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科技与狠活”热议,让国民对食品添加剂的整体认知拔高了一个层次。
现在大家买东西开始习惯看配料表了!这或许会成为食品生产领域的一个转折点,厂家在以后使用添加剂加工食品的时候,总归会多想一些事情,不管是为了销量还是口碑,都会有所忌惮。
我从小生活在河南,记忆中90年代的时候,家里吃的还是散装酱油,这个酱油就是在离我家不到几公里的酱油厂生产的,厂子里到处晒的都是豆饼,一口口大缸排列着。小伙伴们到酱油厂附近玩,离多远都能闻到一股酿造酱油特有的味道。
买酱油真的是“打酱油”,供销社里有装2个大缸,满满一缸酱油,另外一缸是醋,缸壁上挂着油提子,拿着瓶子过来,瓶口塞上漏斗,1毛钱一提,3毛钱打一瓶,够一家人吃上个把月。
那时候的酱油是不分什么老抽、生抽、味极鲜的,它就叫酱油,提鲜、上色、增香都在行,至于添加剂,我想是肯定没有的,酱油厂也没啥高级的技术员,都是按照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酿造的,其实酱油、醋这些发酵调味品,是很难变质的,无需添加防腐剂之类。
后来各式各样的瓶装酱油进入商店,酱油厂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倒闭了,这个散发着自然酱香味的老味道,也只能残留在记忆里了。
回到现在,这次大众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没想到受伤最深的是“海天味业”,有网友发布了美国和日本等地的海天酱油,都是“零添加”的,有关海天出口酱油和国内酱油“双标”的问题,让网友们批评声音不断。
可以肯定的是:海天酱油在国内的品类,高中低档齐全,有添加剂的,零添加的都有,这点是不能看出“双标”问题的,至于有网友说,即便是同一个品种的酱油,国内和国外的配料表也不同,这点需要大家自行判断。
但海天味业明显对这个问题反应激烈,几天之内出了两条通告,用“严正声明”的形式来否认“双标”的问题,并对部分“恶意造谣”的短视频帐号进行追责。
2条声明大概说了3个问题:
1、海天所有产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及标识都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能得到“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使用添加剂只要符合各国标准就行,标准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3、“双标”会挑起消费者和中国企业的矛盾,不利于“中国造”的世界声誉。
1、海天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为了求证,我特意去了“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经过查询,我完全认可海天的说法,并且看明白了海天发出“严正声明”的底气所在。
无论是《酱油质量通则》、《酿造酱油工艺技术规范》、还是《配制酱油》行业标准,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主要起草单位。当裁判员亲自下场参加运动会,是绝对不会犯规则上面的错误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调味品协会的“酱油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和秘书长也是海天味业的工作人员。
2、食品添加剂符合各国标准的情况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海天表达这个意思我是无法苟同的,思维只要正常,都不会认为无添加剂的标准和有添加剂的标准是不分高下的,尤其是食品领域,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更不能用一句“符合标准”就认为都是好东西,添加剂少的一定比添加剂多的标准高,这个相信没什么疑问。
为什么“零添加”卖的贵,为什么有机食品更畅销,不但大家心里有杆秤,厂家也是知道标准不同,价格不同的,至于“标准本身没有并没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的说法,简直无力吐槽,不知道撰写这句话的人当时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有模糊概念,转移矛盾的嫌疑。
3、“双标”挑起消费者和中国企业的矛盾?不利于“中国造”的世界声誉?这个思路我也不能苟同,消费者提点意见,发出来点疑问,就给上升到如此的高度了?怎么就算挑拨矛盾了?
按照这个思路,饭店吃到苍蝇也别说话,免得被说影响本地餐饮业发展,这大帽子扣得无声无息,一个企业,好好做产品,别学这些东西。
至于不利于“中国造”的世界声誉,我看是恰恰相反,世界声誉是应该得到全世界人认可的,这其中包括中国人,不是只有老外。
世界声誉是建立在产品质量上的,而不是宣传出来的,如老干妈也是卖到全世界的,这其中少不了国人的推崇,靠的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积极改正消费者提出的质疑,让消费者口口相传,亡羊补牢,为时其实也不晚。
海天味业这次的公关处理,我个人认为不怎么样,头铁的硬钢消费者的行为并不明智。
酱油这东西,几千年的传统调味品,一直都是无添加的,添加剂并不是必要的东西,包括国内很多品牌的酱油也确实无添加,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非要从使用“添加剂符合标准”的思路去公关,反倒是弄巧成拙。
如果让我出一个主意,我认为这样最佳:虽然生产的酱油都符合国家标准,但仍然对消费者的监督表示感谢和抱歉,今后将加大“零添加”酱油的生产规模,逐渐不再生产含添加剂的酱油,并努力超越出口国外产品的质量,将最好的酱油献给中国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