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网络营销经理(为了不被退货)

  • 公司招聘
  • 2023-08-26 18:30
  • 龙泉小编

购物热潮开启,退款热潮也就接踵而来。

不出意料,在双11第一波尾款开启后,人们疯狂消费之余,也开始了疯狂退款。

#退款#两个字,迅速推上了热搜榜。

若说过去,人们买完东西退款,或许只是因为东西不合心意、使用出现了问题。但到了现如今,在双11网购的环境下,人们退货的理由也变得五花八门,其中不少都与购物节的特殊规则有关!

而平台和商家,又怎能眼睁睁看着烤熟的鸭子飞了?马上寄出“秒发货”大法,让原本计划付完尾款就退的人们大呼上当。

而用户、商家、平台之间,在双11期间围绕退货博弈所想出的策略又何止于此?让我们来看看购物节都诞生了哪些退货攻防战。

一、退货理由千千万

售后问题,一直是电商长期以来致力改善和解决的疑难杂症。

可以说,经过了先行者的努力、尝试,电商平台售后问题有了一定的保障和相应的规则管理后,电商才真正迎来了迅猛增长。

毕竟,若没有规则、没有监管,经营和诈骗,只在一念之间。

而在此基础上,随着规则保护的越发健全,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从一锤子买卖,发展到可以换货、退货。

从收到后退货,又兼顾了未发货退款、不退货退款等多种实际情况。

从一开始只能因为质量问题退款,到后来退款的理由可以五花八门:

  • 缺件少件?退!
  • 描述不符?退!
  • 日期不实?退!
  • 协商好了?退!

甚至还有7天无理由退货,让人们可以放心的在网上购买、试用,而不必担心虚拟世界带来的财物风险。

而随着各种促销活动的诞生,随着双11、双12、618这类促销节日的繁荣,各种购物规则也变得更为多样化。

满300-50,预售订金,直播抢券,整点秒杀,消费券……想要拿到底价,至少是拿到自己所知的最低价格,就要参加不止一种活动,各种券、满减、订金相叠加,才能到手。

这些复杂的规则,每个在网上购物的人,都需要去了解、参与,自然而然,新生的购物规则,也催生了多种全新的退货理由。

甚至于,各个平台所添加的“退款原因”选项,已经不能完全将其囊括。

1. 便宜还有更便宜——预售后悔药

早早把优惠活动推出来,摆在用户面前,让人早做决定,提前付订金,从而锁定用户,就是大众眼里的预售活动。

按照平台的规则、店铺的说明,至少在活动预售阶段内,人们都觉得,预售就是最低的价格,于是纷纷下了订单,只等付款开启的那一刹那。

但世事无常,谁能知道付完定金等尾款的这段时间里,又发生了什么?

预售结束后才发现,商家两面三刀。早早付了订金的自己,没拿到最低的价格,反而是当天现买的人,比自己享受的价格还要低。

某平台参与预售之后,偶然间在别的平台刷到了同一个商品,价格更低,当然不能忍,必须换个平台再买。

于是乎,无论在本平台、其他平台、线下,看到有更便宜的同款、替代品的时候,人们本着双11消费的根本目的,便宜,纷纷投奔了新低价的怀抱。

至于已经购买了的订单,也没必要买两份一样的东西。再说,就算用量大、需求多,需要同款买两份,那也是在最便宜的那家店拍两份,没准还能又凑到一个更大额的满减。

于是乎,退款就是理所当然的。

已经付了全款的订单,无非就是直接退款。

而付了订金的产品,则需要按照平台规则,在平台规定的尾款时间,先支付尾款,再进行退款。

这也就产生了双11活动尾款日,同步开启退款浪潮的热闹景象。

2. 消费后贤者时间——冲动后悔药

不过,退款的理由千千万,不一定就是看到了更便宜的价格。

有的人在支付订金之后,又开始陷入贤者时间,购物的冲动消退,把订单退掉也是可能出现的。

这其实不是现在网络购物盛行才有的景象,记得多年前,还是小学生的我,就见过很多人逛超市的时候,随心所欲把所有喜欢的东西都扔到推车里面,然后在结账口处,才开始大批拿出自己不再想要的商品。

当人们选购商品的时候,无论是受到广告画面的诱惑、受到主播宣讲的刺激、受到自己脑内体验产品幻想的牵引,往往是处在一种情绪化的状态下,而非绝对的理智。

大脑热血上涌,多巴胺大量分泌,自然而然,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消费选择。

而在消费之后,有些人的冲动状态还会维持一段时间,有些人却会很快过去。

当他们冷静下来,考虑到自己的实际需求,考虑到自己的消费能力,考虑到自己的消费习惯,又会开始犹豫,“我到底要不要买?”

就像很多人下完订单后,还会回去翻看页面;有的人买了苹果手机,拿到手时感觉很激动,但用不了几天也就感觉不再有初拿到手的兴奋感。

人们消费热情的退散,是必然的。只不过,有的人退散的更快,货品还没有到手,就已经恢复了一定理智。

尤其是预售活动,从付订金到付尾款之间存在时差,给这些较容易冷静的人,更多思考人生的机会。

想来想去,后悔了,用不到,买多了,钱不够,退了吧,顺理成章。

3. 凑单满减必须退——活用后悔药

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在付款之后感到后悔,才产生了退款的想法。

而有的人则很机智,从购物一开始,就做好了购物的打算。

没错,面对着千奇百怪的购物规则,人们为了在规则所限的范围内,拿到最大的优惠幅度,也开始了利用规则。

而下单后再退款,就是利用规则的方式之一。

尤其在这个以满减为核心的双11活动中。

平台、商家希望通过满减活动,让消费者凑单,从而浏览、购买更多计划之外的商品。

确实,人们在订单总金额还差一些的时候,也希望再次浏览、购买凑单,享受到最大的实惠。

不过也有聪明的人,在一次次的购物中找到了经验。比如在订单金额200,不足300时,随便购买一件100元的商品,从而享受到300-50的优惠。而在付款之后,又果断将那本就不需要的100元商品退款,节约自己的支出,实现利益最大化。

至于满减的50元,则会按比例均摊在300元当中,算下来,原本200的东西,160多就能拿到手,这么凑单何乐而不为。

若是完全按照平台划出的套路走,300-50,花出去250,那要比自己原本200的预算,支出更高。

售后和消费规则,逐渐成为部分人售前就计算在内的折扣武器。

而规则虽然是平台、商家所书写的,但在写出去之后,也不完全由他们控制。至少,用户在规则范围内拿到一些超过他们预期的好处,只要损失的利润不算太大,他们也没必要以损失信誉为代价,进行改口。

4. 规则迷惑的补救——规则后悔药

当然,有聪明人,也就有糊涂的人。

毕竟现在的社会,人们每天日理万机,不是每个人都有大把的时间,列出EXCEL表格,把满减算个清清楚楚;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法考背法律条文一般,把每条优惠规则都参悟透彻。

于是乎,一些原本很好的购物计划,到了付款的时候,却又出了岔子:

凑不成满减、享受不上优惠,让人无奈大发雷霆。但客服又远隔千里,不在身边,不能把他揪过来胖揍一顿以泄心头之愤。

而享受不了优惠的亏,人们也不会白白的吃到腹中。

要么索性退款不买,要么是把已经付了订金的账单先退掉,再去新的平台、新的商家去研习购物策略。

二、商家平台应对法

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以上几种情况,也不过是双11活动当中,因为规则设定而产生的几种主要退款原因,远不能概括人们在实际网购当中的退款缘由。

而显然,对于一些主要的退款原因,平台、商家早在预料之中,毕竟双11退款潮又不是第一次。

愿意付款的人,大多数都是明确的潜在用户,即便因为各种理由退款,也不影响人们“曾经爱过”。

于是,商家也早已埋下了伏笔,为退货做出了应对:

1. 秒发货

在今年的双11,秒发货是人们议论热情最高涨的一个话题。

回顾往年,尤其是双11活动刚兴起的那几年,由于平台、商家、物流、供应方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订单量激增的情况下,出现没货、有货发不出来的问题,早已司空见惯。

人们往往在双11下单后一个礼拜,才能陆续看到自己的订单发货。甚至有人经历了月余的等待。

而现如今,不只因为平台发货期限规定的限制,更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让发货速度有了史诗般的进展。

付完尾款秒发货,让人来不及退款,使不少人都措手不及。

其实,这也不能算什么强制达成交易,毕竟,即使用户收到货之后,还是有退货权力的。7天无理由退货规定,保障着你我购物的正当权益。

但一部分平台和商家,却仍愿意这么做,即使冒着货品在顾客手里走一圈,又被退货来,所可能存在的物流、折旧风险。

一方面,出于心理学上的登门堪效应,一只脚踏进门槛的人,不容易被拒绝,已经到了用户手中的商品,也更容易被用户留下。

无论是因为“既然发来了就试试吧”、“多一件也可以,反正以后也得买”、“懒得退换”、“物流不便”、“买东西太多,分不清”、“纯粹忘了”等奇奇怪怪的理由,货品总归是有一定概率,被原本打算退货的用户改口留下。

另一方面,等待收货的这段时间,也给了用户一个退货的考虑周期。

要知道,当一些用户在消费冲动后,又因为“钱不够”、“用不到”、“节俭心态”、“断舍离情怀”等原因开始退货时,同样也会产生一种冲动,退货的冲动。把原本没有计划要退货的商品,也顺手一并退掉。

而秒发货后,人们失去了秒退货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个冷静的周期,若退货冲动消退,还是有机会留下来商品。

就像离婚冷静期的相关法规颁布后,离婚率切实得到了降低一样,人们的退货冲动也会在等待当中有所缓解。

再有,就是考虑到一些地区的物流成本较低,还有退货险来分担问题,而且自身产品在过程中折旧的风险不大。

综上考虑,一些产品付款后秒发货,也算得上智珠在握。

2. 补差价

无论有没有秒发货,在面对顾客的退货态度时,平台、店铺同样准备了其他的应对策略。

就比如面对价格不满意的用户,可以补差价。

前文也说了,本就奔着便宜来双11凑热闹的人们,在看到更便宜的商品后,难免会产生退货的打算。

而在这种时刻,补差价就是最到位的安抚手段。

无论是过去买的,现在更便宜了;还是A平台买的,B平台更便宜。只要为用户弥补上这个价格差距,让用户得到了自己所看、所知中能拿到的最优价格,那么已经付款,甚至已经收货的用户,自然也没有必要麻烦一场,再去退货。

正所谓,错了要立正,挨打要站稳。

被人发现了更低价格,果断认了,补上差价,也是挽留退款顾客的好方法。

毕竟,煮熟的鸭子,哪能就让他飞了。

3. 先付再退

不只商家做出了努力,平台预售先付款、再退款的要求,也有一部分类似的效用。

在用户支付了订金之后,不能直接退款,必须等待尾款时间开启,在支付了尾款之后,才能进行退款。

虽然给一些想要退款的用户,增添了很多不便。但对于平台来说,却仍旧是有价值的。

就平台而言,阻止提前退款,可以增加平台具体活动日的成交额,让数据变得更好看一些。

同时也顺带拥有一些挽回退款的效果:相比付订金后直接退款,人们在等待尾款的时段中,也能消除一部分退款冲动,再次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而一些“等待中遗忘”、“觉得麻烦干脆不退了”等情况,也偶有存在。在庞大的基数面前,也是一块螃蟹腿上的肉。

三、退或不退

在平台、商家的努力下,有一些人,在退款的路上停下了脚步。

但固然他们绞尽脑汁,最终能阻挡的退款,也只是少数。

当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终归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把想退的货退走。

即便一些特殊情况下,产品本身存在特殊性,不允许无理由退货。

想退款的人同样也可以精心找出一些小的质量问题,达成退货目的。

再看今年双11,卖家固然可以秒发货,买家也可以选择收到货后秒退回。

这种花式退款,是消费者、平台、商家之间的博弈。

平台、商家制定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活动规则,希望给人们更优惠的感觉,从而引来更多消费。

消费者则希望在规则范围内,甚至规则漏洞内,得到最大限度的优惠。

而退款,就是在成交战场之外,又一个权益争夺战场。

消费不止,博弈不停,退款不息。

若你还有想退,却没来得及退的东西,那就抓紧时间吧。即使有已经秒发货的商品,也要在小本本里记上一笔。该退就退,不必留情,不买立省100%嘛。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65153.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