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是2004年写的一篇旧文章,稍作改动,谨以此留作人生的一次美好回忆。
六年前来过这座城市,中国最繁华的大都市,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觉这座城市和黄埔江边的冷风一样冷酷。
今天又来了,夜间的飞机,有人接机,地道的上海人。热情,周到,一直送我们进宾馆房间。我很诧异,这不是我印象中的上海风格。
第二天,迎来了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一起带孩子去锦江乐园。这座有着千万余人口的大都市,却极少表现出凌乱。
棋盘似的高架桥,每座楼房都象棋子恰到好处地落在棋盘当中,街边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它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我以为,它会和香港一样看不见明媚的阳光。其实不然,此时阳光明媚,大厦林立,车水马龙,却总少不了绿草如茵。
抬头望去,天朗气清,白云飘飘,全然没有想象中的灰暗。途中坐地铁转轻轨,行人很多,但绝不拥挤。
车内,人很多,但绝不喧哗。偶尔腾出一个空座位,也不会你争我抢。
此时感觉——这座城市有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临乱不惊,落落大方。
街上,车上,公园里,处处繁华似锦却很整洁,总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在周围飘绕。
这座城一如身边这位朋友,身姿窈窕,步履轻盈,举手投足间总是不经意透露出一种不俗的气质。
第三天,带孩子去了野生动物园和科技馆。这两处是游人集聚之地,每个路口标识清晰,整齐划一。
在这里,却又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大气,造价几个亿的野生动物园,树木云集,各种动物悠闲地散步,看游车穿梭,争抢游人丢下的食物。
至今还记得那只漂亮的长颈鹿,睁着大眼睛,将脸贴在我们的车窗上,疑惑地看着我们。
孩子从未看见过真正在眼前奔跑的狮子和老虎,这天她的记忆里又增添了一些美好的回忆。
在科技馆,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从地球家园到四维电影再到机器人,无一不在冲击着孩子的视野,连我们家长也不厌其烦地转来转去忙着参观。
临走时,孩子恋恋不舍,我和孩子一起描述了一个美丽的梦想:以后到这座城市来上大学,就可以在科技馆玩个够。
我相信,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影响到孩子的思维和成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明和进步。
这座城市追逐着现代化的潮流,也融合着自然和传统,古典优雅又十分妖娆地站在长江三角洲,吹着汽笛,装扮着黄浦江的长夜。
从没想过会在上海有朋友,多年前在凯迪论坛混日子的时候,遇上了一位上海女子,事实上她并非地道的上海人。
从新疆迁回上海,不是她的梦想,所以在她的骨子里还保留着新疆人的豪爽。
今天,我见到了真实的她,和照片上的模样差不多,但漂亮却多了几分:个儿高挑,五官精致,眼神纯真无邪,小女儿更是可爱无比,小样儿特别逗人喜爱。
简单寒暄了一番,她取出偌大一张地图铺在床上,给我指点她家的位置,然后安排今天游玩的行程。
对于彼此都很在意网友见面的我和她,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自然而不矫情。我们并非兴趣相投的好朋友,时不时还在网上互相挖苦开涮,但从来都以诚相待,彼此认真倾听着。
于我而言,她的纯真,如同她朴实的白描写作手法一样,我认定,她就是一种白描的修辞格式。
眼前的她,的确如此,她走在我前面,长裙飘飘,身段窈窕,黑凉鞋的点缀恰到好处,声音和电话里听到的一样甜润悦耳,实在找不出一丝丝在印象中刻画的上海女子的味道。
我不由地感叹,就这样一位端庄的女子,在网络中究竟是如何扮演着一个可爱的精灵?
甚至还扮演着一个酷酷的江湖小子,把论坛比作江湖,把古龙和金庸的风格重现写作论坛,黑白两道,刀光剑影……
即便如此,她却又听着琵琶和慢摇舞曲,心思极为细腻,记得我满脸的痘痘,不远千里为我寄来祛痘药。
我百思不得其解,望着她轻盈的步姿,我将疑惑全部装在她送给我的牛仔拎包里,牵着我的大女儿和她的小女儿,跟在她身后,坐地铁乘轻轨,我们一路上轻声说着网络的江湖往事,没有任何网络的隔阂。
我们彼此了解并不深,我却常在网上向她倾倒情绪垃圾。
如今见了面,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幼稚,朋友不是了解越深就越好,而在于她是否用心记着你,是否以诚待你。
沿路的交谈很愉快,观点也没有太多分歧,和很多世俗的东西相比,她是属于极少受污染的那类朋友,爱憎分明,感情至上。
我甚至在怯懦地想:但愿我以后不要负她,不然真是要受上天惩罚的。
一路游玩都由她买单,心里很过意不去,但不愿在公共场所推来搡去。
我想我总会有机会偿还,更何况对于朋友来说,想必这也是一种互相表达感情的过程。
自此之前和自此之后,我们不会是那种浅薄的交往,我相信来日方长这四个字。
于是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她的“服务”,甚至还大言不惭地和女儿玩到她家去了。其室如人,简洁干净,地板特亮。
临近分别了,当她和女儿目送我们远去时,才想起还有许多“江湖往事”没说完。但心里又有着说不出的高兴——我们互相有所感染。
一个朋友就是一片新世界。我相信会在这片新世界里学到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从QQ转到微信,不约而同退出“论坛江湖”,各自忙着家庭与工作。
十多年间,我们通过很多次信,用笔写下各自的心情和人生感慨,我们没有走散。
她坚持着她的烘焙事业,我坚持着我的瑜伽和古筝。
每次看她微信公众号上烘焙的文章,收获了美好的美食感观体验,还能欣赏到美丽如昔的文字。唯一遗憾的是我不能品尝到她五花八门的西点和中餐美食。
前年我女儿如愿以偿考到了同济大学读研,我也没能去她家再次相会。
去年她女儿考进了上海交大时,我们在微信上聊了几句,彼此都认同一个观点:
走不散的人必定都有着某种共同的东西。
此去经年,我们都在奔五路上,人生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只是相距千里,难得再次相聚。
但我相信,倘若他日我们再次相遇,定能重现昔日美景。就算头发花白,心长在友情亦长在。
我是@帘下百合,喜欢瑜伽、健身、古筝和写作,人生路上愿与您同行一段,欢迎您常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