚至没想过去独立赚一次钱。
还是老规矩,我都会在文章的结尾,提供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思考。
1)不要迷信前人的老路,当年那批人都是开路先锋,享受了不确定性带来的红利,如果你再去重复老路,那只能是东施效颦,因为不确定性没有了,红利也就没有了。
大家记住一句话:
如果把世界分成 100 个人,从0到1 是天才,从1到5 是趋势,5到20 是红利, 20 到 100 红利归零。
你可以仔细想想在哪个阶段上。
2)让你看不懂的,可能才是真机会
我经常分享一个故事,我研究生期间导师要给我们发工资,我导是个很有前瞻性的人,有天提议要用比特币来发工资,那时候才 3000 人民币一个。
我严辞拒绝了,心想老师你不能把我们当傻子吧,后来比特币最高涨到了 5w 美元,我感觉我还真有点傻。
所以一个有效洞见,就是那些让你看不懂的「反常识」,可能隐藏了未来的新机会,不要下意识地拒绝,而是要保持审慎的乐观,渐进地参与进去。
3)尽可能从消费者转型生产者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很爱刷抖音、B 站,但是他们不生产任何内容,于是他们就成了平台的流量池。
但如果从消费者转为生产者,尝试自制优质视频,就可以从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不要觉得不可能,我有个读者以前爱刷小红书,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开始做小红书博主,自学了手绘,一年涨了十万粉丝,成功从消费者转型了生产者,收入起码涨了 5 倍。
是的你没看错,在很多领域,如果能完成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型,收入一定能倍数级增长。
4)尝试独立赚钱,起码发展一份副业
很多没独立赚过钱的人,都会有各种妄念:
给我个机会,我比 xx 还强;
xx 赚了钱,不就是机会好么;
xx 领域的钱真好赚,人傻钱多;
赚不到钱是因为没有好爸爸,xxx 赚钱就是因为家世显赫……
有这些想法的人,在工作中基本做不到独当一面,因为如果能独立操盘项目赚钱就会知道,赚钱太难了,难到少数几项元素组合到一起都不能生效。
复杂的人心、多变的突发状况、你自己的软弱无能……你可能要改变 100 件事,才能看到一点点细微的变化。
所以建议你想办法独立的操盘项目,起码也要自己发展一门副业,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而是经过这个过程洗礼的人,大多会迅速成熟起来,对世界的认识也会指数级加深。
5)赚钱不要有莫名其妙的心理负担
我们的传统文化,会对赚钱这件事附着很强的道德审判。
导致很多人赚钱的时候特别拧巴,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看自己,总是焦虑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我有个会员想学写作,每次把文章私发给我,不敢在星球上公开发表,理由是不想让别人看,怕别人笑话她写得不好,要等写好了再给人看。
我说那我也不看,写文章本来就是要给别人看的,如果不给别人看那就是日记。
何况你学新媒体写作是为了赚钱,很多人走得还没你远,甚至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你为什么要关注别人的想法呢?
赚钱不应该有心理负担,合理合法赚钱,靠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摆脱贫困,让家人的生活更好一点,就是你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贡献。
——如果你觉得不错,点个转发、在看 吧。
* 作者简介
阿秀,一个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梦想家,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多篇文章全网收获千万级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