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邓小平的大儿子邓朴方从北大楼上纵身一跃,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逆转。
看到邓朴方跳楼,一群人赶紧围了过来,急匆匆地把他送到了医院。然而,医护人员听闻被送来的患者竟然是邓小平的大儿子,竟然摇头拒绝,概不救治。
辗转了几家医院,得到的回复都是一样——我们不敢救邓小平的孩子!
眼看邓朴方伤势严重,奄奄一息之际,聂元梓强迫北医三院必须接收邓朴方,但北医三院接收归接收,却不对邓朴方进行救治。
就这样,邓朴方高烧了三天三夜,一直艰难地和死神作斗争。虽然后来医院对他进行了治疗,但邓朴方胸部以下已经失去了知觉,面临高位截瘫的悲剧。
1968年的邓朴方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从北大跳楼呢?一向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为什么面对生死一线的邓朴方,却不施以援手呢?
图-邓朴方 -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
邓朴方是邓小平的大儿子,出生在山西省左权县的麻田村。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麻田村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太行山小延安”。
1940年到1945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八路军前线总指挥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都在麻田村落脚。
很多老一辈的革命家,像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都在这里短暂居住、生活和工作过。
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中国人民也迎来了最艰难的历史阶段。正所谓黎明前的黑暗,越是光明即将到来之际,黑暗的魔掌对人们就越张狂。
此时,邓小平和卓琳夫妻正在太行山工作。
身怀六甲的卓琳,生活上是邓小平的妻子,工作上是邓小平的秘书,身体十分劳累。
身体亏空太大的卓琳,生下邓朴方后迟迟没有母乳。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夫妻二人决定把孩子送到麻田村的一户农家,请这位老乡帮忙哺育孩子。也正是因此,在邓朴方出生后两年内,大家都喊他的小名“胖胖”。
图-邓小平同志与卓琳同志在延安
1945年,为了工作沟通便利,刘伯承和邓小平两家住在一个农家院里。
其实刘伯承年长邓小平12岁,但两个人工作的时候是最好的“黄金拍档”,私下里又是彼此熟悉的知己好友,两个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所以人们总是习惯称呼他们“刘邓”。
邓朴方就是两家关系亲密的最好证明。按照我国习俗和传统,孩子的名字一般都是爸爸来取,然而邓朴方的名字却是刘伯承取的。
图-邓小平、刘伯承
当时邓朴方已经两岁了,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大家都是叫他胖胖。
有一天,卓琳看到儿子在院子里玩耍,心里不觉感叹,孩子已经这么大了。转念一想,是啊,孩子大了,却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总叫胖胖也不合适,就想和邓小平商量,给孩子起个正式的名字。
“小平,你看咱娃也快两岁了。该给孩子起个正式的名字,总不能到大了,还叫他胖胖吧!”
卓琳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和邓小平商量。
听到妻子这么说,邓小平看了看儿子,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但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这可让邓小平好好想了一会儿。
突然之间,灵感来了,邓小平对卓琳说:
“我们这孩子出生在太行山,我看不如就叫‘太行’吧!‘邓太行’这个名字就不错,以后咱们胖胖就叫邓太行!”
话音刚落,正在旁边工作的刘伯承放下了手中的笔,看着邓小平和卓琳,一个劲儿地笑。
“瞧我这记性,咱们师长的孩子叫刘太行,咱们胖胖不能再叫‘太行’了。”邓小平看到刘伯承在笑,两个默契十足的人,一下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师长,你看了你们家的孩子占了我家孩子的名字,你是不是得‘赔’给我们一个名字!”
邓小平看着刘伯承,眼睛里堆满了笑意,故意和刘伯承打趣。
卓琳看到两个人互相调侃,也故意说:“就是啊!不如给我们起个名字吧!”
看到他们夫妻二人一唱一和,刘伯承知道他们二人打趣,笑着说:“按照工作分工,起名字这事归政委管,可不是师长的任务!”
邓小平接着说:“这人人都说‘刘邓’不分,既然如此,不如你给我们孩子取个名字!”
刘伯承见推脱不掉,便冲胖胖招招手:“胖胖,来,你来伯伯这儿!”
仔细打量了一番,刘伯承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朴实方正。紧接着,刘伯承又在四个字中圈了两个字,一个是朴,一个是方,言下之意非常清楚。
刘伯承看了看胖胖,笑着对邓小平和卓琳说:
“我看咱们这个孩子长得朴实方正,以后也得做个朴实又正派的人,不如就叫朴方吧,你们看怎么样?”
“朴方,邓朴方。好!这个名字好!以后我们胖胖就叫邓朴方了!”
很显然,邓小平和卓琳对孩子的刘伯伯起的这个名字非常满意。就这样,邓小平的大儿子胖胖,有了自己正式的名字——邓朴方。
邓朴方的一生,像极了他的名字,一辈子朴实无华,做事方方正正。后来遇到一些意外,成为了残疾人,却依然不忘为国奉献、争光。
图-1945年,邓小平、卓琳、刘伯承、汪荣华和他们的孩子在河北武安县留影
生于战火年代的邓朴方,经历了很多苦难,却也磨练了他的心性,让他的人生在苦难后,绽放不一样的花蕾。
1962年,邓朴方如愿进入了北大,就读于技术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
此时的邓朴方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掌握一技之长,在毕业后成为我国杰出的科学人才,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然而世事难料,邓朴方还来得及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一场意外的来临,打破了邓朴方的人生计划。
图-邓朴方
1968年,中国遭遇了一场政治剧变,在这次政治事件中,不少人蒙冤。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邓朴方因为父亲的缘故,也受到了一些牵连。最终走投无路的邓朴方,只得从北大的楼上纵身一跃,却没想到让自己的人生“跳”到了另一个方向上。
对于邓朴方跳楼的真相,坊间说法非常多,却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究竟哪种说法才是最真实可靠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邓朴方跳楼后,他的人生状态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政治原因,邓朴方被大家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听闻他是邓小平的儿子,都拒绝接收治疗。聂元梓不忍心看到邓朴方就这样去世,强迫北医三院接收了邓朴方。
图-聂元梓
但此时的邓朴方伤势非常严重,可谓奄奄一息,命悬一线。然而,即使如此,北医三院在接收了邓朴方后,没有对他进行合理的救治,只是接收,却不治疗。
一夜过后,邓朴方的伤势更加严重。由于邓朴方的身份实在特殊,医护人员不敢给他做手术,只能给他一些药物,用以维持他的生命。
就这样,邓朴方一会儿苏醒,一会儿昏迷。躺在病床上遭罪的模样,见者皆落泪。
医护人员看不下去,动了恻隐之心,给邓朴方进行了脊椎穿刺手术。然而,由于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邓朴方一个人在北医三院连续高烧了三天三夜,数次和死神擦肩而过。
正所谓,阎王殿里走一遭,不死也得扒层皮。邓朴方经过医院的救治,虽然保住了一条命,但却遭遇了高位截瘫。
邓朴方胸部以下的身体,因为这次跳楼和治疗延误失去了知觉。此时的邓朴方明白,也许自己的后半生,只能在床上躺着度过了。
在这段时间里,由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大家对邓朴方避而远之。唯独在北大工宣队一个叫王凤梧的工人,对邓朴方施以援手。
王凤梧经常鼓励邓朴方,不要放弃希望,总会有办法。为了能让邓朴方接受更好的治疗,王凤梧到处奔走,不断地向上级写信反映、申诉。
王凤梧因此被撤回了工厂,但邓朴方的事也终于传到了周恩来的耳朵里。在周恩来的帮助下,邓朴方从北医三院转院到了积水潭医院,后到301医院接受治疗。
王凤梧此时工资并不多,家中还有五个孩子要养,但即使如此,王凤梧还是挤出了一部分钱,给邓朴方买点吃的,一有闲空就去照顾邓朴方。
这段岁月心酸却也温暖,数十年之后,当邓朴方回忆此事,仍然非常感激地对别人说,自己一生最感谢的人,除了自己的父亲外,那就是王凤梧。
图邓朴方
人活着一世,不要看自己顺利的时候,有多少人趋之若鹜;而是要在自己落魄的时候,看看有谁愿意施以援手。前者都是势利小人,后者才是可以托付的朋友。
1971年,王凤梧到301医院看望邓朴方,却只发现了一个空落落的病房。经过再三打听,原来邓朴方被转移到了清河救济院。
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是一个非常正规的疗养场所。可实际上,清河福利院是一个收容残疾军人、军属还有无人照顾的老年人和孤儿的救济院。
邓朴方被送到了这里,就意味着不会再得到治疗。得知这一消息的王凤梧,心都凉了。
此时的邓朴方高位截瘫,无人照料,生活非常艰难。邓朴方住的那间病房,一共住了12个人。整个病房里能动的人,就只有一个80岁的老人,和一个十几岁的傻孩子。
这个时候,王凤梧依然经常来看望邓朴方,此时的邓朴方经历了人生的苦难和不公,心中却仍然挂念着祖国,他对王凤梧桐说:
“可惜我现在不能像鱼儿一样自由游,要是有一天我能像它一样,我会为人民多办点事,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得更快些。”
邓先群和栗前明从天津回到北京,几经打听终于见到了在清河救济院的邓朴方。见到邓朴方无人照料的心酸一幕,两人再难按捺心中的难过,提笔给远在江西的邓小平夫妇写了一封信。
得知儿子近况如此难挨,邓小平和卓琳心中十分心疼,立即给汪东兴写信,希望组织能够施以援手。实在不行,希望能把邓朴方送到江西,由他们二人亲自照顾。
此时的邓小平夫妻二人,已经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得知儿子差点一命呜呼,有幸保住了一条命,结果还落下了残疾,并且无人照料。
邓小平夫妻二人心中如同刀绞,再难按捺内心的情绪。但等了又等,始终等不到组织的回复。
图-邓先群,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邓小平之妹。丈夫栗前明中将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司令员
后来,周恩来知道了这件事,有意促成,才让邓朴方被送到了江西,让他们父子团聚。
又过了几年,由于政治风向发生了变化,周恩来特意批准,让301医院对邓朴方的病进行会诊,看看能不能让邓朴方重新坐起来。
经过会诊,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摇头叹气。如果当年邓朴方跳楼后,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也许只是大腿以下截肢。但耽误了这么多年,但邓朴方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想要坐起来,恐怕非常难。
得知这样的结果,刚刚燃起希望的邓家人,再次被命运无情地泼了一盆冷水。就在邓家人几近放弃的时候,马克斯博士的出现,改变了邓朴方的人生。
图-老年时期周恩来
当时美国有个非常知名的医学博士叫马克斯,在骨科方面颇有造诣。1980年,就在中美建交后不久,马克斯博士带领医学团队访问中国。
得知此事后,301医院的骨科医生立即通知了邓家人,希望能让这位马克斯博士,对邓朴方的病情进行会诊,看有没有新的希望。
正是这次会诊,马克斯博士告诉了邓家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邓朴方的情况可以接受进一步治疗,只要采取脊椎手术,邓朴方就可以重新坐起来。
但高兴之余,邓家又再次面临了新的难题:手术费用高达50万美金,此时捉襟见肘的邓家,怎么筹到这笔医药费呢?
就在踌躇之际,马克斯博士告诉邓朴方,加拿大的阿姆斯特朗医生愿意提出帮助,他已经向加拿大政府申请,邓朴方的手术费用由加拿大政府承担。
就这样,邓家人东拼西凑,终于凑够了远赴加拿大的车马费和护工费。让邓朴方来到加拿大,接受了脊椎手术。
在马克斯和阿姆斯特朗教授的共同帮助下,邓朴方终于坐了起来。这样的医学奇迹对邓朴方来说,也是自己新的人生的开端。
然而,想让手术效果更好,邓朴方还需要接受康复治疗。但对于邓朴方的家庭情况来说,很难支撑起康复中心的费用。经过短期的康复治疗,邓朴方还是回到了中国。
图-邓朴方
但这件事,让一个想法在邓朴方的心中扎了根。而邓朴方的这个奇思妙想,却给中国的残疾人带来了福音。
邓朴方发现,中国没有针对残疾人的康复中心,这对很多残疾人来说非常不便。
于是在自身病情和责任心的驱使下,邓朴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中国卫生部和民政部的部长,希望在中国也能建立起一个康复中心。
邓朴方这样的想法,得到了对方的强烈支持。
图-邓朴方
1983年3月15日,在这个充满历史性的时刻,中国康复中心的筹备工作小组正式成立。
第二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意味着中国成千上万的残疾人,能够在这项工作中受惠。
在邓朴方的努力下,中国成立了属于残疾人的机构,专门用于帮助残疾人解决困难。
仅仅三年的时间,中国有50万余名白内障患者、16万余名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都在邓朴方的努力下,获得了帮助和康复。
随后,1300个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工疗站、省一级的聋哑儿童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陆续建立,为中国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中国残疾人的保障工作也在日趋完善。
图-邓朴方
邓朴方说:
“这就是我们没日没夜拼命干、要打好基础的原因。我现在除了办一些具体的事之外,还要提供一些基础,比如思想的基础,要使社会普遍认识残疾人的问题,要使残疾人本身怎么认识自己……”
如果没有发生1968年的那次意外事件,邓朴方或许能够成为中国一位卓越的物理学家,在中国的科学发展事业上,做出字体突出又卓越的贡献。
然而命运却总喜欢和人开玩笑,这样一个物理天才,因为一些政治原因,竟然成为了残疾人,无缘物理科学实验。
但邓朴方却用自己的人生书写了传奇,坐在轮椅上也能为中国的事业添砖加瓦,为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谋福利。
虽然成为了残疾人,但邓朴方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人生,反而书写了更加绚丽的篇章。其实仔细想一想,邓朴方能够成为一个这样优秀的人,或许和他父亲的教育分不开。
图-邓小平
邓公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人生得意时,他平静如水,从不居高自傲;人生落魄时,总能怡然自得,享受快意人生。纵然人世间有太多的不公,邓光仍然坦然面对,一笑置之。
邓朴方像极了他的父亲,他们父子二人,是国人之幸,是国人之榜样,更是国人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