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季,吉林市长春路上的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迁出,原址开始兴建“西城首府”小区。对许多吉林市市民而言,这是一次悲情的搬迁,因为就在16年前的1993年,这家企业作为改革开放后吉林市第一家登陆A股市场的工业企业,一度让吉林市市民的心中充满激动与希望。
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泰华西药商行。当年回族人孙凯辰在哈尔滨六道街创办了泰华西药店。民国初年,这家药店在吉林市河南街设立了分店,由孙凯辰的弟弟孙辑辰管理。孙辑辰是医科学校的毕业生,对西医西药非常熟悉,同时也精于经营管理。他在河南街的门店(前店后厂),装有在关内特制的大号玻璃,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药店里货架上摆放整齐的瓶装、盒装、袋装中西成药——琳琅满目的药品包装和超大号的橱窗玻璃,在当时堪称特殊的街景。
吉林市解放后,泰华西药店在人民政府的资金、政策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开发出喜肥利、肝胃去痛片、保肺浆等药品,麦精鱼肝油、红汞水、紫药水、碘酊等药剂。这些药品、药剂不仅成为口碑长盛不衰的畅销品,而且在特殊时期及时且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1956年泰华制药厂实现了公私合营。
1961年10月30日,吉林市公私合营泰华制药厂与吉林市船营区中西制药厂合并,在长春路中段路北,成立了吉林市制药厂。当时厂房面积仅有两千多平方米,设备也比较简单。1963年又有吉林省卫生制药厂和吉林省机械厂办的江城制药厂并入,第二年,吉林市制药厂改名吉林制药厂,直接划归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沈阳分公司直接领导(至1969年重新划归吉林市后恢复原名)。此后工厂不断增设产线,添置大型设备,引进和培养技术骨干,各种新产品被不断开发出来。
1985年以后,吉林市制药厂在厂长马井田的带领下积极改革,开拓进取,工厂有了长足发展。1992年8月10日,由吉林市制药厂、深圳经济特区房产总公司、深圳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经吉林省批准,建立吉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此时的吉林制药已然是吉林省化学合成原料药生产基地,是国家医药管理局原料药、制剂产品的重点生产厂,被列入全国医药行业50家最大工业企业和吉林省50家最大工业企业之一。
1993年11月12日,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早期,吉林制药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3000万股,并于1993年12月15日上市流通,股票代码为000545。这是吉林市第一家登陆A股的工业企业,尤其是股票交易带来的财富效应,在市民中产生过极大的轰动。而对企业而言,登陆A股解决了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企业软硬件都有了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九十年代初,吉林制药占地面积为40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有生产设备1494台(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制药设备4台)。产品包括阿斯匹林、痛炎宁、咳快好、增效制、胆通、冬青油、醋柳愈酯、三唑仑、双氯灭痛、泌尿灵、糖肾平、尼卡地平、克霉唾、磺胺脒、退热冰、水扬酸、邻氯苯乙酸、三甲氧基苯甲醛、苯乙酮、邻氨基苯甲醛等20余种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制剂产品达160余种,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2000万元,利税总额达1246万元。
令人遗憾的是进入新世纪后,吉林制药的经营管理却出现重大问题,企业盈利锐减,股票名称甚至冠以*ST(存在退市风险的亏损股票)。之后“三年四次重组”均告失败,甚至被市场怀疑将会成为A股首单退市的股票。2013年,吉林制药股票无奈被另一家吉林市企业金浦钛业借壳,股票号码尽管得以留存,但一家曾经辉煌过的医药企业在医药行业茁壮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竟落得这种结局,让人不免扼腕叹息。
直到今天,关于吉林制药的许多负面新闻仍可在网络上轻松查得。至于经营形势逆转的原因,坊间众说纷纭。由于不是当事人,对各种说法难辨真伪,故在此不做评述。只是身为吉林市市民,对这个熬过日伪时期苛政,扛过吉林市医药产业大旗的工业企业消失于吉林市长春路,总有些遗憾和不甘。毕竟再高档的居民小区,也无非代表一时繁华,终究不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造血机器!
河南街上的泰华西药商行,取自《古城商韵》
吉林制药正门旧影,取自《吉林省医药志》
吉林制药大先导基地,取自《吉林省医药志》
吉林制药旧影,取自《吉林市年鉴》
曾经的产品
曾经的荣誉
特别鸣谢刘学风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