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境清贫、差点露宿深圳街头的穷小子,多年以后会怎样?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想象。
但这样一种故事走向,你恐怕很难想到:他入职富士康,火箭般升职,2年后当课长,14年后任经理。在此期间,他出版多部专著,当硕导、读博士,专利、奖项拿到手软,享受政府人才补贴数十万,在深圳有房有车。今年,他还被授予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
这个实现人生逆袭的小伙,就是龙华园区CESBG事业群服务器研发中心的研发经理郭利文,一个在富士康响当当的研发牛人。
你能想到吗?郭利文成为牛人的一大秘笈居然是“脸皮厚”。
1983年出生的郭利文来自湖南湘潭一个偏远山村,有三个姐姐,父母务农为生,家境十分贫寒。为了供他们姐弟读书,父母欠下一屁股债。在长沙就读湖南师范大学期间,为减轻父母的负担,郭利文申请了助学贷款,省吃俭用,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最窘迫的时候,他身上只剩下十几块,却不忍开口向父母要钱。有一次,眼看第二天就要“断炊”,恰好有家长请他上门辅导孩子,并答应现结费用,这才救了他的急。
2006年,郭利文从湖南师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只身南下深圳打工。当时,他身上只有260元,已经做好了最坏打算——露宿街头、睡桥洞。远在湖南的父母担心儿子,想方设法联系上一位在深圳的远房亲戚,郭利文这才幸免于流落街头。这位亲戚十分热心,不仅包吃包住,还带郭利文到深圳人才市场找工作。
当时,龙华富士康CMMSG(现为CESBG)事业群正好在人才市场招聘服务器硬件工程师。郭利文心动了。虽然对服务器知之甚少,他还是上前投了简历。最终,他凭借面试时的优秀表现顺利通关,加入该事业群服务器研发中心。
刚入职的郭利文是个研发小白,很多东西都不懂。他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点一一记在本子上,一看到谁有时间,就厚着脸皮凑上前请教,有时甚至连同事打水的几分钟都不放过。为了名正言顺地“偷师”,遇到同事在忙,郭利文就主动给对方当小弟,打下手。比如,同事在忙测试,他就帮忙抓波形、扶探棒、记录数据……同事稍有空闲,他就秒变“好奇宝宝”,见缝插针地提问:“示波器探棒怎么校准?”“信号波形如何抓?”“信号的上升时间怎样确认?”
3个月后,部门研发设计第一款机架式 AMD 双路服务器,郭利文负责PCBA小板的线路设计以及主板的CPLD开发。当时,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台北的同事连续调试了二十多天,服务器却怎么也开不了机。郭利文跟着大家早出晚归,周末也跑到办公室,像个走哪跟哪的“小尾巴”。有个工程师忍不住问:“你负责的部分已经完成,怎么还跟过来了?”郭利文诚恳地说:“我就想跟着你们学习。”
由于工作需要,郭利文经常要和国外的客户打交道。但他读大学时学的是“哑巴英语”,能写能看,口语却不行。为了攻克短板,郭利文又开始发挥自己“厚脸皮”的特长。CESBG事业群在两岸三地均部署有研发中心,深圳的研发工程师有时需要出差去美国休斯顿,也经常有休斯顿或者其他城市的美国客户来深圳洽谈业务。不管是去海外,还是老外来深圳,郭利文都会“死乞白赖”地跟对方用英语沟通。如果客户实在听不懂,他就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写出文字。
不仅是客户和同事,郭利文还利用一切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和海外供应商及合作伙伴洽谈业务时更是如此。每次,不管电话会议还是视讯连线,他都会请求对方说英语。听不明白时,他就客气地请他们复述一遍,没有一点形象包袱。如果还是有疑问,就请人充当翻译。就这样,凭着“厚脸皮”,郭利文很快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郭利文有两怕:一怕没事干,二怕没挑战。
进入富士康后,郭利文就像打了鸡血,一刻也闲不下来。入职不久,他得知部门没有与CPLD相关的编程工程师,但主管说团队未来的业务可能会涉足这一技术领域。只有一丁点CPLD理论基础的郭利文毛遂自荐,主动要求试一试。他一边查资料自学CPLD和Verilog HDL语言,一边摸索如何编写程序。
工作中,郭利文喜欢追根究底。主管教他一招,他学会之后,还要琢磨工作原理和机制。入职后的前2年,他啃下了五六十本专业书籍,其中包括1000多页的“大部头”。很快,他就由研发“菜鸟”变成了老手。
2008年,郭利文晋升为CPLD部门课长,负责SRD主板和背板的CPLD/FPGA开发。有一次,负责存储专案的同事找到郭利文救急。原来,该同事主导的专案产品出货前需要进行测试,但外购测试治具费用要几十万元。同事希望简化测试方案,请郭利文团队帮忙设计一款治具,要求两个星期完成,既要节省成本又要保证测试质量。
郭利文心里有些打鼓。设计测试治具不仅要懂硬件,还要熟知软件开发。郭利文没有开发过web程序,案子又这么赶,他不太有把握。但他转念一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大胆地接下了这块“烫手山芋”,带着两个刚入职的大学毕业生赶工。
大家分工协作,投入硬件设计、固件开发、驱动开发等工作。打完板子,时间已经到了星期五,而工厂下周一就要做测试。只剩下短短两天,测试治具的硬件和软件还没开始调试。
当天晚上,郭利文三人没有回宿舍,留在实验室紧急调试硬件。结果,最关键的时钟信号一直没有出现。他们三人反复检查线路图和布局图,并没有发现问题。会不会需要硬件、软件同时运行?大家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想法试了一次,没想到,问题真的迎刃而解。
可他们还没来得及松口气,软件界面无法显示数据等新的问题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为了解决异常,郭利文三人开启了“白加黑”的轮班工作模式,夜以继日地调试代码。实在困了,大家就轮流趴在桌子上眯一下。
终于,星期一早上,面色憔悴的郭利文将调试好的测试治具交给了工厂团队。成功测试出第一台产品的数据后,他才放下心来。
郭利文越来越忙,经常需要出差处理工作。可第一次出差天津,他就吃了次“闭门羹”。
那是2011年,郭利文所在部门随工厂迁至天津,郭利文第一时间奔赴天津协助主管组建团队。
那天,郭利文和同事下午五六点才抵达天津。等他们在公寓搞好卫生、安顿下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饥肠辘辘的他们下楼吃饭,发现公寓附近没有餐厅,只好打车前往商业街。下车后,他们傻眼了:商业街上的好几家饭馆已经关门,有的饭店虽然开着门,可他们刚走近,服务员就摆着手说:“不好意思,我们打烊了。”最后,他俩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即将打烊的牛肉面馆,马马虎虎填饱了肚子。
郭利文在天津的办公区也很特别。由于工厂刚搬到天津,大家都忙着架设产线,研发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布置,办公桌也在请购中。但这些并没有难倒他们。他们把办公楼走廊改造成了临时办公区:没有桌椅,就去园区食堂借;没有网络,就安装临时网络。在临时办公区里,郭利文和同事们一呆就是半个多月。
与此同时,郭利文还在操心着另外一件事——原部门不少研发工程师已在深圳安家,不愿意离开龙华加入天津团队。由于工厂和大部分研发业务已移转到天津,很多工程师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忧心忡忡。为了稳定人心,同时考虑到深圳的特殊地位,郭利文向主管提议在龙华继续保留深圳研发中心,转型做前端,直接对接客户。主管非常认可,将这项任务交给了郭利文。
当时,深圳研发中心功能尚不完善,测试设备和测试人员严重不足,同时还需要协助天津的年轻研发团队快速成长。郭利文和同事们忙得团团转,除了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他们自己的研发项目,还要派资深工程师轮流去天津出差培训当地的同事,有时一年要出差五六次。郭利文也不例外。
除了天津,郭利文还多次出差国内外其他城市,成都、上海、北京、哈尔滨、吉林、台北、休斯顿、捷克、旧金山……他每年都要出差好几回,一去就是半个月到一个月,成了不折不扣的出差专业户。
深耕云计算领域十多年,郭利文全身心扑在工作上,重点在服务器的创新与研发方向发力。
2019年,鉴于5G时代的来临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Intel和工业富联开始布局边缘计算。郭利文团队与Intel公司携手,在云边高性能计算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各种不同应用场景的云边服务器,如室外边缘服务器。与传统室内服务器不一样,室外边缘服务器面临的挑战极多:既要防灰尘、防烟雾、防雨水,也要耐宽温,还需增加无线模组和GPS定位功能等。
开展市场调研、策划方案、做设计……郭利文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为了以最小代价支援无线功能,团队同事以及Intel研发部门开展脑力风暴,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为了解决WIFI/4G等无线方案设计和测试问题,郭利文团队和采购部门联合进行无线模组供应商遴选,除多轮线上沟通协调,还派项目组成员到东莞、上海等地供应商的实验室,进行无线功能相关测试验证。
最终,郭利文团队成功研发出第一代高性能云边服务器,并“顺手”成功申请到十几项专利。该服务器被Intel拿到国内外各种重要展会展出,并且在百度的边缘计算场景——特别是智慧灯杆等项目中投入应用,获得客户的高度好评。
之后,在第一代高性能云边服务器的基础上,郭利文联合Intel,开发出各种业界领先的创新架构,主持研发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风冷/液冷云边服务器。这些成果获得了Intel和OCP/ODCC业界的高度认同。
郭利文的辛苦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他所带团队获得发明专利一百余项,多次被评为优秀团队;他个人取得数十项发明专利,其中有13项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为公司创造了大量的商业价值,并推动了技术创新。2020年,他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升任研发经理。
由于表现突出,郭利文被富士康创办人郭台铭“钦定”为富士康“三用”人才。此外,他还被评为富士康优秀技能之星、富士康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龙华区龙舞华章高层次人才、龙华区首届十大工匠、龙华区领军技能人才,并荣获龙华区五一劳动奖章、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他还获得龙华区高层次人才的相关补贴。
“他能拿这么多荣誉和奖项,名至实归。”研发工程师陈亮曾是郭利文的下属,在他手下工作了8年。在陈亮眼中,郭利文是一个技术大拿,对工作精益求精,非常有拼劲。陈亮记得,2010年,H客户要求统一使用CPLD编程代码为标准代码,而之前很多项目使用的是传统代码,这样一来,需要用新代码重新编程。足足有大半年,郭利文放弃午休,坐在电脑前赶写第一版CPLD标准编程代码模板。“大家都很佩服他。”
一心扑在研发上的郭利文,工作之余还顺便出了几本书。
郭利文写第一本书的初衷很简单——将自己历年的CPLD/FPGA研发经验作个总结,分享给团队学习。2009年,郭利文一下班就赶回家码字,花了半年时间写完后,又经历了将近半年“令人吐血”的校对阶段。2011年,300多页的《CPLD/FPGA设计与应用高级教程》出版,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即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材。
以此为开始,郭利文一发不可收。
2019年8月,他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国家“十三五”高等院校规划教材《CPLD/FPGA设计与应用基础教程——从Verilog HDL到SystemVerilog》出版,当年就有3所高校采用;2021年,他又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了《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与分析教程》基础篇和进阶篇,已取得书号,近期即将出版。
因为朋友的一次“无心插柳”,取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郭利文还一不小心混进了翻译界。
那是2013年,因为工作原因,郭利文对数字电路非常熟悉,对模拟电路的了解则少一些,一直想找一本电源方面的优秀专著学习。一次,他无意中和出版社的朋友提起这事。朋友顺口说:“我手头刚好有一本关于电源的英文书,你要不要看?可以的话,顺便帮忙翻译一下。”
这本英文书的作者是美国人马蒂·布朗,其在电源领域颇有建树。郭利文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接下了翻译任务。可译着译着,压力来了——书里面的专业术语太多了。怎么办?自己挖的坑总要努力填好。那段时间,工作繁忙的郭利文下班后一回到家里就投入翻译工作。遇到没把握的专业术语,他就上知网查资料、找论文,研究怎么翻译最为恰当。不管是到晚上10点、12点,还是凌晨1点,他每天要完成10页左右的“作业”才肯休息。
一个多月后,郭利文把300多页的翻译稿发给朋友。深知这项任务很艰巨、没给郭利文定下交稿期限的朋友惊呆了:“这么快就翻完了?”
郭利文翻译的英文专著《电源与供电》出版后,集团创办人郭台铭一口气买下1000册,供员工学习。原作者马蒂·布朗还联系出版社,说他想认识译者郭利文。
郭利文并没有满足,他给自己定下了更多、更高的目标。他几乎每天都在充电,电脑里收藏的电子书多达23G。2015年,郭利文到湖南大学参加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面试。2018年,郭利文取得工程硕士学位。不久后,他因成绩斐然,先后被湖南师大、中南大学聘请为校外硕导。2021年,郭利文被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录取为首届工程博士,继续深造之路。
在富士康工作了16年,郭利文对集团早已“日久生情”。期间虽然有多家公司向他伸来橄榄枝,但郭利文很喜欢公司的工作氛围,舍不得离开。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创新领域研发出更多行业领先、更有影响力的产品,为集团的战略转型贡献力量。
一年又一年,郭利文在富士康的牵绊只增不减,收获也越来越多。
2012年,郭利文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喜结连理。2013年,两口子在深圳买了房,之后又买了车。2015年,在妻子生日当天,夫妻俩盼来了软萌可爱的“小棉袄”。
有别于常人眼中不懂浪漫的理工男,文科不逊于理科的郭利文也有浪漫温情的一面。他喜欢诗词,时不时地在朋友圈来几首原创;他在阳台种上玫瑰,经常用文字记录自己和家人生活中的小确幸。今年5月22日是妻女的生日,郭利文亲自下厨,为妻子和女儿做了好几道美食庆生,还为她们精心准备了生日礼物;他还和妻子专门陪女儿到小区寻找植物画的原材料,一边找一边为女儿普及植物知识,一家三口一起动手,完成了一幅植物画作品。
画上,大自然多姿多彩,世界斑斓缤纷,正如他们现在的生活。(作者 蒙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