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罗森伯格(中国组负责人辞职)

  • 公司招聘
  • 2023-11-13 18:00
  • 龙泉小编

中方驻美大使刚履新,商务部长也将访美,再加上王毅主任前段时间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秘密会见。中美的互动开始变得频繁,然而美方却出现了两个变数,第一个是美国国务院“中国组”负责人、副助理国务卿沃特斯近期宣布辞职,而他的辞职原因也比较复杂,第二个变数是,作为美国的最高外交官,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却在中美频繁互动之际,没有出现,这完全不符合常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罗森伯格(中国组负责人辞职)

(路透社报道截图,中国组负责人将离职)

中国组负责人离职

根据多家外媒的透露,近日,美国国务院副助理国务卿,领导“中国组”的沃特斯宣布将在6月底离职。“中国组”是美国国务院去年12月创建的“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的简称,创建这个部门的目的,美方称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中美竞争”。

现在负责人已经选择离职了,而且沃特斯已经找好了“下家”,将去司法部工作。而他的辞职很可能与美国国务院内部对华政策的分歧有关。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巨大挑战,也让美国内部发生了分歧。

例如,许多美国官员要求拜登政府采取一系列反华措施,但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主张在“气球事件”上降温,美国国务院也因此推迟了对华实施新制裁。根据路透社获取的内部邮件,推迟制裁使一些美国官员感到震惊,同时这也说明了美国内部在对华问题上存在的严重分歧:有些人主张态度更强硬,另一些人则倾向于采取更加克制的策略。

罗森伯格(中国组负责人辞职)

(沃特斯右一,布林肯和舍曼剪断红绳预示“中国组”的“开张”)

而这种分歧已影响到了“中国组”的运行,导致该小组士气低落,而这也可能是沃特斯离职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还有一部分工作人员也提出了离职申请。目前,“中国组”人员流失严重,空缺率高达40%。这无疑证明了美国对华政策,是十分混乱的,这一组织名为针对中国,实则近乎形同虚设。

且离职的不止一个,今年3月,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高级官员,罗森伯格宣布辞职,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也计划在今年夏季离任。可以说,在中美关系上,“中国组”刚建一年多,自己就先乱了。美国负责中国方向的事务性官员纷纷离职,说明白宫内部分裂太严重,既要又要,活肯定比较难干,这也验证了拜登这一届的对华具体操作是失败的,也验证了美方在处理涉中问题上的分歧严重。至于是下面具体干事的官员给布林肯提供了错误方案,还是布林肯一意孤行不听下面人员的合理化建议,就不得而知了。

罗森伯格(中国组负责人辞职)

(布林肯不断炒作气球事件,在访华问题上反复无常)

中美关系上,布林肯退居二线

而就在“中国组”负责人透露离职消息之际,有人注意到布林肯在中美关系问题上“退居到了二线”,而且这也是有迹可循的。例如在维也纳中美的高层会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王毅主任面谈了8小时,而美国最高外交官布林肯,当时在哪里?

王毅和沙利文的会议公告非常简单,只有106个字。而且沙利文在会议结束后的声明也都比较积极,没用“威胁”、“侵略性”、“胁迫”、“对抗”这些词,而是使用了11次“沟通”、4次“富有成效”和3次“建设性”的词,用了8次“竞争”来描述中美关系。其中有一句话就是,他们决定要继续保持这条沟通渠道。

但布林肯原本应该是与中国进行沟通的第一线,但没能做到。他公开表示非常希望能访问中国,但随后也是变来变去,表现出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这就意味着布林肯不在中美沟通之列,或者说,不是重点人员,已经退居到了中美沟通的二线。

罗森伯格(中国组负责人辞职)

(布林肯在中美关系上减少露面次数,在美国做一些边角料工作,例如代替拜登出访太平洋岛国)

其实,作为美国最高外交官,他本来有很大的机会帮助维持中美关系,而且中国已经准备好迎接布林肯。但是布林肯没能理解2021年阿拉斯加会谈的那句话:“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地与中国交谈”。

布林肯也没有为访问创造有利条件,而是恢复旧矛盾,制造新问题,包括在菲律宾建立军事基地,建立北约与韩国和日本的联系,对中国企业实施新的出口管制和禁令等等,还有更多涉及中国核心问题。

经历气球事件后,布林肯就宣布推迟访问中国计划,但事实上,双方从未正式宣布过访问。而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对布林肯的态度完全失望了。,所以布林肯在中美关系上显然是失职的。中美走到如今这步,布林肯脱不了干系。如果一个国家的最高外交官,不能和北京保持开放的沟通,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外交官。

美国内部,在对中美关系上的分歧巨大

从这些人事变动以及布林肯“退居二线”的事情上来看,白宫方面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是比较大的,首先是对中国的态度,一部分美国人主张采取更强硬的手段。另一部分美国人则认为,美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应当尽可能地进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

罗森伯格(中国组负责人辞职)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即将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会面)

其次是贸易政策,一些美国公司希望能够在中国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机会,而一些政客主张更多的贸易限制,一些人支持对中国商品征收更多的关税。而另一些人认为这种做法反而会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

还有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毕竟科技领域的发展事关人类未来,美国有人担心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安全,动摇美国霸权根本。另一部分人则看到了中美科技合作的前景,在清洁能源等问题上中美应当加强合作。

而且在安全问题上,美国有人认为中国是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应该通过对话和合作来应对潜在的问题,避免无意义的冲突。这种分歧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两国间的紧张。

总的来说,美国内部对中国的分歧可能导致其对华政策的不一致和不稳定,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可能带来影响。但这也为中美双方提供了磋商、协商和合作的机会,以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美国内部的变动,可能预示着对华政策或将出现新的调整。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硬与软、如何管理和调整中美关系,将是接下来新任官员面临的重大挑战,而这也将影响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文/战刀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77768.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