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江首城·中国酒都·中华竹都——宜宾,是一座极具改革创新精神的城市,1992年在全国率先打响中小企业改革“第一枪”,成就了“改革名市”的殊荣。迈步新时代,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奋斗目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全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次第开花的崭新景象。为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今日头条》连续推出宜宾市近年来创造的改革典型经验,与全国各地互动交流。
为解决紧缺专业人才量少质低、引留难等问题,兴文县创新实施“苗乡人才归巢计划”,前置人才培养关,择优资助培养兴文籍全日制本科院校紧缺专业学生,签订资助协议,通过多方搭台、跟踪培养、真情服务,促进受资助培养学生完成学业后回流到兴文工作,变“高校引才”为“高校约才”,有效实现本土紧缺专业人才回流。2019年,设置17类紧缺专业类别,已签约17人。
兴文县2019年“苗乡人才归巢计划”——兴文二中宣讲会
一是全面动员。通过石海新闻网、县电视台、“最美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苗乡人才归巢计划”;深入县内各学校开展宣讲动员,对资助专业、资助条件、资助金额、录取程序和就业服务期限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宣传,动员优秀兴文籍高三学生积极参与“苗乡人才归巢计划”。
二是定向选拔。每年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各单位紧缺专业需求情况,确定当年紧缺专业名录,制定年度资助培养方案。按照个人申请—教育部门审核—组织部确定的程序,每年选拔20—30名被全日制院校本科紧缺专业录取的兴文籍应届高中毕业生列为资助对象,签订资助培养协议,明确出资方、培养对象及其法定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是大力资助。被“985工程”“211工程”院校本科提前批和第一批录取的资助培养学生,在校学习(含同类别专业研究生学习)期间按1.3万元/人·年标准给予资助;被其他院校全日制本科录取的资助培养学生,在校学习(含同类别专业研究生学习)期间按1万元/人·年标准给予资助。
兴文县2016—2018年度“苗乡人才归巢计划”资助培养对象座谈会
一是强化学习考核。县委组织部会同相关单位每年对受资助培养学生进行考察不少于1次,了解其在校学习情况。受资助培养学生每学期至少向县委组织部汇报1次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结束后须向县人才办报送学期学习成绩单。
二是强化专业培养。受资助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不得随意更换所学专业,且必须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要求在校期间须获得1次以上校(院)级及以上奖励,并按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等相应证书。
三是强化锻炼平台。搭建“学生+政府+单位”实践联系服务平台,针对受资助培养学生就业需求、专业特长,积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沟通,建立各类实习、实训基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实践锻炼平台,提升实践能力。
一是定期沟通联络。定期召开受资助培养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疑答惑,提供就业信息,并不定期向受资助培养学生所在高校及学生辅导员电话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解决受资助培养学生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严格经费管理。县委组织部根据考察情况,分年度将资助培养经费划拨到指定账户,明确将资助经费优先用于受资助培养学生缴纳学费、住宿费等学校要求统一缴纳的费用;若受资助培养学生发生违约情况,将停止经费资助,记入学生诚信档案,并追究违约责任。
三是落实就业岗位。受资助培养学生毕业后6个月内须通过招考(招聘)等方式到兴文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县属国有企业工作;未考上的受资助培养学生,统筹安排到兴文县机关、事业单位临聘岗位或公益性岗位工作,被安排到基层就业单位岗位工作的,达到相应条件后可再享受上级出台的就业学费奖补政策,2018年以来,已成功签约47人。
来源:兴文县委改革办
值班编辑:刘韫雅
值班责编:胡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