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 公司招聘
  • 2023-11-27 15:00
  • 龙泉小编

对于博物馆,我们往往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用来存放文化遗产的场所,对其功能的认识也是比较浅层次的,觉得不过就是收藏、展览、教育、研究或保存等。

但如果从更深的层次去解析博物馆,我们就会发现,博物馆其实是有灵魂的,透过那一个个瓶瓶罐罐、一方方残砖破瓦,我们能感受它们的肃立和温情。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

在我的家乡山西省阳泉市,就有这样一座博物馆,堪称是这座城市的文化会客厅和灵魂的栖息地。

阳泉市博物馆,属国家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28861件,其中珍贵文物296件。“5·18”国际博物馆日那一天,去逛了一趟,看到一件镇馆之宝:战国青铜剑。

晋东第一剑

关山处处尽览历史苍茫,烟云漫漫感知岁月变迁。在阳泉博物馆“关山烟云”展厅的“东周往事”单元,展示了5把青铜剑。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关山烟云”展厅

这样的青铜剑,阳泉博物馆一共收藏有8把,都是2003年在盂县金龙大街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的。

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铅的合金,其本色是金色,所以古人习惯把青铜称之为“金”,青铜器上的铭文则称为“金文”。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山西盂县发掘的东周时期土坑竖穴墓葬

这种合金传世年代久远了,特别是长期在地下埋藏,会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具体来说,就是表面会覆盖有以灰绿色为主的复杂的锈色。古人将碧、绿统称为青,青铜器这一名字即由此而来。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藏“西晋位至三公”青铜镜背面

我们今天看到的青铜器,大多数都是绿锈斑斑,黯淡无光。但是阳泉博物馆收藏的这几把青铜剑,在地下埋藏了差不多2500年了,保存得相当不错,有的几乎没有多少锈蚀,光亮如新,锋刃锐利,表面极为平整。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藏“西晋位至三公”青铜镜正面

当时,这几把青铜剑发掘出来后,曾做过一次试验,将一张报纸多次折叠以后,轻而易举就能划破,当时被媒体报道为“晋东第一剑”。

其中有一把剑,明显与其他几把剑不同,该剑通体银光,锈蚀极少,剑身断为两截,说明这把剑可能是原料配比中锡的比例较高。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藏战国青铜剑

青铜冶炼过程中,铜的含量越高,材质就越软,颜色则显得发红暗沉。而铅锡配比越高,材质就越坚硬耐磨,且金属本身的色泽也越白。这种材质虽然有助于增加剑的硬度,使锋刃更加锐利,也会使剑的防腐性能增强,但同时又使剑的韧性不足,而易于折断。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藏战国青铜剑

据介绍,这批墓葬,特别是这几把青铜剑的发掘,在阳泉乃至整个晋东地区的考古史上,均属第一次,为研究盂县战国时期,特别是仇犹国被灭国后该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资料。

咦?“仇犹国”,这名字好怪!这里面有什么说道呢?

仇犹国的来头

仇犹,南北朝裴骃《集解》说:“许慎曰:‘仇犹,夷狄之国’”是说仇犹乃北方少数民族“狄”建立的一个国家。

狄族,乃上古部落,早在甲骨卜辞中就有明确记载:“鬼方易”,是说鬼方被商王武丁打败了,向远方逃走或迁走。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鬼方”所在位置示意图

这个“鬼方”,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狄族的先祖。

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玁狁考》一文中说:“我国古时有一强梁之外族,……其见于商周之间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xūn yù),其在宗周之季,则曰猃狁(xiǎn yǔn),入春秋后则谓之戎,继号曰狄,战国以降又称之胡,曰匈奴。”

春秋之时,狄族内部分为白狄、赤狄。《史记·匈奴列传》载:“晋文公攘戎翟(狄亦作翟),居于河西圁之、洛之间,号曰赤、白翟(狄)。”是说被晋文公赶跑的戎狄,居住在河西的圁(yín,音同“音”)水、洛水之间,称为赤狄、白狄。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藏战国青铜剑

为何冠之以白与赤呢?唐朝孔颖达解释说:“谓之赤白,其义未闻,盖其俗尚赤衣白衣也。”

古人也说不清楚这其中的原因,猜测可能跟自身信仰有关,一个尚白,所以常穿白衣,一个尚红,所以常穿赤衣。

在今天的山西省盂县境内建立仇犹国的,就是白狄。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藏战国青铜剑

仇犹,怎么读,这也是个问题。一来,“仇”是个多音字,到底是读qiú(音同“求”),还是读chóu(音同“愁”),让人拿不准。二来,“仇犹”在古文献中有好几种不同的写法,看得人眼花缭乱。

仇犹,《韩非子·说林》作“仇繇”;《战国策·西周策》作“厹由” “叴由”;《淮南子》作“仇由”;《吕氏春秋·权勋》作“厹繇”。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藏战国青铜剑

别看字形不一样,可读音都一样,都读qiú yóu(音同“求由”),这正是所谓的“同音异写”。

仇犹的居地,《山西通志》说:“由在今之盂东许由故城基,县北六里有仇犹山。”

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括地志》云‘并州盂县外城,俗名原仇。亦名仇犹,戎翟之国也。’”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山西盂县境内残存的仇犹国古城墙

清朝程恩泽《国策地名考》第十八卷《由厹》:“方以智曰:‘春秋仇由国今之太原府盂县也,智伯欲伐仇由,即此。’盂县今属山西平定州,东北半里有仇犹城。”

咦,这个“智伯伐仇由”又有什么说道呢?

智伯伐仇由

有关智伯伐仇由的事,最初的时候,历史记载很有限。《战国策·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仅见二十余字:“昔智伯欲伐仇由,遗之大钟,载以广车,因随入以兵,仇由卒亡,无备故也。”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位于山西盂县的仇犹国故址

战国初期,晋国由六卿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智伯瑶执政,他为了开疆拓土,使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壮大,便想吞并仇由国。

但仇由国境为太行山脉地区,多有山地,植被林立,道路不通,怎么办?

知伯便使了个鬼花招,假意要给仇由国送一口大钟,大钟用大车拉着,大车后面跟随着大队兵马,仇由毫无防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因此亡国。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阳泉博物馆展板

然而仅此一事,在战国秦汉之间广为流传。与《战国策》《史记》不同的是,《吕氏春秋·劝勋》《韩非子·说林下》《淮南子·精神训》都以它为重利忘义、贪小失大的范例

《吕氏春秋》对此历史事件的记叙得较为详尽,有二百多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由于文言文生涩难懂,这里就不全文引用了,直译成现代文:

宝软(去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逛一逛)

青铜剑各部位名称

中山国内有个厹繇国,智伯想攻打它却无路可通,就铸造了一个大钟,用两辆车并排装载着要送给厹繇国。厹繇国君很高兴,便削平高地填平溪谷来迎接大钟。

厹繇国大臣赤章蔓枝劝谏说:“古诗说:‘只有遵循确定的准则才能使国家安定。’我们凭什么会从智伯那里得到这东西?智伯的为人,贪婪而且不守信用,一定是他想攻打我们而没有路,所以铸造了大钟,用两辆车并排装载着来送给您。您于是削平高地填平溪谷来迎接大钟。这样,智伯的军队必定跟随着到来。”厹繇国君不听,过了一会,赤章蔓枝再次劝谏。

西周晚期 梁其钟

厹繇的君主说:“大国要跟你交好,而你却拒绝人家,这不吉祥,你不要再说了。”赤章蔓枝说;“当臣子的不忠贞,这是罪过,忠贞而不被信用,脱身远去是可以的了。”于是,他砍掉车轴两端就走了。到了卫国七天,厹繇就灭亡了。

《吕氏春秋》评论说,这是因为厹繇的君主想得到钟的心情太过分了。想得到钟的心情太过分,那么安定厹繇的主张就不能实行了。凡听取劝说自己过分行为的意见不可不慎重呵,所以说最好是不要有过分的欲望。

战国时期虎纹钟

所以,很多人认为,送礼不能送钟,往大里说,送钟会亡国灭种,往小里说,会给人带来霉运。

在今天的盂县,有些人认为,“仇犹国君因贪心而失国”这个说法不对,认为仇犹国君并不贪婪,他是牺牲小我以顺应历史潮流。这话又从何说起呢?

为仇犹国君鸣不平

“盂”是个很古老的地方。1929年考古工作者在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发掘出刻有“于口口口获白麟口祭于口在九月维王祀五日王来自盂口口”的兽头骨。

殷墟出土的甲骨

有学者说,殷墟甲骨文中提到的“盂”,就是今天山西省盂县。如果这种说法属实,那么至少在三、四千年以前,盂县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

关于盂县先秦时期的历史,史料上的记载极其有限,比较著名的,一是“程婴藏孤”,即晋国赵氏孤儿的故事,再一个就是“智伯灭仇犹”。

相关资料截图

也因此,一些盂县人就非常在意,也非常得意曾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仇犹国,他们认为仇犹国被灭,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第一实例。

这种观点,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论证出来的。

相关资料截图

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中心。

传说中的炎、黄二帝,是远古两大部落集团的领袖。黄帝打败炎帝,两族便进一步融合。商周时期,在中原地区与殷人、周人错杂而居的还有蛮、戎、夷、狄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成了新的华夏族。

相关资料截图

郑州大河村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从出土的陶器看,不但有典型的仰韶文化,而且还有东部的大汶口文化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的因素,表明这一时期已经实现了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南方苗蛮文化的融合,华夏民族文化已初露端倪。

早在智伯灭仇犹之前,不知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融汇到华夏民族的行列中来,小小的仇犹国被智伯用“送钟”的诡计剿灭,实在算不得什么“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第一实例”。

相关资料截图

他们还说,古代史料中,将仇犹国灭亡的原因简单归结到国君个人的品性或心智上,“是不全面的,甚或是极其武断的” “也是非常不公平的”。

他们还认为,“仇犹国君乐于接纳大钟,是对晋国先进文明的一种向往与接纳,是为了损失自己的国君地位,来避免生灵涂炭血流成河。仇犹国君哪里是什么颟顸愚蠢、贪财好货、目光短浅、祸害国族的昏庸君主?他倒应该是一位顺应潮流、明了大势、开明通达、境界高迈的了不起的伟大君王。”

相关资料截图

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看待历史就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很多时候,历史是可以随便装扮涂抹的。(张文平)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82832.html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位置网(夜读)
下一篇:暂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