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创立至今二十多年,海底捞成为中国本土第一家跃上百亿规划的餐饮企业,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这一切都因为其敢于坚持不断地改革、立异。
但改革和立异从来没有一往无前的。今天,就来揭秘海底捞内部是如何做到的。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划,都会产生“大公司病”。
海底捞同样如此,在海底捞副总、立异中心总监邵志东接管人力资源部时,整个海底捞出现了严重的“三多一少”的现象:部门多、人员多、费用多,效率却在逐步降低。
邵志东说,“职能部门逐步膨胀,管理阶级逐步膨胀,甚至职能部门或者非业务人员的占比极高。”
组织变革从人力资源部开始。2014年,负责海底捞大学的邵志东接管人力资源部。他回忆,当时海底捞招聘一个新员工的平均成本就要1800元,为什么?
张勇曾经说过:“其实每个人来公司是想打工挣钱的,当一个没怎么念过书的员工发现他还可以成为领班成为经理的时候,可能就会迸发出格外的激情,要想留住员工,归根结底还是机制问题,一个公平的、公正的、合理的升迁体系是保证员工愿意干下去的一个前提,除此之外,没有办法。”
说来说去,这些关键人才的流失都是因为薪酬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啊!
传统的薪酬模式中,一锤定音的定薪方法非常流行。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一、员工新入职:
根据对员工过往的资历、学历、经验、能力评估,确定一个试用期薪酬、转正后薪酬,基本上都是比较固定的额度。
二、员工转正后:
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很多岗位的薪酬模式“能力定薪、考勤加薪”,有的将员工划在不同的能力区间,然后按能力定岗定薪。不过,员工即使再有能力,如果不转化为生产力、经营价值,能力再高也是枉然。
三、管理等级薪酬制:
通常会从“职种、职类、职群、职等”四个维度出发,建立一套纵向为等级、横向为档位的薪酬层次,但前提是每一个点位都是固定薪酬。
等级档位薪酬表
四、加薪难题:
一般采用固定加薪法。常见的方式包括:考核晋级、职务提拔、年度加薪、工龄加薪、岗位变动加薪、能力加薪、特别加薪等等。由于加薪的规则和操作不够科学、规定、透明,因此尤其对管理岗位、重要岗位的加薪及薪酬,多数企业都采用保密制度。
五、高薪员工之痛:
传统薪酬模式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刚性有余、弹性不足”,所谓刚性,即能高不能低、能加不能减、能上不能下,而且经常与个人的价值与贡献脱勾。一些拿着高薪而状态和价值却在下降的员工,形同企业的鸡肋,很让人烦恼。
六、同考核挂勾:
由于很多岗位的员工拿着固定工资,缺乏动力和压力,因此企业推行绩效考核,从工资挖一块出来做考核,也有的企业同时填进去一块,组合起来称其为所谓的“绩效工资/奖金”,实际上,这个做法基本上都达不到期望,而且容易引起员工的反感与抵触。因为员工认为加的工资是自己应得的,不接受高目标要求和扣薪的做法。而老板认为,无论是原来的工资还是加了工资进去,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达到要求、完成目标,否则就要减扣。而且,由于激励力度过小,员工感觉到只有压力,缺乏动力。
马云在谈到薪酬、绩效时总结了6个要点:
薪酬绝对不是一锤子就定下来的事情,而是把他装在一个大篮子里,因为我们在设计薪酬时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
薪酬设计的8大平衡!
就是将员工收入体系按短期、中期、长期及固定+变动、工资+个人贡献奖励+团体价值分享、基本收入+产值工资+价值工资等构建起多方式、多维度的分配系统。
产值工资是以结果和效果为导向的薪酬设计
1)让员工为自己干,拼命干、自动自发地干。
2)企业实现平台化运行、自动运行。
3)员工的收入与价值高度匹配。
4)高薪酬、高绩效、高产出、高激励。
5)员工与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企业增利、员工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