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人大 2023-03-23 08:32 发表于湖北
3月22日,武汉市新洲区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加顺带领区人大常委会城环工委,调研《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情况工作。
调研人员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国家粮食现代(武汉)基地码头二期项目现场、武汉阳逻粮食物流应急保障基地项目现场、双柳长江大桥项目现场、航天电子产业园项目现场。座谈听取了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编制工作情况汇报,武汉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控制性项目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及相关情况报告。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进行发言,与会委员进行了讨论发言。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于2018年编制并通过区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在落实上位规划控制意图、支撑规划项目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以及武汉长江新区成立并托管新洲区阳逻、仓埠部分区域,新洲区发展面临一系列新的机遇,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成为新洲区下一步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陶加顺强调,一是要进一步高位对接省、市战略布局。根据省、市战略部署,优化功能布局,加快推进航天产业基地融入武汉都市圈发展。二是要实地体现区委战略意图。结合新洲区发展战略调整的重大背景,发挥航天产业基地的重要作用。三是要坚持标准、突出特色。航天产业基地产业配比、配套用地要考虑齐全,并要突出当地产业特色及滨江滨湖生态特色。四是要周密安排尽快形成法定成果。各部门要加强工作衔接,加快完成航天产业基地控规研究工作。
今日双柳 2022-01-06 17:39
近日,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发布,
快来看看,未来的中国星谷是怎样的~
一、基地区位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地区古龙产业园内,南部紧靠长江,距阳逻新城 10 公里,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鄂州隔江相望。基地距离阳逻机场 10 公里,天河机场 50 公里,鄂州顺丰机场48公里,距离武汉站 24 公里,距离邾城 30 公里。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区位图
二、规划范围
依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结合前期研究与概念规划,将依托航天产业基地,打造航天产业新城。规划范围分为两个层次,包括研究范围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确定规划研究范围为 68.8 平方公里。东至挖沟河、西至倒水河,北以涨渡湖大道、环城北路为界,南以长江、古龙干堤为界。研究范围涵盖长江新区东翼及阳逻国际港龙口片区,整体位于武汉市大临港板块以内,并跨越现行都市发展区范围,涉及阳逻、双柳、涨渡湖三个街道。另本次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范围为 23.5 平方公里。东至挖沟,南临长江,西到规划环城西路,北至七龙湖、涨渡湖。
三、规划目标及定位
武汉新洲双柳产业新城项目概念规划:
2016 年由中信设计院编制,已获区政府审查通过。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理念,采取“产业兴城、服务融城、生态立城”的产城融合模式, 打造航天产业新城现代服务核心、航天新兴产业板块、航天创谷板块与航天配套板块四大板块。规划范围约 68.8 平方公里,规划形成了一个环湖新城核心,一个航天主导产业,以两湖为特色构建次级服务组团。
双柳产业新城概念规划图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2016 年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和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编制。2015 年 12 月,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函[2015]267 号文批复《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规划按照核心区、支撑区、辐射区三个层级,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其中,新洲区阳逻基地为核心区,规划面积 11800 亩(约 7.87 平方公里)。重点围绕航天发射及服务、卫星及地面设备制造等打造航天智能制造中心,具体布局形成七大功能区。
规划提出,到 2020 年,以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为核心,打造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年产值 300 亿元,完成利税 10 亿元;到 2025 年,辐射带动智能制造与服务、激光通讯设备、航天新材料、航天新能源等基础产业,以及大数据、智慧产业等延伸产业发展,构建主辅结合、配套完善的新型航天产业体系,基地年产值达到 700 亿元,利税达到 30 亿元;到 2030 年,实现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基地年产值达到 1200 亿元,利税达到 50 亿元。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图
规划目标:
按照《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实施方案》,定位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科技城。以新一代航天发射及应用为核心,打造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航天地面设备及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辐射带动智能制造与服务、激光通讯设备、航天新材料、航天新能源等基础产业,以及大数据、智慧产业等延伸产业发展,构建主辅结合、配套完善的新型航天产业体系。
总体目标及定位:
综合以上,最终确定基地“一个发展愿景、四个战略定位”。一个发展愿景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科技城,四个战略定位为世界级商业航天产业高地、国家级航天科技新城典范、华中航天科技引擎示范区、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四、规模预测
产业规模:
根据《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形成年产 50 发运载火箭的生产能力,以及年产 40 颗 100 公斤以上、100 颗 100 公斤以下商用卫星的制造能力,力争到 2020 年产值达到 300 亿元(地均产值约 38 亿元/平方公里。
到 2025 年,基地年产值达到 700 亿元(地均产值约 89 亿元/平方公里)。
到 2030 年,实现千亿产业集群目标,基地年产值达到 1200 亿元(地均产值约 152 亿元/平方公里)。
人口及住区规模:
对接新一轮总规,同时延续组群控规导则要求,确定规划人口规模为 20.6万人。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人均居住用地面积指标为 28-38平方米/人。规划按照组团化布局理念,规划形成 4 个居住组团,布局居住用地734.9 公顷,人口 20.6 万,人均 35.6 平方米。其中龙口组团居住用地 163.8 公顷,人口 4.6 万人;双柳组团居住用地 315.4 公顷,人口 8.8 万;双柳组团居住用地 171.5 公顷,人口 4.8 万人;航天基地组团居住用地 84.2 公顷,人口2.4 万人。
五、相关专项规划
功能布局规划:
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有机融合为目标,规划布局形成 “1 个综合新城”+“3 个产城融合单元”+“1 个城市绿心”。1 个综合新城为以双柳老镇区为核心形成的现代服务新城区;3 个产城融合单元包括龙口产城单元、武船产城单元和航天基地产城单元;1 个城市绿心为七龙湖城市生态绿心。
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按照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的要求,为实现宜居城市、活力城市的发展目标,规划形成“新城中心—组团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中心体系。共布局 1 个新城中心、3 个组团中心、若干个社区中心。
教育设施布局规划:
在航天产业基地范围内形成均衡完善的中小学教育用地空间布局体系,促进范围内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和持续发展。解决学校的空间布局结构的均衡性, 建立教育组团管理模式,形成片区内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空间布局体系。规划共布局教育设施用地 63.65 公顷。按照 500 米服务半径,共规划布局 7 所小学;按照 1000 米服务半径,共规划布局 2 所初中,5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 1 所高中,1 所中等职业学校。
教育设施规划图
文化体育设施布局规划:
结合组团式住区布局和体育设施的服务半径,规划布局 1 个综合体育中心, 设置开放式场馆和室外田径场,4000 座体育场,主要承办基地内及周边的大型体育活动赛事,用地规模 4.92 公顷;1 个全民健身中心,设置 2000 座体育场, 游泳馆、篮球场、羽毛球场等,用地规模为 4.46 公顷;1 处体育馆,主要为室内场馆,羽毛球、网球、乒乓球以及全民建设设施,用地规模共 2.0 公顷;1处社区体育中心,用地规模 2.39 公顷。
结合人口分布特征,提高基地范围内文化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构建满足居民需求,形成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活动丰富的群众文化设施布局,共布局文化设施用地 11.36 公顷。结合组团式住区布局和文化设施的服务半径,规划布局 1 处图书展览馆,为基地及周边居民提供阅读和学习场所,用地规模 2.72 公顷;1 处会展中心,展示基地的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提供日常和大型的国际会展服务,用地规模 2.88 公顷;2 处文化活动中心,为片区居民提供专门的文化休闲场所,用地规模共 5.73 公顷。
文体设施规划图
对外交通规划:
在借鉴参考其他航天新城的规划经验,充分结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从促进交通与用地融合的关系出发,规划提出航天基地交通战略目标为:“构建公、铁、水一体化的综合对外交通系统,形成绿色、舒适、便捷、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系统”。
1
铁路规划
根据《武汉铁路枢纽总体规划》及在编武汉市总规,武汉未来将形成“一港四主两辅”的国家级客运枢纽格局,分别为天河空港、武汉站、新汉阳站、汉口站、武昌站、光谷站、长江新城站;形成“一环八射”的货运铁路格局, 一环为货运外绕线,八射为京广、京九、武康、武九、江北、汉丹、武麻、武荆等八个方向的铁路货运通道,同时将规划阳逻、林四房、白浒山等重要港区全部引入货运铁路。其中江北铁路和货运外绕线从基地穿过,且规划货运外绕线在林四房站点附近与江北铁路对接。
2
公路、快速路规划
根据《湖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及在编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五环二十四”的高快速路系统,基地可利用航天大道、绕城高速、新港高速、临港高速等四条高(快)速公路构成的“一横三纵”的高快速路系统解决公路的客货运对外交通运输。
航天大道现状为省道,根据在编总规,本次规划将其功能提升为城市城市快速路。临港大道为光谷长江大桥北岸接线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光谷长江大桥目前由市交委委托大桥院进行预可编制,根据该报告,光谷长江大桥从北至南提出了 5 个比选线路,而本次推荐的线路走向为北岸从龙口片和古龙片中间的生态绿楔中穿出接江北快速路,南岸接光谷地区未来二路。
光谷长江大桥 5 个比选线路(推荐线路1)
3
水运规划
根据《武汉新港总体规划(修编)》,林四房港区是以煤炭、粮食、件杂货和石油及化工品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主要包括龙口作业区和四房湾作业区。其中龙口作业区位于阳逻长江大桥至武汉航道综合码头之间,自然岸线长 3.4公里(不含三条过江管线占用 800 米岸线),以粮食和成品油运输为主,规划自上而下在空间分布上形成石化泊位区、粮食泊位区、石化泊位区和杂货泊位区, 规划泊位 5 个。四房湾作业区位于魏家坦至挖沟之间,自然岸线长 7.4 公里, 以煤炭中转和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为后方船舶工业、钢结构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服务。规划从上游至下游在空间分布上形成装备制造业及码头区、杂货泊位区、煤炭泊位区和预留发展区,规划泊位 23 个。
林四房港区布置图
4
长途客运站规划
考虑到基地现状无长途客运站,按高标准建设要求,规划在古龙大街和杨林路相交道口东南角设置长途客运站 1 座,占地 2.01 公顷。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对外交通系统规划图
5
公共交通规划
为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交系统,确保轨道+常规公交站点 500 米覆盖率为 100%。
(1) 轨道交通:根据 2015 年批复的《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 22 号线为远景建设线路,线路从北面七龙湖延伸至本基地,并在学林路与航天大道东南角设置车场 1 座。而根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征求意见稿)》,轨道交通 22 号线线路在基地走向为东西向并在公园西路附近形成换成枢纽与过江的 29 号线对接,同时在基地外东与至黄冈的市郊铁路对接,北延长到红安觅儿工业园至红安县城。
本次规划按《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征求意见稿)》中调整的轨道交通22 号线线路进行落实,即 22 号线在基地范围先沿着航天大道布设,后在学林路附近转至古龙大街行走,最终在基地外与至黄冈的市郊铁路对接,共设置站点 6座(其中公园西路站为与过江的 29 号线换乘的枢纽站),车场 1 座,其中车场位于基地生态发展区航天大道南侧地块内,占地约 27.78 公顷。轨道交通控制线宽度为 30 米,站点长 250 米,宽 100 米。
(2) 常规公交:规划航天大道、双柳大街、机场南路为公交干线运行主要通道,临湖大道、临江大道、古龙大街等为公交支线运行主要通道。结合轨道交通 22 号线、29 号线,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公交覆盖率,强化公交与步行的接驳,引导居民形成“慢行+公共交通”的绿色出行方式。
本文来源:新洲区政府网 今日双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