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人海中皆是凡人,你我生而相同。”我们成年便知,有些人注定与我们不同。他们的优秀是我们努力也达不到的高度,即所谓“天才”。他们拥有的是天赋,是不需要太过努力就能走到我们所敬仰的高山之上的人。
那年,“国内顶尖大学”清华大学的理科录取分数为654分,时年13岁的孙天昌则考出了659分的成绩,一时声名鹊起。而后孙天昌放弃了清华,转而进入中国科技大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
孙天昌的父母是机关工作人员,爷爷奶奶的教师,是平和安稳的家庭。父母和睦、长者慈爱。孙天昌的父母开明而有思想,爷爷奶奶欣赏自己的儿媳与儿子,理解年青一代的想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全家人有着一致的教育观念。
1994年,孙天昌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出生了。
孙天昌出生之后,母亲将汉字贴在墙上,将认字与认物同步进行,下雨打伞,就告诉小孙天昌伞的英文说法;去医院便认识各种门诊的名字;在家里的墙上也有各样的识字卡。
原本孩子这样小,父母也没有过于期望孙天昌能认识许多字,只是让他习惯这样的学习氛围。谁知道,孙天昌两岁的时候,已经认识了2000字,并且开始了自主阅读。
孙天昌屋子里整整一墙书,大约四千多册,都已经阅读完毕。这些书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棋类、手工、电脑等,随手拿来,竟是《时间简史》《论语》《资治通鉴》《打开原子大门》《中国历代书法》……种类各异、涉及领域广阔。
孙天昌只上过三天幼儿园,因为尿了裤子,被老师放在天阳下晒了半天,之后七岁的时候又上了五天初中,因为迟到而罚站半个小时。
这些事情引起了全家的关注,他们开始思考现行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
孙天昌的爷爷说:“教育的本质是解放天性。”爷爷认为重复而机械的抄写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 “一考定终身”让爷爷觉得这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大为不利的。
因而全家决定,自己在家教授孩子,在十三年间,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都陪着孙天昌长大。爷爷奶奶退休之后,孙天昌的父母辞职去了太原宏昌学校,学校倒闭之后,便在家专心对于孩子的教育。
在这样“家庭私塾”的教育下,孙天昌兴趣广泛,读书涉猎博远。,下棋、画画、打球、滑旱冰都能信手拈来,他可以两分钟勾勒一幅速写,10分钟画出一幅水墨画,围棋下得好,乒乓球打得也好,亲手种的玉米收获了好几茬……
什么都会,成绩还好,孙天昌俨然一副别人家孩子的样子。
爸爸陪着孩子跑步、打球、下围棋,妈妈和孩子一起说英语,爷爷奶奶将家中的包装箱等硬纸片全制作成识字卡。孙天昌书桌下堆着一尺多高的“废纸”,拿出来一看,“废纸”上抄写着《资治通鉴》《史记》中的精彩篇章。
天昌八九岁时,这些文章就贴在他床头。在经典教育还没有流行的时候,家人已经认识到从小让孩子诵读经典的益处,《论语》《大学》《孟子》《道德经》《弟子规》等天昌早已烂熟于心。
初高中课本只是孙天昌的课外读物,课程的学习只占了小一部分时间。也正是如此孙天昌能有时间培养这么多的兴趣爱好。
孙家的房子里几乎没有装饰,甚至连一件像样的电器都没有。尽管如此,孙天昌也过得安稳多彩,孙天昌在高三的时候进入了太原二中学习。
而那篇震惊四座的文章《豁达》直到现在都为人称颂,一个13岁的少年,文采斐然、笔力苍劲,通篇写尽了人生豁达之真理,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所写出来的。
最后孙天昌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孤身一人来到中科大少年班,13岁的孙天昌是班上最小的学生。被问及上了大学的感受,孙天昌的笑里都是少年人的青涩和对自己热爱事物的欣喜。
转眼孙天昌到了18岁,孙天昌因为成绩不够好没有被保研,正面临着复读还是就业的选择。
孙天昌上了大学后有些贪玩,孙天昌的父亲说:“轮滑、足球、网球……爱好很多,精力就分散了。”其实,很多爱好并非孙天昌在大学才接触,在山西时,他就以爱好广泛著称,下棋、绘画、打球……都是他的拿手好戏。而在山西的家里,他有四位“老师”监督,不存在散漫的问题。
不过孙天昌才18岁,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
“天才”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出生的孙天昌其实与每一个普通婴儿没有什么区别。他的家庭氛围、他的早期教育都是值得家长借鉴的。
总看见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再哭闹,把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拿着孩子,虽然在孩子身边但是并没有起到陪伴该有的作用,更别说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了。人一生的老师就是家庭。
孙天昌的成功并不是说明现行的教育就是错的,孙天昌在上了大学之后就表现出了自律能力上的不足。他的成功只能证明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优秀的早期教育对孩子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的。
但是一个孩子的长大,并不是只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诚然,孙天昌这样的“天才”是令人艳羡的,而且一路走来,他也幸福快乐。但是孙天昌爷爷的话发人深省,一个孩子成长不仅要学习,要优秀,还要幸福快乐,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其实孙家人做的不过是把强硬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带着兴趣学习而已,只要这一点做到了,“家庭私塾”学习,还是学校学习都不重要,那只是地方不同而已。
文/映真