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1847年,业务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在全世界拥有大约600家工厂、研发中心和销售办事处,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6大领域:信息和通讯、自动化和控制、电力、交通、医疗系统和照明,西门子的全球业务运营分别由13个业务集团负责,其中包括西门子财务服务有限公司和西门子房地资产管理集团。
在1846年没有人会想到雪茄烟盒、锡板、铁片和绝缘的铜线能够组装成为一台指针式发报机。然而维尔纳·冯·西门子却做到了这一点。他发明的这台简单、可靠的装置不仅将他引上了成功之路,而且也为西门子公司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电气公司之列奠定了基础。
抓住技术脉搏,持续经营,从小作坊到跨国公司,成就了西门子的百年荣光,让我们一起翻转年轮,来看下它的传奇之旅。
1847年10月1日,在一个有钱表兄的巨资赞助之下,维尔纳·冯·西门子在其发明的使用指针是来指出字母顺序而不是摩尔斯电码的电报技术基础上,和他的好拍档哈尔斯克在柏林成立了一家名为“西门子-哈尔斯克”的电报机制造公司。西门子公司的历史正式开始了。
意气风发的沃纳在创业之初却意外遇到阻碍,预定的主要客户普鲁士军队对于电报毫无兴趣,尽管普鲁士王室还请他去搞过关于电报的讲座。大约也是受此影响,沃纳本人在公司成立后几个月,便匆匆退役,离开了军队。为了维持经营,公司不得不生产一些诸如水表、铁路警铃的东西来谋利。
1848年的欧洲革命挽救了公司,这一年普鲁士政府出于镇压革命的考虑,委托西门子公司铺设了一条电报线,从柏林到法兰克福,全长500公里,系欧洲第一条远程电报线路。1850年:创始人的弟弟,卡尔·威廉·西门子(Carl Wilhelm Siemens)在伦敦设立代表处。
1849年开始,公司参与了俄罗斯远距离电报网络的建设工作,首个订单是一个特别大的大单,10000余公里长的电报线路,从靠近北极圈的芬兰一直延伸到靠近地中海的克里米亚半岛,除了修建之外,还签订了“长期售后服务合同”。由于西门子公司表现出色,沙俄政府后来又将其指定为首席电报服务商。
1855年:创始人的另一个弟弟卡尔·海因里希·冯·西门子(Carl Heinrich von Siemens)在圣彼得堡建立了一个新的分支机构,公司不断地成长并开始涉足电气列车和灯泡。
1856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了工字电枢。该项发明首先被用于为巴伐利亚铁路公司生产的装有曲柄感应器的磁电指针式电报机。这种“铁路电报机”无需电池即可工作,其所需要的电力在发报期间可以通过旋转曲柄产生。
1858年:在英国成立了公司,核心业务是制造特殊电缆和承接政府委托的铺设海底电缆项目,为此公司专门建立了制造厂,为海底电缆线路提供产品。
1866年:维尔纳·冯·西门子发现了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从而为强电流技术的使用奠定了基础。发电机使机械能通过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转换为电能。到19世纪70年代末,发电机经过不断改进为公立和私人电气化发展扫除了障碍。
1870年代:维尔纳-西门子研发出了直流发电机,最初运用于军事目的,在功率和负荷能力进一步改进之后,他发现这种机器在电车和电气发动机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经过两年的建设,西门子于1870年开始运营印欧电报线:这条线路使伦敦和直辖殖民地印度的首府—加尔各答之间的信息传递由30天变为28分钟。长约1.1万公里的“印欧线路”的建立为西门子兄弟的国际化运营拉开了序幕。
1872年:西门子成立25年之后,即1872年:和中国开始了业务往来。西门子在中国的第一笔订单是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电信事业的开展。
1874年:西门子使用专门设计的电缆铺设船“法拉第号”开始铺设自己连接“新”、“旧”世界的电报电缆。由于出色的连接质量,公司在之后的几年间该公司获得了另外5个横跨大西洋的电缆订单。
1877年开始:电话机也加入到公司产品行列。西门子对由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但还没有在德国获得专利权的电话机进行了改良。这种电话机在前三年的销量超过了一万台。
在公司成立25周年时,西门子公司又建立了退休金和抚恤金基金,这大约也是当时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创举。
1878年:在强电工程的早期一般采用碳弧灯照明。这些灯必须不断手动进行调节,而且每盏灯还需要自己的发电机。这种情况在1878年发生了变化,当时Friedrich von Hefner-Alteneck发明了可自动调节的差接弧光灯,并且一台发电机可以带动多盏这样的灯。
1879年:西门子公司为柏林街道安装了路灯。
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维尔纳·冯·西门子在1879年11月3日给弟弟卡尔的书信中提到,他非常有信心,中国将很快从西门子订购照明设备。
1880年:电梯被制造出来。
1881年:西门子建立了第一个电子公共交通系统,使有轨电车行驶在柏林近郊。
1890年:创始人退休,把公司留给了他的弟弟卡尔·海因里希和两个儿子阿诺德·西门子(Arnold von Siemens)以及乔治·威廉·西门子(Georg Wilhelm von Siemens)。
1891年:将工作制缩短为8个半小时工作制,而常规的工作时间是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雇员只拿低于10个小时的工资,没有保险之类的福利,遇上工伤或是疾病可能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生活失去保障。
由于城市街道交通拥堵的日益加重,19世纪末城市公共交通开始转移至地下:为了庆祝匈牙利王国建国1000年,西门子于1896年在布达佩斯建造了欧洲大陆第一条地下铁路。仅在第一年的时间,这条长3.75公里的路线就运送了四百多万乘客。
1897年:西门子和哈尔斯克(Halske)联合成立了公司S&H。
1899年:由于害怕引起火灾,连结京津两地的蒸汽机火车不得通过京城。于是,西门子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这条电车轨道连接北京城外的马家堡和城内的哈德门,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同年,西门子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
1903年:西门子公司成立了一家名为西门子-斯科尔特的分公司,两家公司雇员接近35000人,居当时全德企业排行榜第7名,同年西门子公司与德国通用电气合资成立一家无线电通讯公司,其名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目前是全球顶级电视影音设备制造商。
1903:年西门子公司生产的高铁机车。
1904年:在华业务的迅速拓展,推动西门子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永久办事处,这是西门子在华业务的重要里程碑。
1910年:西门子创建西门子中国电气工程公司,总部位于柏林,分支机构设在上海,在接下来的四年中,西门子将业务扩展到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香港、青岛和天津。
1910年:西门子为中国首座水电站石龙坝提供两套发电机组,至今其中一套发电机组仍可正常运转。
1910年:第一个公司度假村开放,所谓公司度假村,就是由公司出钱,在旅游胜地选购风景秀丽之地段,修筑度假村,供员工度假之用,至于员工食堂、健身房一类的设施更是早就建立了起来。
1914年:公司更名为西门子中国公司(上海)。西门子的在华业务,尤其是电力领域的业务,在20世纪初发展迅速。西门子扩建了北京近郊的石景山发电厂。
1919年:S&H和其它两家公司共同成立了欧司朗灯泡公司(Osram Lightbulb Company),现为全球两大光源制造商之一。
1921年:作为一种大众通信工具,电话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对于改进电话技术的需求也日益紧迫。利用迈克尔·普平的发明,西门子的研究人员大大改善了电话系统的通信范围和语音质量。1912年,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开始使用“普平式”电线铺设莱茵河流域电缆。该项目于1921年完工。
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1923年:成立了日本分公司。
1924年:西门子在柏林波茨坦广场的交通指挥台上安装了德国第一套自动交通信号系统——三个并列的红、黄和绿色信号灯。
1925年:西门子公司开始涉足电子医疗设备领域,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用于癌症筛查的PET-CT,核磁共振仪等。
1925年:爱尔兰自由邦委托西门子-舒克特公司帮助其实现整个国家的电气化。这项“香农计划”的核心是Ardnacrusha水电厂。这座爱尔兰最大的水电厂位于利默里克市附近。1930年初随着这个大型项目竣工后,西门子也展示出了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之间,S&H开始生产收音机、电视机和电子显微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S&H被卷入了德国的秘密战备。
在1937年至1938年间(日军对南京城进行南京大屠杀),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办事处经理拉贝以自己时任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的特殊身份,在中国南京建立南京战时安全区,并出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保护了约25万中国平民,被称为“活菩萨”、“中国的辛德勒”。
1938年:西门子公司就将犹太工人隔离开来,董事会副主席弗里德里希-卢尚誓死追随希特勒,当“伟大”元首希特勒自杀后,他也跟着自杀了。
从1937年开始,Ernst Ruska 和 Bodo von Borries在位于柏林的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负责电子显微镜的工业开发。他们对首台原型机进行了改进,并在1938年成功开始了电子显微镜的系列化生产。这种被称作“超级显微镜”的仪器被率先用于法本公司的实验室中。
1939年:二战前夕,西门子公司成长为全球最大电气工程公司。
作为一家德国的公司,西门子公司在二战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厂房和设备、大约4/5的资产,以及全部的海外分公司,因为盟国将这些分公司全部没收了。在战争结束后的第一年:奄奄一息的西门子公司只能靠生产洗脸盘、饭锅来维持生存,和宝马简直就是难兄难弟。
1942年:西门子在拉文斯布鲁克女子集中营设立了一家用于精密机械组装和校准工作的工厂。女性的手很灵巧,适合做比较精细的工作,这对生产像继电器、潜水艇、炸弹定时引信、发送和接收装置这样的军用电气设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德国人的监视下,共有2000~2300名妇女在西门子建造的棚屋里工作过。
1944年:劳动力供给无法满足需求的现状,让公司的领导者们感到很头疼。最终,他们的目光落到了新产生的、取之不尽的劳动力储备地—集中营上。生产染料的法本公司是第一家在奥斯维辛设立工厂的德国公司,西门子也循迹跟上,西门子二十多万雇员中,有十五万多人是集中营的在押犯。
1947年:西门子公司就开始在重建铁路、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迅速复原,到了五十年代,西门子公司的知名产品已经从锅碗瓢盆转换成了心脏起搏器、计算机、半导体、家电……
1950年:西门子几乎恢复到了战前的生产水平。当西方大国1952年批准德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进行资本运作时,西门子凭借多年的业务关系已经建立了一个非官方网络,包括瑞士、奥地利、瑞典、南非、日本和巴西都是关系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S&H开始生产计算机、半导体设备、洗衣机和心脏起搏器。
1954年:西门子进军由美国IBM公司主宰的数字处理市场。仅仅用了5年时间,西门子就实现了全晶体管计算机(数字计算机2002)的量产。
作为德国邮政的总承包商,西门子于1964年在上巴伐利亚Raisting建造了卫星地面站。该地面站率先传送了登月的彩色电视图像。到1980年,Raisting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卫星地面站,总共装有五个抛物面天线。
1966年: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AG)成立。
1967年:西门子股份公司和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白色家电的合资企业博西家用电器公司(BSH),后成为德国和西欧家电市场的领导者。
20世纪70年代,犹太工人为索赔和迫害过他们的企业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西门子支付了700万德国马克。尽管在法律和道义上并没有义务这样做,但西门子为了避免公开讨论,还是选择了赔偿,随后,他们还和其他企业一起设立了一项赔偿基金。这种积极的态度为他们争取了主动,避免了事态的扩大,西门子在二战中所犯下的罪过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地消退了。
1972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为西门子和中国恢复传统友谊铺平了道路,并为未来合作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西门子制造的病房监测系统被当作礼物赠给中国。
20世纪70年代初,西门子开始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领域的基础研究,并取得了成功:1974年,公司推出了Siretom——世界上首台脑部扫描仪。每幅图像的扫描时间仍然为五分钟。该设备使医师们可以尽早检测出脑部的肿瘤和其他疾病。
高压直流(HVDC)输电是以高压直流形式进行输电的技术。换流器是每套HVDC系统的核心。1975年,西门子修建了世界上首条长距离晶闸管换流器HVDC输电线路,位于莫桑比克卡布拉巴萨电站和南非共和国之间。
1978年12月,西门子首次在上海举行“电气电子技术博览会”。西门子公司当时的监理会主席,公司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之曾孙彼得·冯·西门子亲自前往上海,与上海市领导人一起为博览会剪彩。39,000多名工业的技术专家和来宾以极大的热情参观了博览会。
1980年:公司的第一台数字电话交换机下线,西门子盈利最高的业务之一就是数字电子交换系统(EWSD),于1980年开始取代模拟交换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末,西门子向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客户交付了共用于2.5亿条线路的EWSD交换系统。EWSD技术的深入发展也催生了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标准。
1983年:西门子宣布了开发兆位内存芯片的战略目标。公司于1987年底生产出了首款内存为1兆的芯片。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合作,每一代芯片的存储容量都有所增加。这些成功为西门子在通信、信息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许多创新奠定了基础。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此项工程于1989年竣工,标志着西门子对中国高压直流电力的传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显示了西门子在安装高技术设备方面的专业性及其产品的可靠性。
1985年是西门子与中国开展合作的里程碑。1985年10月29日,双方在北京签署《西门子公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机械工业、电气工程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备忘录》。西门子是第一家应邀与中国进行如此深入合作的外国企业。
1987年:西门子公司开始了与中国建立合资厂的探索。1988年10月31日,西门子达成在中国建立第一家生产型企业的协议,生产数字公共电话交换系统(EWSD)。随后,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BISC)于1990年11月宣告成立,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公共电话系统的需求。
1988年:西门子决定建立一家生产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的合资厂。这份协议最终促成了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于1992年成立,这是西门子在德国以外成立的第一家CT生产基地。
1988年:西门子和通用电气收购英国防务和技术公司Plessey。因为Plessey公司的持有人分裂,因此西门子接收了其航空电子、雷达和交通控制部分,并更名为Siemens Plessey。
1989年:西门子参与建设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1号线。
1990年:西门子收购了陷入困境的利多富(Nixdorf)计算机公司并更名为西门子利多富信息系统股份公司(Siemens Nixdorf Informations System AG)。这家公司在GerharSchumeyer的领导下已经开始盈利。
1994年:为了模拟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的原始状态,一个耗资超过百亿美元,集结了全球近万名科学精英的项目启动。14年后,一个当时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机械装置被制造了出来,名为“大型强子对撞机”,其力量十分惊人,以至于民间有谣言称此物能产生可毁灭地球的黑洞。西门子公司是唯一参与其中的企业。
1996年:西门子公司向中国市场推出了首款在中国本土生产的西门子手机S4。
1997年:西门子推出了第一款彩屏GSM便携式电话。
1997年:西门子同英国宇航公司(British Aerospace)和DASA达成协议向他们提供Siemens Plessey生产的防务装备。英国宇航公司和DASA分别负责英国和德国的军事装备的采购。
1997年10月,西门子专门为与中国125年的合作关系举办了庆典。庆典期间,西门子管理学院成立,为员工提供先进的管理培训、商业和技能研讨会、职业和商务教育培训。
1999年:西门子的半导体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了一家新的公司英飞凌科技公司。同年:西门子利多富信息系统股分公司成为了富士通-西门子电脑公司的一部分。
2001年3月开始,西门子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挂牌交易。
2004年:西门子移动向市场推出65系列移动电话,良好的用户界面,人性化的操作,实用的功能设计使65系列手机广泛受到欢迎,但由于软件问题使得西门子手机不得不招回,并在一年后的收购埋下了伏笔.
2005年:台湾的明基公司收购了西门子陷入财政危机的移动电话公司并排他性地获得了五年使用西门子商标的权利,全名为BenQ-Siemens。在将移动电话公司转让给明基之前,西门子投入了2.5亿欧元并注销了总值为1亿欧元的资产。西门子同样获得了明基5%约为5000万欧元的股份。
2006年10月30日,西门子公司在北京宣布成立西门子中国研究院。
2008年9月23日,西门子中心(北京)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望京地区正式开幕,包括占地面积17,500平方米的总部大楼和两座五层配楼。这座楼高123米、总投资1亿欧元的30层大厦是西门子在全球房地产领域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2014年9月,西门子股份公司和博世集团达成协议:罗伯特·博世公司将收购西门子所持有的合资企业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集团(简称博西家电)50%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博西家电将成为博世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西门子彻底退出家电领域。出售家电业务正是西门子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战略的体现之一。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西门子名列第77位。
100多年来,西门子老先生的创新血脉一直在他所创立的这家公司流淌,记录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也始终是公司前行的基石……每一个西门子公司的发明,都在悄然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
往期精彩阅读:
一篇文章带你看完通用电气(GE)的百年传奇!
一篇文章带你看完强生的百年传奇!
一篇文章带你看完可口可乐的百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