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跨国药企架构调整、高管流动空前频繁。
3月8日,默沙东中国宣布多个组织和人事变动,自本月 15 日起生效。默沙东新设立了“数据保护官”和“首席转型官”两个职务,分别由崔晓玲和张颖担任,直接向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汇报。
另外,默沙东中国将数字化互动与转型和商业运营部门合并,成立业务卓越新部门,Simon Jessup 担任负责人;将商务运营和大客户管理合并,成立商业卓越新部门,钱庆担任负责人,两人都直接向田安娜汇报。
3月2日,诺华肿瘤(中国)也宣布,血液事业部负责人夏少斐将离开诺华,其职位由现任血液事业部北一区负责人王玮暂时代理。
这些只是2022开年至今的冰山一角。面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深层次变动,外企的调整已经开始。
武田、雅培、费森尤斯卡比、阿斯利康,多家巨头公司的高管纷纷在2022年初选择离开。
❖
2月28日,费森尤斯卡宣布:费森尤斯卡比中国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杨凯将于3月31日离开公司,寻求外部职业发展机会;
❖
2月24日,雅培宣布,雅培全球副总裁、中国核心诊断总裁Tony Chan决定寻求外部机会;
❖
2月11日,阿斯利康中国及县市场负责人何树真离职。
这些高管有的转换方向,去往其他跨国药企;也有不少加入国内创新药企;还有的人按下职场暂停键。
据健识局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跨国药企有25位高管发生流动。但在2022年最开始的两个多月,外企高管变动数已经达到7个。
跨国药企高管流动本来是普遍现象,但对于一些核心岗位,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绝非易事。空悬岗位要么启动内部招聘,要么从业内寻找。找到之前,岗位一般会空缺,或由其他高管、甚至公司一把手暂代。如近期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就暂管了公司的肿瘤事业部。
2021年的最后一天,武田中国肿瘤事业部负责人黄皓宇离开,这距离他加入武田中国才半年多。这个重要岗位一度空缺,直到两个月后,武田才决定由消化及内科事业部负责人闫薇接替黄皓宇的角色。
和高管离职潮相伴而行的是药代裁员潮。随着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的不断展开和落地,跨国药企向核心业务不断聚焦,也加剧了裁员潮。
2022年以来,赛诺菲、渤健、东沛制药、辉瑞、诺华等跨国药企纷纷作出裁员决定,其中单是赛诺菲裁员就达到6000人之众。
离职潮、裁员潮背后,跨国药企正在经历新一波的的转型阵痛。
2月28日,罗氏制药中国相关负责人确认,罗氏中国抗感染和骨质疏松两条产品线已完成合并。2月22日,葛兰素史克正式宣布剥离旗下消费者健康部门。
罗氏中国称,本次架构调整不涉及人员裁撤问题。但多数情况下,跨国药企在华战略、人才架构的大规模调整,高管往往会有变动。
在跨国药企中,因架构调整、高管离职受到业界最多关注的当属阿斯利康。
2022年以来,阿斯利康中国已经经历了两轮大的组织调整。先是在1月宣布成立全渠道事业部,2月又宣布合并呼吸及自体免疫事业部、消化与呼吸雾化事业部。
集采对跨国药企的影响已展现其中。消化和呼吸业务一直是阿斯利康在中国市场上的支柱性管线,其中,呼吸领域重磅产品布地奈德吸入剂占据了中国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约60亿元;消化系统艾司奥美拉唑注射剂年销售额也超过30亿元。
2021年6月,阿斯利康这两个产品都没能纳入第五批国家集采。阿斯利康随后开展了架构调整。
2022年2月,王磊接受《中欧商业评论》专访称:员工的离职,意味着向产业输出优秀的人才,有利于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阿斯利康输出的人才绝大部分流向了国内创新药企,最近半年离开的7位高管里,除了一位加入罗氏,其他人入职了内资药企,包括罗欣制药和百济神州。
对这类现象,王磊有自己的思考:一个公司从外面找人做领导,一个公司是自己培养领导,哪个公司更成功?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领导,“走出去的人,都是到了更高的职位上,这是好事,我们应该高兴。”
反向流动的也有,但不多。2月22日,君实生物原来的首席商务官钱巍被罗氏任命为罗氏中国客户交互业务模式——肿瘤领域总经理。
外资药企源源不断输出人才,跨国药企高管愿意接下内资药企的橄榄枝,对当下医药大环境的确是好事。无论是主动应变还是被动改变,对行业而言,内外资药企之间的人员流动一定会带来整体进步,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医药市场的蓬勃发展。
文 | 张铃
运营 | 廿十三
每天两篇深度稿件,解码医药健康
#阿斯利康##药企离职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