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北京海虹(比眼镜蛇毒还强70倍剧毒)

  • 公司招聘
  • 2023-08-17 10:10
  • 龙泉小编

2021年4月30日,秦皇岛市海鲜和渔业局发出食用海虹的预警通告:“近年来北方沿海县市发生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事件”。

这种毒素和河豚毒素差不多,如果食用中毒的海虹,人会发烧、头晕、恶心,这种毒素仅0.5mg就可以使人死亡。

为什么10元3斤的海虹会中毒

海虹是一种非常便宜的海鲜,在码头上经常有人卖10块钱3斤或者4斤,海虹又称为壳菜蛤、青口贝等,熟制加工的干品被人们称为“淡菜”。

早在唐朝陈芷器的《本草拾遗》中就介绍海虹的形态习性及作用,并称它为“东海夫人”。

但每年3-9月,关于贝类中毒事件在中外地区频频发生,在浙江、福建等地也曾经多次报道过。

我们吃了那么多年的海虹,怎么突然就有毒

海红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吃普通的海虹并不会导致中毒,引起中毒的并不是海虹本身,而是海虹吃了含有毒素的藻类毒素,在海虹体内蓄积引起的中毒。

每年到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海面上形成赤潮,赤潮是一种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密度聚集,引起的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很多藻类由于赤潮等原因产生了毒素,而海虹生长需要食物就是藻类,这些毒素对海虹没有什么伤害,但是如果人食用就会容易中毒。

北京科学家中心曾经科普过一篇文章,他们解释好吃的海虹为什么有毒?文章表示:“海虹的安全性和所在的水质有直接关系,如果当地爆发是赤潮,或产生其他有毒藻类。

那么海虹也随着食用藻类,而在身体积累毒素,可能含有毒素包括麻痹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失忆症贝毒等等。

而且这些毒素都很耐热,不会因为长时间高温烹煮而被破坏,所以不管是清蒸,还是水煮都不会把这些毒素杀死,也难以通过味道来发现他们。

麻痹性贝毒的毒性有多可怕

麻痹性贝毒的症状和河豚毒素非常相似,在临床上都非常难区分,食用这种毒素之后,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会产生。

一开始人的面部、唇部、舌头出现异常,后面手臂、腿部就开始异常,到后期就开始出现恶心、呕吐、严重腹泻,呼吸困难等等。

它毒素直接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阻断神经细胞中的钠通道而引起麻痹,它的毒性是眼镜蛇毒液的70倍,0.5mg就可以使人死亡,最可怕是它的热稳定性,不会因为高级厨师的各种烹饪方式而死亡。

如果海虹体内含有麻痹性毒素,已经超过安全限量标准2.0倍以上,一旦人类食用,就会容易中毒。

麻痹性贝毒易被肠胃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麻痹等症状,重者会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在赤潮生物带来的毒素中,麻痹性贝毒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腹泻性贝毒、失忆性贝毒等等。

腹泻性贝毒:人类一旦误食带有此种毒的贝类后,会出现肠胃失调性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等等,严重会出现脱水症状。

这种毒素主要使人出现腹泻,所以在当地出现赤潮时,而你又不知道,当你高兴去海鲜市场购买10元3斤的海虹等贝类,最后上吐下泻,最好马上去医院检查。

失忆性贝毒:一旦人所食用的贝类含有这种毒素,会造成人的短期失忆,所以这种贝毒被称为“忘情水”。

如果严重的话,还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失忆,想想都可怕,你从出生到现在的记忆都没有了,突然变成了“新生儿”。

通过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海虹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将达到最高,因此这段时间海虹中毒事件发生更加频繁。

目前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方法,主要还是依靠病人自身解毒、排毒机能来分解,清除毒物,医院也只能靠催吐、止泻等方式。

赤潮是麻痹性贝毒扩散的最大载体

赤潮不是潮水真变成红色、黄色、绿色,而是在特定环境下,由海洋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细菌爆发性增殖或者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现象。

赤潮属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2015年9月福建海域曾爆发过一次棕囊藻赤潮事件,这是一种在南海北部就为常见的种类~球形棕囊藻,但突然在福建泉州部分海域爆发。

专家推测原因可能是天气变暖,福建泉州海域水温上升,导致这种藻类突然爆发。

还有一种可能是随着航运的发展,来往船舶压载水带来的入侵物种。

在2007年,全球环保基金组织就因为国际航运船舶的压载水随意排放,引发了外来生物入侵。

而外来物种能泛滥,还和当地领地天敌有关系,如果当地贝类比较少,无法消化就会出现赤潮,如果贝类比较多,该海域的贝类就会把它灭掉,这也是贝类有毒的原因。

能引发赤潮的海洋藻类有260多种,其中70多种能产生毒素,当有毒的藻类被海洋贝类食用,其毒素就会在它们体内蓄积,从而形成贝毒。

赤潮爆发的影响多大

2020年9月30日,日本北海道东岸海域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赤潮”危机,9月内已发现有超4600条鲑鱼、2000多鳟鱼、数10吨海胆等水生物死亡,当地渔业受到严重的影响。

后来有关机构对海域进行潜水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测,当地海域90%的海胆已经死亡,北海道政府表示:“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规模的受害情况”。

这一切都是因为赤潮所带来的后果,不仅让贝类有毒性,还会对其他鱼类等水生物造成严重后果。

出现赤潮时,鱼类会死亡的原因

1、赤潮生物分泌或产生的粘液粘附在鱼类等海洋动物的鳃上,堵塞呼吸系统,导致鱼类窒息性死亡。

就像我们有些人呼吸道被东西卡住,呼吸困难一样,平时我们感冒呼吸不通畅,都觉得难受,更何况整个呼吸系统被堵塞呢!

2、当赤潮生物衰败时,大量的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或积累大量硫化氢和甲烷等,使海洋生物缺氧或制毒而死。

我们有多人不靠海,可能没见过赤潮,但是如果生活在农村,有时池塘里都是各种水草、藻类覆盖在水面上,很多鱼就会缺氧,于是很多鱼就会冒头呼吸。

3、当海水表面上大量聚集赤潮生物,遮蔽阳光,降低水底的透明度,影响水下生成的其他海洋藻类和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4、赤潮突然爆发,对水体中营养物质的竞争,造成水体中生物量增加,但种类数量减少。

赤潮对人体健康也有影响,当食用含有毒素的贝类外,身体的接触也会引起皮肤感染,挥发性有害气体对呼吸道也产生影响,所以看到赤潮出现,别整天在附近溜达。

有害赤潮的形成,人类有很大影响

第一、工业发展

赤潮爆发跟海水富营养化有很大关系,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放,以及养殖业的发展等,比如养猪场,导致大量营养物质输入海洋环境海水。

当海水富营养化时,藻类才能大量繁殖,不然拿来那么多的营养来源,从而引发赤潮。

以前很多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出现赤潮频率更高,规模更加大,比如日本濑户内海,在1955年前,只出现40次赤潮,到1976年时,爆发了320多次。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之后,出现赤潮的次数也不断提高,而在70年代之前,国内只有2次记录。

进入21世纪后,福建浙江沿海地区频频出现,赤潮出现最长时间为35天,覆盖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而且有害藻类种类、数量也不断提高,对渔业造成更大损失。

第二、航运带来外来物种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大力发展海运业,很多国家都想把海运做强做大,很多国家的出口经济占国家总经济的一大半。

但海运业的发展和压舱水的随意排放,非常容易外来赤潮种的引入,增加了赤潮的种源,所以航运有利有弊,非常容易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第三、过渡捕捞和海水水质恶化

当人类对海洋过度捕捞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种群结构的改变,当海洋鱼类、贝类被人类大量捕捞,很多藻类没有被消化,再加上海水富营养化,这些藻类竞争对手变少,它们就开始大量繁殖。

当海水的水质恶化时,形成的细菌就会越来越多,也容易引发有害赤潮的形成。

被吃货忽略的海虹知识点

海虹不仅是一道不错的美食,而海虹通过足丝腺分泌一类蛋白质纤维,这种物质在水环境非常的稳定,所以海虹抓得特别稳。

191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韦特发现出海虹足丝中碱性蛋白,这是一种富含多巴和羟脯氨酸的多酚蛋白。

这种蛋白可以将玻璃、塑料、金属、木材等物体粘合一起,而且无毒可分解及抗原性,是一种潜在的生物医学材料。

科学家受到海虹分泌蛋白启示,不断研发出各种仿生胶水,提高胶水胶合强度,并解决潮湿环境下的各种粘附难题。

2016年青岛能源所把海虹的仿生研究成果转化为新型强力胶粘剂,它胶合强度可达到17.3MPa,高于1502胶以及环氧树脂胶,而且制备工艺简单,原料廉价易得。

看似不起眼的一种海洋生物,它不仅以大众海鲜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还成为表面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医学、海洋工程等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新科技、新产品的大门。

我们购买、食用海虹等贝类时,应该注意什么

1、购买海虹等贝类时,尽量避免购买来自赤潮地区的贝类,4-5月份是赤潮高峰期,这个时间段,最好不要采、购买食用野生贝类食品。

2、在贝类生物所有组织器官中,从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腮部等部位含量最多,因此在使用前,去掉贝类的内脏,去除消化腺和裙边,可以降低中毒风险。

3、麻痹性贝毒是一种水溶性生物毒素,在煮的过程中会慢慢溶解到汤中,所以在使用海虹等贝类时,最好不要喝汤。

4、购买海虹时,最好去正规海鲜市场,这样比较有保障,别看别人卖10元5斤就马上购买,这类贝类来源渠道可能有问题。

写到最后:海虹价格便宜,味道也还可以,但是购买时,一定要关注当地是否有赤潮,特别是每年4-5月份,这个时间段赤潮出现频率最高。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2607.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