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富士康,为学技术去蓝翔。蓝翔毕业包分配,结果还是富士康;故人再辞富士康,发奋考进新东方,借问毕业何处去,校长遥指富士康!”
这是网上一首著名的调侃富士康的段子。虽然只是一个玩笑,但也可以看出,曾经的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力。
这家世界最大的代工巨头,自1988年在深圳投资建起大陆第一家代工厂之后,短短三十年间,在中国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从西南到中南到东北建立了30余个科技工业园区,工人数量超过了百万,仅在深圳一地,便超过了45万!
作为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的孩提时代,是在贫穷中渡过的。读书时的郭台铭,一边求学,一边还要自己打工赚取学费。
24岁时,在一家航运公司工作的郭台铭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一家外贸公司正在寻找愿意承接塑料零件订单的合作者。
郭台铭感觉这是个机会,于是借了 20 万新台币,和几个朋友共同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不久,第一次国际石油危机爆发,油价暴涨引起了原料价格的飙升,郭台铭的工厂也陷入了困境。合伙人见势不妙,纷纷撤资,郭台铭在妻子林淑如的支持下,东拼西凑借钱把公司盘了下来,独自苦苦支撑。
命运总是垂青那些坚持的人。不久,郭台铭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遇——他接下了一笔制造黑白电视机的旋钮的大单。这笔单子让郭台铭赚了200万元。
之后,郭台铭将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斥巨资从日本引进了新设备,创立了"富士康"。
80年代,富士康进入快速增长期。从电脑主机板到电视游戏机再到连接器,它几乎无所不接,并依赖"量大、低价"的竞争优势完成对市场的通吃,很快变成了一家拥有千名员工、2.5亿元收入的企业,这个庞大的"代工王国"就此奠基。
如今的富士康拥有海外制造中心60余个,员工90万人,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来自富士康。
作为全球最大的3C代工集团,富士康所的代工项目涵盖了手机、显示器、PC 系统、主机板、主机箱、零组件、桌上电脑、LED、mp3、路由器、交换机等等产品领域,与苹果、惠普、索尼、摩托罗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
2010年,富士康营业收入共计32万亿台币,郭台铭个人财富高达61亿美元,坐稳了“台湾首富”的金交椅。
祖籍山西的郭台铭,是地道的晋商后裔。他的身上人们既有晋商的勤劳与坚韧,也有晋商的霸道与野心。在富士康,郭台铭有着“暴君”的绰号,因为他说过:“民主是最没有效率的。在企业里,领袖应该带着霸气。”。
在这种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富士康就是一个纪律严明的现代军营。每一个进入富士康的员工,上岗前都必须接受军训。任何人都必须无条件服从郭台铭,就连富士康的高级管理人员,也必须熟练地背诵《郭台铭语录》。
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买下了500亩土地,正式登陆大陆市场。5年后,郭台铭在龙华买下了1500 亩土地,建起了龙华科技工业园区,这也是富士康在大陆规模最大的一个厂区。
深圳富士康的规模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最高峰时,这家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的企业拥有员工45万人,简直就是一个中等规模城市的总人口。
与其说富士康是个工厂,还不如说它是个小社会,因为在厂区里,宿舍、医院、餐馆、银行、超市、网吧,甚至连消防队都一应俱全,员工食堂每顿午饭要用掉10.6吨大米,向员工提供15万份以上的午餐。
除了深圳之外,富士康还在江苏昆山、北京、杭州、上海、天津、太原等城市兴建了工业园,设有 36 家全资子公司,员工总数达 82 万之多。2010 年,仅深圳富士康出口额便达到了 480 亿美元,创下了同比增长 50% 的纪录,连续 11 年拿到了大陆“出口冠军”的称号。
在富士康内部,流传着另一首几乎人人都会的顺口溜:“富士康,远看像天堂,近看像银行,走进像牢房,不如回家放牛羊,兄弟姐妹快快回家。”
一位曾在富士康工作多年的工人曾爆料,在富士康,不少人都用“坐牢”这个词来形容在这里的生活。富士康实行的是严厉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工人普遍感到压抑和累,在这里工作,根本感觉不到一丝丝的快乐。
在深圳,你想区分一个人是不是在富士康上班是很容易的,只要看他的眼睛就行了。如果这个人两眼无神,目光呆滞,没有一点笑脸,那很有可能他是富士康的员工。
在成绩面前,郭台铭飘了。在参加台湾地区一档节目时,郭台铭志得意满地放出话来,说富士康在大陆建厂,是“给大陆饭吃”,是他在大陆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让大陆人吃上了饭。
在说这个话的时候,郭台铭没有想过,富士康和工人之间,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没有这些工人辛勤的劳动,富士康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辉煌成就。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富士康就是把劳动者当成了机器在使用。
不少曾在富士康工作过的人都说:“进了富士康,人就成了机器。”
因为富士康已经将每一个生产动作规定好,工人在操作时,“先用左手还是右手,第几秒以什么姿势做什么动作,全部有严格的规定”。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人像一个零件一样固定在生产之中,创造更高的产量,但却丝毫不考虑到这种让人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是违背人性的,会给劳动者带来什么样的伤害。
富士康有着自己独特的工作产量的制定办法:主管根据订单和对员工工作效率的估计安排分配工作产量计划,经过主管和课长签字通过后,就是工人的工作产量指标。这种产量指标在制定时,是把员工的加班时间计算进去的,所以想完成指标,只有加班。
更为过份的是,如果工人通过加班完成了当天的指标,第二天这个指标就会上涨,一点点往上加,不断突破工人效率极限,使得工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
为了追求员工效率最大化,富士康甚至会把员工的每一个动作进行分解,以求达到最高效率。
富士康有个专门的部门,叫“ I工程”,它的任务就是平衡每个工站的工时。比如有个产品一个工站要2秒,另一个要6秒,它就把另一个也改成2秒,这样他的产出效率就高。但对工人来讲,劳动强度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工作状态导致员工每天快速重复千篇一律的动作,每个人都成了富土康活的"机器"。富士康的"高效",就是这样产生的。
富土康"产能至上"、"指标先行"的理念,让他们从不考虑工人实际承受能力,只是一味提高产量,员工完不成就会挨骂。骂人的经典语录有很多,比如“要干就给我干好,不干就给我滚蛋!”、“不想做就走人,你是做什么吃的,这都做不了你还能做什么?”
一项针对富士康员工的调查表明:富士康工人每月休息时间在4天以下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7. 44%,每天工作在10小时以上的人数占76.9%。
虽然富士康规定的上下班时间是早八点和晚八点,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60小时,每周加班时间不得超过80小时,但实际上在富士康,加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在遇到大订单时,甚至工人每个月加班时间超过 150小时,每天都加班。
这种过度劳动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健康,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资本偷窃工人吃饭时间和休息时间,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秘密,牺牲工人的休息时间目的是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富士康大多数员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是10个小时,除去必要的休息时间,工人的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厂内度过的。
富士康还告诉工人“打工的都是为了挣钱,不加班只能拿底薪”,让工人成为富士康的奴隶,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侵犯了工人的合法权益。
郭台铭的错误,就是他认为“富士康给大陆创造了工作岗位”,而没有认识到是“千千万万的大陆消费者养活了富士康。”
要知道,富士康只是一个技能单一、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它的利润,来自压缩成本和压榨工人这两方面。
郭台铭的目中无人,不仅得罪了消费者,同样也得罪了大陆人民。在发生“十六连跳”事件后,富士康的名声越来越烂,不少大陆企业取消了与富士康的合作,将订单交给了比亚迪和立讯精密这两个富士康的竞争者。
富士康近半成收入来自苹果,可苹果的代工厂不单有富士康。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打工人无法忍受富士康的管理体制,纷纷从富士康辞职,去了富士康的竞争者那边。
富士康有六成员工在为苹果工作,苹果为富士康贡献了80%的收入。但从去年开始,苹果开始规划在中国及海外搭建两套供应链体系,将中国大陆的订单交由以立讯为代表的中国供应商。
苹果与富士康之间的纠葛由来已久。一直以来,富士康都是苹果的主要代工企业,话语权独大;在2018年中美贸易问题后,苹果希望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的控制,获取更高、更稳定的生产体系。
所以苹果也开始与立讯、歌尔合作,立讯甚至威胁到了富士康最主要的苹果产品——iPhone制造。
立讯创立于2004年,创始人王来春曾是富士康的一位打工妹,现在她已成为富士康最大的挑战者。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无论人工成本还是运营成本上,富士康都不如立讯有优势。
近几年,以立讯、歌尔以及舜宇为代表的国产厂商迅速崛起。富士康要保住自己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只有往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这也是富士康想外迁到越南、印度等地区的重要原因。
但是富士康在越南等地区的发展却很不尽人意。他们在越南的北宁省、北江省的四个工厂,生产效率只有国内七成。
尽管工人成本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但当地缺少高素质劳动者,很多核心岗位由于缺乏人才,经常会发生停工的现象。
更糟的是,富士康的对手也在越南成立了越南立讯、义安立讯等公司,与富士康争地抢人。甚至有传闻说,富士康不得不把眼光瞄准目前竞争较为平缓的墨西哥,准备在墨西哥建立工厂。
此前,在深圳举办的富士康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上,郭台铭作了以“走进历史转折中的富士康”为题的演讲。但就在当天的股市上,富士康的“工业富联”大跌9.45%,并于6月19日跌停,总市值降至4002亿元,一周缩水超过1189亿元。
代工曾给郭台铭带来了财富和名望。他所缔造的“富士康帝国”也被冠以“血汗工厂”之恶名。
郭台铭极力想甩掉“代工厂”这顶帽子,也进行了多番尝试。包括此前推出了“门店+网站”的体系构想;以及推出拓展品牌的在线销售渠道“富连网”;还有创办自己的硬件创业公司孵化中心等等,但这些尝试都没有成功。
郭台铭在印度的富士康,也是事故不断,在被印度政府突击查税后,又在上个月,也就是2021年12月传出为数名员工因食物中毒住院的事故。
富士康在印度的这家工厂,位于印度南部清奈市郊区的斯利柏伦菩德镇,大部分工人为女性。
去年12月中旬,这家工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据称一名女工死于食物中毒,结果导致员工爆发抗议。富士康随后澄清该女工并没有死亡,正在医院治疗中。
2021年12月18日,富士康的这家工厂被迫关闭,苹果公司也将其列入“供应商观察名单”之中。
富士康紧急与印度政府及苹果公司沟通协调,提出改进工厂环境的措施,并做出了向员工提供清洁饮用水、增加住宿区、改善环境及雇佣更多员工等承诺。
富士康印度清奈市郊这家制造工厂约有1000名员工,主要负责为苹果公司代工iPhone 12。
这家工厂复工可谓一波多折,先是传出于去年12月26日复工,后来延期至12月30日,再后来又延长至今年1月7日,但根据印度媒体最近的报道,复工计划恐怕又会延期。
兜兜转转了一圈,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终于明白:富士康离不开中国大陆。
2021年,富士康对外公布年报,称年营业收入约为1.23万亿人民币,较去年增长0.3%,在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前提下,仍实现了增长。年报还显示,富士康75%以上产能是在中国大陆制造,这也让富士康彻底外迁越南的谣言不攻自破。
郭台铭也承认,中国是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富士康在近几年着力转型,正发力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产业配套、经济环境、发展高端制造业需要的成熟技术工人,以及庞大的市场容量等各个维度进行评估,都没有任何区域比中国大陆更适合富士康扎根发展。
郭台铭说:“富士康是伴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扎根中国大陆30余年,在中国大陆打下了极其雄厚的基础。
每年的营业额中,中国大陆的业务占比多年来稳居第一,作为集约型强、链条长、规模大的集大成者,富士康上连国际国内顶级品牌商、下接万千中国的中小企业,无论是产业配套、还是国内的经济环境,以及对疫情的管控成果,中国大陆对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而言,都是最佳选择之一。”
富士康最近已经启动新一轮的招募计划,其位于郑州的工厂以万元高薪及包吃包住的高福利待遇,招聘熟练工人。看来富士康这次是下了决心和本钱了。
有分析称,富士康本次招工是为了迎接iPhone13在春节期间的旺盛需求。在此之前的2021年10月份,富士康也在大陆承接了大量iPhone13订单,招募了20万名工人。
对富士康来说,扎根大陆、深耕发展,才是明智和双赢的选择。
郭台铭算是想通了,无论如何也不能失去大陆这个市场,尤其现在失去了对Iphone手机代工上的垄断后,郭台铭看清楚了一件事:对于代工行业来说,富士康并不是不可替代的。哪个地区都无法取代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中国大陆赏了富士康一碗饭吃,而不是富士康给大陆赏饭吃!
有时候,郭台铭真的要好好向特斯拉CEO马斯克学学。马斯克就清楚的知道,他和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市场。
2022年1月7日,在乘坐Model X现身上海超级工厂,参加国产Model 3交付仪式后,马斯克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被寄予厚望。感谢上海市政府的支持和上海团队的工作,我们共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上海速度。我们将继续增加投资,包括Model 3和Model Y两种车型,未来或许有更多的车型在上海工厂生产”。
程平源:《囚在富士康——富士康准军事化工厂体制调查报告》
叶 檀:《制造业外迁是个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