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 公司招聘
  • 2023-11-19 12:00
  • 龙泉小编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申万宏源证券 宋涛)

1. 国内领先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平台型企业

1.1 深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产品线不断丰富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企业。公司成立于2006年,于2019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深耕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领域,持续高投入形成了创新研发、精密制造及快速市场响应能力,使其从单一功能产品供应商逐步向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目前公司产品涵盖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热管理复合材料、薄膜包装材料及高分子聚合材料等五大类,具体产品 1000 多种,型号多达 3000 多种,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陶瓷电容等重点领域。

凭借高水平的胶水自制能力、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高投入的“嵌入式”研发体系以及对复杂涂布工艺技术的经验积累,公司与富士康、领益、华为、Facebook、特斯拉、三星、OPPO、伯恩、蓝思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公司产品线持续丰富,产品结构逐步高端化。

公司自 2006 年成立以来就从事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最初产品主要为普通保护材料和传统胶粘产品。

2011年开始,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依靠技术积累和工艺进步,产品逐步升级,形成了功能性薄膜材料、电子级胶粘材料、薄膜包装材料三大类产品。

2014年开始,公司将目光转向光学级薄膜材料以及石墨热管理材料等领域。

2017年,公司为特斯拉开发弹性导热组件,成为 Model3 唯一供应商。

2019年,公司为客户开发的 VR 眼镜用 OCA 通过认证。

2020年,公司陆续投建 OCA 光学胶膜、精密离型膜以及高解析度 PET 膜等项目,同时开始有部分产品用于新能源电池。

2021年,公司与特斯拉签订电芯胶带定价协议,为其自产圆柱形电池电芯供应电芯胶带。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OCA 光学胶膜、MLCC 离型膜、偏光片功能膜、新能源材料等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OCA 方面,公司原有两条产线可生产 OCA,2019 年募投项目 3 条产线已经投产,后续 2020 年扩建的 3 条产线也在 2022 年底陆续安装调试完成,6 条线总计形成 5200 万平方米/年的产能;MLCC 离型膜方面,公司共规划 8 条精密离型膜产线,总产能约 15396.48 万平方米/年,预计今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安装调试;偏光片功能膜方面,公司瞄准国内大宽幅偏光片保护膜、离型膜的市场空白,投资建设 2700mm 的宽幅偏光片保护膜和离型膜涂布线各 2 条,目前设备正在安装中。

新能源方面,公司已持续为圆柱形电池及方形电池提供绝缘材料,并不断丰富产品种类。此外,2022 年 3 月公司与安洁科技签署了《投资协议》,共同设立苏州安斯迪克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出资比例为 45%),开发氢燃料电池 CCM。

2022 年 11 月,公司面向特定对象增发股票 3562.6313 万股,募集资金 50000 万元,主要用于精密离型膜建设项目。公司将引进进口离型膜涂布线,形成年产 15396.48 万平方米的精密离型膜产能。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向上游布局 PET 基膜产线,叠加胶水配套自给,公司一体化优势显现。

PET 光学基膜是公司重要的原材料,为不断提高关键原材料的自制比例,公司共规划了 3 条 PET 光学基膜生产线,单条产线的年产能约 2.5 万吨。

目前,第一条产线已于 2021 年四季度顺利建成投产,预计第二、三条产线将分别于 2023 年二季度、三季度投产。同时,公司自2015 开始自制胶水,高水平的胶水自制能力保证了自身 90%左右的胶水自给。

公司不断向上游产业链延伸布局,将进一步扩大成本优势,同时也有助于不断加深对产品研发过程、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理解,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质增效。

公司股权结构清晰。金闯和施蓉夫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2 年 12 月 28 日,二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 32.90%、5.24%,控股权稳定。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1.2 公司业绩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公司营业收入稳步提升,盈利能力不断增强。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 19.84 亿元,同比增长28.9%,2015-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5.2%;实现归母净利润 2.10 亿元,同比增长15.6%,2015-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37.6%,盈利能力大幅增强。

此外,消费电子领域是公司非常重要的下游应用领域,消费电子品技术迭代快、热点切换迅速、产品周期短,这也造成公司业绩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下半年的营收和利润明显高于上半年。

2022年受新冠疫情反复、俄乌战争、海外通胀和欧洲能源危机交错影响,全球消费需求低迷,电子终端产品作为可选消费品类需求疲软,各大面板厂商均大幅减产,行业稼动率持续处于低位,产业链内企业业绩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022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16.17 亿元,同比增长 11.8%,实现归母净利润 1.68 亿元,同比增长 26.3%。随着行业库存逐步出清,终端消费电子悲观预期触底回升,叠加稳增长、促销费的政策,市场需求有望回暖。

图 5:公司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图 6:公司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电子级胶粘材料快速发展,是公司毛利的重要支撑。

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源于三大类产品,包括薄膜包装材料、功能性薄膜材料以及电子级胶粘材料。其中,薄膜包装材料是传统胶粘材料,属于较低端的大众化产品,毛利率低,近年来的收入占比逐渐降低;功能性薄膜材料大多属于辅材,包括保护膜、离型膜等,长期占据公司 30%以上的营收;电子级胶粘材料大多属于主材,毛利率维持在 50%左右,毛利占比不断提升,从 2016 年的 40% 上升至 2021 年的 62%,是公司利润增长的重要支撑,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1.3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技术储备丰富

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石。

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将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十大重点发展产业方向;2021 年,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 年版)》将 “膜材料”列入先进化工材料。

与传统材料产业相比,新材料产业兼具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特性,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和长期的技术积累,尤其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许多“卡脖子”问题存在,国产化替代需求迫切、市场空间非常大。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技术储备丰富。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1 年研发费用达 1.09 亿元,2016-2021 年 CAGR 为 16.9%,研发费用率维持在 5%以上,居行业前列。

截至 2022 中报,公司已获授权专利 596 个(剔除授权后过 期的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221 项,同时公司主导并参与起草了 5 项胶粘剂国家标准。

此外,公司还非常注重与大专院校的科研交流合作,同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科研交流机制。强大的研发投入和丰富的技术储备使得公司展现出较强的产品迭代能力,为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创造了先决条件。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嵌入式“研发模式紧密绑定下游终端客户,”一站式“解决方案凸显公司能力。

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新产品多,传统研发模式下,企业通过代工工厂和模切厂所掌握 的市场数据往往滞后于终端客户的最新需求。

公司通过研发部、市场部及销售部等多部门多纬度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及客户需求,与终端客户进行直接交流和个性化需求分析,将公司的研发活动延伸至终端客户新产品的研发阶段,形成了特殊的“嵌入式” 研发体系,与下游终端客户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强了客户粘性。

同时,公司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产品已经基本能够覆盖消费电子产品所需的大部分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叠加自身的研发优势,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解决方案。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领先的精密涂布工艺、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高标准的无尘车间助力公司研发的高端新品规模化量产。

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加工中,主要涉及材料配方、涂布、调送、设备协同四大关键技术。经过多年技术探索和经验积累,公司掌握了先进的精密涂布技术,加上多条日本及德国进口的先进产线,和多个全域 100 级无尘涂布车间,可保证百纳米厚度级别的光学级涂层的高质量涂布。

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引入,加大员工激励力度,助力公司长期发展。

2020 年,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分两次向符合授予条件的 156 名激励对象授予 191.55 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 1.69%。

2021 年,公司实施了新一期的股权激励计划,向符合授予条件的 124 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 170.5 万股限制性股票。

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不断增强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的激励,让优秀员工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消费电子悲观预期触底回升,行业复苏推动产业链否极泰来

消费电子终端市场逐步回暖,面板产业有望迎来拐点。

2021 年 Q3 以来,受新冠疫情反复、俄乌战争、海外通胀和欧洲能源危机交错影响,全球消费需求低迷,电子终端产品作为可选消费品类需求疲软,各大面板厂商均大幅减产,根据 AVC Revo《全球显示器面板出货报告》显示,2022 全球显示器面板出货量 156.2 百万片,同比下滑 9.3%,其中 12 月单月出货量 11.3 百万片,同比下滑 33.5%,环比微增 0.8%。

在传统消费电子创新迭代乏力,需求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汽车电子、VR 智能穿戴等领域兴起,为消费电子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随着行业库存逐步出清,叠加稳增长、促消费相关政策不断发布实施,市场需求将逐渐回暖叠,面板价格出现试探性上涨,行业复苏预期将带动产业链内企业业务迎来转机。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3. 多款产品陆续突破,公司迈入快速上升通道

3.1 OCA 应用领域广泛,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公司一体化 优势明显

OCA 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是一种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胶剂,属于压敏胶。OCA 胶膜是一种无基材高透双面贴合胶带,通常先将光学亚克力胶制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底层再各贴合一层离型膜。

OCA 光学胶无色透明,指定光波波段内透光率极高>99%且雾度<0.8%,固化后胶层折射率与被粘接光学元件的折射率相近;使用温度范围内粘接强度高,胶层弹性模量低,固化后收缩变形小;耐光老化、耐湿热老化;可室温或中温固化。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OCA 胶膜的大规模使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触摸屏市场的高速发展。

2007 年,苹果推出了 iPhone 电容式触摸屏手机,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触控体验和优异的显示效果,随即引来了触摸式数码产品快速增长。

触控屏已经成为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车载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等的标配,推动 OCA 胶膜需求大幅增长。

光学透明胶在触控显示屏中起固定和提高对比度的作用,其应用分为触摸屏模组粘接以及触摸屏/显示屏的粘接两大类。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常见的触摸屏主要有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其具有反应速率更快、可实现多点触控等功能,在消费型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主要的电容式触摸屏的触控架构可以分为 out-cell、on-cell 和 in-cell,而 out-cell 又可以分为 OGS/TOL、GFF 等多种架构。其中,on-cell 和 in-cell 这两种内嵌式结构更加轻薄,更多用于高端产品,out-cell 成本更低,更多用于中低端产品。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相对于传统的边框粘接结构,OCA 胶整体粘接结构(全贴合)可以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折射率也是光学透明胶光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相邻不同透明介质的折射率相差越大,光在界面上的反射率也就越高。OCA 胶的折射率(1.47-1.51)非常接近玻璃、亚克力等被粘接材料的折射率(分别为 1.50、1.49),触控模组和显示屏之间的全贴合消除了两者之间的空气层,由此减少了光在空气层传播的反射损失,大大降低了由于空气层的存在而产生的较大眩光缺陷,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同时还可以消除灰尘和水汽的影响,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从下游触控面板看,OLED 普及带来了 OCA 新增量,新型 OLED 柔性屏的应用和推广提高了 OCA 的单机价值。

目前,LCD 已经处于成熟期,市场规模维持稳定,而具备轻薄化、低功耗、高对比度、宽色域等优势的 OLED 技术正处于成长期,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手机已经普遍采用 OLED 屏,未来随着 OLED 在车载显示、智能家居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将为 OCA 胶膜带来新的增量空间。

预计 2022 年,全球 TFT-LCD 出货量为 25.45 亿片,AMOLED 出货量达 9.22 亿片。新型 OLED 柔性屏是指可折叠、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可满足设备的变形要求,同时也对 OCA 光学胶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要求和产品价值更高。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从各终端产品看,随着新兴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新领域快速发展,OCA 光学胶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全球范围内苹果 iPhone、iPad 等智能电子产品的热销,以及国内华为、小米等品牌的快速崛起,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不断普及,全球成熟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快速发展,尤其可穿戴设备、AR/VR 设备等新兴电子消费品不断涌现,带来了 OCA 光学胶膜产品的大量需求。

IDC 数据显示,2022 年受新冠疫情反复、俄乌战争、海外通胀和欧洲能源危机交错影响,全球消费需求低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出货量均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是 IDC 同样预计,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以及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将推动 2023 年的新增长。

同时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行业迅速发展,叠加车载显示屏大屏化、多屏化、交互化等发展趋势,应用于汽车内各类显示屏的 OCA 光学胶膜产品的需求也大幅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2021 年全球 OCA 光学胶市场规模达 28.74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73%,其中国内市场规模达 78.63 亿元,同比增长 17.15%。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目前 OCA 光学胶膜市场被 3M 等海外企业占据,国内终端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OCA 国产化替代空间巨大。OCA 胶膜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良率等起到关键作用,需要终端客户长期认证,技术壁垒和客户壁垒高。

在全球范围内,OCA 光学胶领先生产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美国 3M、日本三菱市场份额占比较大大,三星是韩国的代表性企业。与之相比,我国 OCA 光学胶行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主要以中低端产品生产为主,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占比小。

以面板用 OCA 光学胶市场为例,全球市场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合计市场占有率达到 80%以上,尤其是高端市场国外企业处于垄断地位。

OCA 光学胶的质量直接决定触控屏的质量,但是由于 OCA 在单台设备中的价值不大,早些年国内下游厂商替换核心材料的意愿并不强,导致国产化的推广并不顺利。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叠加新冠疫情带来航运物流影响,全球供应链发生变化,危机意识加速国内新材料行业国产化的进程。国内 OCA 企业不断发力,斯迪克、晶华新材、新纶科技、张家港凡赛特等多家企业积极投身于 OCA 光学胶膜的研发和生产,加速冲破海外封锁。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公司一体化能力带来 OCA 成本优势,各大面板厂验证工作有序推进,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在 OCA 光学胶方面布局较早,2014 年开始就申请了相关专利。

OCA 光学胶膜主要包括 OCA 光学胶和离型膜。公司具有很强的胶水自制能力,叠加即将建设完成的 PET 光学基膜产线,打通了 OCA 胶膜的上游材料,一体化优势使得公司成本具有的竞争力,2021 年公司 OCA 光学胶膜产品在部分终端品牌实现突破,主动切入返修市场和白牌市场。同时,公司产品在各大面板厂的验证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能方面,公司 2019 年 IPO 项目建设 3 条 OCA 光学胶膜产线,设计产能 2600 万平方米/年,2020 年新增 3 条 OCA 光学胶膜产线,设计产能 2600 万平方米/年,目前所有设备均完成安装和调试。

公司与客户合作开发 VR 眼镜用 OCA 光学胶膜,是国产 OCA 产品首次应用于海外品牌,也是国产化材料的又一里程碑。

2019 年,公司和 Meta 合作开发 VR 眼镜用热固 化 OCA 光学胶,产品通过认证后成为 Meta 二代 VR 眼镜 Quest 2 独家供应商,标志着公司产品已经进入最高端的胶膜领域,为公司实现对国外高端产品的进口替代,成为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OCA 光学胶膜企业的远景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据统计,2022 年上半年 Quest 2 出货量约 590 万台,累计出货量达 1770 万台。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3.2 MLCC 离型膜需求旺盛,投建大规模产能抢占市场

MLCC 性能优越,5G 和汽车电子化与电动车市场迅速发展,带动其需求用量大幅增加。

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是由印好电极(内电极)的陶瓷介质膜片以错位的方式叠合起来,经过一次性高温烧结形成陶瓷芯片,再在芯片的两端封上金属层(外电极),从而形成一个类似独石的结构体,故也叫独石电容器。

作为基础被动元器件,陶瓷电容器占据了电容市场 56%的份额,MLCC 因其耐高温、耐高压、体积小、电容量范围宽等特点,占据了超过九成的陶瓷电容器市场。

电动汽车、5G 手机等市场的扩大,带动 MLCC 需求用量大幅增加。据统计,一台 5G 智能手机的使用量在 1000 颗以上,一辆燃油车的使用量在 3000-4000 颗左右,而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高达 1.7-1.8 万颗,且以高端型号为主。

Paumano 的数据显示,2011-2019 年,全球 MLCC 出货量由 2.3 万亿只增长至 4.49 万亿只,CAGR 约 8.72%。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2020 年全球 MLCC 市场规模达 1017 亿元,预计 2025 年可达 1490 亿元。

电动汽车、5G 手机等市场的扩大,给 MLCC 带来了新的技术需求,小型化、高容量、高可靠性、高耐温等是 MLCC 发展的技术趋势,国内企业正处于加速追赶阶段。在相同的体积内,要实现更高的电容量,便要求将电容器做得更薄,由此容纳更多层数。这对 MLCC 的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工艺方面,日本头部厂商能够实现一个 MLCC 中的陶瓷薄膜数量达到 1000 层以上,而国内厂商最高仅能实现数百层。另一方面,国内厂商能够实现的 MLCC 的单层厚度较日本头部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全球 MLCC 市场主要由日本企业,如村田、TDK 等占据主导,国内 MLCC 生产企业正加快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这也将推动国内上游关联产业进一步发展。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MLCC 离型膜用于 MLCC 流延成型步骤,离型膜的品质及其与电子浆料的匹配度决定着电容器的质量。

MLCC 的生产需要流延、印刷、叠层、烧结、封端及端头处理等主要工艺流程,MLCC 离型膜和电子浆料是生产 MLCC 工艺流程中流延环节的两个基本原材料。

在 MLCC 流延成型过程中,将陶瓷浆均匀流延涂布于离型膜表面,再经高温干燥、定型后剥离下来,形成陶瓷膜片。陶瓷浆料在离型面的流平性能、陶瓷浆料干燥后行成的薄膜从离型膜上的剥离性和粗糙度是评价流延环节的重要指标。

MLCC 离型膜的质量对于最总电容器的好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确保陶瓷膜片的薄膜化及厚度均匀性,对 MLCC 离型膜的厚薄均匀度、表面平整度(凸点控制在 0.2 微米以内)、离型的稳定性、与陶瓷浆料及其表面张力的匹配度等要求很高,且这些要求随 MLCC 层数的增长及小型化日趋严格。

MLCC 离型膜需求随着 MLCC 的需求同步增长,且国内进口替代空间极大。生产单层 MLCC 所消耗离型膜的面积与 MLCC 面积大致相当,按照 2019 年 MLCC 出货量 4.49 万亿只计算,单只平均层数 400 层,单层平均面积 5 平方毫米,则需要 MLCC 离型膜近 90 亿平方米,按 2 元/平米的均价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180 亿元。

2019-2022 年 MLCC 出货量复合增速按照 8%计算,2022 年 MLCC 离型膜的市场规模将达 227 亿元。

目前 85%MLCC 离型膜市场被日韩以及中国台湾企业占据,如日本三井化学、东丽、帝 人、东洋纺,韩国 COSMO,台湾南亚塑胶等,国产化替代的空间极大。

公司抓住国产自主化发展机遇的需要,投资 4.97 亿元建设 8 条进口精密离型膜涂布线,形成 15396.48 万平米/年产能,预计今年上半年将陆续完成安装调试。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同时,公司于 2022 年 3 月与苏州典奕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签订了《关于大连海外华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资认购协议》,以人民币 700 万元对海外华昇进行增资,持有其 1.7949%的股权。

海外华昇拥有多条国际领先的电子浆料精益生产线,已经与国内外多家 MLCC、LTCC、5G 陶瓷滤波器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此次增资有助于促进双方更紧密的合作,提升公司 MLCC 离型膜产品对海外华昇电子浆料产品的匹配程度,增强对终端客户销售的竞争力。

3.3 抓住宽幅偏光片功能膜市场发展机遇,提升行业地位

保护膜和离型膜是偏光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偏光片是液晶面板关键零件,主要用于控制光束的偏振方向。偏光片由多层膜复合而成,基本结构包括:最中间的 PVA(聚乙烯醇),两层 TAC(三醋酸纤维素)、PSA(压敏胶),离型膜和保护膜。其中,保护膜具有高强度,透明性好、耐酸碱、防静电等特点,其一面涂布有感压胶黏剂,贴合在偏光片上可以保护偏光片本体不受外力损伤。

我国是偏光片需求大国,国内供给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细分市场需求,数据显示 2021 年我国偏光片需求量为 3.6 亿平方米,存在 0.95 亿平方米的缺口。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随着电子显示屏大屏化趋势发展,宽幅偏光片功能膜需求大幅增长。

显示面板下游应 用广泛,根据 Witsview 统计数据,TV 面板是需求主力,占比达 77%,其次是显示器占 比 11%,笔电占比 5%,商用显示占比 3%。近年来,全球 LCD TV 面板大屏化趋势,据 Sigmaintell 数据统计,2022 年平均尺寸增长至 50.4 英寸。

据 TrendForce 表示,2022 年 39 英寸及以下电视面板出货占比将维持在 25%,中尺寸 40-59 英寸出货占比将保持在 55%,是市场最受欢迎的尺寸,此外 60 英寸以上的大尺寸的市场占有率有望上升至 20%。

为满足下游大尺寸面板对宽幅偏光片的需求,包括三利谱、盛波光电、华星光电在内等企业已纷纷建设多条宽幅偏光片生产线。

公司瞄准国内大宽幅偏光片保护膜、离型膜的市场空白,抓住机遇投建 4 条产线,不断提升公司在行业的地位。

公司作为偏光片制造企业的上游企业,瞄准大宽幅偏光片功能膜市场,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开拓庞大的下游市场,投资建设大宽幅偏光片保护膜和离型膜涂布线各 2 条,形成 17107.20 万平方米/年产能。目前,公司利用原有生产线实现相关产品的小批量出货。

3.4 加速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与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厂商开

展业务合作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锂电池及其上游材料需求旺盛。

新能源电池中有许多会用多许多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例如:用于电池芯绝缘包扎等高强度绝缘保护的电芯包裹胶带;用于电池极耳位及卷绕位的终止绝缘固定,起到终止及防刺穿作 用的电芯终止胶带;用于电极片、电极引线和熔断器电路的绝缘和密封,也可用于电池组件的固定、包装、密封和包装的耐高温胶带等。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公司与新能源汽车及电池厂商开展业务合作,成为特斯拉电芯胶带一级供应商。

目前主流的动力电池封装方式可分为圆柱、方形、软包三种,其中圆柱形电池的生产工艺成熟,标准化较好,仅有 18650、2170、4680 三种形式,是特斯拉一直坚持使用的电池类型。

2021 年 1 月,公司公告与特斯拉签订定价协议,成为其一级供应商,向特斯拉供应其自产的圆柱电池电芯胶带,对该产品 2021-2024 年以及 2025 年以后满足其需求数量的供货能力进行了承诺。

目前,公司持续为圆柱形电池及方形电池提供绝缘材料,并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例如粘接材料、导热材料、阻燃材料等。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2022 年 3 月公司与安洁科技签署了《投资协议》,共同设立苏州安斯迪克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出资比例为 45%)。

安斯迪克未来业务定位为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材料,主要业务是将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涂敷在质子交换膜两侧制备的相关组件,CCM 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核心的部件,其作用相当于计算机芯片,因此 CCM 又被称作燃料电池芯片。

生产 CCM 需要经过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均匀地涂布在质子交换膜两侧,涂布的均匀性是 CCM 生产的核心技术和难点。

公司在涂布技术和树脂配方所积累的经验可以应用于氢燃料电池催化剂涂敷在质子交换膜两侧这一工艺过程之中,从而提升 CCM 产品性能。

PET 铜箔是具有潜力的新型锂电负极集流体材料,公司储备技术未来有望快速切入分享大市场。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以及集流体等部分组成,其中集流体主要用来维持电极和外部电路之间的电力传输,目前锂电池分别使用铜箔和铝箔作为负极和正极的集流体。

随着锂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流体轻薄化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是趋势。但由于集流体需要保持一定的机械强度,同时还需要考虑减薄过程中的加工成本,因此不可能无限减薄。

铜箔的厚度通常为 6-12 微米,目前以 6 微米厚度为主;铝箔的厚度通常为 10-16 微米,目前以 12 微米厚度为主。而复合集流体以兼顾能量密度、循环导命、安全性及电池成本的优势成为电池能量密度提高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

复合铜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以 PP、PET、PI 等高分子材料为基材,上下两面镀一定厚度的金属铜,结构类似于“三明治”。

相对传统铜箔,复合铜箔通过高分子材料替代部分金属,可以显著降低集流体的重量以及成本,同时在安全性、循环寿命以及能力密度方面均具有优势。

目前复合集流体工艺可分为两步法(磁控溅射-水电镀)和三步法(磁控溅射-蒸镀-水电镀),其中真空磁控溅射技术是复合铜箔制造工艺的核心。随着复合铜箔技术逐渐成熟,产业化即将迎来曙光,据观研报告网预测,2023 年国内复合铜箔市场规模将达 6.69 亿元,到 2029 年将达 564.55 亿元,复合增速高达 109%。

2021 年公司布局 PVD 磁控溅射膜项目,建设 23 万平方米 PVD 薄膜产能,叠加 PET 光学膜项目,以及 PET 铜箔方面的技术研究储备,后续有望快速切入供应体系分享百亿大市场。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关键假设:

随着 OCA 胶膜、MLCC 离型膜等产品逐步投产,公司功能性薄膜材料和电子级胶粘材料业务快速增长,同时随着上游 PET 基膜产线逐步投产,产品的毛利率也有望逐步提升。

1)主要业务营收增速假设:假设公司 2022-2024 年功能性薄膜营收增速为 5%、15%、25%;电子级胶粘材料营收增速为 35%、35%、50%;热管理复合材料营收增速为 10%、10%、10%;薄膜包装材料营收增速为 5%、10%、10%。

2)主要业务毛利率假设:假设公司 2022-2024 年功能性薄膜毛利率为 23%、24%、24%;电子级胶粘材料毛利率为 45%、46%、46%;热管理复合材料毛利率为 7%、7%、7%;薄膜包装材料毛利率为 9%、9%、9%。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选择业务相近的东材科技、洁美科技、激智科技等膜材料企业作为可比公司。

东材科技:公司是国内绝缘材料领域龙头,推进“1+3“发展战略,着重布局光学膜材料和电子树脂等领域。

光学膜材料方面,内生外延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向中高端基膜拓展的同时延伸至下游涂布领域。

电子材料方面,自主研发出碳氢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活性酯树脂、苯并噁嗪树脂、特种环氧和特种酚醛树脂等电子级树脂材料,与多家全球知名的覆铜板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

洁美科技:公司是全球纸质载带龙头,沿着产业链进行多点布局,目前产品覆盖纸质载带、胶带、塑料载带、离型膜等,尤其在离型膜方面公司不断拓展中高端产品,同时自建 PET 基膜产能提升竞争力。2022 年,纸质载带需求受终端电子影响较大,同时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激智科技:公司以光学膜起家,为国内最早的光学膜生产商,目前主要业务分三大板块:光学薄膜板块、光伏薄膜板块和汽车薄膜板块。为顺应未来大屏、轻薄化、高色域的趋势,公司积极开发复合膜及量子点膜等高端光学膜。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平台型企业,向上布局 PET 基膜产能,以及胶水自制能力,向下布局多款中高端产品。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28、3.47、5.39 亿元,当前市值对应 PE 为 38、25、16X。

东洋纺(中高端产品突破驱动业绩增长)

5. 风险提示

1)电子消费品等终端需求不及预期:

公司产品在电子消费行业应用量较大,消费电子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消费者购买意愿下降,将影响公司业绩。

2)OCA 胶膜、MLCC 离型膜等新品导入不及预期:

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量主要源于 OCA 胶膜、MLCC 离型膜等新品,如果产品在终端认证导入过程不及预期,将影响公司业绩。

3)原材料供应及价格大幅波动: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石油行业下游产品,如果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采购成本和经营效益,影响公司盈利能力。

4)公司近日收到监管函,存违反交易所规定行为:

2021 年 11 月 24 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使用不超过人民币 10,000 万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为自该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之日起 12 个月内,到期公司将及时归还至募集资金专项账户。根据公司 2023 年 3 月 22 日披露《关于归还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公告》,公司未在该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期限内全额归还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选自【远瞻智库】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79878.html

  • 关注微信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