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科技民兵
对华为来说,今年下半年是最近二十年来最凶险的半年,9月15号美国有可能升级对华为的制裁,届时华为的自研芯片将遭受灭顶之灾。对此,外界纷纷盛传,华为将转型IDM模式
不过华为想转型IDM有个大问题,那就是没有光刻机,毕竟光刻机系统太复杂,一台光刻机至少包括10万个零件,里面集中了美国、荷兰、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前沿科技
荷兰ASML曾说过:就算给你们图纸,中国照样造不出光刻机来
不过华为可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你越说难做,我越要试试。光最近半个月,媒体就爆出了三起华为跟光刻机相关的新闻,看来,华为是铁了心的要“誓与天公试比高”了
(1)华为招聘光刻工艺工程师
华为在某平台上正在招聘“光刻工艺工程师”,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华为要做光刻机,毕竟海思芯片研发也需要懂光刻工艺的人才
(2)华为专利“一种光刻设备和光刻系统”
上周有人发现,华为早在2016年就申请了关于光刻机的专利“一种光刻设备和光刻系统”,根据专利介绍,华为研制的光刻设备
(3)华为频繁到半导体设备厂商挖人
此外,有媒体发现华为近期在频繁的招聘半导体设备人才,上海的几家半导体设备厂商的员工,除了总经理以外,基本上都接到了华为的电话
国产光刻机龙头SMEE(上海微电子)的很多员工也收到了华为HR的招聘电话,气的SMEE的老总把华为投诉到了上海市政府和工信部,称“华为挖墙脚搞得SMEE的02专项都要完不成了”
个人认为,华为这么做多少有点“不仗义”,但是至少还是中国企业内部的人才流动,有的人在原来的单位得不到重用,说不定换个环境就会有新的科研突破
况且华为也不会亏待这些科研人才,去了华为,他们的收入只多不少,任正非就曾经说过:钱给得多了,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特别是前段时间中科院90人集体离职事件,让社会开始重新关注科研人员的待遇问题,在研究所里,很多经验丰富的科研骨干一个月才拿一万块,如果有华为这种企业一年给100万,为什么不能去呢?
所以,我支持有能力的科研人员到更好的科研环境里去工作,包括追求更好的物质待遇。华为是商业公司,缺少理论积累,而研究所里的科研人员是理论多于实践,二者结合,可以形成1+1>2的效果!
现阶段华为还不具有制造光刻机的能力,所以大量招聘半导体设备人才和光刻工艺工程师,更多的还是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后面美国大概率会切断华为的芯片代工之路,届时华为自建芯片生产线,就会需要这些人才
个人建议,在不影响科研攻关的情况下,国家应该协调科研机构和华为之间的人才流动,让理论和实践多多结合,这样才有助于“中国芯”的早日实现!
大家觉得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