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铁公司前身是于1897年建成的官营八幡制铁所。不仅是日本制铁公司的发祥地,还是日本现代钢铁工业的发祥地。
2019年4月1日,原新日铁住金(原日本最大钢企)、日铁日新制钢等多家公司经重组合并后,正式更名为日本制铁公司(以下简称新日铁)。
新日铁曾被视作中国宝武的“老师”。
40多年前,宝钢工程上马后,曾从新日铁等国际先进钢企,引进成套冶炼轧制装备、技术和管理,以及派了一千余名宝钢人员去日本接受培训和实习。
而新日铁则派出大批技术专家参与指导宝钢的建设,可以说是为我国的钢铁事业出了一份力。
到日本等国家参观学习后,中国人才真正认识到了中国与世界在冶金行业的巨大差距。
那时,新日铁的外派人员与中方人员精诚合作,不仅热心传授经验技术,也把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带进了我国。当然,日本这样做,也有着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考虑。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自2003年至2007年,宝钢连续五年进入世界500强。
2007年,宝钢第三次进入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榜单。
2016年,由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组成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宝武),于12月1日揭牌。
宝钢集团成为中国宝武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从此中国宝武进入了一路兼并壮大的新时期。
直至2020年,当年的“学生”,已经成长为年粗钢产量和盈利水平全球第一的“钢铁航母”。
处于全球行业领先地位,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均位居世界第一。
2021年4月份,中国宝武还在其官网发文表示,中国宝武与新日铁(现日本制铁)的友好合作源远流长。
不料一转眼就被昔日的“老师”告上了法庭。
2021年10月14日,据环球网消息:日本制铁公司当天发表一份公开声明,称由该公司持有的“电磁钢板”相关专利遭到侵权,并向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
而起诉对象竟然是日本汽车巨头丰田,以及中国钢铁巨头宝山钢铁。
日本制铁公司分别向上述两家企业索赔,金额高达2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1亿元。
除此之外,日本制铁公司还向法院申请了临时禁令,要求停止使用宝钢电磁钢板的丰田电动车,在日本境内制造和销售。
诉讼案发生后,宝钢回应:在争议发生之后,中方人员曾经多次向日本制铁公司提议,就是否构成侵权展开进一步交流和求证,但宝钢的提议一再被日本制铁公司拒绝。
对日本制铁提出的专利诉讼,宝钢明确表示,公司一切研发、生产和销售都严格遵守了国内外法律法规,不存在任何专利侵权行为,因此将积极应诉,用法律捍卫本企业的应有权益。
从以往的同类案件来看,关于专利的诉讼案向来周期长,花费巨大。
不管诉讼的结局如何,未来几年宝钢在日本的钢材销售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而本起诉讼第二个被起诉对象丰田公司表示:这起诉讼非常“令人遗憾”,因为在与其钢铁制造商签署供应协议之前,经过详细考察该公司(宝钢股份),没有发现任何专利侵权问题。
中国宝武则在回应中说到:“如果老师总在打压学生,不想让学生超过他,那么整个人类的探索是不会进步的。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某一个行业才能不断向深发展”。
对此,中企表示不予认同,而该案件最终长期迂回。
这一次“惹出事端”来的磁性钢板,又是个什么东西呢?
磁性钢板在我国的常用叫法是硅钢片、电工钢,一般含硅量为0.5-4.5%。
它是一种含碳极低的硅铁软磁合金。
是电力、电子和军事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合金,亦是产量最大的金属功能材料。
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心。
硅钢片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工业能力的考验。
随着硅钢的用途越来越广,对硅钢的生产要求也越来越广。
本来硅钢的加工生产工艺已经很复杂,但后来取向硅钢的研发生产成功,又加剧了硅钢的生产难度。
早期的硅钢以无取向硅钢为主。
无取向硅钢是含碳很低的硅铁合金,在形变和退火后的钢板中其晶粒呈无规则取向分布。
取向硅钢也称冷轧变压器钢,是一种应用于变压器(铁芯) 制造行业的重要硅铁合金。
与无取向硅钢相比,取向硅钢在磁滞、铁损方面的指标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取向硅钢的磁性有强烈的方向性,在轧制方向上铁损值最低、磁导率最高,在一定的磁化场下有更高的磁感值。
比如应用在电动机方面,只要给极低的电流,就可以在其内部产生极大的励磁电流,从而节省了电能。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等领域,这种优势越发明显。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取向硅钢就成为下游产业竞相追捧的对象。
借用浙商证券的报道,高端电工钢盈利稳定,未来成长性强。
作为电力及新能源行业必须的钢材产品,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工钢产品供不应求。
上半年,电工钢价格维持高位。
且由于电工钢对于技术、装备要求极高,供给释放弹性较弱,使得电工钢价格维持在高位运行。
目前,能耗双控对于工业企业节能及电网升级需求明显提升,高端取向硅钢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但取向硅钢的研发与生产难度大到难以想象,不仅在硅钢的成分上有着精确的配比,而且在轧制工艺的要求上也极其苛刻。
因此,虽然生产硅钢的厂家众多,但能生产高性能、取向硅钢的企业却不算多。
迄今为止,国外生产硅钢的主要厂家有,德国及在法国的蒂森克虏伯、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钢铁、美国AK和AlleghenyLud-lum、俄罗斯新利佩茨克(NIMK)和维兹等。
但日本、韩国和德国仍是高端硅钢产品的主要来源地。
科学研究十分不易,前期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更是高得吓人。
而搞研发,有时更像是一场买大买小的豪赌,一旦在前期判断错了研发方向。
除了巨额资金打了水漂,而且回过头来从头开始,也会在时间上大大落后于同行。
所以一旦某一家企业研发成功,立刻会申请专利,保护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产业奶酪。
用专利的方法保护发明者的权益,一方面是体现对科学的尊重,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激发更多科技人才的创造动机。这很有必要。
但是有的国家或个人、企业却过度利用专利,使之成为行业先行者打击后来者的工具,这就是所谓的“专利壁垒”。
“专利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企业(主要是发达国家制造商)依靠其技术垄断优势,以保护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名义,利用甚至滥用专利制度的法律保护,实施各种不合理障碍措施限制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口,使国外非专利权人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地位。
在某一行业起步越晚的企业,将来面对的“专利壁垒”就越多,突破难度也更大,有的甚至就只能终生受制于专利的拥有者。
据统计,日本在磁性钢板领域申请的专利数量非常多,基本涵盖了产品的材料成分、轧制工艺,甚至外观尺寸等方面。
相比较国外动辄上百年的工业沉淀,我国的工业起步很晚。
关于硅钢等附加值高的钢铁产品,我们的起步就更晚于他人。
所以我国在产业发展中受到的“专利壁垒”的围困就相当多。
我们在很多产业并不是研发速度慢,更不是资金投入少,而是在产品更新的必由之路上,别人早就设置了专利,甚至你的尺寸设计一不小心,都会被起诉。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也就愈加接近了外国企业的奶酪,也更接近了对方设置的专利壁垒。
所以近几年,我国企业在国际上被起诉专利侵权的案件多了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就是误中了对方的专利陷阱。
在诸多的陷阱中,有一种陷阱比较阴毒,就是择时起诉侵权专利。
在某企业误入专利壁垒初期、由于此时起诉侵权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被侵权的知识产权拥有者并不起诉。
等到这家企业的市场培育起来以后,有了更多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时,知识产权拥有者就突然起诉,并拒绝谈判。
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条款,逼迫侵权企业退出市场。
顺势占有该企业早就拓好的市场份额,借鸡生蛋,坐收渔利。
被起诉的企业,被打击得一蹶不振,很难再缓过气来。
还有一种打击办法,就是借助信息不对等优势,加之国家对本国企业的保护,对进入本国市场的外国产品,以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向司法机构恶意起诉。
胜诉都不是目的,而迟滞对方进入市场或使对手的产品成本大幅上升而失去竞争力,给自己带来喘息的机会,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在硅钢研发生产领域,中国宝武是国内带动这一发展浪潮的龙头老大。
其不仅能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更突破性的实现了取向硅钢,包括高磁感Hi-B钢的稳定生产,改变了我国高品质硅钢,完全依靠进口的尬尴局面。
近年以低价优质的产品逐步打开了日本市场,在竞争中击败了“老师”新日铁,与丰田公司达成合作,才惹来这场“无妄之灾”。
可是,即便是一时受阻,也改变不了中国宝武快速发展的势头。
宝钢股份既是中国最现代化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国际领先的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股份2021上半年经营业绩创上市以来最好业绩,为同期历史新高。
太平洋证券指出,宝钢股份随着降本增效不断推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减量发展背景下,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行业估值中枢抬升。
中国宝武作为全球的头部企业,将会尽显龙头优势,充分受益。
我国在发展,将来还会遇到更多的专利问题,这对我国的企业是一个考验。
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倒逼了我国企业的研发动力。
未来,我国企业将会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