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财爱家第75期实盘周报
前几天我和一帮朋友一起喝茶,其中一位突然说有从香港来的金融界传奇人物要来,他得去接待。另外一个说AK你不是正好做金融的,可以一起去呀。我直接回了一句“我怕我去了后,不到十分钟,把台拆了搞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后来散了之后,我和其中一位关系好的朋友讨论起这件事情,“为什么你去不到十分钟就会把台给拆了!”
“XX,身家算上房子不会超过千万,现金资产估计连200万都没有。这个体量做我客户都不可能。什么香港金融传奇会成为他的朋友。做金融的,十个里面有八个是骗子,还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里的傻子,剩下的一个就是我这种说不清楚的。”
第二天一起吃饭,三个人一起吃饭聊天,确认只不过是一个做外汇的骗子而已。可是我还是花了一个小时去证明这一点。最后我要求这位XX买单,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我,他后续损失会是非常惊人的。因为他昨天招待别人总计用了1.8万,这说明他已经把别人当成了朋友,这群人马上也要收他的网。他之所以相信不过是因为两点:第一是自己的贪心,想通过所谓的投资暴富。第二是因为他去香港时,别人招待他们开的车是宾利慕尚,出手大方。在这一个小时里我没有少调侃和嘲笑他,因为打心里我觉得他傻。
杜月笙的名言:一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三等人,没本事,有脾气。我基本确定是做不了一等人了,所以我当天要是和他一起去了,我一定会拆了他们的台,金融传奇,呵呵。同样有时我也不太愿意回答一些人的问题,未来艾财爱家也将全面停止免费咨询这种事情,因为天下最贵的东西,一定是免费的。
言归正传,这一期周报我将全面解析一下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你在面对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时,所需要面对的风险。
金融机构:向左帮助客户盈利,向右确保自己赚钱,手伸向客户的本金。
从业人员:不是骗子就是傻子。
我曾经多次说过金融机构赚钱的三种方式:息差、价差、概率差,其实还有一种,对于客户本金的盘剥。
最主要的赚钱方式是赚取息差,可是现在还去银行存钱的只有中老年人,而且很多人更愿意以理财的形式将钱存在银行。银行赚取息差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收手续费也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除了这些之外银行还想要赚钱,那问题就来了。
1.赚取理财差:银行的理财产品以2019年4月为例,只要超过4%,那其中就必然配置了信托产品,因为货币型基金目前的收益在3%左右,即使是一级城投债,收益也一般在5%以下。那么只有信托产品才能将其收益抬高,可是目前同时期信托的收益肯定是超过8%的,所以银行本身肯定是从中抽提了利润的。同时私人银行部门会在基金火时,代销基金赚手续费,股权火时推股权赚销售费用,信托火时推信托。除了收销售提成以外,还会收高额管理费用,出了问题也是相关机构的问题。
2.赚取保费提成:很多人到银行买理财很容易买回保险,这是因为银保合作是目前银行收益最高的项目。保险公司的产品提成在正常金融产品中是毫无疑问的最高。
银行体系对于投资者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人,其中傻子是大多数。
之前的六宝基金案中,大多数受害者都是听了银行行长的推荐才会买的。民生银行北京某支行的80后行长发了30亿假理财案。包括我的一个客户,在私人银行推荐下买了九鼎的一个股权项目,说是投到5个高新企业,结果3年后五家全部倒闭。银行理财出大问题并不是银行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因为银行体系太庞大,根本管不过来,而银行工作人员又只是巨大机器的一个零配件,从事的只是大量的重复性工作。家养的宠物哪能理解野外的生存,所以银行体系出问题往往是因为个人。离钱近,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可是思维简单,经验与知识严重不足。往往流离于表面而忽视本质,从银行体系出来的大多数人都是各家金融机构的盘中肥肉。
从一开始就是冲着客户的本金,这是因为券商能提供的最直接服务就是通道业务,赚的就是手续费。至于涉足资管业务的券商,业绩之惨,爆雷率之高简直令人发指。太平洋、九州等都是典型,不过最危险的还是券商从业。
券商从业:疯起来自己都怕。
每一波牛熊市都是一次财富再分配,对于很多证券从业人员来说指望在牛市中一击致富的人太多太多,但成功的比例并不高。徐翔也许算一个,从一个小小经纪人做起,一次次豪赌成就传奇故事。可是从我身边看到的人,绝大多数还是拿了不该拿的钱,用了不该用的杠杆,最后承担不起后果,走向极端。
这里不得不讲一个案例:我几周前去北京见一个大资金客户,他给券商里的从业人员配资,别人打钱到他帐户进行操作。在这一点上只要不碰到极端情况,通常意义上对于他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问题在于用这种手段的人,他在想什么?当然是用高杠杆赚得高收益,虽然这位客户不愿透露具体情况。但是从我过去的经验看,这个人的操作一定是初期保守,后期疯狂。这和打牌输急了眼是一个道理,如果2019年的牛市真能持续很久,当然是大家都好。可是如果牛市是一场误会,结果未必是单方面伤身体。
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利益角度,唯独没有从客户利益出发。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中江信托可以在一两年内爆这么多雷,总计70亿,十几个项目。这是因为在信托公司内,三大部门的利益不一致。
项目部:曾经某信托公司一个二十亿不到的项目,给了介绍人7000万的好处费,这就是信托项目中作为项目经理只要一个项目能够过会就可以拿到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好处。这时如果你发现公司的风控部门很松,什么项目都可以通过时,你会如何做呢?肯定是把这一辈子要赚的钱全赚到再说,所以我们发现中江爆雷的项目有很多都是同一个项目经理。
风控部:项目能否通过内部的风控是关键,出了问题首要责任就是风控,理论上他们是要卡的。可是从中江的实际情况我们看到,这里面风控与销售之中必有问题,可能损害的是公家的利益,获利的是个人。
业务部:当然项目越多,质量越好,项目卡得太严则意味着没项目做,质量太高,意味着提成率低。
信托从业:信托公司的理财经理从表面上很多都可以做到年薪百万,可是从实际情况讲相当一部分都在给客户进行销售分层,收入中隐含一定的水分。直营的销售提成不同公司和不同产品有一定区别,第三方区别则更大。但是共同点都是:销售提成越高越好,我们的产品是市场上最好的,过去我们公司的产品保持着刚兑或是100%兑付率。
信托从本质上讲是合法的高息贷,所有的项目都面临着一个最直接的问题,为什么银行的利息更低,你却来借信托?肯定是有问题的,这个原因就是信托不可能100%安全的根本原因。不过从过去十多年的信托发展来看,目前信托确实是固定收益率与风险平衡点的最优选择。
毕竟中江信托虽然充分说明信托投资有风险,但是同时也说明即使这么大的一个坑,也有人愿意去填。
不同角度去看保险,会有不同的结论。
关于保险,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保险不理财,理财不保险。原因非常简单,从理财结果来看你是必输无疑。
中国十大富豪名下保险公司
l来源:网上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
富人并不是因为买了保险而变成了富人,而是富人发了财之后最想投资的就是保险公司,因为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换得最多的资金。说白了就是扣保费的时间价值,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巴菲特,我认为他的前半生可以称为股神,后半生的策略只是在赚资金成本差而已。
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保险业务部门有几万人,但是投资部门只有50个人不到,他后半生的收益并不高,经常犯错。但是因为拥有持续不断的低息保费资金,可以持续补仓。所以他后半生的投资只用做两件事,第一件美国经济长期强盛,享受其成果。第二件不犯严重错误,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现金流极为充沛的公司,例如苹果。投与不投和其是不是科技公司无关,与乔布期死活无关,只和苹果3000多亿的美元现金流有关。
保险从业:他们就是保险公司最大的客户。这是保险公司最大的套路,招人只不过是在招客户而已。关于保险我并不想多说什么,但是有一天有一位朋友问我,如果长期投资投什么好。我并不想跟他解释医药公司,所以我选了中国平安,他问为什么?原因有两条:世界上主要的十大经济体,他们最大的保险公司的体量都在全国排名前五,甚至大多数是第一。第二条:XX是中国最大的X销。
帮助客户赚钱太难,赚客户的本金太简单。
我见过好几位投契约型私募的客户,都是因为拿不回本息的原因。我知道他们想在我这里得到一些办法和希望,可是我都很直接的回了句:“你的钱打了一个水漂,别做指望,别想回本,当交学费了。”因为契约型私募基金违约成本太低,而赚客户本金远比帮客户赚钱容易。“
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你确定比我专业,消息面比我灵通,你就可以投。不过以我现在的能力,是不敢投资的。
股权基金:卖的是梦想,赚得是本金。
早在两年前我就看中一家医药生物公司的股权项目,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最终也没有拿到相关的股权。因为在两年前这家公司还没有名气,很少有人知道,并不是什么明星项目。股权市场拼的不是钱,而是社会地位,很顶尖的那种。中国绝对有很多好的股权项目,但是流入到市场的不过都是一些垃圾。
最直接的例子,艾财爱家曾经计划搬到广州,某一家机构愿意为我们提供大面积5A办公场所,只不过会给我们提销售要求,以3000万销售额为例:其中信托是按5:1折算,资管1:1,股权和私募契约都是1:3.从这一点我就知道一个股权项目给他创造的利润是信托的15倍。即使是按0.3%算,这个收益率也是非常惊人的,我也因此断定这个机构产品也只不过是个坑。
至于做股权的从业人员,做得到的都是一流的造梦师,或是他们就活在梦里。
1.金融这个行业最毁人。我高中为了考好大学当了体育特长生,可大学最后学的是物流,虽然之后又修了金融。这是因为在一次兼职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一家金融公司,最后才知道是一家黑色金融公司。我当时问这个公司的招聘经理:我学物流的,为什么要做金融这个行业?因为“做金融天天跟钱打交道,天天跟有钱人打交道,你是不是离成功更近一点”。
这家公司的场景就像华尔街之狼,标准的996,底薪只有800,两个月不开单直接走人。我在那里坐了半个月没有打一通电话,被组长骂得狗血淋头。我不想用被逼无奈这个词,但是我受不了别人的质疑,我在一堆客户资料中选了三个极为有钱的“公务人员”,卖了三套“价值”68000元的软件,总计二十万的业绩,奖金和提成拿了2.8万,当月第七名。我永远记得发工资的场景,800多万的现金,第一名抱走其中的20多万。而其他80%的业务员都只不过拿着800元的底薪,担心着这个月会不会被开除。我拿了工资,中午就直接走了人。而当时我们那一届同学的起步工资还在1500-2000元的范围。
一转眼十一年过去了,当初在那家公司做事的人,现在依然分布于虚拟货币、邮币卡、外汇、各类现货、P2P、契约型私募基金等各类黑色金融。只有少数几个后来跟我到了证券公司,因为钱来得太容易,人很难抽离。在这一点上我得感谢我不错的家境和我从小就爱读的史书,让金钱对我的影响力没有那么的强。在理财师培训活动中我就曾经说过理财师必备条件之一:较为良好的经济状况,因为控制赚快钱、大钱的冲动并不容易。
即使后来进入国泰君安,同期几百位客户经理中也有很多最后迷失了的人,毁了自己的人生。没本事的还好说一点,不过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就怕有一点本事,牛市来想捞一波,或者迷信技术赌家产的。
还有一些就是如前文所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在干什么。最后害的只是身边的亲友而已,做金融无知的成本是最高的。
2.为什么一定要收费。在月中的时候一位咨询终管服务的客户问我,他在其他公司买信托都可以跟业务员谈销售分成,我这边可不可以接受。我的回答很简单:不可以,因为不要考验我的人性,经受不住的。
信托收益提成:0.1%-1.5%不等,通常直销业务员的收益在0.3%-0.6%之间,三方要求的收益会在0.8%以上,毕竟不拿信托公司的底薪。但是外部到信托公司财富端拿产品,拿到手肯定是在0.3%以下。比如这个月我卖了3000万信托头马的产品,提成只有0.1%,也就是这款产品我只拿了3万的收益。可是以我目前对于客户的影响力,我完全有能力卖收益在1%左右的产品,这就是30万与3万的差距。一个月27万去考验我的人性,我已经很辛苦了,你还跟我谈分成。时间久了我必然会去选择提成更高的信托产品,这时你面临的问题就是本金的安全。这叫因小失大,生意之道无非是寻求双赢,任何违背这种原则情况下的聪明,都只不过是目光短浅而已。
我挑信托以产品安全性为主导,再平衡个人收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事先收了咨询费,曾经有一个同样说做独立理财师收咨询费是没有办法成功的。但是不收钱,就只能靠各类产品提成了,所以目前所谓的独立理财师办公室实际是按金融产品提成率进行配置的。保险>股权>契约型投资基金>资管>信托>银行理财,当然还有其它乱七八糟的各类产品和黑色金融。
前几天有一位终管客户发了一张图片给我,这是之前建的一个信托群。为了更方便服务大家,可是事与愿违,里面绝大多数人不过是信托业务员而已,我就退了群。
我不明白的是这个人的逻辑,我们比中江信托更不靠谱,我收过你一份钱吗?没有收钱,就没有义务,你为什么能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呢?
我收咨询费除了赚钱养家养公司以外,还有就是希望获得尊重,这个世界最贵的东西是免费的,这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个世界上最便宜的也是免费的,这是对于真正理财师而言。
所以未来我不会再提供任何免费咨询。
3.为什么说不清楚。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职业投资者为内核,理财师是外在身份。做职业投资最重要的是素质就是客观。要做到客观第一步是:永远不要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选择不同也只不过是因为环境不同,诉求不同。
①人性经不起考验:我目前在快速收缩工作室的内容范围,坚持收费,坚持专注服务高净值人群。所以未来公众号会公开分析和传播投资理财知识,但不会再有任何免费服务项。
②让自己的价格更高一点: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只是价格有高有低。以前总听我爹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努力赚钱是保持独立客观的基础。
③多学习一点,不要让自己变得无知。无论哪个金融行业都喜欢招有资源的年轻人,目的不言而喻。只是这些被洗了脑的人,会无知的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推荐各种神坑产品。一个无知的傻子比一个精明的骗子危害更大。金融看似高端,实则基础逻辑比较简单,只是在做判断时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④眼光更长远一点,目标更远大一点。最近陪妻子去医院做产检,马上就要做爸爸了。在思考这个孩子的未来时,我想给他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一个让他骄傲的父亲。所以年底我准备在市中心再买一套房子,我不能让他在江夏这个有毒环境中长大。第二个如果有一天他有兴趣做金融,我的客户资源可以传给他,因为家族财富办公室最伟大的目标,就是伴随客户一起成长。正是这种长久眼光,才能支撑我保持公正客观,因为赚大钱,长远赚钱要比赚快钱、赚黑钱有吸引力的多。
金融机构、金融从业人员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个安全的存在,彼此的利益在共同创造利润方面或许有一致的地方,但客户的本金才有可能是他们的终极目标。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