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泉人才网 - 公司招聘 -

财务负责人岗位职责(深耕金融业30年)

  • 公司招聘
  • 2023-12-18 21:00
  • 龙泉小编

潘功胜。图/视觉中国


文 |《财经》记者 唐郡 张威

编辑 | 张威 袁满


2023年7月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决定:潘功胜同志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免去郭树清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职务、易纲同志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副书记职务。


简历显示,潘功胜出生于1963年7月,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1980年,潘功胜进入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会计系学习,后任经济系教师。1987年9月至1993年7月,先后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劳动人事学院硕士研究生,经济学系博士研究生。


1993年8月-2012年6月,潘先后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任职,拥有近20年国有大行工作经历。其间,1997年10月,潘功胜作为博士后访问学者来到剑桥大学政治与经济学系、商学院学习;2009年上半年及2011年上半年分别在中央党校、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学习。


2012年6月起,潘功胜担任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后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纵观潘功胜履历,其既有较长时间的学术训练,也有银行系统任职经历,还有10年以上监管工作经验。此外,潘还有海外求学经历。


一位宏观经济学家表示,新的领导班子如何代表中国央行继续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是业内较为关心的问题。


潘功胜履新之际,人民币汇率正经历2022年11月以来最为跌宕的时刻。6月30日,离岸人民币一度跌破7.28,而部分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趋势还未结束。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3个月运行在收缩区间(50%以下),央行公布的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连续2个月不及市场预期。疫后经济复苏仍存在总需求不足的困扰,宏观经济运行面临预期趋弱风险,市场呼吁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行动以提振预期、改善需求。


如何在保持内外均衡的同时,助力总需求复苏,将是央行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此外,新一轮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央行面临职责调整、分支机构改革等事项,亦是接下来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重要事项。业内人士指出,这也是潘功胜本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20年国有大行任职经历


与潘功胜有过工作接触的下属或者前任下属对潘功胜都用“人挺好的、勤勉、精英”等词予以较高评价。“潘行长对待下属很随和,工作也很严谨。”某央行人士曾表示。


潘功胜是安徽省安庆市人,因学业的第一个起点是浙江,总给人留下浙江人的印象,也因此被人评价为“聪明、反应快,典型的江浙人。”


从潘功胜的简历不难看出,潘曾经历多年的求学路。


1980年,17岁的潘功胜考入浙江冶金经济专科学校(嘉兴学院前身)财务会计专业,三年后毕业,潘凭借优异的成绩被留校担任经济系教师。1987年,潘功胜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经济系研究生,在获得硕士学位后,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此外,1997年10月,潘功胜作为博士后访问学者来到剑桥大学政治与经济学系、商学院学习。


潘功胜此前在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出国学习的这段时间对我的人生影响非常大,观念的更新和视野的拓宽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在工作履历上,潘功胜就职机构较少,但是任职领域颇为丰富。在其任职央行副行长之前,潘在两家国有大行有近20年的任职经历。1993年-2007年任职工商银行,2008年-2012年任职农业银行。


在工行期间,潘功胜先后在工行总行住房信贷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组织部等部门担任重要职务,2003年担任工行深圳分行副行长,2004年担任工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兼任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自工商银行2004年启动股改到2007年,潘都兼任工行股份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工行股改完成后,潘功胜负责工行境内外IPO工作,期间担任过中国工商银行董事会秘书、董事会办公室主任。2007年3月出任新组建的战略管理和投资者关系部的总经理,负责设计发展战略、监管海外并购事务和投资者关系。


潘曾亲身经历了工行不良资产剥离、财务重组以及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股改工作,业内人士认为,这为日后他去农行参与农行股改、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潘功胜加入农行,担任中国农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主管农行股改、上市事务,2010年7月15日和16日,农行正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至此,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部实现上市。2010年,潘功胜担任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执行董事、副行长。


农行上市不足两年,在2012年6月,不到50岁的潘功胜被任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成为央行系统内较为年轻的副行长。


任职央行副行长期间,潘功胜分管过央行研究局、办公厅、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国库司、调统司等司局,之后潘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主管外管局和央行金融市场司等。


担任外管局局长后,潘功胜在外汇形势变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发声较多。在近日举办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以“全球金融周期:趋势和影响”为题,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活动的周期波动特征。


潘功胜认为,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周期则相对稳健。“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的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此外,房地产市场亦是潘功胜关注重点之一。在2023年初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潘功胜介绍了十九大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背景,他表示,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央行在复苏之年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经济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摆在中国央行面前的第一项挑战是支持经济复苏。


2023年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中国经济快速复苏,一季度GDP增速达到4.5%,超预期回升。国内外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测至5%以上,部分预测甚至达到6%。


进入二季度以来,经济复苏之路出现波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PMI连续3个月运行在收缩区间(50%以下),央行公布的信贷和社会融资数据亦连续2个月不及预期。


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二季度例会亦认为,当前国内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驱动仍不足。


如何推动经济复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斌撰文称,宽松货币政策在对抗经济周期下行方面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并建议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应对当前经济低迷局面。“应对需求不足,宏观经济学家开出的主要药方是宽松货币政策,各国央行实践中的做法是降低政策利率,以及更进一步的量化宽松政策。从实践效果来看,美、欧、日等国主要凭借宽松货币政策都逐渐走出了需求不足局面,实现了较为充分的就业和经济增速。”


对此,一位宏观经济学家表示,“过去三年西方政府给企业和家庭发的钱太多,但中国给企业和家庭的直接补贴比较少,企业和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我们担心可能会出现所谓的‘日本病’,即企业和家庭赚钱之后不是扩大投资和消费,而是拿去还债。”


潘功胜履新之际,央行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即将落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改革方案”)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根据改革方案,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形成新的“一行一局一会”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银保监会基础上组建)、中国证监会。新格局下,金融监管的职能划分、部门融合、人事调整将是改革落地重点。


改革方案中涉及央行的内容有三项:一是职责调整,把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二是统筹推进分支机构改革,大区分行体制调整为按照行政区设立分支机构,不再保留县(市)支行;三是分支机构工作人员均使用行政编制,纳入国家公务员统一规范管理。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改革方案强化了央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的职能,更加侧重宏观审慎管理。


前述宏观经济学家坦言,大家也比较关心央行接下来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业改革开放等事项的推进思路是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龙泉人才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收录文章侵犯到您的权益/违法违规的内容,可请联系我们删除。
https://www.lqrc.cn/a/gongsi/90509.html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