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7日,凤凰网发布了一段视频,内容是“网红教授”太原理工大学书记郑强接受采访的内容。这段视频并没有多长,郑强这次“开炮”的对象是某些大学老师,他分三个方面怼人,怼得有理有据。
他的观点让我想到了2021年年底清华大学的招聘信息,当时它们分四档招聘人才,给出了非常高的待遇。待遇对于老师有多么重要?老师能不能追求待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清华大学招聘的四档人才,各有各的硬性要求和对应的待遇。第一档最高,第四档最低。第一档顶尖人才,属于世界学术界顶级人才,以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为“证明”,或者有“院士”背景。这一类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没法公布,薪酬就更别说了,公开了的话,肯定会吓到很多人。
第二档杰出人才,属于国内一流的学术人才,长聘教授就是证明。这一类人才的科研启动经费同样没法公布,薪酬也是同样“保密”。第三档青年人才,属于有一定水平的青年才俊,有明确的年龄限制(40岁以下),科研启动经费100-300万之间,薪酬有了四个字“有竞争力”。
第四档水木人才,是最低档,面向35岁以下的博士。当然,想在清华大学工作的人才,水平不可能很差。这类人才的年薪为30万元。既然最低档是30万元,更高级别的薪酬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四档人才的待遇中都包括了解决住房问题和子女上学问题。
清华大学给出优厚的待遇,自然有它的道理。作为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聘用人才的标准,比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要高,高端的人才,自然要匹配更高的待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端人才从来不缺乏“下家”。没有竞争力十足的薪酬待遇,如何吸引人才主动来投呢?
但是,结合郑强书记在视频中的表达,我们似乎可以从“待遇”两个字出发,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大学是为了谁开的?郑强认为,大学首先是为学生开的,大学一定不是为了让大学老师的孩子有学可上而开的。言外之意,郑强认为大学老师这份工作不是“天然”的,没有学生,大学老师就不能称其为老师。
郑强认为,当大学老师不能只盯着物质待遇,有些人盯着中秋发不发大米,发不发水果,这是落后愚昧;有些人把家庭生活,把照顾亲人作为第一选择,这也是不对的。
郑强认为,大学老师最好的福利,是教学成果奖、是科学发明奖,大学老师应该有职业自豪感。自豪感与感觉自己工资低没有关系,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师的工资都不是最高的。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就是有些中国的教授和学者,去了美国不提提高待遇的事,在国内却常常把类似的问题挂在嘴上,这是固有思维带来的。
教师需要待遇吗?当然需要!没有哪一份职业,是没有资格获取劳动报酬的。教师的薪酬很高吗?绝大多数老师都属于编制内,薪酬由财政负担,全国教师接近1800万,每人每月涨薪100元,总额就是18个亿,全年就是216亿,所以老师的薪酬注定不可能很高。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老师是塑造国民精神和思想的特殊岗位,这个岗位的待遇绝对不能太低。因为待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着社会认可度。收入很高,不代表你一定会受到别人尊敬;收入太低,你却一定很难受到别人尊敬。
每一位教师的家庭条件不一样,有人出身寒微,没有多少钱财,我们应该允许他们追求高薪酬和高待遇,他们也有家,也有家人,也要承担父母、子女和配偶的责任。如果他们得到的劳动报酬,让他们丝毫感受不到安全感,怎么能指望他们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呢?
还有一些教师家庭富裕,对于物质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在此之上还能在工作中投入很多的热情,这样的教师我们应该珍惜。更有一些教师虽然物质并不丰足,但精神境界奇高,活得洒脱,信仰高洁,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推崇。
我始终认为,教师喜欢钱不是错,只有使用违法违规的方式,去赚取不该属于自己的那份钱,才应该被指责。我始终认为,教师岗位性质特殊,不仅需要教书,也需要育人,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理应更高,所以不能钻进钱眼里只认钱。
你知道吗?我们的某些高校,曾经花费过亿去引进诺奖获得者。你认为此举是否值得?
你知道吗?我呢的某些老师,天天忙着教书育人月薪不超两千。你认为待遇是否合理?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期待你的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